- 相關推薦
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研討論文
【摘要】隨著經濟與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國建筑事業實現了較為長足的進步,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的受關注程度也因此不斷提升,基于此,本文簡單介紹了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應用要點,并詳細論述了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的實踐應用,希望由此能夠為相關業內人士帶來一定啟發。
【關鍵詞】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基坑支護;PHC樁
前言
雖然近年來我國建筑事業取得了不俗的發展成果,但在成果的背后,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存在的地基保護缺乏、事故處理不及時、忽視地基處理等問題卻不容忽視,而為了盡可能解決這類問題、提升工業與民用建筑施工質量,正是本文圍繞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開展具體研究的原因所在。
1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應用要點
1.1做好地基基礎勘察工作
在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中,地基基礎勘察工作在其中發揮著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地基基礎勘察工作必須得到高度重視,地基處理策略的選擇、地基深埋和誤差范圍的明確、測量點布置密度合理則屬于地基基礎勘察工作需要關注的重點。在具體的地基基礎勘察工作中,勘察人員需重點關注水文條件、地基類型,并由此明確地基的均勻性和穩定性,工民建的上部結構、功能、類型也需要同時得到關注,以明確工民建工程的地基荷載力要求,同時還需要合理布設勘測點,以保證地基基礎勘察工作整體質量[1]。
1.2采用針對性較高地基處理技術
受城市化進程加快帶來的用地緊張影響,近年來我國很多工民建工程建立在不適合建筑施工的地段,而為了保證這種情況下工民建工程施工質量,地基處理技術的選擇便顯得尤為重要。我國現階段存在多種形式的地基處理技術,如置換法、強夯法、復合地基法等,不同的地基處理技術存在不同的特點和適用領域,其中置換法因經濟性較低、工程量較大、操作困難因而無法滿足大型建筑工程地基處理需要;而強夯法則因工期短、所需設備簡單、經濟與實用性優秀等優勢可較好滿足碎石土、砂土、粉土、素填土、雜填土等地基的處理需求,低、中、高層工民建工程地基處理需要也將由此得以滿足;復合地基法則具備沉降小、強度高、造價低、抗震性能優秀等優勢,且較為適用于含水率高的粉土與黏性土、淤泥質土地基處理,由此可見采用針對性較高地基處理技術的重要性。
1.3合理選擇基坑支護技術
基坑支護技術的合理選擇同樣在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中占據重要地位,施工單位需結合工民建工程實際合理選擇科技含量較高的基坑支護技術,基坑支護技術可細分為逆作法技術與排樁支護技術,如常用于我國建筑基礎施工領域的SMW工法樁便屬于典型的排樁支護技術,該技術的應用流程可概括為:“開挖導溝→設定導向和型鋼懸掛梁→SMW攪拌機定位→SMW攪拌機攪拌→H型鋼涂隔離劑→插入H型鋼→施工記錄→施工完成→H型鋼回收”,由此即可更深入了解基坑支護技術[2]。
2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的實踐應用
2.1工程概況
為提升研究的實踐價值,本文選擇了某地S高層建筑作為研究對象,該建筑的主建筑層數為19層、裙房4層,建筑總高度78m、總建筑面積22763.45m2,地下一層為人防和車庫,屬于一類高層公共建筑,設計使用年限為50年、抗震設防烈度為7度,采用框架結構。為實現高水平的地基基礎施工,委托當地水文工程勘察研究院開展了施工勘察,結合勘察鉆探、波速測試報告、室內土工試驗、單軸抗壓強度試驗,可確定工程所在地各土層主要由粘性土構成,且分布較為均勻和穩定,而圍繞巖土物理力學性質分析、地下室抗浮評價、場地穩定性評價,工程最終選擇了“樁基+承臺”基礎,通過自然放坡與土釘支護、PHC樁地基處理,地基基礎施工質量得到了較好保障,PHC樁地基處理的流程可概括為:“整平施工場地→樁位放線→樁機就位→樁機調整→吊樁定位→垂直檢查→試壓樁→靜壓樁→接樁焊接→靜壓樁→完成施工”。
2.2具體應用
2.2.1基坑支護。S高層建筑工程基坑支護平面圖,其中1軸交A3軸至C軸區域采用土釘支護,其余采用自然放坡(坡面插筋)。基坑支護的具體施工如下所示:①設計概括。基坑支護有效深度為4.8~6.9m,屬于臨時性工程,安全使用期12個月。工程絕對標高為66.300m,土釘墻施工鉆孔采用干鉆機進行施工,鉆孔直徑為100mm,孔內釘桿為HRB400鋼筋,采用鋼筋制成的對中支架提升土釘墻穩定性,該支架每15.0m放置一個,需保證土釘位置排布均應整齊、注漿環節水泥漿攪拌均勻。此外,自然放坡采用1:0.9的坡比,坡面鋼筋選擇長1.5m的準16mmHRB400螺紋鋼,間距設置為1.5m×1.5m,共布置三排,采用C20細石混凝土噴面,工藝流程為:“測量放線→土方開挖→基坑排水→鉆機成孔→插鋼筋桿件→注漿→鋪設網片→噴射混凝土面層→循環施工→至基坑底部”。②土方開挖。采用挖土機械配合人工開挖的基坑開挖形式,反鏟挖土機負責將土方裝入自卸汽車,共配備小挖機2臺、大挖機2臺、渣土車20臺,為保證施工質量,施工單位要求將開挖的每層深度控制在2m內、必要時控制在1.5m內(易塌方地段)或1m內(軟土地段),挖土施工前需進行地下室結構施工圖與基底標高對比,并關注挖土順序與堆放、運輸路線的設置,最后的30cm土方采用人工挖土方式以避免土體擾動,為降低基坑暴露時間、有效控制圍護體變形,需在開挖完成后24h內完成素混凝土墊層施工。值得注意的是,如土方開挖過程中出現異常情況,如坡體產生較大位移,施工單位需立即停止施工并進行隱患排除,只有確定隱患排除后方可繼續施工。③土釘墻支護。采用32.5級普通硅酸鹽水泥進行土釘墻支護施工,用于施工的土釘需嚴格檢查以保證不存在油污、銹蝕情況,具體施工采用螺旋式鉆孔機鉆、JQ30灰漿泵注漿,土釘墻支護施工需重點關注鉆孔、場地排水、成孔、土釘設置、注漿、鎖定鋼筋設置,噴射混凝土面層施工的質量控制則需要關注網片制作、網片鋪設、機具設置等環節,終凝2h后的混凝土面層養護(7d)也需要得到關注[3]。2.2.2PHC樁施工。為保證PHC樁施工質量,施工單位總結了如下施工關鍵點:①施工順序。在PHC樁施工中,施工單位遵循了先大徑后小徑、先長樁后短樁原則,且具體施工自中間兩邊對稱前進。②測放樁位。沉樁施工的開展需在樁位測量監理無誤后進行,為保證PHC樁施工質量,施工單位在每天施工前均開展了施打樁位與鄰樁間尺寸準確性的檢查,并設置了一定數量的水準點用于控制送樁高度。③樁機就位。該環節需進行樁機檢查,以保證施工前樁機設備正常,完成檢查后需依次進行設備的就位、對中、調直處理。④插樁。采用吊車取樁,且起吊支點在樁端0.3L處,為保證該環節施工質量,起吊前需要在樁身上進行以米為單位的長度標記。在將樁吊起后,需在對位準確后將其緩緩送入樁帽,并使用軸線互相垂直的兩臺經緯儀雙向調整樁的垂直度,配合樁機導架旋轉,施工單位保證了插樁環節的施工質量。⑤錘擊沉樁。由于工程所在地的地層較為松軟,因此采用了低錘輕打的初打的施工方式,且起錘高度隨著沉樁的加深而增長,為保證該環節施工質量,施工單位盡可能保證了樁身、樁帽、樁錘處于同一軸線,并按照樁身方向進行了樁架導桿、樁錘的調整,同時保證了每根樁連續一次打完。⑥接樁施工。采用端板式焊接接頭進行施工,接樁在當下節樁的樁頭距地面0.6~0.8m時進行,采用對稱點焊4~6點進行PHC樁的固定,由2名電焊工進行對稱焊接,焊接層數至少為2層。具體施工采用了直徑為準4.0mm、準3.2mm的焊條,并嚴格按照相關規范開展了焊接施工,錘擊沉樁施工則需要在焊接頭自然冷卻8min后進行。⑦成品保護。施工單位通過制度保證了清理出的基地原狀土嚴禁車軋,并保證了清至設計標高的樁頭嚴禁浮土覆蓋,S高層建筑施工質量由此得到了更好保障。
3結論
綜上所述,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具備較高實用價值,在此基礎上,本文涉及的施工順序、測放樁位、樁機就位、插樁、錘擊沉樁、接樁施工、成品保護等內容,則提供了可行性較高的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路徑,而為了更好保證施工質量,基礎結構選型優化、信息化施工也需要得到業內人士關注。
參考文獻
[1]張宏偉.現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礎工程施工技術[J].建材與裝飾,2016(35):46~47.
[2]劉漢龍,趙明華.地基處理研究進展[J].土木工程學報,2016,49(01):96~115.
[3]李湛,滕延京,李欽銳.既有建筑加固工程的微型樁技術[J].土木工程學報,2015,48(S2):197~201.
【工民建地基基礎施工技術工藝研討論文】相關文章:
工民建施工中混凝土澆筑施工技術實踐探究03-18
工業廠房地基基礎施工技術與加固技術的研究03-07
談水利水電施工的關鍵工藝技術論文02-22
地質施工工藝及特點論文11-12
道路橋梁施工工藝分析論文11-14
河道施工技術論文11-20
土石壩施工技術水利施工論文論文11-16
土木工程施工技術研討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