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交通物流畢業論文-我國城市流通空間規劃探析
我國城市流通空間規劃探析發布時間: 2003-8-11 作者:秩名
摘要:據有關消息,我國就加入世界經貿組織的多邊貿易談判取得了重大進展,已經進入了最后階段。中國的入關就意味著市場的開放,貿易的自由化,將對新世紀的我國社會、經濟、文化、科技產生全方位的影響,其中與貿易直接相關的流通領域將首當其沖,而流通的變革直接導致流通城市空間發生變化。我國城市流通空間的發展狀況如何?入關以后我國的城市流通空間將面臨何種挑戰?城市規劃,尤其是城市流通空間規劃如何面對這一新的形勢,提出適應于未來發展的城市流通空間規劃?城市流通空間規劃領域面臨或即將面臨以上問題,本文將就這些內容進行探討,并提出我國城市流通空間規劃的思路。
關鍵詞:城市流通 空間 發展趨勢
一、我國城市流通空間發展的現狀
從1978年到2000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以9.6%的年均增長率高速增長,逐步進入了以滿足人民物質文化需要為目的的全面工業化階段。隨著經濟增長與生產發展,人民的收入和消費水平也穩步提高,2000年我國城鄉居民的消費水平是1978年的4.2倍。在消費結構方面,恩格爾系數從1985年的52.5%(城鎮)和57.8%(農村)下降到1999年的41.9%(城鎮)和52.6%(農村)。[1] 這意味著隨著收入的提高,人們的需求更多地指向工業品,這樣,我國多數工業產品已經實現了供求平衡和供大于求。生產和消費的良性循環發展把我國帶入了“大量生產、大量消費”的高速增長時代。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確立,買方市場及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逐步形成,以市場為導向的經營和管理觀念深入人心,市場在有效配置資源方面所起的作用日益增強。為流通業的健康發展奠定了基礎,作為流通業發展的重要標志之一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999年是1978年的6.0倍,而貨物周轉量1999年是1978年的4.1倍。[1]
伴隨者流通業的發展,我國形成了流通空間開發的熱潮。據統計,我國對流通行業(主要包括交通運輸、倉儲與郵電通信業和對批發、零售貿易與餐飲業)的投資占基本建設投資總額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21.4%增長到1999年的29.8%;窘ㄔO投資的增長使流通空間得以迅速擴展:1999年末全國消費品市場數達到88576個,其中城市市場達到24983個,農村市場達到63593個,[1] 成交額達億元的市場在2001年初已經達到3084個。在交通運輸方面,1999年末,我國運輸總里程已達350多萬公里,公路里程達133.6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5萬多公里,躍居世界第三;鐵路運力躍居亞洲第一;[2] 水運方面,港口的吞吐能力有大大的提高,列世界第五;民用航空也有了長足的進步,新建、擴建了一批機場,增開了一批航線,這些都使空運能力和質量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國初步建立起以鐵路為骨干、公路、民航等多種運輸方式協調發展的運輸網絡。在倉儲方面,我國現有倉庫面積約3億平方米。一些主要大中城市新建了現代化的作業倉庫,從過去單一的存儲服務逐步轉變為綜合性的服務,重視運輸、裝卸、信息等方面的協調,一批有一定規模的全國范圍配送體系的物流企業正在形成,連鎖商業和配送服務正在興起。隨著我國信息產業的高速? ⒄梗?繾由濤褚丫?晌?碌目?⑷鵲悖?粵魍?占渥隕矸⒄褂植??卮蟮撓跋。流?占淶娜?嬋?⑽?魍ㄒ檔慕?徊椒⒄溝於?肆己玫幕? ?/P>
二、我國城市流通空間面臨的挑戰
雖然,我國近年來在流通空間發展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是,與發達國家之間仍存在較大的差距。入關以后我國城市流通空間的發展面臨國外先進流通模式的挑戰,這些挑戰涉及商流領域、物流領域和電子商務領域等諸多方面。
(一)來自商流空間領域的挑戰
商流空間是流通空間的主體,包括批發空間和零售空間。其中批發空間由各類批發市場、批發機構所在的各類辦公空間等組成,零售空間更呈現出多元化的狀態,包括百貨商店、專業商店、超級市場、連鎖商店、購物中心等各具特色的空間。我國零售業自1992年7月對外開放以來,實際營業的外資零售商場已達數百家之多。1999年6月,我國又在京、津、滬、渝等地開放批發業,可以預想,外資商業企業介入我國商流空間的開發和運營將加快步伐,將使我國商流空間面臨諸多方面的挑戰。
1.來自商流空間規模的挑戰
商流空間的規模歷來是流通業競爭力的體現,我國目前城市商流空間的規模與發達國家有相當的差距,商流空間規模整體小而分散,小型的雜貨店仍是我國不少城市占主體的流通空間。在全國數百萬商業企業中,小企業占98%,缺乏具有國際水平、可以立足世界市場的大型流通企業。以零售業為例,1993年美國前50家大型零售企業銷售總額為4910億美元,占全國零售總額的21.34%,而中國50家最大的零售企業1995年銷售總額為499億元,僅占國內社會商品零售總額的2.45%。發達國家已經孕育了一批大型、特大型流通企業,如在世界商業企業100強中,美國占了40家,日本有13家,英國有11家,而中國沒有擠入。[3] 商流空間規模的擴大可以采用現代經營方式和先進技術,節約投資、降低流通費用,目前歐美的商業集團的大型綜合超市、倉儲式超市,經營面積都在一萬平方米以上,經營商品種類更為豐富,給顧客以更多的選擇性。如德國麥德龍集團為世界第二大商業集團,1997年銷售額達500多億美元,主要采用倉儲式連鎖超市,在國內有53家,在國外有十多家,每家經營面積2萬平方米左右,經營1.7萬多種商品,以低廉的成本和滿足消費者一次購足的需要而贏得不可比擬的價格優勢。1996年在上海開設錦江麥德龍超市,每家分店達1500 0平方米左右,年銷售收入達8-10億元。近一、二年國外企業投資首選目標是大型超市,可以預見,中國入關后,這些企業對我國的流通業將產生更大的競爭壓力。
2.來自商流空間組織的挑戰
通過有效組織,形成一體化的商流空間是當今社會的發展態勢。其主要型式是連鎖,即其內部通過縱向和橫向的聯合形成規模龐大的商業集團,從而使得分散商流空間也呈現整體的狀態。連鎖可以有效組織其所屬的流通空間,形成面上的規模效應并使其合理分布,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整體競爭力。如日本大榮公司1995年營業額達250億美元,占亞洲第一,在國內擁有1200家大型超市,6700多家便利店、220多家大型百貨商店和7個大型配送中心。中國的連鎖經營也有長足發展,到1999年,連鎖企業已發展到1800家,連鎖店鋪數已達到26000個,連鎖經營企業年銷售額達到1500億元,比上年增長50%,但僅占當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4.8%。[3] 隨著經濟的全球化發展,連鎖早已超越國界,這種在世界層面上的更為廣泛的跨國連鎖經營將對我國剛剛起步的連鎖商業產生強勁的沖擊。
3.來自商流空間效益的挑戰
商流空間的效益是衡量其競爭力的指標之一,每一種新型的商流空間型式的產生和發展都是在特定的生產和消費的前提下,為了追求最大的商流空間效益而產生的。近100年來,美國幾乎每10年就有一種新型的零售商店產生和興起,[4] 各種新興零售空間形式從產生到成熟的周期因形成年代和歷史條件的不同而遞減,即愈是近期形成者其成熟周期愈短,這種狀況與生產和消費的多元化息息相關。我國自90年代以來,也導入了國際上新型的商流空間型式,如在零售業發展過程中,已經歷了兩次沖擊,第一次是連鎖超市對雜貨店的沖擊,第二次是大賣場對百貨店、連鎖超市的沖擊。但這種變革僅集中在較小的范圍內,還沒有在全國各地廣泛推廣,大多數商流空間在生產和消費變化的狀況下仍采用傳統的型式,如零售商業中占主體的是雜貨店和傳統的百貨商店,百貨業已經感到舉步維艱,我國百貨零售企業的毛利率整體下降,1999年為12.9%,2000年下降到12%,遠遠低于發達國家30%左右的水平。這導致我國商流空間的效率低于發達國家,世界上商業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10%~15%,而我國僅為8.3%,[5] 這一方面體現了我國商流空間效益較低,另一方面也說明我國商流空間具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多元化的商流空間的形成和發展將是大勢所趨。
。ǘ﹣碜晕锪骺臻g領域的挑戰
物流空間是城市商流空間的后勤空間,包括貨運空間和物流節點空間,其空間的功能包括運輸、包裝、裝卸、保管、流通加工等諸多方面,F代物流的概念雖然早在20世紀中期已經形成,但是近幾年才全面引入我國,近一兩年來形成了物流空間研究和物流設施建設的高潮,這一方面是生產和消費快速發展的結果,另一方面也是許多城市和地區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而采取的策略。
1.來自現代物流空間的挑戰
所謂現代物流業,是指產品從生產地到消費地之間的整個供應鏈,運用先進的組織方式和管理技術,進行高效率計劃、管理、配送的新型服務業。它通過對物流的各個環節進行一體化管理,以達到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生產效率,增加企業利潤的目的。國際上通常把降低物資消耗而增加的利潤稱為第一利潤源泉,把節約活勞動消耗而帶來的利潤稱為第二利潤源泉,而把通過降低物流成本挖掘的利潤稱為第三利潤源泉。有關統計表明,在美國,產品的制造成本己不足總成本的10%;產品的加工時間只占總時間的5%;而儲存、搬運、運輸、銷售、包裝等作業占95%的時間,這說明了“第三利潤源泉”挖掘空間的巨大。著名管理權威P.F.德魯克把現代物流業稱之為尚待開掘的“黑大陸”。而我國占主體的傳統的儲運空間效率較低,倉庫的年吞吐僅為3-4次,在貨運方面,單位國內生產總值的貨運周轉量遠高于發達國家。根據全國第三產業普查資料,把交通運輸、倉儲、代理和批發等行業的成本費用之和與國民生產總值進行比較,大約占比重為15.47%。如果考慮其他相關流通環節的費用和流通過程中的物流損失,全社會物流費用支出約占當年國民生產總值的20%以上,而美國和日本只有10%和14%,[ 6] 傳統儲運空間和現代物流空間的差距可見? 話摺?/P>
2.來自專業物流空間的挑戰
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的影響,我國相當多企業的物流活動主要依靠自身的儲運設施完成。據調查,在工業企業中,36%和46%的原材料物流由企業自身和供應方企業承擔,而由專業物流企業承擔的僅為18%;產品銷售物流中由企業自理、企業自理與專業物流企業共同承擔比例分別是24.1%和59.8%,而由專業物流企業承擔的僅為16.1% 這種自我封閉,自我配套的模式直接導致了這些流通空間利用效率的降低。與此相反,發達國家的物流往往借助于專業化的物流企業,其功能就是為這些生產商、批發商、零售商提供專業化的物流服務。這種物流就被稱為“第三方物流”,目前使用第三方物流服務的比例歐洲約為76%,美國約為58%。1994年美國第三方物流業的收入為150億美元,1996年為250億美元。[7]近期又出現第四方物流,是當前最前沿物流供應商,提供從運輸到倉儲再到售后服務的全套綜合性服務,利用他們的技術將各分離的供應鏈單元集成起來,如TNT、HAYS和UPS等物流企業就是很好的例子。這種高效率的專業化、社會化物流服務使得商品流通線路有了極大的改變,由以往經由制造、批發、倉儲、零售商店和消費者各點之間的多層復雜線路,簡化為由制造,經由專業化的物流空間而至各零售商店或消費者的流通模式。另一方面,專業? ?牧魍?占淶慕ㄉ瓚哉?鏨緇岫?裕?捎詒苊飭誦磯嘀馗唇ㄉ瑁?扔嘔?試磁渲茫?執蟠蠼讜忌緇岢殺盡2⑹構こе還萇???痰曛還芟?郟?ü?緇岱止な溝蒙??摺⒕??呔?梢宰ㄗ⒂諤岣卟?泛頭?竦鬧柿浚??佑?舷?顏叩目諼丁?/P>
3.來自物流空間網絡的挑戰
近年來,國際上著名的物流公司采取合資或獨資形式,開始在國內開展物流業務,如美國的聯邦快遞和聯合包裹投遞公司,澳大利亞的TNT和英國的卓越等公司已在上海、北京、廣州、武漢等大中城市建立物流機構和貨運網絡。由于這些公司在物流空間網絡建設方面有豐富的經驗,同時大多與大型跨國公司有傳統的業務聯系,并把國內網絡納入其全世界網絡的組成部分,在物流經營效率方面將具有更強的競爭力。隨著我國服務市場的逐步開放,這些物流空間網絡向我國的擴展將進一步加劇,在更大范圍參與競爭。
。ㄈ﹣碜噪娮由虅疹I域的挑戰
世界經濟已由工業經濟逐步向以信息和知識為基礎的服務經濟轉變,電子商務逐步成為近期發展的熱點,在商流領域和物流領域引入電子商務,可通過信息技術的采用,迅速提高其運作效率,這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商流領域電子商務的挑戰
商流領域與消費者最為直接的是在購物過程中引入信息化手段,如網上購物、電視購物等。但是,更主要的是在生產空間、批發和零售等商流空間和物流空間之間導入聯機(Online)系統,使有關訂貨、接受訂貨、付款、要求付款等與流通活動有關的數據交換實現聯機化和電子化。在零售空間推廣應用電子收款機、銷售點信息系統POS(Point of Sales)、商店信息管理系統MIS(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等,以便在進行銷售的時間與地點收集每一種商品(單品)的信息并加以儲存、加工和分析,以利于提高商品管理、庫存管理乃至顧客管理等經營活動的效率。并在銷售點信息子系統和電子訂貨子系統(EOS)日益普及的基礎上,通過電子數據交換系統EDI(Electronic Data Interchange)使得流通過程網絡化,將各種銷售點信息系統和電子訂貨系統的終端逐步通過Intranet、Internet網絡技術連結成為一個整體。這樣,消費者和生產方之間形成了完備的聯系網絡,個性化和多樣化的消費者需求可迅速反饋到生產方以組織生產,即形成所謂的“及時生產制”,同時,使生產成本得以降低、庫存得以減少,資源得到了節約,符合城市可持續發展的要求。
2.物流領域電子商務的挑戰
隨著信息化的進展,特別是POS、EOS等的普及,物流節點空間內的庫存的品種和數量將逐步趨于明確,而自動裝卸機械、自動化立體倉庫、自動堆垛機和先進適用的信息系統的采用使得物流節點空間的效率成倍提高,這樣滿足一定時期商品流通的庫存需求降低。從70年代后期以來,日本的庫存投資的波動比五六十年代有了明顯的縮小,庫存率也趨于下降。在貨運方面,通過建立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對物流的全過程進行適時監控、適時貨物跟蹤和適時調度;并將GIS(地理信息系統)/GPS和數據庫技術融合在一起,可對客戶位置信息進行科學、高效管理的信息管理。據統計,我國的空車返程率在80%左右,每年造成的浪費在370億元左右,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巨大成績被低效率的貨運所淹沒。在差不多十幾年前,美國公路的空駛率在20%左右,后來降到了10%以內,這其中的奧秘就在于他們應用了信息管理技術,對車輛進行有效調度。[8]
三、我國城市流通空間規劃探析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我國的城市流通空間與發達國家的城市流通空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差距,加入世界經貿組織將使我國面臨這些高效率的流通空間的挑戰和競爭。同時,也可以看到,伴隨著生產和消費的迅速發展,我國城市流通空間有很大的上升空間和廣闊的市場,并對未來的城市空間產生深遠的影響。未雨綢繆,這就需要在城市流通空間規劃的層面上進行廣泛的探討和研究,促進城市流通空間的合理發展。
(一)合理確定城市流通空間的規模
規模的確定是城市流通空間規劃的基礎,如前所述,我國城市流通空間的規模與發達國家無論在整體上還是在單體上均存在較大的差距。為了提高競爭力,流通空間規模的擴大是當務之急。在商流空間方面,購物中心、超級市場和多功能綜合體等大規模的商流空間是發展的一大趨勢,在物流空間方面,大規模流通中心的開發和貨物包裝形態的大型化、集裝箱化和托盤化,將促進物流的大量化,提高流通效率。而物流的大量化,又促進了大規模流通中心的開發。我國已開始著手大規模物流中心的開發,如深圳市開發建設的平湖物流基地首期規模達到2.6平方公里,在其中發展國內區域物流,在另外1.8平方公里范圍內則發展國際物流。[ 9] 除深圳外,北京、天津、上海等地都在積極地研究和制定促進地區物流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這樣,物流產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產業和新的經濟增長點,我國將面臨大規模流通中心建設的高潮。當然,城市流通空間的規模不能盲目擴大,需要與一定地區、一定時期的生產和消費的發展相對應,只有這樣,才能取得最佳的投資效益。
。ǘ┳⒅爻鞘辛魍ǹ臻g布局的研究
布局的合理化是城市流通空間規劃的核心,城市流通空間分布的失衡必然造成空間資源在某些地區的浪費和在某些地區的不足。圍繞這一問題,國外進行了廣泛的研究,如對于商流空間中的零售空間的布局研究中運用雷利零售引力模式、赫夫的購物者吸引力定律、漢森的可達性模型等模式分析購物出行的分布和各級零售空間的影響范圍,[10] 運用引力模式分析購物出行的分布,運用零售空間飽和度指數分析各級零售商業區各類零售空間發展的合理性等,這些分析研究為城市流通空間布局的合理化創造了條件。在規劃實施過程中,我國不少城市也運用了這些方法提出了相應的政策。如在商流空間規劃領域,上海規定大型綜合超市不得進入內環線以內,以免影響市中心區的商業繁榮,其主要布點在城郊結合部大型居住區,一般按相距3公里,人口按15-20萬人配置一個大型綜合超市。[3] 在物流領域,深圳在建設現代物流中心城市的產業布局中,初步確定了八個物流園區,這樣便可形成集中經營、降低成本的效果,避免在物流業蒸蒸日上的時候重復建設帶來的損失。雖然,人口、距離和分布的均勻性是城市流通空間布局的重要因素,但是影響城市流通空間布局的因素還有許多,如當地的地理區位、風俗習慣、發展基礎、交通狀況等? 疃嚳矯?城市流通空間的規劃需要進行多方面的綜合研究。
。ㄈ┡嘤挥芯C合效益的新型城市流通空間
連鎖商店、超級市場、倉儲式商場、購物中心、便利店、專業店等新型商流空間正在逐步引入我國,我國的傳統倉儲空間也在向現代物流節點空間轉化。這種變化實際上是由城市流通空間的綜合效益所決定的,綜合效益包括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效率高的空間、服務完善的空間、與環境和諧共生的空間將更具吸引力和競爭力,流通空間的發展和流通業發展之間線性關系被打破,單位流通空間將可容納更大數量的流通并將產生更高的綜合效益。在這種狀況下,城市流通空間的實力,乃至城市空間的整體實力將得以迅速提升,城市的地位也大幅度提高,這正是每個城市所追求的目標。
。ㄋ模┐龠M城市流通空間的公共化
城市流通空間的公共化就是需要打破目前各個企業自我包辦流通過程的狀況,如在物流領域需要大力發展專業化的第三、第四方物流等社會化物流體系,通過物流中心、配送中心、配送節點等不同公共流通空間的合理配置,為生產方、銷售方和消費者服務。城市流通空間公共化目標的實現一方面需要進行專業化的流通空間的建設,如大型流通中心和各級配送中心的建設,另一方面,結合我國的現狀,可以把原有屬于各個企業、各個部門的流通空間合理組織起來,通過兼并、重組、聯合等方式,加強空間的相互聯系,形成網絡化、組織化的流通空間發展格局。
。ㄎ澹┘铀俪鞘辛魍ǹ臻g信息化的發展
流通空間的信息化將流通的空間概念轉化為時間概念,減少了硬件設施的投入,降低了成本,大大縮短流通的時間,更有利于對現有資源進行整合。同時也可把消費者的信息通過信息化的流通空間傳送至生產方,有利于其面對市場及時調整生產發展戰略。在1999年世界經貿組織西雅圖會議上,中心議題之一是電子商務,可見其地位的重要。我國雖然在電子商務領域落后于發達國家,但是,信息產業是我國近年來發展最快的產業之一,已基本形成以光纜為主體,以數字微波和衛星通訊為輔助手段的大容量數字干線傳輸網絡,這無疑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借助于這一優勢,需要擴大流通空間信息手段的運用,我國不少城市在這一方面都有計劃,上海已經提出在十五期間大力發展電子商務,5年內全市電子商務交易額從5億元猛增至200億元,占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例達到10%左右。[11]
。┨剿鞒鞘辛魍ǹ臻g一體化的發展道路
一體化包含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生產方、流通方通過連鎖、協作等方式,形成對客戶聯貫式的服務。在流通領域,這種一體化的服務方式,形成了對客戶的供應鏈,供應鏈的整體管理和控制,可以實現流通空間的合理化和空間資源的共享,從而有效地降低成本,并形成規模效益。但是這種規模效益的取得并不需要空間的積聚,隨著經濟的全球化,這種供應鏈將越來越復雜,供應鏈中的某個缺陷和瓶頸將會導致整體的效率大幅度下降,如現在電子購物過程中物流是一大瓶頸,從而阻礙了其整體的快速發展。其二,流通設施和流通貨物的標準化也是城市流通空間一體化的重要方面,這樣可以在整體上采取集裝箱化、托盤化、包裝尺寸的標準化、運載工具標準化和物流空間的統一化等措施,這將使得貨物儲運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如流通的標準化使得市際貨運能運用聯合運輸、相接運輸等過程一體化的運輸方式,在城市內部貨運方面能運用共同配送、計劃配送、混載配送等一體化的配送方式以及共同使用物流節點空間等措施極大地提高了物流效率。
四、結語
隨著時代的發展,傳統城市流通空間規劃和建設的思路已經打破,在經濟全球化的現在和未來,每個城市流通空間均是世界縱橫交錯的流通網絡的組成部分。針對這一狀況,城市規劃一是需要促進城市綜合實力和競爭力的提高,二是需要促進我國城市流通網絡與世界流通網絡的接軌,要實現這一目標,除了以上所涉及的問題之外,還有待于更為深入的研究。
參考資料:
1.“中國統計年鑒 2000”,中國統計出版社,2000年9月。
2.王英佳,“道路交通發展對物流的影響”, www. 56net. com, 2000年10月21日。
3.蔡鴻生,“WTO 與商業改革”,中國商業出版社, 2000年12月。
4.謝朝斌,“工業化過程與現代商品流通”,東方出版社, 1995年1月。
5.“百貨業舉步維艱”,中國信息報,2001年4月9日。
6.“現代物流:企業增效的必然趨勢”,www.56net.com, 2001年2月6日。
7.“中國物流業發展的現狀前景及對策”,www.56net.com, 2001年5月10日。
8.王耀,“‘天眼’下的物流”, 現代物流周刊,2001年2月1日。
9.高文杰,“‘物流基地’趨論”, www.lnet.com.cn。
10.Barry Berman & Joel R. Evans "Retail Management, a strategic approach", 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 1992.
11.“上海商業的第三次飛躍”, 解放日報,2001年6月14日。
【交通物流畢業論文-我國城市流通空間規劃探析】相關文章:
我國高校數字圖書館服務對策探析06-07
探析我國傳統室內設計的意象之美05-29
物流專業畢業論文11-03
我國城市垃圾處理近況及應對措施05-31
物流管理畢業論文04-07
我國物流成本區域差異的比較06-03
我國物流成本管理探討論文0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