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及教學模式研究
當前,隨著我國加入WTO的步伐逐漸深入以及經濟的發展,物流業 在我國出現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而與此同時,我國物流專業人才,特別是高級管理人才卻十分匱乏,進入21世紀,物流人才更是被列為十二類緊缺人才之一. 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目前,我國加入WTO的步伐正逐漸深入,經濟也在加速發展中,這使我國的物流業面臨著重大的發展機遇。然而,我國物流專業人才卻十分匱乏,21世紀以來,十二類緊缺人才之中就包括了物流人才。高等教育是加快物流人才培養的關鍵,本文分析了我國高校物流管理專業教育的現狀,并提出了促進我國本科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及教學工作的相關策略。
關鍵詞:物流管理;專業建設;教學模式;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近年來,由于國內外物流業務進一步擴大,造成了對高級物流行業服務與管理人員的大量需求。但另一方面,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緩慢,難以與國民經濟發展的步伐保持一致,使國民經濟發展遇到了瓶頸。因而,只有大力發展高校物流教育教學工作,培養專業的物流人才,才能促進我國物流業的發展。而物流人才的培養要求各高校創新教學模式,以培養不同層次的物流人才從而促進物流業的發展。因而,目前物流教育者面臨的一個重大課題是迫切需要開創一種新的教學模式,將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以達到能力培養和知識傳授并重的目標,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與專業培養目標
(一)物流人才的能力要求
現代物流人員被要求不僅對系統中的物、財、人、設備、信息和方法六要素進行管理,還要承擔包裝、儲存、運輸、裝卸、搬運等物流活動,還有一系列的職能,如經濟管理、技術支持、物流計劃、質量控制。因而,現代物流人員要求必須具備以下技能。
1.基本的職業素養。人格健全,體魄強健,行為習慣良好,心理素質良好;尊重知識,尊重科學,責任心強,事業心強;正確的三觀,道德品質良好;專業技能基礎扎實,科學文化知識豐富。
2.良好的能力結構與人際溝通能力。現代物流人員在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應有較強的能力,且語言文字表達能力較強;有一定的組織管理、生產經營管理、科研開發能力;有協調能力、人際溝通能力以及業務談判能力;有很強的自學能力,能夠不斷自我提高,自我升華。
3.熟練的計算機應用能力。當今,計算機在物流業被廣泛運用,物流人員能夠熟練應用各種網絡軟件是十分重要的。
4.與其職位相稱的專業知識及技能。當今物流人才應廣泛掌握與物流相關的各種專業知識和技能,而不應局限于某一方面,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在實踐中研究創新,用創新研究推動實踐的發展,同時掌握國家物流的相關政策法規,培養全方面多層次的物流人才。
(二)專業培養目標
對現代物流人員的培養應加強其各種能力的培養,要求物流人員專業基礎扎實,具有多種能力,如扎實的理論知識基礎,豐富的實踐工作能力,熟練的操作技能,從而培養出能夠滿足現代物流專業發展的全方面人才,以促進現代物流業的創新與發展。
二、當前高校物流專業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培養目標寬泛,與市場需求脫節
當前,我國物流專業實際設置較落后,不符合國內物流業的發展要求。由于我國的物流專業起步較晚,因而物流專業教育也存在問題,不同教育層次分工不明確;在就業方面,就業結構矛盾突出,存在人才緊缺和過剩的問題;在教育方面,物流專業教育重理論而輕實踐。
(二)課程設置及教材使用缺乏規范性和系統性
由于我國的物流管理專業主要是在相關專業基礎上擦邊設立或是依托原來相近專業而轉變過來的,因而發展不完善,存在許多問題。同時,這樣造成了我國物流專業教育在研究與創新方面的能力不足,專業的物流教育人員嚴重不足,教材種類混亂,缺少權威性。這都將會造成學生或受訓者在系統學習物流專業知識的過程中出現障礙,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與物流教育的發展。
(三)高校物流師資力量薄弱且分散
當前,我國物流教師經驗不足,且缺乏專業性,因而教師在教學中,難以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不利于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另一方面,師資分散。目前高校物流教師本就缺少專業性的知識技術,又缺少培訓,知識得不到更新完善,不利于物流教育的發展,也不利于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
(四)實踐實訓教學不足,學生動手能力差
由于高校的經費、實驗室建設等方面的問題,使物流專業的學生在校得到的實踐機會少。另外,由于地區經濟和物流業發展水平的不同,使物流專業學生在企業實習機會很少。而這些都與物流學科的高實務性和實踐性相背離。這也就造成了物流專業人才的缺乏,增加了用人單位的成本。
三、高校物流專業學科建設與教學工作的對策
(一)物流學科專業建設策略
1.高校應增加物流專業教師的數量,提高物流專業教師的質量,優化教師結構,加強對現有教師的培訓,同時廣泛招納高學歷物流專業人才,加快物流專業師資力量建設。
2.細化高校對物流專業人才的培養目標,建設教材,使課程設置系統化。組織物流專業各方面的人才組成攻關團隊,共同討論上述問題的落實。物流人才的培養應結合地區經濟情況、物流發展及該學科特點,其目標應適應市場需求和學科理論,建設全方面多層次的物流人才隊伍。
(二)物流管理課程教學模式探索
1.加強理論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理論聯系實際,結合實例講解,使授課內容更為深刻,同時讓學生更易于理解,并應用到實際中去;教師在授課時要注意有輕有重,有粗有細,把握每章的重點難點,著重向學生講解。授課時,教師應多應用多媒體等現代教育設施,延伸課堂教學的寬度,豐富學生的見識,開拓學生的眼界。
2.加強實踐教學。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善于利用各種現代教學技術向學生展示課本之外的與物流相關的視頻、圖片、文件等實踐性較強的資料,讓學生通過客觀的視頻、圖片、文件等資料,發現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并在教師的指導下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最后教師再進行點評,拓寬學生的視野,達到教學目的。還可以安排學生進行小組演示,解決問題。
3.進行案例分析與專題討論。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指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思考和分析,并要求學生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能力。專題討論可以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利于學生視野的拓寬。
4.組織課堂游戲和小實驗。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組織學生進行課堂游戲和小實驗,對物流工作進行課堂模擬,以簡單的方式在課堂上對物流流程情景再現,同時加上教師在一旁指導,糾正學生的不足和錯誤,保證實驗的合理性,從而加強學生對物流工作各流程的認識和了解。
5.應積極開辟物流管理網上論壇。物流專業人才均可利用網絡平臺開辟網上學習論壇,可上傳或下載一些與該專業相關的視頻或文件等資料,方便了學習,促進了信息交流,從而達到資源共享。
6.加強學生對科研小論文撰寫與物流方案制作的能力。教師可通過加強學生對科學小論文的撰寫的能力,從而加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易于所學的內容運用到實際的分析中去,達到學有所用的目的,也有利于培養學生撰寫科技論文的能力。制作物流方案是為了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做到理論聯系實際,避免了理論與實際的脫軌,同時,培養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
7.企業參觀。帶領學生到物流企業參觀,可以增強學生對物流企業的了解,同時了解企業對物流人才的要求。學生在企業參觀之前,應做好準備工作,明確目的與任務。學生通過企業參觀對物流的了解從抽象的書本知識上升到具體實際,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8.應加強校企對接,增加學生到企業去見習、實習的機會,實現“項目教學”與“訂單培養”相結合。“項目教學法”立足于實際工作,專業理論知識是一種工具,最終服務于實踐工作。高?蓮奈锪髌髽I獲得相關項目,讓教師指導學生,共同完成企業的項目,學生不僅發揮了自身價值,還提升了實踐能力。同時,高校應多與企業進行交流,了解企業對物流人才的實際需求,根據企業的要求,創新培養模式,培養物流人才。以上兩種教學方式各有優點,因而只有實現它們的結合,才能真正地促進學校教育與企業需求的對接。從教學的視角來看,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的機會,從而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對于企業而言,企業可以獲得更為優秀且經驗豐富的物流專業人才。
9.高校應增加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高校物流專業可通過增設職業規劃課程和就業指導課程,加強學生對物流行業就業趨勢的了解,盡早對自己的職業進行規劃和設想,確定未來就業目標,從而增強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動力,朝著自己的目標努力,可促進學生專業能力的增強,為學生在今后的就業中提供了便利。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課程可由本校的教師講授,同時,還可以邀請社會上的專業人士、企業人員進行講授指導,通過與企業人員近距離溝通,多方面學習,使學生了解更為豐富的相關信息和知識,對職業規劃和就業課程有了更為深刻全面的認識,明白了物流企業對專業人員的要求,有利于學生對自己的職業方向進行更好地規劃。
四、結語
由于我國的物流業起步晚,因而影響到物流專業教育的起步,物流專業教育者大部分是非專業人員,缺乏物流教學經驗,這就要求教育者們進行改革和創新。當代,技術更新一日千里,要求教師們不斷交流研究,及時更新物流知識,保證知識的時效性和實用性。在我國高校物流學科的建設和教學工作中,物流學科建設的關鍵是合理課程設置和明確培養目標,它的重要方向是校企合作,它的重要手段是物流實驗室的建設和案例教學,教學工作的主線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
【高校物流管理專業建設及教學模式研究】相關文章:
高校旅游管理專業教學新模式研究11-30
基于和合管理的高校營銷專業教學模式創新03-22
物流專業研究生訂單式培養模式研究11-19
旅游管理專業考試模式改革實踐研究03-22
物流工程專業畢業設計教學模式03-22
基于循環經濟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研究03-24
高校音樂教學模式的論文04-01
探究高校油畫的教學模式03-14
基于電子商務的物流模式研究12-07
· 物流企業經營模式研究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