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談主體地位與計算機輔助教學
究竟什么是主體呢?哲學角度認為,主體是具有意識和意志的實踐者、認識者;心理學角度認為主體是指人的自由性、獨立性和創造性;馬克思則從社會學的角度指出“自覺自由的活動”是人的主體本質,我們不難發現,哲學上的主體是從“類”的區別上闡述的,即人與外界,人是主體。但是這種闡述不能說出主體的根本特點,而造成誤解。如“主體參與”,可以是主動積極參與,也可以是被動消極參與;而后者并非是我們希望的主體性。心理學上的主體是從“個體”自然屬性上闡述的,不能說出主體的社會特點,這就是失去了對主體作用認識的意義。而“自由自覺的活動”,揭示了主體的本質特征,“自由”指本人與客觀的關系中具有主動性,“自覺”指本人的主動性具有尊重客觀規律的特點活動則是主體的表現行為。因此,主體性實質上表現為人的自主選擇活動。
所謂教育中的主體則特指學生,其主體性具體表現于教學中學生自由自覺學習行為,即主體學習中,“學而時習之”是人們傳統的學習觀念。《辭!方忉專骸皩W”,效;“習”,鳥頻頻起飛。學習即模仿!妒酚洝穼W習引申為“效法”,這種學習表現為一種追求性、適應性,他的作用在于將前人的知識和經驗掌握領會,繼承性學習強調理解、記憶、練習重視學習者的表面參與,突出熟能生巧的重復性練習。而素質教育則重視個性、創造性發現,個性、創造性的學習強調通過學習實現人和個性的完滿發展,從而做出推動社會發展的積極貢獻。這種學習觀念是教育心理學產生之后,才逐漸發展起來的。而在心理學產生之前處于蔭芽狀態,這種學習觀念是當代“知識經濟”的必然反映,F代知識已經從教養性的因素發展為生產性的因素,其表現是通過對知識的學習,誘發人的潛能和創造性,僅僅停留在知識上,甚至只是繼承前人的知識上,學習將會成為人才成長和人類發展的桎梏。
因此,要實現素質教育,實現學生的立體地位,就必須在教學的設計中時刻注意個性,用創造性的學習觀指導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現代化技術手段的大潮一浪高過一浪,沖擊著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作為一名跨世紀的教師,肩負著培養跨世紀人才的歷史責任,改變原有的教學手段,運用科技含量較高的教學手段去完善課堂教學便成了必不可少的改革趨勢。電腦則作為信息技術的新興產業順理成章的走進了課堂。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與積累,從用到會用,乃至在教學中通過軟件的設計賦予機器人性化,充分體現機器與人,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倍帶量求和”應用題中制作了課件,很好的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
“倍帶量”問題是舊知識,我們在以前已經掌握,這一節的教學只是在此基礎上增加一步求和的問題,便之變為較簡單的三步應用題。
首先,出現兩個已知條件,并在學生的指導下畫出相關線段圖,然后運用交互手段根據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有以下考慮:首先,打破傳統應用題的教學方法(復習→出示例題→出線段圖分析),而是利用此課的教學時機,聯系“學雷鋒月”改編例題,激發學生的興趣,請學生根據已知條件,指導教師畫出線段圖。在此,讓學生充分參與指導老師去畫圖,而不是以往的教師出示線段圖,在學生指導的過程中也就弄清了兩個已知條件之間的關系;接著讓學生提出問題,運用交互手段出示。在這里區別于以往的出題形式,完全根據學生所提隨機進行補充,既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思維,同時也有可能在新知的同時復習舊知,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是為了學生去及時調整教案,完全不同于以往的為了教案而去完成教學。
其次,在出示問題的同時要學生根據線段圖,確定圖中問題的位置。以往在教學應用題時,教師一般采取的是出示完整的線段圖,讓學生根據圖去分析,而這節課學生在判斷問題位置的同時實際也就是在對圖中的線段、數量進行分析的結果,體現了學生真正參與到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學過程在隨著學生思維前進,從而幫助學生理解題意,找到正確的方法。
本節課的設計與運用中充分考慮到學生的主體性,充分留給學生思考的余地,適用交互手段隨著學生思維的過程去適時、適度、適當地調整教案,體現了教學對學生的服務性,特別是學生的主體性真正得以體現。
計算機的引入關鍵在于真正起到輔助教學,更好地發揮學生主體參與的意識。在今后的教學中應進一步研究探索,以求教學的最優化。
論文關鍵字:
【淺談主體地位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關文章:
淺談教師主導作用與學生主體地位教育論文07-01
現代營銷中人文主體地位的探索07-05
社會審計主體地位及實在現09-12
西方文學觀念中作家的主體地位10-17
淺論道德的主體性地位08-12
英語教學中學生的主體地位的發展04-25
生物教學中學生主體地位的落實論文09-24
發揮學生主體地位條件探析的畢業論文09-23
淺談民事訴訟的主體題目10-02
淺談中國畫創作的主體精神0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