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教學相長原理在中學教育中的實踐意義
【論文關鍵詞】教學相長 基本原理 教學實踐 意義
【論文內容摘要】“教學相長”在我國古代史上是比較有價值的教育經驗,教學相長的基本原理對我們今天搞好教學工作仍有著重要的意義:教學相長可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能促進對話教學、能促進教學創新、能促使教學水平的提高。同時,在教學實踐中把握好教學相長的對立統一規律。
我是在一個中學從教十年的老師,并且從事了六年的班主任工作,不論是教學,還是做班主任,用教學相長的原理指導我工作,使我的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都受到學生及家長的好評。十年磨一劍,歸結一句話:教學相長的確是搞好教學工作應遵循的原則。
一、教學相長的基本含義
在我國古代教育史上比較有價值的教育論著《禮記·學記》,主要講述教育制度,教學內容和方法,提出了不少至今仍然具有教育意義的人本思想,如闡述了教學相長等教學經驗:“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逼浜x是,通過學習就會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學生然后就會感覺自己的知識還不能夠滿足。于是,教師要邊教邊學,而學生要一邊向教師學習,獲得知識,一邊還要發揮主動性,自強不息,方能進步。這樣,教與學兩方面互相影響和促進,都會得到提高。教學相長不僅是我國古代教育的優秀傳統,而且對當今提倡的素質教育有著重要指導意義。
二、教學相長基本原理在實踐中的意義
教學相長可建立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相長理念指導下,開展教學互動,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平等。因為,教學互動不是一種單向度的流動過程,而是一種主體間的交互理解,表達著一種平等、共生的關系。在互動的過程中,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不處在霸權和支配的地位,師生之間的關系是平等合作關系,不是權威或控制的關系。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啟發者、指導者和合作者,學生是教學的積極參與者、促進者,在教學互動中,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愛其學”;使教師尊重、關心、信任學生,允許學生出錯與質疑,并鼓勵學生,期望其成功。因此,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得以形成,師生在人格上真正平等,促進師生角色的不同轉換,從而為素質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礎。
教學相長能促進對話教學的形成。教與學是一個雙向互補互助的過程。雖然教師對學生的傳授是單向的,知識是由教師傳授到學生那里去的,但實際上思想認識還是雙向交流的。如果教與學之間不平衡,只有教師的諄諄教誨,沒有學生積極的反應,就成了“填鴨式”教育,效果是不會理想的。于光遠先生就指出,在課堂外和在作業中是可以發現學生對教師的傳授作出了自己的反饋。但如果采用課堂討論的形式,可以使教師和學生思想交流更加充分,教學效果往往比單一的灌輸式教法好。傳統的教學往往以教為中心,忽視學生的參與,使教學這種“雙向活動”變成“單向活動”,這不利于素質教育的開展。在教學相長理念指導下,開展對話教學,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重大突破,對話教學表現為一種實質性的交往,強調的是師生雙方共同交流、互相溝通、互相啟發、互相補充,在交往的過程中實現心靈的對話、情感的交流、新知的發現。交往意味著平等對話,意味著合作性意義建構。對學生意味著個性的昭示與思想的解放,對教師意味著在傳授知識之上的一種知識的理解與專業的成長。這對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思維能力、表達能力等有重要的影響。
教學相長能促使教學的創新。目前由于升學考試壓力的存在,農村中小學依然存在學生負擔普遍過重,出現了教學“三多三少”,即“課程多,補習多,作業考試多;休息時間少、實踐活動少、創造性活動少”,導致“三差三困”的現象,即學生“自主創造性差、發展性差、社會實踐能力差”,對“貧困生、學困生、德困生”關愛不夠。作為一個中學老師對此非常郁悶:國家一邊強調素質教育,一邊又以升學考試來選拔人才,以致還是圍繞考試這根指揮棒來轉,教師依然是“以考代教”,學生則是“以考代學”,教師還是片面的追求升學率,教學過程是“一言堂”,這顯然與素質教育的要求極不適應,必須進行教育和人才選拔的綜合改革,教學方面應從“為應試而教”“為應試而學”向培養“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的轉變,倡導師生互為主體,努力創造有利于人才成長的良好,使每一個受教育者都能充分發揮自身潛能,激發學習成長的主動性,實現全面發展。教育創新要“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發展規律、激發受教育者創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學模式”(劉楚明《教育學》)即教學創新應著力于建構師生雙向互動教學模式,這種教學雙向互動是實現教學創新的關鍵。為了適應形勢的需要,為了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教師不僅要一邊教,一邊努力進修學習,而且還要向自己所教的學生學習,可見教學相長不失為是一種教學創新的推進劑,這是當今教育創新和素質教育的需要。
教學相長能促使教學水平的提高。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有能動作用。“教是教師的活動,它包括講述教材,組織學生觀察所學習的事物和現象,指導學生學會和運用知識,還包括檢查學生掌握知識、技能和技巧的程度等等。學是教師指導下學生的自覺活動,它包括學生對一定事物和過程的感知,聽取教師的講解,理解所學習的事實、事物、現象和它們之間的聯系,概括所感知的事實,按照教師指定的作用來鞏固和運用知識等。”(布魯納《教學論》)可見,“教”與“學”是不能割裂的,教學過程最終能否取得較好的效果,要看能否充分發揮教師和學生的能動作用和這兩方面的能動作用是否結合得很好。教學相長能促進教師主動對學生的引導與啟發,促進學生主動與教師協調配合、積極思考,勇于創新;能促進師生雙方在教學中發揮主觀能動性,從而使教學內容盡可能深化;能促動教師對學生的提問,使學生積極思維、深化理解、靈活運用,學生的反問和質疑亦對教師構成挑戰,從而促使教師進一步鉆研專業理論,探索教育規律,提高教育水平。
三、在實踐中把握教學相長的對立統一性
教學是一對矛盾,教和學是一對矛盾的兩個方面,他們是對立統一的關系。
在教與學的矛盾關系中,教師的教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它支配著學生的學,教師在教學中應當起主導作用。正如列寧指出的:“學校真正的性質和方向,并不由地方組織的良好愿望所決定,不由學生‘委員會’的決議所決定,也不由教學大綱等等所決定,而是由教學人員來決定!(《列寧選集》)教師在教學中起主導作用有其必然性,這是因為教師的職責就在于要根據國家的目的、新課程標準,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傳道、授業、解惑”,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發展的有用人才。同時,教師“聞道在先、術業專攻”,受過專業教育的培養和訓練,具有較高的思想覺悟、豐富的廣博的知識和生活經驗,并掌握了教育、教學規律。因此,教師有責任、也有能力主導教學過程,對成長中的青少年的身心健康發展負起責任。當然,教學過程中教師主導作用的發揮程度,還有賴于教師本身素養水平的不斷提高,教師應該要牢記:學高為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
在教與學的矛盾關系中,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人,教學過程中教師的教只有以學生的主動學習為基礎,才能取得預期的效果。一般來說,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愈大,求知欲、自信心、刻苦性、探索性和創造性愈大,學習效果也愈好。因此,教師要確立“學生學習要靠自己主動學習,他人不能包辦代替”的觀念。當然,學生主體性的形成和發展,離不開教師正確引導。教學實質上就是引導學生學,在教學中我深有體會:“學生學習好比人走路,低年級的要牽著走,中年級的讓他跟著走,高年級的指引他們自己走!睘榱嗽鰪妼W生的主體性,使之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教師應注意提高學生對學習的認識,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度;使學生具有良好的學習動機和濃厚的學習興趣,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學生掌握良好的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弘揚學生的主體性。
教與學是辯證統一的,不可偏廢。教師主導要與學生主體相結合,才會產生積極有效的教學活動!皩W生為主體”不同于“學生為中心”,因為它是以教師的主導作用為條件的;“教師為主導”也與“教師為中心”有別,因為它是以確認學生的主體地位為前提的。教師主導作用發揮得越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獨立性和創造性也就越強。反之亦然,如果沒有學生的積極配合,則教師的主導作用也必然落空。或者說,教師為主導是學生得以充分發揮主體作用的必要條件,而學生的主體性發展又是教師發揮主導作用的必然結果。偉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是創造的事業,先生創造學生,學生創造老師,學生先生合作而創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活人。倘若創造出丑惡的活人,不但是所塑之像失敗,亦是合作塑像者之失敗!睂W生的引導正是塑造出讓教師崇拜的活人的事業。倘若此前學生已是優等生,那么塑造之功不在教師,這樣的優等生事實上與教師的成長無關,看起來教師省了事,其實是教師省去了一個進入自我成長的渠道。倘若學生被教師當作差生而掃地出門,或者用簡單粗暴的方式對待之,那么,教師除了得到“丑惡的塑像”,還得到了一個失敗的自我和滑落了的人生境界。教師如果干脆不打算成長,那么,又何必以教書教育為業?多年的教學生涯使教師當中的大多數人都有一種越來越強烈的感受,那就是,如果教師以教書這一職業與別人比功名利祿,那毫無驕傲自豪可言,除了自卑,我們一無所有。但是,如果真正沉浸在讓學生獲得了一點點提升的微小喜悅中,教師會發現,正是這個職業成就了教師,拯救了教師。實踐證明,任何將教師教與學生學的辯證統一關系割裂、對立起來而走向片面化、極端化的觀點和做法,都是違背了教學雙邊交互影響、辯證統一規律的。
【參考文獻】
[1] 劉楚明主編. 教育學[M]. 河海大學出版社,1995年版.
[2] (美)布魯納 著. 姚梅林 郭安 譯. 教學論[M]. 中國輕出版社,2008年版.
[3] 列寧選集第三卷[M]. 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
[4] 趙家祥、聶錦芳、 張立波著. 教程[M].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版.
[5] 李秀林、王于、李淮春主編. 辯證唯物主義和唯物主義原理[M].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試論教學相長原理在中學教育中的實踐意義】相關文章:
試析藝術實踐在藝術教育中的意義03-20
淺議音樂實踐在高師音樂教育中的意義03-16
試論馬克思價值決定原理及其現實意義03-19
試論歷史教學中的素質教育03-16
試論博客在網絡教育中的應用03-03
試論素質教育中的表揚藝術03-18
試論素質教育中的和諧教育觀12-08
試論文化意識在比較教育雙語教學中的地位03-01
試論閱讀教學中滲透思想教育的途徑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