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互評與自評的評價探討
【論文關鍵詞】 體育教學 學生自評 學生互評
【論文摘 要】 目前,在體育教學中對運動參與、健康、適應多種形式與方法的評價,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缺乏可操作性而難以推廣,由于三者融入教學活動的全過程,而教學中學生的自評與互評也與教學過程形影不離,實踐發現通過對學習過程的互評與自評的評價,能很好地促進三者的發展并能對三者進行有效的評價,使其可操作,效果佳,宜推廣。
一、“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評價觀點的提出
目前,大家對“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目標,如何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還沒有達成共識,觀點各異,主要是因為分割三者而進行評價,這使我們一線教師在教學時很迷惘。參照高校專家的研究,如孫有平等同志的評價系統,對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的評價權重過大,操作復雜;而唐時虎的評價有了改進,“由教師根據學生在課中表現出的樂觀程度、情結控制與調節能力、克服困難的勇氣,以及和合作態度等情況給予評價,通常情況,學生沒有明顯的心理疾病或心理障礙可給予9分。”這種方法一是因為大家相差不大,沒有區分出學生的真實情況;二也不能更好地對學生心理健康與社會適應能力進行有效的與培養。三是教師對全體學生這三方面的評價是個別的片斷或總體印象而不是全過程,因此不全面也不理想。
筆者認為,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目標的評價,可以轉化為對學生評價(自評與互評)能力進行評價,因為通過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自評與互評再評價,而使三者的評價有了交集,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因為如果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不斷地進行自評與互評,說明他在主動參與而不是被動參加,使運動參與有了廣度也達到了一定的深度;如果學生評價準確而又中肯同樣也會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健康與否;學生的互評能被對方接受的程度同樣也能反映出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的發展水平。
二、學生評價能力現狀及原因分析
(一)學生的評價能力現狀
在體育教學實踐中,由于學生評價的出發點與目的不同,評價的水平能力,評價的態度、結果等都不盡如人意。表現在體育課堂教學中,我們面臨的問題是學生不會評價,學生或不著邊際地亂說一氣,或只言片語不中要害,或支支吾吾不知所云,或以自我為中心,自我夸大,或類群效應,或私人關系,或附和權威,或以偏概全等等。是心靈之窗,這也能反映出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二)原因分析
造成以上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最關鍵的原因有以下四點:①沒有培養學生積極的評價態度。態度決定一切,體育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評價態度,引導、鼓勵學生積極地參與評價,大膽進行評價。②對進行的評價未有達成共識的標準。評價要做到言之有據,言之有物,好在何處,差在何方,怎樣幫其解決,不能過偏,不負責任的評價,對不足之處定要言之有物、有度,實事求是,語言委婉、中肯。③沒有建立自我、同學和教師三維的評價修正制約機制。④教師不善于傳授給學生另一種神態與體態評判語言的評價。如一個手勢、一個眼神、一種表情、一個微笑、一個點頭等神態與體態語言。只有與上述的語言的評價相互補充,多從正面引導、鼓勵,善于發現學生學習、評價過程的閃光點,讓真情、親情融于教學與評價的全過程,才能讓掌聲、笑聲充滿課堂,喜悅、自信、收獲成功寫在臉上。
三、要教會學生評價的技術策略
1.正反對比策略。明確技術的評價標準,現在體育模塊教學中,是以學會一定的技術為載體的,其中的知識、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社會適應等都是圍繞技術的學習展開的。因此學生只有明白了技術的評價標準,把自己、同學的學習與之比較,才能開展評價,教師通過正確的技術與學生在學習時易出現的錯誤技術對比讓學生深入理解技術評價標準,建立學習評價的出發點與平臺。
2.范評引路策略。即通過教師示范的評價指導學生評價的方面、體能、知識與技能、學習態度、情意表現與合作精神、健康行為等五個方面,使學生的評價與教師的評價對照并逐步使學生的評價水平提高,從學法指導的角度來看,范評指導這一過程也是一個運用教法滲透進行指導的過程。通過教師的范評可以引導學生把握評價的時機與不同情況下的評價方法,給學生以評價的標準,培養學生在評價過程中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從而做到以教師范評為基礎,讓學生明確自我發展的目標和發展的需要,從而為學生實現主動性的評價和創造性的評價提供可能。
3.評價點撥結合策略。教學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很大程度上就表現為教師的相機誘導及點撥,同樣,在指導學生評價的過程中,也應該有意識地由教師或學生對學生的評價進行及時的點撥和評價。具體操作中可指定一學生進行評價作例,引導學生指點,及時引導學生思考:現在應該如何評價呢?讓學生根據這一學生的評價進行合理的分析,指出存在問題,從而激發學生參與評價的熱情。在這里,“點”充分建立在學生的實際基礎上,“點”的過程,也就是引導學生及時補正、完善,并逐漸趨向完美的過程。所以評與點的結合過程,是一個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能幫助學生進行合理建構,協助學生自主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評價的全面性,提高學生的鑒賞水平和處理信息的能力。
4.自評習慣策略。通過評價發展學生的反省思維,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我控制能力和積極情感等習慣,引導學生常問自己,我學到了什么?還能學更多、更好嗎?與同學的差距在什么地方,怎樣改進?今后自己朝哪個方面努力等,讓學生通過自評進一步認識和了解自我。
5.互評嘗試策略。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安排學生進行評價嘗試,讓所有的學生都有機會進行嘗試,使同伴的評價與自己的評價對照,都有修正、完善、補充參與表達的機會,進而在小組中進行評價,最后到全班發言的途徑進行評價。這樣有利于使全班每個學生都參與進來,消除一些學生在評價時的膽怯心理。由兩人互評到小組的評價,在互評中就可以培養學生評價的準確性以及語言的流暢性,增加學生評價的勇氣,培養學生評價的興趣。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交往能力。
6.評價考核策略。每一節課把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都作為評價內容是不可能做到的,也是沒有必要的。在經過對學生進行評價培訓后,把定性評價進行量化體現,即對每個學習模塊都要根據具體內容選擇一定的典型的正誤技術動作,讓所有學生進行評價,并以書面的形式出現,作為對學生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的評價。
四、學生評價能力的提高與“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相互促進良性發展
經過教師的指導、培養與訓練,學生的評價能力逐漸得到提高與發展,運動參與的廣度與深度上了一個新的臺階;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逐步提高;社會適應能力逐步增強。而學生的自評與互評能力也得到了進一步提高。
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評價的過程一方面是檢測被評價者學習效果的過程,另一方面其實也是檢測評價者學習效果的過程,因此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評價不僅能有效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更能讓全體學生在這個動態評價系統中朝著良性的方向科學地發展。因此,我們應注重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客觀地進行評價,培養學生的評價能力,以便對學生進行運動參與、心理健康、社會適應能力的評價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有平,羅達勇,陳 宏.普通高校新體育課程成績綜合評價系統的建立與使用[J].體育學刊,2004,11(2):104-106.
[2]唐時虎.對普通高校新體育課程成績綜合評價系統的再思考——兼與孫有平等同志商榷[J].體育學刊,2006(4).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對學生互評與自評的評價探討】相關文章:
試論小學語文在新課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學探討12-05
試論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體育游戲創編案例的教學實踐探索03-20
試論素質教育背景下教師評價機制的轉變03-20
芻議新課程背景下的發展性教師評價03-21
新課程背景下的化學美育教學(一)03-08
試論新課改背景下德育管理體系的構建03-18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的物理實驗教學03-01
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的美術說課探析03-29
新課程背景下歷史教學模式的轉變論文05-13
新課程背景下的滲透式語文教育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