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德育生活化的價值取向與主要任務
德育的回歸并不是等同于生活、簡單的迎合生活、或者是消融于生活,以下是小編搜集的一篇關于德育教育探究的論文范文,歡迎閱讀查看。
從古至今,德育在我國一直備受重視,為了沿襲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國在德育方面做了很多的工作,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并且整個社會給予學校德育極大的關注。然而,德育卻是學校教育中最令人困惑和擔憂的。教師對德育的實效性存在不解;學生往往很不愿接受的就是思想品德、政治課;家長們常常為子女的道德成長憂心不已。之所以會出現這樣的局面,是德育沒有實現生活化的結果。為了改變德育的現狀,教育者要把握德育生活化的發展方向,輔以有效的策略,實現德育生活化,使學生在生活化的德育中健康成長。
一、明確德育生活化的價值取向
德育生活化的價值取向在于源于生活并回歸生活。之所以這樣講,是出于德育的最終目標考慮。德育是塑造人的活動,特別是人的精神活動。人的精神活動是在人的生活當中體現出來的,因此德育也應立足于生活,滲透于生活。
(一)德育生活化要以生活為起點
人們在生活中體驗擁有德行,并在生活中展示自己的德行,這是德育生活化的根基所在。正是由于德育在生活中存在內在的邏輯,德育生活化要求德育必需從生活出發。
德育從生活出發,這就意味著德育不是從道德概念或者硬性的規范要求為起點的,而是要在生活中總結得出。德育的現狀還停滯在傳授空泛的“大道理”、向學生灌輸凌駕于學生的生活經驗之上的知識這樣的局面。而從生活出發的德育,是以人的生活經驗為起點的。生活經驗具有很強的社會性。人只有在生活中經歷過道德實踐后,才逐漸形成道德認知、道德信念和道德情感的。所以,以生活經驗為出發點的德育,不僅為學生在于東道德方面的問題時提供有效的借鑒,而且也是是學生在與群體、與環境互動中不可或缺的。從生活出發的德育,符合學生的發展需求,具有很強的時代感,更有利于學生適應現代的生活。
(二)德育生活化要在生活中進行
以生活為起點的德育,不能脫離生活,必須在生活中進行,以生活為堅實的依托。生活中時時刻刻發生著關乎道德的事件,針對社會上的道德熱點話題,或者是學生關心的、感興趣的話題與學生積極探討。從學生身處的生活經歷中,了解學生的道德傾向,及時為學生填補由此引發的德育需求。對不同的問題創設不同的情境,引發學生思考,避免強制的灌輸,尊重學生的主體性,使學生在自身體驗中自覺形成品德修養。
(三)德育生活化要回歸生活
德育源于生活,自然要回歸生活。然而,德育的回歸并不是等同于生活、簡單的迎合生活、或者是消融于生活,那樣的德育是沒有意義的,德育的回歸是要實現高于生活、指引生活的目的。德育的回歸在于生活本身,要引導學生去選擇過有道德的生活,在有道德的生活中感受人生的快樂和幸福。所以,生活是德育開始的地方,也是德育的回歸之所。
二、培養德育生活化的理性認知
理性的認知是人們正確處理問題的精神支配。對德育生活化的有理性的認知就是要幫助人們在生活中遇到道德問題時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為。
道德教育是要教會學生理解這些法則并且能夠運用這些法則指引自己健康成長,而不是停留在認識層面。如果德育僅僅停留在對道德法則的認識,雖然也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關乎道德的問題,提高道德判斷力,但是,由于缺乏與實踐生活的密切聯系,學生面對生活中的道德現象時,還是很難做出與自身道德認識的道德行為,很容易出現言行不一,學與做相互背離的現象。德育生活化所培養的理性認知不是單純的封閉式思維,而是基于對生活思考與人存在的基本境遇形成的。
理性的道德認知同樣是在生活中發展起來的。每個人都由自己獨特的生存環境,在對生活的探索過程中,逐漸形成自己處理問題的認知。德育要遵循人認知形成的規律,使人們認識到道德的重要性,讓人們認識到人在與人、與社會在交往的過程中,應自覺的遵守道德規范。這樣,在生活中形成的理性道德認知與學生在生活中經歷的道德認知是一致的,學生更容易理解到道德法則不是教育強加于自身,而是生活所需的。在生活中培養起來的道德理性認知也易于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學生真正認識到道德的價值和意義,更有利于形成自身的行為習慣。
在生活中發展起來道德認知,以學生的生活為堅實的背景,具有很強的理性,并且與學生的內在情感、成長環境是一致的。這種理性的道德認知與學生的個體經驗、生活方式融合在一起,使學生站在高于生活的角度看待生活,并指引生活,提升學生認知判斷的能力,為學生今后的美好生活提供正確的方向。
三、牢記德育生活化的主要任務
人如何更好的生存于世界當中,掌握好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平衡是關鍵所在。人要生存下去,物質條件必不可少,但是,人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精神世界的追求。如此看來,教育不僅要教會人們如何生存,還要教會人們為何生存。但是,就目前的局面來看,教育多數是在教學生怎樣生存在社會之中,對學生的精神世界關乎較輕。學生很難從人生的意義、生存的價值等根本問題上去認識自己,缺乏對生活的追求與熱愛。許多學生過度重視物質生活,從物質的角度衡量人生的成敗,導致精神空虛、迷茫、頹廢,甚至輕視自己的生命。
德育作為呵護學生心靈的實踐活動,如何在教會學生如何生存的同時,提升他們的生存價值顯得格外重要。德育源于生活,并通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作用于每個人身上。生活是德育的載體,德育生活化就是要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價值,把握自己生活的方向,并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境界。
德育生活化就是要立足生活,扎根于生活,并為生活所世界服務。身為教育工作者,要始終將德育與生活緊密結合,把握德育的方向,采用有效的策略,將生活化的德育切切實實作用于學生身上。努力讓學生過有道德的生活,愛他人、愛世界,引領學生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繆興秀.教育應貼近生活世界[J],江蘇教育研究,2001,(02).
[2]劉佳佳.讓德育走向生活化[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2012,(02).
[3]何獨明.學校德育的系統論探析[J],渝西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9)
[4]高德勝.生活德育論[M],人民出版社,2005.
[5]王鳳炎.德化的生活[M],人民出版社,2005.
[6]蘇霍姆林斯基.怎樣培養真正的人[M].教育科學出版社,2003.
【德育生活化的價值取向與主要任務】相關文章:
收購立法價值取向研究06-10
MBA教育的價值取向及方略選擇10-10
探究當前知識舞蹈及價值取向07-27
人性觀照下的民法價值取向探索07-31
論《傲慢與偏見》婚姻價值取向08-21
質疑經濟法效益的價值取向09-06
淺談民法在節約型社會的價值取向08-19
納米級多相材料的開發與價值取向09-02
關于美學價值取向的電影藝術論文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