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養成教育的思考及實踐論文
一、何為養成教育
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習慣的教育。美國心理學家拿破侖希爾博士說過,“播下一種行為,形成一種習慣;播下一種習慣,形成一種性格;播下一種性格;形成一種命運!绷己玫牧晳T影響著人一生的發展。在幼兒時期孩子生長發育迅速,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如果在這個時期實施正確的引導和教育,將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如何在幼兒時期有效地開展養成教育,使養成教育真正落到實處,是我們當前首要的教育問題。
1.養成教育的主要內容體現,養成教育就是良好習慣的培養,良好的習慣包括:做人方面的好習慣。學會做人,有愛心,會尊重他人,懂禮貌,誠信,樂觀,遇到困難不退縮。做事方面的好習慣。學會做事遵守規則,善于合作,愛護公物,樂于助人。學習方面的好習慣。學會學習,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生活方面的好習慣。學會自理自立,注意個人衛生,養成良好的清潔、進餐、睡眠、排泄、鍛煉的好習慣。
2.養成教育的目標,培養孩子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創造。
3.養成教育的主要因素。良好習慣的養成有多方面的因素:家庭教育,幼兒園教學教育,家園共育,社會環境教育等等。
二、如何開展養成教育
幼兒園教育方面。
(1)營造環境。環境對人的影響作用是及其重要的,幼兒的年齡越小,環境的陶冶功能越大。在幼兒教育的手段中,引導和榜樣示范是養成教育的關鍵,幼兒園應創造適合的人文環境,讓幼兒能隨處可見到、可學到、可模仿、可行為。通過具體引導,通過環境的布置讓幼兒知道怎樣做是對的,怎樣做是錯的,才有利于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因而,在幼兒園教室中可創設一些形式多樣的示范榜樣,可以是一些適合兒童特點的關于養成教育的小故事、小圖畫,或是可以激勵孩子自主自發的創作的一些材料、素材等等,這種特定的環境和生活氛圍可使幼兒能在無形中,在潛移默化中養成良好的品德和行為,使幼兒能在形象生動中受到教育,在活動中形成良好的習慣。
(2)教育滲透于生活。將養成教育滲透于幼兒一日活動中,從一日活動中培養孩子的幼兒的言行習慣。孩子通過生活活動中入園、進餐、飲水、盥洗、如廁、睡眠、離園等環節中發展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自我保護等能力,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則和習慣。一日活動中的體育活動能增強幼兒運動能力和環境適應能力,是幼兒形成健康體魄、愉快情緒的重要途徑。而自主游戲活動環節則是實施養成教育最關鍵且不可缺少的,孩子在游戲情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以快樂和滿足為目的,自由選擇、自主展開、自發交流的`積極主動的活動。在這個過程當中,教師根據觀察記錄孩子的言行,當孩子出現不良的行為習慣時進行及時的糾正,從而讓孩子慢慢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注重感情的教育,善于利用情景創設。比如孩子新入園,對幼兒園的一切不熟悉,對班級集體中需要遵守的行為規范難以接受和適應,會出現抗拒上幼兒園的情況。那么這就需要教師去對孩子做說明,要讓孩子聽得懂,明白的了,要怎樣做,為什么要這么做,結合具體的事例,讓孩子從內心的去接受這些。在這過程當中,老師要避免用一些生硬的,呆板的,甚至是命令式的語氣去和孩子交流,也不可強制性的去糾正孩子的一些行為,以免孩子出現不安全的心理。
(4)教師以身言教,率先垂范,樹立榜樣。在孩子的心中,教師的地位是最高的,孩子把教師當作自己最直接的學習榜樣,教師的一言一行都會對孩子產生深刻影響。因此,教師時時處處都要嚴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行為習慣,為孩子樹立正確榜樣,在積極的師幼互動中促進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教師要主動和孩子打召喚;教師有事請孩子幫忙時,要對孩子真摯地、衷心地道一聲謝謝,使孩子在平等的氛圍中,受到禮貌的熏陶,養成講文明講禮貌的好習慣。
2.家庭教育方面,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行為習慣、作風、愛好、特長和對孩子的教育方法,對孩子品德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使孩子的良好習慣得到鞏固,必須要有良好的家庭教育。而作為父母,必須要有正確的教育心態,才能促使孩子的正確的教育。
3.家園共育,一直以來,家園共育都是幼兒教育中的不可缺少的一個環節。幼兒園要重視家庭教育的配合,老師要加強和家長的溝通,使家長了解孩子在園內的學習和表現,以及幼兒園的教育主張和養成教育的重要性,能更好的配合幼兒園在家庭中進行養成教育。家長也要及時地將孩子在家庭中的表現、新的動態及時向老師反饋,以便于老師掌握孩子的園外表現,有針對性地采取教學措施。
4.社會教育,加強與社會社區的聯系,增強與社區或社會教育機構的接洽,溝通教育思想,采取配合行動,拓寬教育的道路,調動一切有利于幼兒園的積極因素,為幼兒的健康成長創建良好的外部環境,共同擔負責任,努力做好對孩子的養成教育工作。
參考文獻:
[1]鄭佳珍,朱炳昌.幼兒養成教育指導[M].高等教育出版社.
[2]王小霞.淺議幼兒養成教育的途徑和方法[J].幼教資源.
【孩子養成教育的思考及實踐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