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北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
《北京市國民和第十個五年計劃建議》確立了未來50年首都化建設實施”新三步走“的戰略,即第一個10年打好基礎,到2010年,率先在全國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構建起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基本框架;第二個10年鞏固提高,到2020年,使北京的現代化程度大大提高,基本建成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再用30年爭創一流,到21世紀中葉建國100周年,完全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使北京成為當代世界一流水平的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毙氯阶摺睉鹇試@實現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總目標提出了階段性發展目標,那么正確認識城市建設現代化。、客觀評價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的狀況,規劃北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道路,就成為與實踐相結合的重大課題之一。以下是我們對北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指標評價體系研究的階段性初步成果。一、國際化大都市的概念及內涵
國際化大都市最初是由蘇格蘭城市規劃師格迪斯于1915年提出來的。關于國際化大都市還沒有形成一個公認的定義,國際上有代表性的解釋定義有兩種:
(1)英國地家、規劃師彼得?霍爾將這一概念解釋為,對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全球性經濟、、文化的國際第一流大都市。他認為世界城市應具備以下特征:①通常是主要的政治權力中心;②國家的貿易中心;③主要銀行的所在地和國家中心;④各類人才聚集的中心;⑤信息匯集和傳播的地方;⑥不僅是大的人口中心,而且集中了相當比例的富裕階層人口;⑦隨著制造業貿易向更廣闊的市場擴展,娛樂業成為世界城市的另一種主要產業部門。
(2)美國學者米爾頓?弗里德曼提出了七項衡量世界城市的標準:①主要的金融中心;②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③國際性機構的集中地;④第三產業的高度增長;⑤主要制造業中心(具有國際意義的加工等);⑥世界的重要樞紐(尤指港口與國際航空港);⑦城市人口達到一定標準。
國內代表性的觀點有二種:一種觀點認為,所謂國際化大都市,是指那些有較強經濟實力,優越的地理位置,良好的服務功能,一定的跨國公司和金融總部,并對世界和地區經濟起控制作用的城市。另一種觀點將“國際化大都市”分解后認為,國際化指的是大都市的性質、功能和地位、作用。表現為三個特征:一是擁有雄厚的經濟實力,位列世界經濟、貿易、金融中心之一,對世界經濟有相當競爭力和影響力;二是經濟運行完全按國際慣例,并有很高的辦事效率;三是第三產業高度發達,綜合服務功能強。大都市,指的是其規模、容量和結構、形象。也有三個特點:一是除了城市本身的人口面積外,還要有向外延伸的廣泛空間即經濟區域,稱大城市連綿區;二是除了城市據有跨國公司總部外,還要有龐大的集團、中介組織和相當的資產存量、要素存量和內外貿易額;三是除了城市的一般基礎設施外,還要有顯示現代化的公用事業、商住樓群和生態環境。
綜合上述觀點,所謂國際化大都市,就是指那些具有超群的政治、經濟、實力,并且和全世界或大多數國家發生經濟、政治、科技和文化交流關系,有著全球性影響的國際第一流都市。理解國際化大都市概念的關鍵點是“影響力”,這種“影響力”是奠基在一定經濟實力基礎上的,這種影響能力既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也是一個相對比較的概念。
二、國際化大都市指標評價體系
城市的國際化作為大城市的一種發展動態,其發展水平是由各種復雜因素綜合決定的。在借鑒他人研究成果的基礎上,依據科學性、動態性、開放性、可操作性原則以及指標體系的發展趨勢(即從分散的、單一羅列指標向精簡、獨立的綜合性指標發展),從定性和定量兩個方面對國際化大都市進行科學評價,致力于揭示我國城市實現國際化的門檻及其動態框架,該指標評價體系可采用主題綜合型確定為3個層次、4項主題、15項具體指標。
關于北京初步建立國際化大都市框架的單個指標標準值的確定,是現有國際化大都市不同階段的發展經驗,在我國基本實現現代化主要指標體系及其標準值研究的基礎上(《宏觀經濟研究》2000?4,宏觀經濟課題組),依據《中共北京市委關于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的建議》(以下簡稱“建議”),以及《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和到2010年發展規劃綱要(框架)》(以下簡稱“綱要”)所預期的發展速度,以及到2010年北京率先實現經濟、社會現代化的主要預期指標,綜合確定2020年基本建成國際大都市的各項標準值。
第一類為經濟發展指標。反映城市的綜合經濟實力,是國際化大都市發展的基礎和核心,是整個社會全面發展的首要條件。
指標1、人均GDP是反映經濟發展整體水平的重要指標,國內外指標體系均選擇該指標并將其放在核心位置。根據預測,今后十年北京GDP增長速度年均約9%,到2010年北京人均GDP將達到6000美元以上,基本實現現代化。按照這個增長速度,參考其它城市的國際化歷程,2020年左右北京基本達到國際化大都市水平的人均GOF標準值至少為10000美元。
指標2、第三產業產值占GDP比重也是反映經濟發展水平和結構變化的重要指標。它可以反映出經濟結構的優化程度、城市的輻射力、凝聚力和綜合服務水平。“十五”期間。北京第三產業年均增長約10%,到2010年北京市三產比重預測值為62%。目前發達的國際化大都市三產比重已超過80%,考慮到發展的不同階段與速度的關系,北京進入國際化大都市的最低標準值應為75%以
指標3、外貿依存度是反映城市外向型經濟特征的主要指標,即城市的出口總額與城市GDP之比。隨著加入WTO,“十五”期間凈出口負數有增大的趨勢,但開放程度的加深決定了外貿依存度的上升空間。從其它國際城市的發展經驗來看,外貿依存度在30%左右即具備國際化特征。
指標4、R&D(研究與開發)投資占GDP比重是世界廣泛采用的衡量經濟發展與技術進步相關性的指標。增加科技投入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是增強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手段。增強技術進步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增加研發投入的比重。根據GDP增長速度和目前其它國際化都市的相關指標,達到國際化大都市的基本標準應為5%以上。
第二類為生活水平與社會發展指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進社會進步是實現城市現代化與自際化的根本目的。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進步,二者相輔相成,相互影響。
指標5、人文發展指數(HDI)。這是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自1990年發表《人類發展報告》以來所采用的人大發展綜合指標,它由3項指標組成:長壽、成就、生活標準,以此構建人文發展指數,已被各國廣泛采用。其中長壽根據預期壽命測定;教育成就根據成人識字率(三分之二權數)和大、中、小學的綜合入學率(三分之一權數)組合得到;生活標準則根據人均GDP測定。HDI指標小于0.5視為低水平,在0.5―0.8之間為中水平。大于0.8為高水平。據聯合國1994年人文發展報告統計,北京HDI指標已達0.861,在世界上排名第31位,排在韓國、新加坡之前;北京國際化大都市標準值至少在0.9以上。
指標6、人均住房使用面積是衡量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條件的主要指標。國際化大都市的居民生活總體水平要高于一般城市,必然要求居民居住條件逐步完善。目前發達國家的城市住宅已普遍進入享受型階段,據統計1990年美國人均住宅使用面積68.7平方米,高收入國家35平方米,中高收入國家22平方米,中等收入國家15.1平方米,中低收入國家8.8平方米,北京市1998年人均住宅使用面積為15平方米,到2010年將達到18平方米左右。根據我國國情和其它國家發展情況,到2020年北京基本進入國際化的最低標準應超過人均25平方米以
指標7、高等教育毛入學率是體現人口文化素質的一項重要指標,主要指在校大學生占18―22歲人口的比重!本V要”提出北京在未來的5―10年間基本普及高等教育。因此,該指標不低于50%是城市實現國際化的最低標準。
指標8、信息化綜合指數Ⅱ(Ⅱ=ΣPiWi,Pi為各評價指標處理值,Wi為Pi的權重,詳見國家統計局《中國各地區信息化水平測算與比較研究》)。該指標為綜合性指標,依據1997年國務院信息化工作小組提出的國家信息化的定義,得到包括信息資源、信息、信息技術、信息技術與產業、信息人才、信息化政策法規和標準等6個方面的內容。衡量上述6個方面的具體統計指標約25個,加權測算得到。“九五”前四年,我國信息化水平總指數年均提高20.1%,北京市年均提高約17.6%。依據不同發展階段的發展速度,以及其它國際化都市的發展經歷,北京進入國際化都市的信息化綜合指數應達到80。
第三類為城市基礎設施與生態環境指標。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是衡量國際化大都市的重要標志,是城市發揮服務功能的基礎條件,同樣也是未來十年實現城市化的目標之一。良好的人文和生態環境是國際城市不斷創新和保持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條件,也是國際城市區別于一般城市的特征之一。
指標9、軌道客運比重。由于軌道交通運輸量大、不堵車的優點,成為市區人口超過100萬的國際化大城市解決城市交通的重要措施。因此軌道交通客運量比重就成為衡量城市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水平的重要標志。世界大城市約為60―80%,由于北京城市人口密集的特點,這一比重應不少于50%才能達到國際化都市標準。
指標10、航空港年旅客吞吐量是城市國際交通的最主要指標。北京首都國際機場的年旅客吞吐量多年來一直在國內高居首位,但與國外城市相比就有不小差距。單從數量上僅相當于國際城市90年代初平均水平的14.6%,相當于香港90年代初的34.5%。因此國際化標準值應達到4500萬人次以上。
指標11、空氣綜合污染指數(P)。健康的城市環境包括潔凈的空氣、水、大面積綠地以及無噪音污染。其中空氣、水尤其重要。目前采用的空氣綜合污染指數P是各項空氣污染物的單項指數加和,可用于評價城市空氣質量的總體狀況、年際變化以及城市間空氣污染程度的比較。指數數值越高,表明空氣污染越嚴重。根據我國城市空氣污染的狀況和特征,結合國家空氣質量標準限值,國際化標準值應定為P<3。
第四類是反映國際開放交流程度的指標。如前所述,國際化大都市應是國際化程度高,在世界范圍內具有很強力、控制力和輻射力,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左右全球活動、經濟發展態勢和社會文化生活的國際中心城市。
指標12、當代著名的國際化城市都是眾多大型跨國公司總部所在地,可以說是全球的生產經營決策和戰略決策中心。隨著貿易全球化的深入,跨國公司數量將日益增加,而全球前500家最大跨國企業的前100家就控制了世界近三分之―的直接投資,因此該指標極有代表性地反映出該城市的國際控制能力。根據國際城市發展經驗,只要有一半以上的全球最大500家企業設立分支機構,就能很好地說明城市的國際化趨勢及未來的成長性。
指標13、外國機構數量突出地反映了城市參與國際經濟活動的程度,體現城市的金融資本影響力。從世界上高度發達國家的國際化城市的發展過程看,金融保險業的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城市競爭力的重要指標。隨著加入WTO和金融業的進一步開放,各類金融機構將不斷涌入。這一指標的確定必須與我市金融體制改革的進程相適應。
指標14、國際業的發展水平也直接關系著城市國際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年入境旅游人數是體現城市國際交流功能和開放程度的重要指標。根據經驗,年海外游客人境人數至少在600萬人次以上才可成為具有“全球性旅游中心”特征的國際化城市。
指標15、年舉辦國際會議次數。國際經濟中心城市不但是經濟中心,同樣是世界政治、文化、信息交流中心。大量國際組織的存在使其在國際社會中擁有廣泛的影響力,也成為大型國際會議的重要舉行地。例如,目前紐約、東京等城市年均舉辦80至90個左右的國際會議。因此我們的國際化標準值基本接近目前世界水平。
中國是發展中國家,中國的綜合經濟實力趕上或超過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還需要不斷努力,至少需要半個世紀左右的時間。北京國際化大都市的建設應分步實施,明確階段性目標。北京建設一流國際化大都市應是一個50年的長期目標,可分三階段實現。第一階段從現在起到2010年基本實現城市現代化,主要現代化指標達到一般國際化城市90年代初的平均水平。第二階段到2020年進入國際性城市的第一層次目標,使政治、文化功能初步具有全球性,而經濟功能也應達到區域國際性城市的水平。第三階段到2050年,當我國的綜合經濟實力接近或趕上日本、美國等發達國家水平時,北京不僅在政治、科技文化方面成為全球性中心,在經濟方面也將是全球性中心,屆時北京將真正成為現代意義上的名符其實的全球性世界城市――國際化大都市。因此,北京市國際化大都市建設不能急于求成,更不能坐失良機,現實性和前瞻性必須有效統一,走先現代化,而后國際性城市繼則國際化大都市的階段性發展之路。
【北京:建設國際化大都市的標準】相關文章:
會計審計標準國際化的發展環境和趨勢03-20
論有中國特色的會計國際化建設03-02
工程建設標準化管理要點研究11-19
透視MBA教育國際化03-01
審計外包國際化及革新11-20
礦山機電管理標準化建設與事故預防03-10
對中國品牌國際化戰略的思考03-18
從國際化角度論我校的英文校名03-12
淺談企業國際化的戰略選擇方式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