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對高校后勤社會化下后勤團體財務治理若干題目的探討
【摘要】本文就高校后勤團體財務的治理模式、財務治理體制以及加強財務治理的措施等作了一些探討。高校后勤化是高校改革中一大重要舉措。后勤團體在這一改革中充當了先鋒的角色。
一、高校后勤社會化下后勤團體財務的特征
(一)財務治理目標的差異性
財務目標的差異性是指高校的財務治理目標與后勤團體財務治理目標的差異。后勤團體化運作后,作為一個姓“教”的后勤團體,學校的利益是最大利益,團體的利益應服從于學校的利益;團體實體內部各中心的利益應服從于團體實體總的利益,只有這樣才能使學校的利益、后勤團體及其內部的利益關系表現出協同性。而在實際的運作中,利益目標的差別化很輕易會使雙方的行為產生不一致。
(二)財務關系的復雜性
財務關系的復雜性主要表現在:1.后勤團體企業化運作,已經形成了一個相對獨立的財務治理主體,同時又與學校存在著國家預算治理需要的某種財務關系,有著割不斷的聯系,因此雙方必然會開展博弈。2.行政撥款改為服務收費后帶來的內部價格沖突。3.資產的形成、資產結構多樣化使治理更加復雜化。
(三)薪酬分配的多重性
后勤團體中既有事業編制的職工,又有團體聘用的一批合同制員工,還有一大批臨時用工職員。受傳統分配觀念、薪酬分配模式的,同一個團體實體中不同“身份”的員工享受著不同的薪酬。后勤團體企業化運作后,擴大了用工自主權,如何建立相應的、有利于后勤團體長遠的、體現大多數職工利益和按勞分配的分配制度,對推進后勤社會化改革十分重要。
(四)本錢核算的多樣性
后勤團體的經營屬性,客觀上要求按經濟實行全本錢核算。但長期以來高校后勤作為一種消費性、福利性的經濟行為,“等”“靠”“拿”“要”成為后勤工作的全部,本錢觀念淡薄,核算依據、結算標準缺乏。而后勤團體的經營、治理、服務范圍涉及到飲食服務,學生宿舍治理,運輸、水電、接待等,本錢包含的多,行業范圍廣,控制標準差異大,要實行嚴格的本錢核算,加強本錢治理,尚需做大量的基礎工作。
二、高校后勤社會化下后勤團體財務治理模式的確定
財務治理模式的選擇,取決于多方面因素,其中單位結構特點及相關政策許可都有相關的規定性要求。
(一)高校后勤團體財務治理模式確定的政策依據
高校后勤團體財務治理模式要符合高校后勤社會化的政策目標。國辦發[2000]1號文《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后勤社會化改革意見》中明確指出:“高校后勤社會化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要實現高校后勤治理模式與運行機制的根本轉變”,逐步形成“自我經營,自負盈虧,自我約束,自我完善,自我發展”的新格式。
,就大多數高校后勤團體的財務治理要求是同一領導、集中治理,要體現后勤團體的團體公司運行模式。具體地說,后勤團體總部是高校(或投資方)的受托方,對學校的資產和資源進行組織經營,以滿足學校教學、科研的服務功能要求,實行組織運作,既要滿足學校后勤系統的“三服務”、“二育人”的要求,同時又要滿足學校(或投資方)的資產價值增值的要求。后勤團體屬總公司性質,而其所屬的實體(或中心)是子公司(或分公司)性質。從責任中心的劃分角度看,團體公司屬于投資中心,而子公司(或分公司)屬于本錢中心和利潤中心。一般來說,有上述特點的后勤團體可設立財務機構,建立以產權關系為紐帶的團體公司財務治理模式,下屬實體(或中心)不設財務機構。
(二)財務治理模式選擇要適應國家稅務部分對實體稅收征管的要求
為配合高校后勤的社會化改革,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規定了后勤實體的營業稅、所得稅、增值稅等稅種的優惠方案。為充分落實國家稅收優惠政策,高校后勤團體應配合稅務部分的征收和檢查,團體各實體宜采取分戶核算、分項目核算的方式進行核算治理。
(三)模式確定
因此,后勤團體設立相對獨立的財務機構,核算團體公司的投資活動和總體收益,并對團體內所有實體的財務活動實施集中治理、分戶核算的財務治理模式,比較符合目前后勤社會化改革的整體需求。
三、高校后勤社會化下后勤團體財務治理體制的建立
后勤團體財務治理應實行“同一領導、集中治理,逐級審批、分級核算”的財務治理體制。
(一)同一領導
同一領導是根據學校對后勤團體的要求和財務治理的實際情況,在以下幾個方面實行同一領導:1.同一財經方針政策;2.同一財務規章制度;3.同一財務收支計劃;4.同一資源調配;5.同一財會業務領導。
(二)集中治理
團體財務部對團體的財經工作和財務活動進行同一治理:1.投資資金的集中治理,團體要集中進行統籌安排和使用;2.財務規章制度的制定和執行的集中治理,團體應根據實際情況和加強財務治理的需要,制定同一的財務規章制度,并監視其貫徹實施;3.事務的集中治理,為了保證會計核算資料能夠容觀真實、全面系統地反映團體財務收支活動和規章制度執行的情況和結果,根據財務規章制度制定相應的會計制度,集中同一核算團體的財務收支,并對團體的日常會計事務(包括財務職員的業務培訓和治理等)進行集中治理。
(三)逐級審批
為了加強財務治理,理順財務關系,明確責任制,團體將根據具體情況制定財務分項分級審批權限,做到宏觀上管住管好、微觀上放開搞活。
(四)分級核算
團體實行團體對中心、中心對單位對班組、班組對個人的層層經濟承包責任制,建立以團體財務部為核心的分中心、分單位、分班組的核算體系,建設一支以財務職員為主,單位保管員,核算員為輔的核算隊伍,以保證團體貫徹落實層層經濟承包責任制的實現。團體將根據服務型、服務經營型、經營型三種不同類型的單位分別制定經濟責任制,明確責、權、利、以充分調動廣大干部、職工的積極性,進步效益,更好(下轉第44頁)(上接第42頁)地為學校教學、科研、生產和師生生活服務。
四、加強后勤團體財務治理工作的具體措施
(一)進步財務核算質量
1.同一制度
,國家正在推行新的、同一的《會計制度》,后勤團體應以此為契機,在團體內部同一使用《企業會計制度》。并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和治理要求,制定本團體的財務核算具體辦法。
2.進步財務職員素質,進步財務機構的整體核算水平
后勤的財會職員,基本上是從高校財務處或財務處二級財務分離出來的,他們熟悉和習慣了高校的事業會計核算制度,而高校的會計制度側重于核算資金的性質和往向,輕于本錢核算和財務,無法適應企業治理的要求,因此,后勤財務職員的業務知識和專業技能要有大范圍的更新,財務機構要成為后勤的理財好手。
3.加強會計電算化與財務治理化
建設
后勤團體的下屬單位很多,且效率低下,運用會計電算化能將財務職員從繁雜的數據和復核中解放出來,在財務監視和決策服務中投進更多的精力;同時,各后勤實體的分布較散,運用網絡化治理能消除空間的,建立財務和團體各部分的信息能夠及時互通的渠道,將治理工作做得更細、更廣。
(二)加強財務監視,完善與健全企業內部控制制度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是指企業為保證其經營活動的有效進行,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防止、發現、糾正錯誤與舞弊,保證會計資料的真實性、正當性與完整性而制定和實施的政策與措施。后勤團體是剛剛走進市場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還比較薄弱,后勤團體應對每一類經濟業務的流程、每個崗位的權責、有關監視約束機制規范化、制度化,成為“事事有規定,人人受牽制”的制度化企業。
(三)加強風險控制,防范企業風險
風險是收益的孿生兄弟,但后勤團體應將風險項目采用集中治理,如籌資權、對外投資權、重大物品的購置與處置權、重大合同的簽訂權等。母公司應在子公司的上述風險項目上,通過立項、項目論證、領導集體聯審、檢查和監視等制度加以限制,防止或減少風險的發生。
(四)加強資金治理
后勤團體應將各實體的資金同一治理,在團體內互通有無。同時,為考核子公司的經濟效益,加強子公司的本錢核算,可采用內部資金有償使用的措施,讓后勤的經濟資源得到最優的配置。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資金的同一治理有利于進步團體的外部形象,為團體向外籌資改善了外部環境。
(五)加強分配治理
后勤團體的下屬單位中,有盈利性單位,也有服務性單位(虧損單位)。團體應將各下屬單位的利潤按一定比例集中,用來上交所有者(學校)利潤、留于團體的長遠以及均衡團體內職工的收進。同時,也要留下一定的比例給下屬實體,用來獎勵該單位的經營者及職工。分配的總體原則是:維護所有者的利益,調動經營者的積極性,保證職工的利益。公道的分配制度是保證團體凝聚力、發揮部分和職工創造力的動力源泉。
高校后勤產業是正在發展中的朝陽產業,后勤財務治理需要在發展中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如何結合本單位的特點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財務治理制度,是關系到后勤團體能否取得長遠發展的關鍵。
【對高校后勤社會化下后勤團體財務治理若干題目的探討】相關文章:
對交通肇事逃逸若干題目的探討08-28
行政訴訟目的探討06-03
會計審計論文:基于完善公司治理環境下的內部審計探討06-19
關于物權法立法中若干題目的建議06-07
團體型財務治理信息系統建設的思考與實踐06-04
試析藥品專利無效與侵權中的若干問題探討05-12
業主治理團體法律地位淺論04-28
金融危機下小企業強化財務管理探討05-12
城市規劃行政許可聽證若干問題探討06-09
電子商務環境下客戶價值探討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