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會計目標理論框架
我國管理活動論的最早提倡者為楊紀琬、閻達五兩位教授。閻達五教授(1985)在《會計專題》中論述到:“會計就是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通過收集處理和利用經濟信息,對經濟活動進行組織、控制、調節和指導,促使人們權衡利弊、比較得失、講究經濟效果的一種管理活動。以借貸復式記賬為主要標志的近代會計,是一種以價值運動為對象的管理活動”[3]. 信息系統學派是當今西方會計界的主流學派,美國會計學會AAA于1966年發布的《會計基本理論報告書》正式提出會計是一個信息系統,很快全世界。我國會計信息系統的倡導者葛家澍(1986)明確提出“會計是旨在提高微觀經濟效益,加強經濟管理而建立的一個以提供財務信息為主的經濟信息系統”[4].會計作為經濟信息系統把的經濟業務數據加工成對決策有用和評價受托經濟責任的經濟信息,以便他們做出準確的判斷和決策。 會計控制理論是繼前兩學派爭執不下后,于20世紀90年代才形成的一個新興的學派,其代表人物為楊時展和郭道揚兩位教授。楊時展教授(1992)提出的會計控制理論側重于會計微觀領域,基于受托責任,他認為:“會計是一個以認定受托責任為目的,以決策為手段對以實體的經濟事項按貨幣計量及公認原則與標準,進行分類、記錄、匯總、傳達的控制系統”[5].郭道揚教授(1997)則從宏觀會計領域,從會計史學角度出發提出現代會計的全面控制觀點。郭道揚認為:“現代會計是會計管理者通過會計信息系統與會計控制系統的協同性運作,實現對市場經濟中的產權關系及價值運動過程及其結果系統控制的一種具有性意義的控制活動,F代會計控制的指導思想是實行全面控制,即這種控制應當在時空關系上把過去、現在與未來結合在一起,把事前、事中與事后結合在一起,把微觀、中觀與宏觀控制結合在一起。現代會計不僅構成企業內部全作業過程控制,也是實現對世界經濟一體化控制及國家對國民經濟進行宏觀控制的重要方面,是地區及企業對經濟進行中觀、微觀控制的.主要力量”[6]. 三種會計本質的觀點都是非常深刻的。會計管理活動論側重于會計的過程,而信息系統論則側重于會計的結果即會計信息,會計控制論較好的融合了管理活動論與信息系統論,會計控制論能夠從微觀(企業管理)、中觀(企業治理)和宏觀(市場)角度,把會計過程(會計控制)和會計結果(會計信息)結合起來,這是對會計本質最為深刻和完整的認識。 會計職能就是會計所固有的功能,是會計本質屬性的外在表現形式。正如葛家澍教授所指出的:“任何事物的職能都是各該事物本質的體現”。馬克思對會計職能的經典描述是“觀念的和過程的控制”。會計職能體現會計能夠為人們做什么,能體現會計供給的范圍。根據會計控制論,控制系統由管理系統和信息系統兩個子系統組成,會計基本職能可概括為控制【論會計目標理論框架】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