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論文
(一)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思路
價值鏈會計最主要、最直接的兩個理論來源是價值鏈管理理論與會計管理理論,因此,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應主要考慮這兩個理論的特點,以形成自己特有的理論框架。價值鏈管理的精髓在于用“鏈”的觀點來看待企業的一切現實的和潛在的價值增值活動,對外將供應商、客戶、競爭對手等相關企業視為外部價值鏈的組成部分,強調與它們的合作關系,將自己的價值增值建立在整個價值鏈聯盟的價值增值基礎之上,體現的是一種“多贏”的觀念;對內將所有的價值增值活動視為內部價值鏈上的有機組成部分,它們之間是相互影響的關系,強調通過協調及消除不增值活動等手段來創造最大化的價值。概而言之,價值鏈管理強調的是一種對外與對內的合作與協調關系以及建立在這一關系基礎上的價值增值最大化思想。
傳統的會計理論建立在傳統的管理思想基礎之上,這.種傳統的管理思想將企業的各個業務活動人為地割裂開,而且很少考慮企業外部的影響因素,這導致傳統的會計管理缺乏整體和協調的觀念,從而影響會計管理工作的績效。而價值鏈會計建立在價值鏈管理的基礎上,其理論框架的構建應該吸收價值鏈管理理論的合理內核,這一吸收過程應該體現在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所有方面。
具體而言,在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中應體現如下一些觀念:(1)價值增值的觀念。價值增值是價值鏈管理的核心要素,價值鏈管理的目標正是獲取最大化的價值增值。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會計管理工作也應該主要圍繞價值增值來組織與實施;(2)實時管理與控制的觀念。價值鏈管理建立在信息技術的基礎之上,沒有這一基礎,價值鏈管理將無法實施。價值鏈會計強調會計信息生成、披露、分析與評價的及時性,強調采用多維的計量方式,這要求建立涵蓋全企業的信息系統,以支持價值鏈會計對及時性和龐大信息量的要求。所以應該確立實時控制觀,充分利用IT將企業的會計流程、業務流程和管理流程有機融合,并將流程嵌人信息技術環境,將財會人員嵌人經營管理過程,保證信息采集、加工的實時性、完整性和有用性,在會計實時控制方法、控制模式的配合下,充分發揮會計實時控制的力度和質量,確保價值增值目標的實現(閻達五等,2003)。
(二)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整體架構
理論框架應該具備完整性、邏輯性、明晰性、一致性等特點,各個組成部分應該緊密圍繞一條主線從不同的角度對這一主線進行闡述,以最終達到這一理論的目標并指導實踐。價值鏈會計是對企業價值信息及其背后深層次關系的研究,亦即收集、加工、存儲、提供并利用價值信息,實施對企業價值鏈的控制和管理,保證企業的價值鏈能夠合規、高效、有序運轉,從而為企業創造最大化的價值增值和價值分配的一種管理活動(閻達五,2004)。這一定義指出了價值鏈會計的實質,對這一定義的系統詮釋需要搭建一個整體的理論架構并詳細闡述各個組成部分的含義。
我們認為,價值鏈會計的理論框架包括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假設、原則、對象、會計報告要素、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與方法體系等幾個部分。該理論框架是由價值鏈會計目標出發所形成的一個具有邏輯性的架構,該架構始于價值鏈會計的目標,終于價值鏈會計的方法體系,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是基本概念,包括價值鏈會計的假設、信息質量特征、原則、對象和要素等幾部分。
1.價值鏈會計的目標
前已述及,價值鏈會計的目標是為企業獲得最大化的價值增值服務。這里所揩的價值增值不同于傳統會計中所說的盈利,而是指企業整體核心競爭力的提高,它可以采用復合的方式加以計量:一是采用公允價值來衡量企業凈資產的增加;二是采用一套非財務指標體系來衡量,如市場份額的擴大、核心技術的進步、管理團隊與技術團隊的壯大、與供應商、客戶等的合作關系的深化等等。
根據價值鏈會計的特點,可以將其總目標分解為若干個具體的子目標:(1)為優化不同價值增值活動之間的協調關系提供會計信息。價值增值活動之間的協調程度直接影響到企業整體的價值增值,以倉儲活動和生產活動為例,如果儲存的原材料不足或儲存的原材料發生變質等意外事件,將嚴重影響企業的生產活動,進而影響企業的產量與銷量。價值鏈會計通過及時反映儲存情況與生產需要量,并將這些信息在這兩個價值增值單元之間進行共享,將會避免這種情況。(2)為企業制定及時、準確的戰略決策提供有關外部價值鏈的會計信息。
2.價值鏈會計的假設
與傳統會計假設相比,價值鏈會計假設在如下一些方面有所創新。
(1)會計主體假設。價值鏈會計將管理視角拓展到外部價值鏈,并將外部價值鏈上的所有節點企業視為一個價值鏈聯盟,通過分析價值鏈聯盟整體的價值增值情況來做出優化外部價值鏈的決策,以實現“多贏”,因此,價值鏈會計主體也隨之拓展到價值鏈聯盟。但價值鏈會計主體并非單一的價值鏈聯盟,因為分析價值鏈聯盟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證核心企業獲得最大的競爭優勢,所以,價值鏈會計主體應是一個具有層次性的會計主體,第一層次是核心企業,第二層次是價值鏈聯盟。價值鏈聯盟主體是一種虛擬意義上的主體,但并非虛構的主體,因為這一主體雖然不具備確定的實體,但通過從價值鏈聯盟整體的角度來分析聯盟企業之間的協調情況、合作情況和價值增值情況,將會實實在在地影響企業的決策制定。
(2)計量單位假設。作為一種主要服務于企業決策的管理活動,價值鏈會計將一切有助于決策的信息納入會計核算與分析體系,這其中包括了不能用貨幣單位加以計量價值鏈會計理倫柩雜研究短論的信息,如產品開發時間的減少、客戶滿意度、供貨及時率等,這些非財務性因素不能用財務數據來表達,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們不重要,相反,管理人員必須時刻關注這些非財務性因素。價值鏈會計系統運行的必要條件是建立企業范圍內的、具有及時性和共享性的信息系統,這一信息系統包含大型數據庫,并具備強大的信息分類與整理的功能,從而使得貨幣化信息和非貨幣化信息可以同時并存。
(3)會計分期假設。價值鏈會計的基本職能之一是實時評價,也即要以最快的速度揭示價值創造的過程,并對細分的價值鏈條各項價值活動作出評判(綦好東、楊志強,2004)。價值鏈會計的生命力正在于為決策制定提供這種實時的信息,會計信息的呈報模式已由傳統的年報、季報和月報轉化為實時呈報,從這一角度來說,價值鏈會計模式下不存在嚴格意義上的會計分期問題。
3.價值鏈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
傳統會計信息的質量特征存在一個“悖論”,即不能同時獲得最大化的可靠性和相關性,它們之間是一種此消彼長的關系。產生這一“悖論”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傳統會計的計量模式是一維的,對于同一會計事項,在歷史成本和公允價值之間只能取其一。而人們對于公允價值的不信任感致使會計信息嚴重不相關,財務報告正在加速地喪失其作用(Wallman,1996)。而以信息系統為支撐的價值鏈會計通過采用多維計量方式,將徹底消除這一“悖論”,可靠性和相關性將實現統一。這種多維計量方式將產生多維的會計信息,綜合地反映企業的價值增值情況。對于價值鏈會計報告的六大要素而言,以歷史成本計量的資產、負債、收人和費用將推導出可靠性強的價值增值信息和企業價值信息;而以公允價值計量的資產等要素將推導出相關性強的價值增值信息和企業價值信息。
4.價值鏈會計的原則
從價值鏈會計的目標和假設可以推導出價值鏈會計的原則,用以指導價值鏈會計運行機制的設定與實施。
(1)以價值增值管理為中心的原則。價值鏈會計的目標是為企業獲得最大的價值增值服務,價值增值觀念貫穿于價值鏈會計管理過程的始終,因此,以價值增值管理為中心是價值鏈會計的首要原則,所有的會計管理程序和方法都應圍繞如何使企業獲得最大的價值增值來展開。對于不同的價值鏈會計主體,價值增值管理的重心各有不同。從價值鏈聯盟這一主體的角度而言,價值增值管理的重心在于如何通過協調聯盟內各成員之間的價值鏈,以實現“共贏”;從核心企業這一主體的角度而言,價值增值管理的重心在于如何優化內部價值鏈上的價值活動,消除不增值活動,以實現企業整體的價值增值最大化。實施價值增值管理的前提是將企業的所有價值活動劃分為不同的價值增值單元,所謂價值增值單元是指那些業務性質相同或相似的價值增值活動集合體。通過劃分價值增值單元,企業能夠明確價值增值的來源與特征,從而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
(2)實時控制原則。為了實現價值增值最大化,需要對內部價值鏈進行優化、對外部價值鏈加以協調,而這種優化與協調則需要通過實時控制來完成。實時控制原則是指以信息系統為依托,通過設置控制點,實時地對偏離價值增值預算的價值增值活動加以控制。實時控制是一種管理手段,更是一種管理思想,在價值鏈會計管理的全過程中都應該貫徹這種思想,進而指導會計管理工作按既定目標運行。
5.價值鏈會計的對象
價值鏈會計的對象不局限于資金運動,而是以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組成的集合體為載體的價值增值活動,將管理對象由一維轉變為多維,從而拓展了會計管理的范圍,增加了用于決策的會計信息的信息含量。實物流、信息流和資金流能否順暢流動,將直接影響到企業的價值增值目標能否實現,因此,對它們的流動過程進行實時管理與控制是價值鏈會計的核心職能之一。
6.價值鏈會計報告的要素
會計報告的要素是會計對象的細化,是具體化的會計對象。因為價值鏈會計的對象是價值增值活動,所以價值鏈會計報告的要素應將價值增值活動予以具體化。我們認為,價值鏈會計報告的要素仍可以采用傳統的六大會計要素,但應該具有一些新的特點,體現價值增值觀。資產要素不僅包括傳統會計核算體系內的資產,而且包括對企業價值有著重大影響的其他一些資產,如人力資源、產品的市場占有度、客戶擁有率等,將這些資產納入會計管理的范圍將能更加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價值。負債要素不僅包括實際發生的負債,而且還包括潛在的負債,如因為可能的產品缺陷而導致的可能的賠償等。收入要素不僅包括實際實現的收人,而且包括潛在的收入或潛在的贏利能力,如研發水平的提高、良好的客戶關系所帶來的可能的收人增長。費用要素不僅包括傳統意義上的費用,而且包括機會成本、質量成本等。以上述四項要素為基礎,所有者權益和利潤要素也具有復合性。
7.價值鏈會計的方法體系
價值鏈會計的方法體系包括價值鏈會計信息的確認、計量、報告、分析評價、控制等方法。確認的原則是重要性。傳統會計雖然也以重要性作為確認的原則,但實際上很多重要的會計事項并未被確認,如人力資源、專利權等。會計事項是對財富的各種表現形式的真實描述,但會計并不太考慮財富的定性化形式。但這些定性化的會計事項往往對企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如關鍵技術人才、關鍵核心技術等。而價值鏈會計能通過更精確的重要性原則將這些事項加以確認,從而更真實地反映企業的實際情況。此外,計量的方法是采用多維計量方式;報告的方法是通過信息系統實時呈報會計信息并將這些信息在企業范圍內共享;分析評價的方法是將價值增值情況、價值增值活動的協調情況等與預算對比進行分析與評價;控制的方法是通過信息系統對價值活動進行實時控制。限于篇幅,在此不再詳細論述。'
【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論文】相關文章:
再議價值鏈會計理論框架的構建08-28
淺析戰略管理會計理論與功能框架論文10-28
論會計目標理論框架09-15
構建價值鏈會計的理論思考10-12
基于價值鏈的建筑企業成本管理論文07-28
試論價值鏈會計理論的構建07-21
價值鏈會計的構建理論思考08-24
治理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10-03
管理會計理論框架的研究06-27
審計理論框架新論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