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與實踐
【摘要】本文通過對電算化人才知識結構的,提出了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目標,并著重分析了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現狀。1981年8月,在財政部第一機械部和會計學會的支持下,在中國人民大學和第一汽車制造廠聯合召開的“財務、會計、成本機專題討論會”上,正式將 “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簡稱為“會計電算化”。從此,“會計電算化”一詞在我國會計界一直被沿用至今。而且不論是會計界還是實務界,都把會計電算化作為會計學的一個分支,在高校會計學科的課程體系中,設置一門或多門“會計電算化”類似的課程,作為培養會計電算化專門人才的教學。但相對于當前對會計電算化高級人才急需的情況,其效果仍很不盡如人意,故很有的必要。
一、會計電算化需要的人才及其應具有的知識結構
(一)高級會計電算化人才
系統分析員應精通以下知識:財會業務、管理、系統分析和設計技術、計算機基礎、數據處理理論;
系統設計員應精通以下知識:數據結構、數據庫理論、系統開發、系統軟件、計算機語言、財會業務;
系統管理員應精通以下知識:財會業務、企業管理、系統開發、計算機知識、數據處理知識、項目管理。
(二)中級會計電算化人才
系統編程員應精通以下知識:程序設計技術、數據結構、計算機知識、財會業務、系統開發及軟件;
硬件維護員應精通以下知識:計算機原理、匯編語言操作系統、無線電基礎;
軟件維護員應精通以下知識:財會業務、企業管理、數據庫技術、數據結構、系統開發與程序設計。
(三)初級會計電算化人才
操作員應精通以下知識:財會業務、計算機使用、漢字輸入技術;
數據錄入員應精通以下知識:財會業務基礎、計算機使用、漢字輸入技術。
二、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目標
會計電算化是一門集計算機技術、會計學、管、信息技術為一體的邊緣學科。其主要任務是研究電子計算機在會計工作中的應用,以更好地發揮會計的職能作用。
會計電算化人才總的培養目標是既懂會計業務又懂計算機知識的復合型人才,其核心是能力培養,要求會計專業的學生除具備會計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計算機操作技能,計算機會計信息系統設計、使用、維護的能力,以及應用計算機管理軟件建立各種分析模型進行會計分析、預測、決策的能力。隨著“知識”的蓬勃興起,新技術革命的浪潮遍及全球,信息技術革命成為新技術革命的主要標志和核心內容。會計電算化使廣大會計人員切實體會到信息技術革命給會計領域帶來的重大變革。計算機技術、網絡技術、遠程通迅技術的迅速發展,對傳統會計學科形成深刻而廣泛的,大學會計面臨著嚴峻的挑戰。為滿足對未來財會人才的需求,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采用有效的教學,努力提高教學質量是會計電算化教學改革的主要目標。
三、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現狀
應該看到,我國會計電算化應用水平還不高,主要體現在:多數的會計軟件實質上還是處在會計核算的水平上,各行各業發展也不平衡。究其原因,除了對該項工作認識不足,缺乏緊迫感之外,其主要原因是會計電算化的專業人才匱乏。因此培養和造就大批會計電算化方面的人才是會計電算化工作的迫切需要。在全國上下實施技術創新、推進企業信息化的熱潮中,培養大批技術和經濟管理方面人才的任務,理所應當地落到高等學校的身上。高等院校承擔著有計劃地培養科學技術人才的任務,這個任務只有通過科學的課程建設才能順利完成。
四、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存在的
從教育系統的視角來看,我國會計電算化人才的培養存在的問題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教育環境方面
會計電算化教育環境是影響和決定會計電算化教育發展的外部因素。近年來,會計電算化教育的外部經濟環境發生了變化:1.IT的到來,電子商務、財務軟件的普及及入世的沖擊,造成我國經濟體制、會計制度、會計核算方式在較短時間內發生了巨大的根本性變化;2.高時代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高額成本,造成教育部門、民間職業團體資金來源得不到保障;3.會計職業界與教育界缺少溝通和交流的渠道,因而人才培養的目標性不明確,緊迫感不強,人才培養的速度滯后于職業界發展的速度。
(二)人才培養目標方面
數據處理技術上的變革是會計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而且必將對會計、會計、會計實務以及會計工作的各個方面都將產生深刻的:1.在論及培養目標時,對于需要適應環境及如何適應環境考慮得還遠遠不夠,因而不能根據環境的變化及時調整和確定電算化教育目標。會計電算化常常被簡單地理解為機加會計學,造成 “計算機就是打字工具”的實際情況。而隨著會計電算化工作的普及,會計工作的重點也將從會計記賬、會計核算轉向更側重于高級財務會計、財務管理以及軟件二次開發、二次數據處理的能力。2.在的管理理念下,財務是企業管理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應融入企業管理的整體中,而不是獨立地對財務的管理。因此,傳統的教學課程已經不能滿足發展的要求。
(三)影響方面
1979年——1989年是我國會計電算化的起步階段,這一期間的會計電算化理論尚缺乏深度,僅僅圍繞如何將計算機到會計之中,形成了手工式的階段,只讓學生機械地計算機操作,把計算機當作計數器;1990年——1996年是我國會計電算化步入商品化軟件開發與推廣應用的蓬勃發展階段,這一時期的會計電算化教育已較前廣泛和深入,對財務軟件進行多系統、多模塊教學,并注重商品的應用;1997年之后受ERP管理軟件的影響,會計電算化教育逐步涉及到經營管理和會計信息的處理、利用,然而這些并不能很好地滿足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實現的需要,反而使眾多學子淺嘗輒止或對它敬而遠之。
(四)教學層次方面
從會計電算化培養的目標來看,會計電算化人才具有層次性,會計電算化的教學目標應該是培養出既懂得計算機技術又具備會計理論和業務知識的、不同層次的應用型、理論型、創造型的復合型人才。高校是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為了實現培養電算化人才的目標,如何有效地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就成了首要問題。,關于這個問題眾說不一,沒有一個完善的課程體系和統一的教學大綱。
(五)專業課程設置方面
由于會計電算化教育目標的定位不清,因而在課程設置方面存在的問題也很突出,主要體現在:1.落后與過時的教材。隨著計算機文化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計算機知識的快速更新,會計專業計算機課程的開設并未及時更新;2.學生計算機課程、信息管理課程開設的不足;3.重實務課程而忽視培養學生理論功底的課程;4.會計電算化教學與會計軟件開發混為一談,因此在教學實踐中大有用程序編寫來替代會計電算化教學的趨勢;5.沒有正確認識課程中會計內容與計算機內容孰重孰輕的問題;6.相關專業課的設置存在明顯的遺漏。
(六)實踐環節方面
1.目前在我國,企業、注冊會計師事務所、財務軟件公司等會計職業界和學校聯系松散,沒有一個固定長久的合作關系和聯系機制,使會計電算化專業的實踐性教學環節不能形成一個良好而持久的運行機制;2.經費緊張,環境限制太多,阻礙了實踐環節的有效實施;3.課程安排不合理,擠掉了實踐環節的時間,因而總是匆匆忙忙走形式,即使有實踐環節效果也不大。
(七)教育活動實施方面
從師資情況來看,學歷、職稱、實際經濟、知識更新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差距。問題的關鍵是我們還沒有建立起一種機制來有效吸引高學歷、高學識、高素質的人才從事會計教師職業。這種吸引力應該具有物質和精神兩方面的因素。在物質上,一方面工資待遇不高;另一方面,教師在外兼職的內外條件尚不成熟;在精神上,我們沒有一個良好的制度和氛圍促使和激勵教師更新知識、晉升職稱和愛崗敬業。從教學工具來看,一是目前多媒體教學方式、多媒體課件落后,電腦配置不足,涉及會計時教育設備缺乏;二是教學版財務軟件有待升級;三是已有的上機所需的資料內容過于簡單,不系統,難以全面完整地反映企業開展電算化所涉及的經濟業務的全貌;個別資料數據有誤,有些業務的會計處理方法也值得商榷,難以順利完成日常的教學上機實習;沒有滿足上機實習相對完整的賬務資料。
【論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與實踐】相關文章:
論電算化下的會計控制03-22
論會計電算化風險及控制03-23
論會計電算化下的會計內部控制02-27
論電算化會計的風險及其防范03-01
教育論會計核心課程電算化02-26
論會計電算化環境下的會計檔案職能03-19
論會計電算化對會計核算形式的影響03-29
會計電算化對會計實踐的影響03-20
芻論電算化環境下的會計方法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