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析高職成本會計三結合課堂教學模式論文
本文首先分析了高職成本會計課堂教學的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并提出了課堂教學方式改進的思路——“三結合”課堂教學法,最后以成本會計為例,講述了“三結合”課堂教學的實施過程。
一、成本會計學情分析
據調查,經過示范校建設后,高職課堂教學效果并不理想。就教師而言,在一線課堂教學中,相當部分教師仍然沒有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沒有真正做到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的職業教學模式,以至于課堂教學枯燥乏味,使學生產生畏難情緒。就學生而言,高職學生普遍存在不愿思考、不愛提問、不敢爭辯、只等結果的情況,在學習上對教師形成很強的依賴性。成本會計課堂教學也存在這種情況。如何加以改進呢?由此引入“三結合”課堂教學模式構想。
二、“三結合”課堂教學組織
1.基本教學理念
所謂“三結合”是指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和班級集體學習相結合的教與學方式。即教師根據教學內容事先精心準備教學材料,包括教學講義、案例、課件、考核表等,之后采取個人自主學習、小組協作學習和班級集體學習三者相結合,完成課堂教學任務的課堂教學模式。一改以往較單一講授法的教學模式,以此實現“讓學生學起來”的目標,提高課堂教學實效性。
2.課堂教學設計
(1)教師精心準備本次課教學相關材料,課前下發給學生(也可通過網絡課程平臺上傳給學生)。
(2)組成學習小組(團隊)并分配教學任務。根據教學內容情況設置小組數及每組人數,如可6人為一個組,即每個小組由6人組成,依次編號為1到6號,之后小組內選出組長。然后,由教師通過抽簽方式確定每個小組中每位組員的任務,并當場公布,即各小組中1號組員、2號組員到6號組員應分配什么具體任務,通過抽簽方式確定。注意:各個小組間的學習內容是相同的,但小組內的組員分配的具體任務是不同的(也可小組內2人承擔一個任務)。
(3)集體學習。教師進行學習情境導課,講述本次課所要學習內容的背景、內容概要及意義等。
采用自主學習、小組學習、集體學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教學。這種方式是由教師向學生提供解決該問題的有關線索,強調發展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倡導學生之間的討論和交流,強調個人學習、小組學習和集體學習相融合。
第一輪,個人學習與小組學習相結合。個人學習:每個組的組員根據自己分配到的任務,結合教師的引導,自己去查閱教材或老師給的材料,研究解決手中的問題。小組學習:同一小組內組員對所分配到的任務(問題)不清楚時,允許求助于小組內部的其他組員,可以在討論中學習。之后各組組長將每位組員給出的結果匯報給教師。
第二輪,集體學習。在第一輪個人和小組學習的基礎上,由教師統一講解本次課的重點知識及注意事項,之后,各組根據老師的講解,重新完成各自任務并匯報結果。
第三輪,平行小組學習與個人學習相結合。平行小組學習,即不同小組中同一編號的組員(領取的任務相同),組成平行小組,討論自己的計算方法和思路,最后統一計算的結果。個人學習,即回到小組后,每位組員向其他組員匯報自己在外交流后的結果,并確認自己分配任務的答案,由組長匯總并報送結果。教師公布最后的答案,點評糾錯。
這樣三輪學習的過程,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教師可根據教學內容難易、學生的學習情況等適當調整課時的分配以及相關學習環節的增減,如可以減少輪次等。
(4)課堂教學總結。教學結束上交相關材料,教師總結教學情況,也可讓學生上臺講述學習心得。在課堂上,教師也可利用多媒體展示學生的作業等學習成果并進行點評。課下,教師、學生可以利用課程網絡平臺、QQ等繼續交流課堂所講述的內容,使課堂得以延伸到課外。
(5)教學考核。為了激勵各小組間的競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增強教學效果,針對這種教學模式特點,教學考核采用小組加個人的考核辦法,即各小組將每輪次的答案上報教師,作為小組的考核依據,個人部分結合個人表現進行打分,計入平時成績。
三、舉例分析
成本會計中,關于工資費用的核算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工資的計算,二是工資費的分配。工資的計算即工資總額的計算,包括計時工資、計件工資的計算以及獎金、津貼、補貼、加班加點工資和特殊情況下支付的工資等的計算,其中計時工資的計算為講解重點。計時工資的計算包括月薪制和日薪制兩種方法,而每種方法的日工資又都包括按20.83天和按30天計算兩種算法。根據教學經驗,就計時工資的計算部分可以安排一節課。按照上述“三結合”教學設計方法,這次課的教學組織及實施情況如下。
1.教師課前準備材料
(1)教學任務設置。針對計時工資的計算準備材料,要準備按20.83天算日工資和按30天算日工資的月薪制案例和按20.83天算日工資和按30天算日工資的日薪制案例。如下表1、表2、表3所示。
(2)相關知識鏈接:計時工資的計算方法月薪制和日薪制兩種,分別簡要介紹如下。
月薪制:按月薪制計算計時工資,不考慮當月的實際日歷天數,職工只要出全勤,就可以得到固定的月標準工資。如有缺勤,按規定標準扣薪。故稱為“扣缺勤法”,又叫“倒扣法”。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時工資=月標準工資-缺勤應扣工資
缺勤應扣工資=缺勤天數×日工資×應扣比例
日工資=月標準工資/月工作天數
月工作天數通常有如下兩種確定方法:
第一種,按月平均日歷天數計算,即每月30天。按月工作日30天計算日工資時,對出勤期間的雙休日和節假日均作出勤處理;對缺勤期間的雙休日和節假日均作缺勤處理。
第二種,按月平均實際工作日數計算,即每月20.83天[(365-104-11)/12=20.83,其中104個雙休日,11個法定假日]。按月工作日20.83天計算日工資時,無論出勤或是缺勤均不考慮雙休日與節假日的因素。
日薪制:采用日薪制計算計時工資,按職工的出勤天數和日標準工資計算應付工資,如有病假,按病假期間應發工資比例加計應付工資,故稱為“出勤工資累計法”,又稱“順算法”。計算公式如下:
應付計時工資=出勤天數×日工資+病假應發工資
病假應發工資=病假天數×日工資×病假應發比例
2.教學分組
因計時工資的計算分四種情況:月薪制(分20.83天和30天),日薪制(分20.83天和30天),因此,以四人一組為宜,以便小組內人人有任務,任務各不同。因此,若班級有40人,要設立10個小組。可按學號或自由組合形成本次課的學習小組,小組內四個人依次編號并確認組長。通過抽簽確定每個小組中的每位組員分配到的任務,假如抽簽結果是任務編號1由2號組員完成,任務編號2由4號組員完成,任務編號3由1號組員完成本,任務編號4由3號組員完成。如下表4、表5所示。
除了工資費用的計算可以采用這種方式教學外,成本會計中的很多內容都可以按這種方式進行教學設計,如材料發出成本的計算(有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等等);又如各種費用的分配計算(可采用不用的分配標準或依據),如材料費用的分配、工資費用的分配、輔助生產費用的分配、制造費用的分配等等;也包括完工產品與在產品之間費用的分配,如可采用的分配方法有約當產量法、定額成本法、定額比例法等等。
【淺析高職成本會計三結合課堂教學模式論文】相關文章:
高職英語行業化教學淺析論文06-11
淺析高等法學教育教學模式論文09-30
高職英語專業教學模式的論文09-30
高職英語創新課堂教學論文09-23
高職物流專業教學模式的改革思路論文08-14
關于產學研模式下的高職教育的論文07-21
高職舞蹈教學師生互動模式分析論文08-06
淺析高職高專統計學教學模式改革09-22
關于物理課堂教學模式論文0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