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濕性愈合理論治療慢性傷口的臨床效果觀察
以下是一篇關于應用濕性愈合理論治療慢性傷口的臨床效果觀察的臨床醫學畢業論文,歡迎瀏覽!
【摘 要】 目的 探討濕性愈合理論治療慢性傷口的療效。方法 對我院普外科的慢性傷口患者隨機分成濕性愈合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濕性愈合治療組45 例患者,運用濕性愈合理論及新型敷料進行換藥處理,常規治療組52 例患者采用碘伏紗條換藥,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結果 濕性愈合治療組與常規治療組相比較,在創面換藥次數,患者住院時間和患者滿意度等方面有顯著差異。結論 處理慢性傷口,徹底的清創,濕性愈合理論及新型敷料的運用,能促進早期愈合,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和患者住院時間,提高患者滿意度,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濕性愈合;慢性傷口;換藥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icacy of theory of moist healing of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Methods The patients of general surger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hronic wounds moist healing treatment group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moist healing treatment group of 45 patients, the use of moist dressings for healing theory and new dressing process,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52 patients were treated with povidone-iodine gauze dressing,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wo clinical efficacy. Results Moist healing treatment group compared with the conventional treatment group, the wound dressing in the number of patient hospital stay and patient satisfaction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onclusion Deal with chronic wounds, thorough debridement, moist healing theory and application of new dressings, can promote early healing, shorten healing time and patient length of stay, improve patient satisfaction, it is worth clinical practice.
[Keywords] moist healing; chronic wound; dressing
慢性傷口是外科臨床常見的、換藥時間較長的傷口,給患者造成住院時間長、醫療費用高及頻繁換藥的痛苦,不但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并影響著醫院的平均住院日及患者滿意度。隨著近年來傷口專科護理的發展,濕性愈合理論及新型敷料的臨床應用,慢性傷口治療收到顯著效果。我科于2010 年1 月至2011 年6 月應用濕性愈合理論進行換藥,通過一年余的臨床實踐也取得較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入選標準
①血管相關性疾病所致的下肢各型潰瘍傷口;②腹部切口感染4 周以上未愈合者;③腹部切口脂肪液化;④下肢外傷性慢性傷口感染。
1.2 一般資料
2010 年1 月至2011 年7 月在我院普外科住院的患者97 例105 處傷口,其中男57 例,女40 例,年齡40~82 歲(平均61 歲),無嚴重心肺肝腎疾病,其中合并糖尿病患者21 例,其中71 處慢性傷口合并感染,慢性傷口面積最大10 cm×10 cm,最小3 cm×5 cm,最深3.1 cm,最淺1.2 cm,17 處傷口伴有潛行,均為經久不愈的慢性傷口創面。
1.3 方法
1.3.1 全身情況評估
首先對97 例慢性傷口患者進行全身情況評估,包括有無潛在性疾。ㄌ悄虿、結核、腎功衰等)、是否化療及激素治療、營養狀況等幾個方面。對21 例合并糖尿病患者邀請內分泌科會診后制定規范的`降血糖治療及糖尿病飲食治療;下肢靜脈性潰瘍在換藥的同時積極準備原發病的手術治療;同時對其余入選患者進行飲食營養指導,增強患者抵抗力,并為傷口早期愈合提供營養支持。
1.3.2 傷口換藥
慢性傷口患者隨機分成濕性愈合治療組和常規治療組。濕性愈合治療組45 例患者,運用濕性愈合理論及新型敷料進行換藥處理,常規治療組52 例患者采用碘伏紗條或生理鹽水紗條局部換藥。濕性愈合治療組首次換藥均采用0.25%的碘伏進行徹底的創面消毒,再用0.9%NS棉球徹底清洗創面,對外口小而深有潛行的傷口,用去針頭的輸液頭皮針管連接注射器進行沖洗,對肉眼可見的壞死組織在醫師指導下進行銳器清創后用0.9%NS棉球徹底清洗創面,再用無菌紡紗吸干傷口。根據創面滲出情況及有無感染,選用各型敷料,對感染滲液較多但無骨骼肌腱暴露的傷口選用美鹽敷料,外用無菌紡紗覆蓋,美鹽能快速有效的吸收滲出液、細菌及壞死組織,達到清創的目的,每日一次,連用3 天。傷口滲液較少至中量,創口基底肉芽變紅色,可改用藻酸鹽敷料,該敷料可吸收滲液在傷口表面形成一層凝膠,形成濕性愈合環境,促進自溶清創,加快愈合過程。根據滲夜的多少確定換藥頻次。
對黑色干痂傷口,可使用銳器在干痂上畫“#”字,再使用美清佳填充傷口,外蓋鹽水紗布,透明敷料封閉,自溶清創。對骨外露及肌腱外露的傷口,選用水膠體敷料,該敷料與傷口滲出液接觸后,能吸收滲出物,并形成凝膠,凝膠體柔軟、濕潤,為傷口提供濕性修復環境,加速肉芽組織的生長及上皮的形成。濕潤環境也避免了傷口與敷料粘著,減輕了患者在換藥時的痛苦及更換敷料時對新生肉芽的再損傷。對可疑感染性傷口,均做傷口細菌培養,確切有感染時使用銀離子抗菌敷料。
常規治療組在清除壞死組織的基礎上,應用0.25%的碘伏紗條或生理鹽水紗條覆蓋創面,伴有潛行或坑道的傷口給予0.25%的碘伏紗條填塞,外蓋無菌紗布;紅色新鮮肉芽予0.25%的碘伏消毒周圍皮膚,生理鹽水清洗創面,給予凡士林紗布覆蓋,外蓋無菌紗布,每日換藥一次。
1.3.3 評價方法
對兩組患者創面面積、創面深度、換藥次數、住院日、創面愈合情況及患者滿意度進行對比研究。創面愈合評定標準,痊愈:創面完全閉合,上皮組織完全覆蓋。好轉:創面干凈,滲出液減少,肉芽生長良好,創面日減縮小但尚未痊愈。無效:創面感染控制差且經久不愈。痊愈和好轉合計為總有效。
1.3.4 統計學處理
使用 SPSS12.0分析軟件對,對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對計量資料采用 t檢驗,P <0.05作為差異有顯著性的檢驗水準。
2 結果
濕性愈合治療組患者與常規治療組患者在潰瘍面積和潰瘍深度方面無顯著性差異( P>0.05)。而與常規治療組相比較,濕性愈合治療組患者換藥次數顯著減少,患者住院時間顯著縮短,創面愈合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常規治療組,患者滿意度明顯提高( P<0.05)。(表1,表2)
表1 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
組別 例數(n) 潰瘍面積(㎝2) 潰瘍深度(㎝) 換藥次數(次) 住院日(d)
實驗組 45 17.25±32.56 0.72±1.58 11±27 23±33
對照組 52 13.51±29.22 0.78±1.47 26±31 41±27
T值 0.5962 0.1936 2.5471 2.954
P值 0.5525 0.8469 0.0133 0.004
表2 兩組患者創面愈合情況及患者滿意度對比
組別 例數(n) 療效 總有效率(%) 患者滿意度(%)
治愈 有效 無效
實驗組 45 32 13 0 100 95.5
對照組 52 26 17 9 82.7 76.9
P值 0.0099 0.0206
3 討論
3.1 濕性愈合理論的產生。早在1962 年,英國的G.D.Winter博士的動物實驗發現,濕性環境的傷口愈合速度比干性愈合快1 倍,這一實驗結論為現代濕性愈合理論的形成奠定了基礎。Turner在1990 年再次證實濕潤環境能迅速縮小創面,增加肉芽組織,促進創面再上皮化。由此產生了濕性愈合理論,既保持傷口濕潤有利于壞死組織的溶解,有利于清創;還能幫助新生血管和肉芽組織形成,細胞在濕潤環境下移行速度也加快,更利于傷口的愈合。
3.2 有文獻報道,新型敷料通過以下三方面的機制促進傷口愈合:①有利于壞死組織及纖維蛋白的溶解,新型敷料覆蓋的創面,一方面組織內源性膠原酶等釋放并激活,從而產生酶學清創作用;另一方面,新型敷料本身也能溶解纖維蛋白。②能創造低氧環境及促進毛細血管生成。③能促進多種生長因子的釋放。我科通過應用新型敷料換藥,有效的滲液管理維持了傷口的濕度平衡,傷口局部的低氧狀態也加速了新鮮肉芽的形成,促進了傷口的愈合,故在有效處理傷口的基礎上創面愈合優于傳統的換藥方式。
3.3 對于慢性傷口的局部處理應在醫療治療前、治療中及治療后進行,對于血管相關性疾病慢性傷口患者,如下肢靜脈曲張患者,通過穿循環減壓襪及激光手術以去除靜脈淤積而導致的皮膚局部營養障礙;對下肢動脈硬化相關性疾病患者,進行藥物擴血管或介入手術治療的同時進行局部換藥處理,以達到有效改善下肢局部血供,促進慢性傷口愈合;對于下肢慢性深靜脈血栓后綜合征慢性傷口的患者,進行專業的藥物或加壓物理治療,恢復有效的靜脈回流,減輕局部腫脹,利于慢性傷口愈合;對于脂肪液化的傷口,指導患者飲食控制脂肪的攝入,多食高蛋白及含維生素豐富的食物,促進傷口的早期愈合;感染較重的傷口通過藥敏全身使用有效的抗生素控制感染。
4 結論
在我們的臨床研究中發現,濕性愈合理論及新型敷料的臨床應用,能顯著地縮短慢性傷口的愈合時間,減少換藥頻次,縮短創面愈合時間和患者住院時間。另外,濕性環境不會形成傷口干痂,避免了再次換藥時機械性損傷而減輕了換藥過程的痛苦,提高了治療滿意度,有較好的臨床應用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1] 姚鴻,陳立紅.傷口濕性愈合理論的臨床應用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43(11):1050.
[2] 陳麗紅,駱燕等.密閉性敷料在傷口治療中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08,14(14):1609.
[3] 郭勤,尤麗麗.康惠爾系列敷料臨床應用的研究進展[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08,14(14):1621.
[4] 楊金蘭,郭曉紅.新型敷料應用于慢性傷口的療效觀察[J].護理與康復,2010,27.
[5] 於麗紅,張松筠,等.新型敷料治療糖尿病慢性傷口的臨床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0,13.
【應用濕性愈合理論治療慢性傷口的臨床效果觀察】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