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美術課在課改中成長論文
摘要:
美術課是中小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所設置的課程體系的一個組成部分,其目的是以審美教育為主線,以開發學生智力和創造力為核心,不言而喻,中學美術課堂教學方法具有它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且是重在對受教育者的人格塑造,使其在課程中學到應有的知識,得到充分的發展,成為社會所需要的新世紀人才,所以美術課的教學方法在課堂中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美術課;農村;合理性
可是在我們農村學校,目前的中小學課堂教學方法依然存在不合理性:缺乏對學生創造力和審美力的培養,上課只是臨摹,比葫蘆畫瓢,甚至有些學校干脆不上美術課,這些不利于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的發展及中小學生個性的培養,把農村有些非常有天資的美術人才扼殺在了搖籃里,這樣的教學毫無效果可言,作為一名農村中學的美術教師,我深感憂慮。近年來,我們地區適行了課改,改變教法,本人就這一年多來的課改體驗與大家分享。
一、培養學生創造力。
以學生喜聞樂見的話題導入,使學生興趣益然,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記得我在高考的那年,有一道考題是一首詩,讓考生通過想象來對此詩作畫,這即是考創造力又考學生的知識能力,真是一舉兩得。我有感而發在課堂上提出一首學生熟悉的詩,讓學生針對詩分析討論,剛開始別做太高的要求,同學們興致很高,邊朗讀邊思考,老師給出范畫,激發學生的想象力。課堂上,讓學生分組討論,選出代表提出對詩做畫的理解,老師評論看哪組的創意新,并且引領學生的思維,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上出農村特色美術課。
農村學校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學校的設備不足,場地確實有問題,特別是新課標下的美術課,教材上沒有幾個字,教參上的方法好多又不適合農村學校實施,而在學習材料的預備上,學生往往預備不足或者根本買不到,有的既是預備了,也是低劣的材料,影響美術課的正常進行,讓很多老師都感到困難,因此農村美術課基本上是“看書上畫”,有的甚至是“自由課”。
什么樣的教育才是好教育?不就是適合學生特點的,能讓學生接受的教育嗎?因此,我們為什么不考慮整合農村的教學資源呢?從某個角度來講,農村的美術資源遠比城市的要豐富,農村中美的東西很多,我們的美術課要讓學生發覺這種農村存在的美,進而去欣賞這種美,只有這樣才可能培養出創造美的人才。
三、開放的課堂,激活的空間。
我們結合教材,充分挖掘本地可挖掘的資源,積極探索適合農村美術教育的新路子?吹睫r村的老房子、古建筑、山林風光,藝術的來源本來就是生活。我們要從實際情況出發,不要一味的追求多先進、多高雅的東西。如我們上泥塑課,讓學生到校園、田間地頭和泥巴,然后到操場的水泥地進行上課,這些是城里孩子所辦不到的',不要管學生做出什么與教材上不一樣的作品,只要他們喜歡,想捏什么就捏什么,形式雖然不同,但目的是一樣的,上課時我們和孩子們一起捏,捏出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有時我也帶上相機把學生帶到田間地頭,拍攝農村人勞動的場景和拍農村的新面貌和新變化,然后回到學校,把它們整理成板報,讓學生用自己手中的筆把這些事畫下來,那就更高一籌了。
四、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新時代、新辦法、新課堂、不茍一格,讓學生上課感到興趣十足,充滿樂意。在我們農村美術課上引領他們走進一座神圣的藝術殿堂,農村美術課的改革,勢在必行,比葫蘆畫瓢的時代要讓它少一點,美術教學的目的并不是教育出一個個畫家,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在快樂的學習過程中發現美和欣賞美,從而會欣賞生活中的每一樣東西。玩不是教學手段,但玩可以讓學生興趣高昂,在他們豐富的想象力的引導下,藝術就出現了,美術課的真正意義不就是這嗎?學校沒有的東西,我們可以在生活中去找,在田野里發覺,在玩耍中學習,在玩耍中進步,在玩耍中成長。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只有愛玩,會玩,才能在玩耍中學到新的知識。
五、勇于嘗試。
長期以來,由于受到種種客觀條件的限制,農村美術教師的授課基本上是一張嘴一支筆的傳播方式,教師的主動性差,教研教改更是一紙空文。課堂氣氛猶如一潭死水,如何改變,給這潭死水注入活力,這就要老師去深挖教材,認真備課,激發學生的興趣。在實際操作中有規律可循,有原則可依,切勿好高騖遠,勞而無功,要大膽嘗試推進課改的深入,讓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真正的美術教育。
“筆墨當隨時代”,是繪畫的一種境界,美術教育要不斷的創新,教學要改革要深入細致的進行,從學生樂學的愛學的入手,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興趣,為我們農村的美術教育創出一條新路子,讓廣大農村學生在以后的專業學習中奠定堅實的基礎,也為我們的美術教育事業進一步發展開創先河!
【農村美術課在課改中成長論文】相關文章:
7.實施課改策略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