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課堂教學生命化策略論文
[摘要]數學課堂生命化,就是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教學中,教師可通過引導學生實踐,開發生命潛質;加強探究驗證,增進生命精彩;進行創新應用,凸顯生命價值;采用激勵評價,激活生命活力等措施,來實現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點亮學生的人生。
[關鍵詞]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學
數學課堂生命化,就是讓數學課堂充滿生命活力,即以釋放師生生命的活力為手段,以師生生命成長為目的,提升每一個生命的價值,賦予課堂教學以生命的意義。據此,本人以點亮學生的人生為切入口,采用下列四個教學策略,去實現數學課堂教學的生命化。
一、引導學生實踐,開發生命潛質
生命實踐教育學派認為:人對自身發展的影響是通過自己的實踐實現的。人這種自身的實踐,可讓影響人發展的遺傳與環境所內含的可能性轉化為現實,且人的這種實踐發展所起的決定性作用具有不可替代性。可見,實踐對生命潛質的開發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據此,我在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中十分注重引導學生實踐。如,“圓的認識”這節課,傳統的教法是,教師先出示圓,讓學生認識圓的外形特征;再畫圓的半徑與直徑,介紹圓各部分的名稱、直徑與半徑的關系以及相關性質;接著示范用圓規畫圓,告訴學生畫圓的要點,這樣學生就學會了畫圓,也認識了圓。但學生學到的是數學結果的呈現,沒有經歷自主實踐的過程。這樣也就剝奪了學生在實踐中提升生命潛質的權利,這是不可取的。為此,我的做法是提供資源、空間和時間,讓每一個學生都有重復數學發現活動的實踐機會,主動地、生動活潑地進行學習,經歷探究與實踐。如,讓學生先觀察生活中物體表面的具象——硬幣表面、圓柱體上下底面、圓錐體的底面,再讓學生列舉生活中更多的實例,以建立豐富的圓形表象。然后,讓學生自主探究圓的各部名稱與半徑、直徑的性質。如把圓多次對折,觀察:折痕即直徑;再探索:每條折痕都相交于一點,即圓心;驗證與交流:發現同一個圓里,直徑、半徑都相等。
接著,讓學生用圓規嘗試畫圓,觀察圓周上的點到圓心有什么共同的特點,滲透圓的本質,并總結畫好圓的步驟與經驗。最后,將硬紙板做成的圓與橢圓在桌面上滾動,讓學生感知圓曲線與橢圓曲線是不同的。這些豐富多彩的探究與實踐活動,使學生順利建構了對“圓”的認識,進而說出“心中”的“圓”,畫出“腦”中的“圓”,“創”出圓的多種畫法。數學學習過程變成了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獨立性不斷生成、張揚、發展,以及提升生命質量的過程。又如,教學“左右”時,教師讓學生進行“左手摸右耳,右手舉起來,左邊的同學向右轉,右邊的同學向左轉”等活動,這樣的活動使學生通過自身的感受獲得積極的認知與情感體驗。再如,學生對“噸”的認識,不像“千克”那么容易體驗到,需要教師創設實踐交流的環境。為此,我安排學生排隊依次稱體重,一名學生負責報數,另一名學生用計算器快速累計,當稱完20名學生,體重累計到500千克(左右)時,學生自然會想到“40個同學體重的總和約1噸”。接著,讓學生互相背一背,感受一個同學的體重有多重。讓學生經歷主動參與、操作、嘗試、親身體驗的活動,不僅教學難點不攻自破,而且使學生學得愉悅,師生關系和諧,開發了學生的生命潛質。
二、加強探究驗證,增進生命精彩
“探究”即深入探討,反復研究。探究驗證從本質上看,它是一種特殊的實踐,它要求實踐的目的指向明確、過程嚴密、科學性更強。再說“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梢,有效的數學學習不能單純地依賴模仿與記憶,應該鼓勵學生自主探索,開展討論與交流等活動。就像“在游泳中學游泳”那樣,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學數學。教師只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挖掘每個學生的潛能,開發生命的`潛力,使學生的生命更為精彩。因此,在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中,我對數學有關原理與性質的驗證探究十分關注。如,探究驗證“長方體”性質的教學實施分為三個步驟:
。1)借助長方體教具,讓每個學生通過數、摸、比等探究活動,充分感知立體圖形與平面圖形的區別,在發現與驗證中深刻認識長方體面、棱、頂點等方面的特征。
。2)借助教具和學具,讓每個學生通過拆(拆面、拆棱)、搭(搭框架、配上面),既驗證了“完全相同”和“長度相同”,又明白了什么是相對的面,什么是相對的棱,巧妙突破難點。
(3)讓學生把抽象的立體圖形與實物進行對照,每人輪流對著實物坐著看、站著看,并用手摸由一個頂點發出的3條棱,再拿走實物,讓學生看屏幕演示的各種圖形,想象出具體實物,并由長、寬、高的數據“猜想”出實物的大小。
這些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反復探究與實踐練習,使每個學生都親自體驗到長方體是由6個長方形(特殊情況是有兩個相對的面是正方形)圍成的立體圖形,它的面可分成三組,對著的面相等;長方體的棱可分成等長的三組,每組4條,共12條;長方體的頂點可分為二組:上面一組4個頂點,下面一組4個頂點,共8個頂點。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獲得了運用拆、裝、疊、比等方法去驗證圖形性質的多種經驗,且課堂探究氣氛熱烈,小組內爭論不斷,探究方式層出不窮,增進了學習個體生命的精彩度。
三、進行創新應用,凸顯生命價值
創新應用,仍然屬于實踐范圍,只不過提高了實踐的層次。要能做到創新實踐,這無疑能開發生命潛質,凸顯學生生命的價值。在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中,數學知識的創新應用可以表現在新知認知的過程中,也可以表現在綜合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如,教學“9÷0.25×4”這樣的除法混合運算題目時,我放手讓學生去嘗試、創新,發現學生主要分為三種情況:第一種,思維活躍的學生的計算過程是“9÷0.25×4=(9×4)÷(0.25×4)×4=36×4=136”;第二種,循規蹈矩的學生的計算過程是“9÷0.25×4=9÷0.5÷0.5×4=18÷0.5×4=36×4=136”;第三種,自以為是的學生的計算過程是“9÷0.25×4=9÷1=9”。只有一個學生脫口而出“9÷0.25×4=9×4×4=136”。在呈現各自想法的過程中,學生的興趣十分濃厚,創造欲望強烈。為此,我經常組織創新嘗試活動,讓每位學生上臺展示,并向同學介紹“我是怎樣想的”,然后讓同學進行及時的評價,并據此進行糾正。這種創新實踐的常態,可激活學生的智慧,凸顯學生生命的價值。
四、采用激勵評價,激活生命活力
激勵是指持續地激發人的動機和內在動力,使其心理過程始終保持激奮的狀態,鼓勵人們朝著所期望的目標前進。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注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可見,以人的發展為目標,以過程激勵評價為重點,就可促進學生心理水平的提升與發展,激活生命活力。
因此,在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我非常重視對學生的數學學習進行激勵評價。譬如,教學“循環小數”時,在建立循環的認識時,我讓學生練習找規律。如針對某道題,學生討論后,組1代表發言:“我們組發現,第1題遵循‘○□△’不斷重復出現的規律;第2題遵循‘紅黃藍綠’不斷重復出現的規律!蔽医又龑В骸捌渌M有什么不同意見嗎?”組2、組3、組4、組5等小組的發言同組1。組6代表發言:“我們組發現,第1題遵循‘○□△’不斷重復出現的規律;第2題遵循‘紅黃藍綠’不斷重復出現的規律,而且是無限的!蔽医又龑В骸澳銈冋J為哪個組的代表發言最好?”師生一致認為:組6概括得最好,說得較為透徹。我提議:“將掌聲送給組6!”(這是對學生認知的肯定式激勵)接著我說:“你們在生活中遇到過類似的循環現象嗎?請在小組里議一議!睂W生代表說:“一年四季中,春、夏、秋、冬依次不斷重復出現。”“時鐘1點至12點各時刻依次重復出現!薄耙恢7天,即星期一、星期二……星期日不斷循環出現!薄12生肖循環出現。”……我小結道:“你們知道的可真多!”(這是對學生認知的贊美式激勵)在認識有限小數與無限小數之后,讓學生進一步觀察下列無限小數,注意商的小數部分:400÷75=5.33…78.6÷11=7.14545…6÷2.2=2.7272…6.61÷9=0.7344…45÷111=0.405405…0.5÷1.2=0.4166…個別學生一下子觀察不出特點,我就說:“仔細觀察,不用急!”(這是對學生認知的鼓勵式激勵)這時學生發現:這些商是無限小數,即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如:400除以75,其商的小數部分從第一位起不斷出現3,直至無限;再如,78.6除以11,其商的小數部分從第二位起不斷出現45、45,直至無限。
一學生總結:“哦!原來在數學中,一個無限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會存在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復出現的現象,這就是循環小數吧!”師生報熱烈的掌聲(這是對學生認知的贊美式激勵)。最后在練習環節,有學生答對循環小數0.536的小數部分的第59位上的數是3,并說出只需將59除以循環節中數字的個數3,得余數2,就能知道第59位上的數是3。師生報以熱烈的掌聲!(這是對學生練習智慧的贊賞式激勵)可見,在生命化數學課堂教學中,全程采用肯定式、鼓勵式、贊美式、贊賞式等激勵,可在情感和心理等方面幫助學生建立數學自信,激發學生生命活力。
【數學課堂教學生命化策略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