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文學獎及其獲獎作品跨文化傳播的研究與借鑒
跨文化傳播,既是處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社會成員之間的人際交往與信息傳播活動,也涉及到各種文化要素在全球社會中遷移、擴散、變動的過程,及其對不同群體、文化、國家乃至人類共同體的影響。
摘要:世界文學獎及其獲獎作品具有一定的跨文化傳播力,其獎項具有專業性、導向性,且重視在傳播媒體推動下進行跨文化傳播、跨行業擴散,使世界范圍內它域文化圈的讀者能接觸、了解、體驗和分享獲獎文學作品及其承載的文化內涵。
關鍵詞:世界文學獎;跨文化傳播;獲獎作品
以諾貝爾文學獎、普利策獎為代表的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評獎活動承載了其所代表和倡導的文化立場。同時,獲獎作品可以借用文學獎評獎活動,在國際范圍內實現跨文化傳播。如美國經典小說《飄》(1937年,瑪格麗特憑借該小說獲得普利策獎)及其改編的電影《亂世佳人》,從傳播學角度看,單純發行或播放只是普通傳播行為,如果明確了其美國文化屬性,并在世界其他文化圈受眾中發行或播放,就屬于跨文化傳播。再如莫言的《蛙》獲諾貝爾文學獎當天,其《紅土地》《大蒜民謠》就在瑞典銷售一空,俄羅斯莫斯科的書店也開始懸掛莫言小說的宣傳海報,一時間洛陽紙貴。隨后莫言小說開始在美國、法國、德國等國家暢銷。
一、世界文學獎助推文學作品在國際范圍內傳播
受世界矚目的文學獎評獎及其跨文化傳播活動,對文學的跨文化傳播作用不可小覷。一般來講,由于它域文化受眾由不同文化圈的社會個體構成,文化背景復雜,文學修養差異較大,文化隔閡嚴重,跨文化傳播成效有限。但人類有共同的對異域文化探索和求知的欲望,他們會試圖去理解甚至學習它域文化,形成自己對異域文化的認知。因此,當世界文學獎高屋建瓴地對文學作品進行評價,本身就是其所代表的文化觀的推手。同時,這種專業性和權威性提升了評價的“文學話語權”。
以英國布克獎為例,榮獲布克獎的作品被譽為“最好看的英文小說”。布克獎榜上有名的小說包括中國讀者耳熟能詳的《長日將盡》《英國病人》《辛德勒名單》等。2004年獲獎小說《通往北方深處的窄路》的作者理查德弗拉納根,之前還只能稱為澳大利亞小有名氣的土著作家,獲獎后其小說的全球銷量直逼80萬冊,他也一躍成為世界知名作家。與布克獎相比,1917年成立的美國普利策獎顯得十分低調,每年5月僅在美國可倫比亞大學洛氏圖書館舉辦一個只有獲獎者家屬、同行和評獎委員參加的簡單頒獎儀式,并拒絕在媒體上進行宣傳。但它以“要經得起時間檢驗”的辦獎宗旨以及嚴謹的評獎過程獲得世人的贊許,并推出了一批作家和作品:1953年海明威憑借獲獎作品《老人與!烦蔀橄碜u世界的文學巨匠;1960年哈珀李唯一的一部小說《殺死一只知更鳥》獲獎后,至今已被翻譯成40多種語言,全球銷量超過3000萬冊。
二、世界文學獎獲獎作品多途徑擴大了區域文化的多樣性傳播
傳播媒體業界普遍認為:“一顆魔豆最終會形成一個茂密的產業森林!”隨著出版機構、主流新聞媒體、影視傳媒等多途徑對獲獎作品進行推廣、宣傳、改編,作品傳播更具時效性和廣泛性。
英國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在英國出版后,先后獲得英國圖書獎和斯馬爾蒂斯獎,開啟了它風靡世界之旅。在短短十幾年里,開發了包括圖書、影視作品、服裝、玩具、主題公園等在內的文化產品價值超60億美元?梢娨徊績炐阄膶W作品的擴散威力遠不止圖書出版領域,還涵蓋了影視戲劇、動漫游戲、電子閱讀等傳媒領域。
三、世界文學評價的價值觀傳播
世界文學獎特別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英美文學獎,它們的評獎過程所產生的文學批評理論與文化價值觀評價引領了世界文學及相關文化研究的方向。以諾貝爾文學獎為例,它在文學方面的獲獎要求是在文學領域里創作出具有理想傾向的最杰出作品之人士。諾貝爾文學獎倡導積極的、對人類真善美共性有認知追求的創作,從1981年至今的獲獎作者名單來看,包括法籍華人高行健、中國作家莫言在內的30余位獲獎作家來自世界七大洲20多個國家。這些國家的文化隨著獲獎作品的傳播而被世界讀者認知。
四、世界文學獎及其獲獎作品跨文化傳播對我國的借鑒和啟示
第一,要重視跨文化交流的辦獎宗旨,觀照并注重研究它域文化特色,領跑世界文化。
提升獲獎作品所代表文化的兼容性,是我國文學評獎及其跨文化傳播的重要任務。英美文學獎的文化包容性較強,如1987年設立的英聯邦作家獎。每年有53個英聯邦國家的文學作品匯集倫敦,共評出亞歐大陸、非洲、加勒比海地區和加拿大四個大區獎,獲獎者將獲英國女王伊麗莎白二世接見。由于重視民族文化、異域文化,重視參賽作家的異域身份,又有英聯邦官方推薦,獲獎的文學作品備受英語國家重視,跨文化傳播及分享的范圍十分廣泛。可以看出,該文學獎旨在搭建一個跨文化的文學對話平臺,構建一個多地域、多民族文化間的多邊關系。在這個平臺上,不同文化背景的作家相互了解,彼此進行文化對照,傳播各自獨特文化。
近年來,我國的文學獎已經開始重視跨文化傳播平臺構建。2002年,人民文學出版社設立了“21世紀年度最佳外國小說”獎, 每年評出數部來自世界其他國家的優秀小說。迄今為止已有22個國家的74部作品獲得該獎。2014年韜奮基金會參與該文學獎評選,并設立“鄒韜奮年度外國小說獎”,每年選出一部最優秀的外國小說。這也是我國首個跨文化評選的文學賽事,旨在以中國文學藝術視角去評判當代世界文學,兼收并蓄地吸收它域文化圈的文學精髓,以自己文化視角去觀察、研究和總結它域文化圈的活動特點,形成自己對世界文化、民族文化、人類共同關注話題的看法,搶占文化領域研究高地,為我國文學跨文化傳播爭取話語權。
第二,文化評獎的話語權要嚴謹、公正,重視評價規則的公平性。
文學評獎的話語權要建立在嚴謹、公平的評獎體系上。我國文學獎應學習英美文學獎評判的嚴謹態度,避免出現羊羔體、抄襲門、體制內獎等不嚴肅的評獎現象。英美高水平文學獎在確定評價體系、評獎規則后,注重公平、公正,評獎過程中很少摻雜人情因素。以普利策小說獎為例,為確保評獎過程的公正與權威,評審組先選出3位與出版社無任何瓜葛的評論家或作家組成初評小組,每人選出一部自己認為最優秀的文學作品,并在由18位新聞工作者組成的評獎委員會投票表決下選出獲獎文學作品。另外,為了體現評獎的公正、公平,初評小組每年都要更換人選,以體現評獎的專業性及公平性。
第三,目前我國評獎過于分散化,應該抓重點、抓特色、抓影響力。
進入21世紀,中國當代的文學獎可謂雨后春筍,遍地開花。在這些文學獎中,各自為政的小圈子文學獎居多,缺乏統一的文學話題、文化焦點,未形成特色。 在這一點上,有著“最具人氣獎”之稱的英國圖書獎值得我國文學評獎學習。其180名評委全是在出版機構中挑選出來的代表,衡量指標也不僅是文學水平,作品的銷量和影響力等也是考量的主要因素。如美國作家丹布朗的《達芬奇密碼》、美國總統的《我父親的夢想》、英國女作家J.K.羅琳的《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等全球暢銷書均榜上有名。如此一來,評獎對作品市場價值的拿捏度更加準確。在英美國家中,特色評獎還有很多,比如有為女性作家創設的橘子獎、有獎勵科幻與奇幻小說的雨果獎,還有為推理犯罪小說專設的金匕首獎、愛倫坡獎等。而我國獨具特色的、能形成國際影響力的特色文學評獎幾乎沒有。
因此,我們應多學習國外好的評獎經驗,打造諸如偵探懸疑、魔幻、科幻等具有共同文學話題、共性閱讀體驗的特色評獎,創設具有能讓世界讀者廣泛關注的文化話題與文學焦點的文學獎項。通過搭建共同話題的交流平臺,讓獎項及獲獎作品跨越文化隔閡,提高我國在世界范圍內的文化話語權及跨文化傳播力。
參考文獻:
[1]李曉旭. 英美文化差異對英美文學評論的影響[J]. 品牌,2015(03).
[2]任立. 推動文學商業化的英國布克文學獎[N]. 中國文化報,2009-10-14(006).
[3]匡詠梅. 多元混雜的英語文學共同體――新世紀英聯邦文學十年回顧[J]. 外國文學動態,2011(10).
[4]匡詠梅. 2012年英語文學概述(非美國部分)[J]. 外國文學動態,2013(05).
[5]范國英. 論1978年以來的文學評獎與文學場邏輯的衍化[J]. 社會科學研究,2012(04).
【世界文學獎及其獲獎作品跨文化傳播的研究與借鑒】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