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釋馬基雅維利主義
現如今,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的類型很多,包括學年論文、畢業論文、學位論文、科技論文、成果論文等。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重釋馬基雅維利主義論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摘要】:"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是我們所一般認為的"馬基雅維利主義"的核心。其實他的思想,不僅限于人性的高度張揚,而且還包括了他對于現實的深刻揭示。其現實主義的政治、倫理道德思想是近代民族國家形成的主要依據,并且對整個世界提出了自己獨到的人生觀與世界觀,文章擬就分析其思想的形成,重釋馬基雅維利主義。
【關鍵詞】:馬基雅維利主義;《君主論》
眾所周知,馬基雅維利主義現在是政治家們為達目的不擇手段,玩弄陰謀權術,使用伎倆的代名詞了。但在馬基雅維利生活的那個時代,他的馬氏思想不僅沒有為人們所唾棄,反而成為了弘揚人性的一面鮮明的大旗。就像馬基雅維利的思想一樣,他本人既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名巨匠,同時也毀譽參半,幾百年來,對于他的是非功過,尤其是其思想上的極其特色,人們都眾說紛紜。以他的《君主論》為代表,他里面所包含的人文主義和現實主義,就引來了眾多的非議。馬基雅維里被描繪成一個“玩世不恭”的淺薄的強權政治維護者、惡魔、愛國者、投機家、惱怒的官場失意者、真理的傳達者、啟蒙家、共和主義諷刺作家、唯科學論的政治專家、文藝復興時期典型的政論家。在前人的研究中認為,歷史上對馬基雅維里的反應大致上可歸納為兩個階段:最初的反應是“一種恐懼和戰栗”,這種觀點盛行于17世紀以自由主義聞名的英國,在這里馬基雅維里成了“一種狡詐、偽善、殘酷和罪惡的象征”;18世紀的啟蒙哲學家開始改變態度,對馬基雅維里的贊揚成了19世紀德國哲學家的共識,這種觀點隨即被意大利的愛國主義者所津津樂道。但在很早就已經注意到了這種歧義存在的恩斯特卡西爾看來,這兩種觀點事實上都不符合馬基雅維里的真面目,或許“這些讀者們所做的唯一事情就是完全誤解了他的著作的意義”。
一、馬基雅維利生平
馬基雅維利生于佛羅倫薩一沒落貴族家庭,1527年卒于同地。1494年參加反美第奇家族的起義。1513年美第奇家族復辟,遭逮捕和監禁;謴妥杂珊螅L期隱居莊園,著書立說。不久,他的《君主論》問世。這部代表作為他贏得了巨大聲譽,并對后世產生了深遠影響,至今仍被西方國家的理論界列為當代最有影響的世界十大名著之一。他是中世紀晚期意大利新興資產階級的代表,主張結束意大利在政治上的分裂狀態,建立強大的中央集權國家。他的思想,極大的受到了這種生活經歷的影響,并且明顯的表現與他的思想體系矛盾之中,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馬基雅維利主意中的道德與政治的二元對立?梢哉f,他作為一名政治家遠遠明顯于他作為一名歷史學家,或者我們應該這樣說,在這個時期,史學與政治的結合不僅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一個重要的普遍的現象,更是馬氏思想的一個重要特征。他的一生,似乎與別的人文學家要求打破宗教束縛、批判神學的理論有所不同,他更多追求的似乎還是要在世俗的世界中建立起一個強有力的權利中心,例如,馬基雅維里主張君主在政治上只應考慮有效與有害,不必考慮正當與不正當,為了達到目的,必要時可拋棄道德、施展權術,甚至采取殘暴狡詐、背信棄義,以至玩弄陰謀詭計等種種卑劣手段,只要能實現目的就行。他說:“當遵守信義反而對自己不利的時候,或者原來使自己作出諾言的理由現在不存在的時候,一位英明的統治者絕不能夠,也不應當遵守信義!惫示饕3謬摇俺32坏貌槐承艞壛x,不講仁慈,悖乎人道,違反神道”。馬基雅維里還認為,君主要同時效法狐貍與獅子,采取“欺騙和暴力”相結合的統治方法,鞏固自己的地位。因為,在他看來,“歷史研究的目的在于為政治家提供歷史經驗教訓,以利于統治的實施”。《君主論》中說:“為著訓練腦筋,君主還應該閱讀歷史,并且研究歷史上偉大人物的行動,看看他們在戰爭中是怎樣做的,檢查他們勝利于戰敗的原因,以便避免后者而步武前者。”看起來真的是十分的“現實”。但這也恰恰區別于前期人文主義者,《新編劍橋近代史》認為這是馬基雅維里和意大利文藝復興的最大成就。
二、道德與政治的二元對立
現實主義是馬基雅維里與前期人文主義者的最大相異之處。前期人文主義者極其重視道德,馬基雅維里無疑與此相悖。他向君主獻策,闡述了一套統治權術思想:如軍隊和法律是權力的基礎、君主應當大權獨攬,注重實力,精通軍事、君主不應受任何道德準則的束縛、君主應注重實際,殘酷與仁慈、吝嗇與慷慨,都要從實際出發…他在《君主論》中大談君主的美德,但又認為君主在必要時可以不顧這些美德,否則對君主來說是致命的'。馬基雅維里教導君主“如果可能的話,他(君主)還是不要背離善良之道,但是如果必需的話,他就要懂得怎么走上為非作惡之途”,這清楚地反映了馬基雅維里的困境。實際上就為后來“馬基雅維利主義”的誕生埋下了伏筆。不過,斯金納認為馬基雅維里與同時代人實質性分歧在于“兩種道德原則的不同―對到底應該做什么的問題存在著兩種互相對立的解釋”。正是與前期人文主義的差別,馬基雅維里的史學不像他們那樣把歷史作為美德的實例。他描寫各種歷史,無論是善的還是惡的。在這一點上,我們可以說馬基雅維里的史學更接近于李維、普魯塔克和塔西佗等古典史學家的精神。這樣的“現實”也是馬基雅維利主義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三、誤解與片面理解
克羅齊曾正確主張,馬基雅維里并非不偏不倚,亦非玩世不恭或不負責任,他的愛國主義,他的共和主義,他的奉獻精神,都是無可懷疑的。他為自己的信念而痛苦,他不斷思考著佛羅倫薩和意大利,思考著如何去拯救它們。然而,無論是他的性格,還是他的劇本,他的詩文,他的史學,他的外交或政治活動,都不是使他名聲大噪的原因。
馬氏拋棄了中世紀經院哲學和教條式的推理方法,不再從《圣經》和上帝出發,而是從人性出發,以歷史事實和個人經驗為依據來研究社會政治問題。他把政治學當作一門實踐學科,將政治和倫理區分開?,把國家看作純粹的權力組織。他的國家學說以性惡論為基礎,認為人是自私的,追求權力、名譽、財富是人的本性,因此人與人之間經常發生激烈斗爭,為防止人類無休止的爭斗,國家應運而生,頒布刑律,約束邪惡,建立秩序。國家是人性邪惡的產物。他贊美共和政體,認為共和政體有助于促進社會福利,發展個人才能,培養公民美德。但他認為,當時處于人性墮落、國家分裂、社會動亂狀況的意大利,實現國家統一社會安寧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建立強有力的君主專制制度。當時的人文主義史學家已經擺脫了以神的意志解釋歷史的束縛,轉用世俗的人的眼光來觀察歷史。他們主要關心對已經接受的原則和說法的解釋,而他們一直遵循的原則和說法就是亞里士多德、西塞羅的政治信條:政治行動導源于善的理智,實現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方法是遵循因襲的道德信條。因此,他們在著述中,對所涉及的事件往往采取“理想化、風格化的敘述”手法。這種不諧調性,正是使馬基雅維利的思想遭到人們誤解的一個重要原因。而到了后來,與社會達爾文主義一樣,馬基雅維利這個思想上片面強調集權與權謀的思想體系就被某些有心人士借用了,而其本人也成為了陰險政治家的開山鼻祖,或許這是他當時想不到的。但是不管怎樣,我們都應該明白,馬基雅維利也好,其思想也好,還是后來的“馬基雅維利主義”也好,都是在一定歷史背景下出現的特定歷史名詞,并不能只是看一個方面,就判斷它的屬性,同理,馬基雅維利主義也并不僅僅只是現實主義這么簡單。
參考文獻
[1]恩斯特卡西爾.《國家的神話》,華夏出版社,1990.
[2]尼科洛馬基雅維里.《君主論》商務印書館,1985.
[3]張廣智主編,《西方史學史》,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
【重釋馬基雅維利主義】相關文章:
6.釋圣智禪語50句
8.援簡釋帛新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