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大鼠延髓巨細胞網狀核與腦干內臟 運動核間的纖維投射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成年大鼠延髓巨細胞網狀核與腦干內臟運動核的神經聯系。方法 將順、逆行神經示蹤劑WGA- HRP注入一側巨細胞網狀核,光學顯微鏡下觀察該核團與一般內臟運動核(迷走神經背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特殊內臟運動核(面神經核、 疑核、三叉神經運動核)的纖維聯系。結果 在一般內臟運動核、雙側迷走神經背核、下泌涎核均可 看到少量逆行標記細胞及神經纖維末梢,但上泌涎核未發現任何標記,在特殊內臟運動核的面神經核、疑核、三叉神經運動 核團雙側均見逆行標記細胞及神經纖維終支。 結論 巨細胞網狀核與大多數腦干內臟運動核有雙向纖維聯系。
【關鍵詞】 巨細胞網狀核;神經示蹤劑;迷走神經背核;疑核;大鼠
經典神經解剖學清楚地闡述了位于腦干抑制區的巨細胞網狀核(gigantocellular reticular nucleus)通過網狀脊髓束的神經支配對骨骼肌起抑制效應[1-2]。根據諸多基礎及臨床研究,其對肢體協調運動的抑制性 調控作用已被醫學界公認。近年來隨著人們對功能認識相對空白的腦干網狀結構這一區域的深入了解,不斷發現巨細胞網狀核的其他調控作用。比如其對心血管、呼吸等內臟活動有不同程度的影響[3-5],認為該核 團所在區域屬于降低血壓的“降壓區”及調節呼吸節律的吸氣中樞[6]。臨床痙攣性腦癱患者由于中樞抑制與興奮調節失衡,產生軀體運動及胃腸道功能障礙,這些都說明巨細胞網狀核與內臟活動有著某些聯系,但目前國內外研究內臟運動核與巨細胞網狀核相關聯系的資料較少,本實驗主要觀察該核團與直接調控內臟活 動的腦神經核團間的神經聯系,說明它與內臟活動有關聯。
1 材料和方法
1.1 動物和試劑
180~220 g Wistar大鼠30只,雌雄不限。4%WGA-HRP(溶液)購自美國Sigma公司,四甲基聯苯胺(TMB)為美國Research公司產品,二甲基亞砜(DMSO)為美國Merck公司產品,SNF、鎢酸鈉(ST)均為美國Sigma公司產品。
1.2 儀器
江灣Ⅰ型C腦立體定位儀,CM1800恒冷冰凍切片機,C09 - A4772型微量注射器,90型牙科鉆,P-30型 微玻管拉制儀,德國Leica光學顯微鏡及數碼攝影 裝置。
1.3 方法
大鼠在戊巴比妥鈉(50 mg·kg-1)或水合氯醛(500 mg · kg-1)腹腔注射全麻下,通過兩側耳桿和齒栓將大鼠頭部固定于腦立體定位儀,剪毛,消毒,在大鼠頭部 切一正中切口,分離皮下組織,充分暴露顱骨前囟到人字縫后1cm ,按照Paxinos和Watson大鼠腦立體定位圖譜定位Gi(圖譜中巨細胞網狀核的縮寫),以顱骨中線左側或右側旁開1 mm與外耳道連線后方2.8 mm 交匯處為圓心(Gi中心點坐標)鉆一小孔,清除此孔內腦膜及少量溢出的腦脊液,將前端套好微玻管(已吸入WGA-HRP)的1 μl微量注射器固定在定位儀推進桿上,按上述坐標使微玻管尖端從腦表面向下小心推進7.6 mm,緩慢注入4%WGA-HRP 0.05~0.10 μl,留針20 min,緩慢起針,縫合。有28只動物存活2~4 d (少數為4d ),在麻醉狀態下,經左心室快速灌流20~25 ℃生理鹽水100 ml沖去血液,繼而灌入4 ℃體積分數為4%多聚甲醛及1.25%戊二醛的0.1 mol ·L-1磷 酸緩沖液(PBS,pH7.4)固定,打開顱骨,迅速取出整個腦組織,后固定4 h,再入4℃ 20%蔗糖PBS液沉底,截取腦干部分,冰凍冠狀連續切片,厚40 μm,隔1取1,注射部位附近切片全取,切片收集于裝有0.01 mol·L-1PBS液的孵育盒,其中10只動物切片按Mesu- lam1978年推薦的TMB-SNF法[7]顯色,另外18只動物切片用TMB-ST法[8] 顯色。整個顯色反應過程注 意避光。
1.4 切片處理
將反應后的切片順次貼在涂抹鉻釩明膠的載玻片上,避光晾干,切片收集2套,其中1套中性紅復染,用于對照觀察和定位核團。過梯度酒精、二甲苯,中性樹膠封片,光學顯微鏡下觀察并記錄、拍片。
2 結 果
2.1 注射區
低倍鏡下檢查注射部位,其中以Gi中心為圓點向周圍擴散但未超出該核外圍的共23組,觀察這23組切片注射部位和相應內臟運動核。注射部位大致呈卵圓形,由內向外分三層環繞中心,最內層的中心有不同程度破潰壞死組織,周圍呈淺 藍色環形區帶;毗鄰層藍黑色,含較多顯色反應顆粒,但細胞形態難以分辨;最外層顏色較淺,向周圍輻射,可見輪廓清晰的神經細胞胞體及突起(圖1)。
2.2 標記細胞及纖維終末的分布
一般內臟運動核:迷走神經背核、下泌涎核雙側均可見逆行標記細胞和順行纖維終末,但上泌涎核沒有標記。迷走神經背核標記細胞胞體大致呈鐮刀形、橢圓形,個體中小型,標記細胞數目較多,每張切片4~6個;下泌涎核多為小型梭形細胞,標記細胞數目較少,每張切片1~3個,兩核團順行標記纖維終末分布稀疏 (圖2~5)。特殊內臟運動核:面神經核、疑核、三叉神經運動 核雙側均見逆行標記細胞和順行纖維終末。面神經核標記細胞多為鐮刀形、扁長形,中等大小,標記細胞和纖維終末較多,每張切片7~10個;疑核大致為三角形,中等大小,每張1~3個切片;三叉神經運動核呈叉形、鐮刀形胞體,個體較大,每張切片2~4個;后兩者纖維終末標記都不多(圖6~10)。
3 討 論
本實驗結果表明,巨細胞網狀核與這些直接調控內臟活動的運動神經核有相互作用,間接反映Gi對內臟活動有影響。目前為止,科研和臨床病例觀察說明 該核團是神經沖動傳遞的中繼站,在高級到低級中樞神經系統中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本實驗也說明中樞神經系統對機體其他活動調控(除協調軀體運動)方面,Gi也參與其中,但具體作用模式還有待繼續探究。本實驗應用兩種顯色方法,作者體會要獲得滿意的呈色結果,比如標記細胞顯色分明,非特異性沉淀少,TMB-ST法的控制條件更容易掌握且標記效果好。相比之下TMB-SNF法有如下不足:(1)需要的孵育液 等的配制較繁瑣;(2)要嚴格注意避光,否則標記物很 容易見光分解褪色;(3)需SNF做穩定劑,切片標記物保持時間短。
【參考文獻】
。1]
【大鼠延髓巨細胞網狀核與腦干內臟 運動核間的纖維投射研究】相關文章:
CF卡與雙核DSP的實現03-18
淺析奇異原子中的核極化11-30
異步串行通信接口的IP核設計03-18
骨纖維結構不良病變組織雌激素受體和增殖細胞核抗原檢測及臨床意03-21
嬰兒巨細胞病毒肝炎的臨床研究03-06
矽肺模型大鼠肺間質成纖維細胞MMP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