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恐怖電影的精神再分析
摘要:洛基山中有一家酒店因大雪封山而與世隔絕,托蘭斯一家不得不留守于此。兒子丹尼具有超能力,能看別人所看不到的酒店里的鬼魂。丹尼的父親因為受了酒店鬼魂的驅使,精神逐漸失常,并導致了慘劇……這就是由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執導的《閃靈》(The Shining),它是根據史帝芬·金(Stephen King)的恐怖小說改編而成的。影片中并不以血腥鏡頭取勝,但它同樣令人不寒而栗,使人感受到了幽閉恐懼癥般的壓迫感。關鍵詞:恐怖電影;恐怖主義;精神
前言
這是恐怖主義肆虐全球的時代,但我們對于恐怖的體驗卻是間接的,大多來自電影。根據《不列顛百科全書》,恐怖片是“一種氣氛陰森、題材可怖、通常包含一些暴力事件并立意使觀眾毛骨悚然的影片”。它們“有的是對畸形的或者邪惡的性格進行精細的心理探討,有的是關于可怕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有的是利用環境制造懸念氣氛的神秘驚險故事”?傊巧艿搅送{,并因此令我們心懷畏懼。
喜歡看電影的人,幾乎都有這樣的觀影經歷。近年來,恐怖片在繼西部片之后大行其道,成為廣受歡迎的電影類型。說它廣受歡迎,是因為它不僅深受觀眾的歡迎,而且深受研究者的青睞。它以詭異的畫面、驚險的情節、怪誕的人物,予人以新奇的感受,也給制片商帶來滾滾財源。
面對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怖片,為什么會有人樂此不疲?都是哪些人在精神上大快朵頤?它滿足了怎樣的心理?不同的人都做了怎樣的回答?精神分析批評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從中可以見出它們怎樣的優點和缺陷?這些問題值得我們深思。
首先,為什么要看恐怖片?看過電影《閃靈》的人,一般會有一種極其特殊的心理體驗:難以言表的恐怖。盡管恐怖,還是滿懷驚喜:看的時候嚇得提心吊膽,說起來又津津有味,大有痛快淋漓之感。觀者甚至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價,美國一些行為學家和心理學家曾對密西根州和威斯康星州150名大學生進行過專項調查,結果顯示:約85%的人在看完恐怖片的當晚難以入睡,其中有1/ 5 的人甚至一連好幾個月都無法安寢;76%的人認為在看完恐怖片后自己的情緒和行為發生了異常,其中1/ 2以上的人在一周內能夠恢復常態,但有1/4 的人在一年內沒有這樣的好運;65%的人在看完恐怖片后在午夜不敢接聽電話;31%的人認為自己變得神經質了,經常心神不寧、疑神疑鬼。[2]不過,觀者一般承認,只有觀看恐怖片,才能真正體驗到“痛快”的內涵:痛是快中之痛,快是痛中之快;因為痛,所以快;因為快,方知痛。何以至此?
在某些人看來,看恐怖片“玩的就是心跳”,為的就是“嚇一跳”;“嚇一跳”之所以如此可貴,是因為日常生活平淡乏味,我們需要獲得異乎尋常的高峰體驗,仿佛接受電擊一般。這樣做,可以緩解生活壓力,發泄心中積蓄已久的不平和不滿!氨M管與現實生活相比,驚險片更具幻想色彩,但實現這些幻想卻是現實的需要,否則我們為什么要去看電影呢?我們對恐怖有一種心理上的迷戀,我們喜歡被嚇唬!盵3]當然,這樣的看法還很膚淺,因為它并沒有面對真正的問題:為什么需要“嚇一跳”?換言之,人為什么有被“嚇一跳”的渴求?它是一種需求(need),一種要求(demand),還是一種欲求(desire),它能否最終獲得滿足?在獲得滿足時又導致了怎樣的心理效果和社會效果?
應該說,恐怖與焦慮是一對難兄難弟!翱植离娪胺从沉爽F代人的一種恐懼焦慮心理。對人類在宇宙中孤獨地位的焦慮,對社會道德的焦慮,對工業化時代科學技術的焦慮和恐懼,對恐懼的恐懼,對焦慮的焦慮。”[4]如此說來,看恐怖片是為了體驗焦慮,這與人類飽受壓抑的“潛意識”有關,與施虐狂和受虐狂心理有關,因為恐怖片就是以施虐、受虐、瘋狂、窺淫癖為基礎的。[5]總算把人類對于恐怖的需要與無意識聯系在了一起,但問題恐怕并非如此簡單:體驗焦慮就能消除焦慮嗎?如果體驗焦慮無法消除焦慮,為什么還要去體驗焦慮?焦慮本是我們內心深處的創傷,是誘發歇斯底里癥的成因,我們為什么還要揭開這個傷口,一再把自己推入痛苦的深淵?
對于某些人而言,恐怖片提供的快樂是以“敘述閉合過程”(process of narrative closure)為基礎的。用咱們中國人的話說,恐怖片提供的快樂是以“大團圓”的結局為基礎的。而我們一直對“大團圓”情有獨鐘,魯迅先生認為,中國人習以為常的瞞和騙的惡習,都源于這里:“中國人向來因為不敢正視人生,只好瞞和騙,由此也生出瞞和騙的文藝來。由這文藝,更令中國人更深地陷入瞞和騙的大澤中,甚而至于已經自己不覺得!盵6]在以“大團圓”為結局的恐怖敘事中,無論過程多么令人心驚肉跳,可怕的事物和力量最終會被消滅或制服?植罃⑹碌慕Y構一般是這樣的:開始時風平浪靜,秩序井然,繼之是恐怖力量介入,這時和諧的秩序被打破,最后恐怖力量被消滅,原始秩序得以恢復,世界終獲太平,人人各得其所。觀者期待著最終的圓滿,而這種期等最終得以滿足,于是一切皆大歡喜。
也就是說,在恐怖片中,因為黑暗勢力的介入,善與惡、正常與變態、現實與幻覺、理性與非理性一度消泯了彼此間的界限!翱植榔┞读死硇缘姆N種局限性, 從而使我們不得不面對非理性。理性王國代表著那些可控制、可預測的秩序井然、明白易懂的領域, 而非理性王國正好與之相反, 它代表著那些構成生活底層的混亂無序、難以言狀、混沌而又不可預測的領域!盵7]在恐怖片中, 非理性力量破壞了社會秩序,但在一般情形下,它又通過科學和武力重新恢復理性、秩序,我們因此能在心理上獲得由恐怖帶來的某種快感。
這樣的敘事結構當然也會產生意識形態性的效果,而解構主義的精神分析又特別擅長于解剖這種類型的文本的意識形態效果,所以我們不妨拿來一試。透過解構主義精神分析的視野,我們會說,恐怖文本的敘事閉合(narrative closure)不僅壓抑、招安了那些破壞主流意識形態秩序的因素,而且還在觀者那里制造了特定的意識形態效果。在欣賞恐怖電影或解讀恐怖文本時,觀者懷著各種各樣的心理沖突和精神矛盾,它們可能會使觀者無法獲得系統、連貫的身份;只有平息觀者心中的沖突和矛盾,觀者才能把自己感知為系統、連貫的能動者(agent),獲得連貫一致的主體性(subjectivity)。否則,輕者無法確立自己的身份,重者陷入人格分裂的泥潭。
這個過程,實際上就是將主體置于意識形態之內的過程。要理解這個過程,就必須大
致了解解構主義批評的基本前提和基本理念。解構主義批評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把研究的焦點從單個藝術家或單個文本轉向符指化系統(system of signification)本身。在后結構主義者看來,所有的文化行為都有其規則和代碼,這規則和代碼可能是語言性的,也可能是視覺形象的。單個作者并非意義之源,只有規則和代碼才是意義之源。我們把自己感知為個人,我們有自己的主體性,但我們這個人和我們的主體性卻是符指化系統的產物:不是我們在說話,而是話在說我們。看上去,我們通過使用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實際上,語言結構本身已經決定了我們的思維方式,我們只能沿著它鋪設的軌道向前滑行。如此而已。
用阿爾都塞的話說,這個過程也是把個人
【恐怖電影的精神再分析】相關文章:
對財務分析的再熟悉-SAS財務分析方式03-21
當代志愿公益精神的德性分析03-18
再尋“金枝”-文學人類學精神考古03-21
分析朱熹倫理精神與當代社會誠信建設03-18
精神科護理投訴原因分析及處理01-16
中西方藝術精神的異同分析06-18
現代精神分析學與人本管理03-25
談音樂治療與費羅伊德的精神分析03-01
精神科病人住院期間心里狀態分析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