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醫學院;瘜W類選修課探討論文
摘要:本著擴大學生知識面、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通識教育理念,開設了“化學與人類健康”通識教育選修課。課程以影響人體健康的化學因素為出發點,利用物質原理闡述化學與人體健康的辯證關系,以化學基礎理論串聯大量案例,構建出多選擇性的模塊內容。
關鍵詞:通識教育;選修課;化學與人體健康
醫學是一門直接服務于人類健康的生命科學,由于生命科學的高度綜合性和全面性,從事臨床工作的醫務工作者不僅需要具有精湛的專業技能和良好的職業品德,還要具有指導病人康復所需的膳食營養知識,以及指導健康人群如何規避各種環境問題引起的不必要傷害。因此,對于醫學生的培養,除了進行常規的專業教育外,還必須為學生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間的知識和價值觀[1]。順應教學要求,重在“育”而非“教”理念的通識教育越來越得到各醫學院校的重視。作為醫學專業基礎課程的化學,也應順應要求,積極構建適合現代醫學教育培養體系的選修課程。
一、化學教學現狀
化學是一門傳統的自然科學,能為現代醫學的發展提供理論依據和把握正確的發展方向。但是,長期以來,由于受歷史原因和社會客觀現狀的影響,我國高校比較注重專業教育,基礎學科的課程設置和教學運行都存在諸多問題.。因此,對學生科學素養培養方面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在通識教育理念的影響下,雖然高校開始重視醫學生的化學教學,但短期內依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矛盾。1.教學內容與學時分配的矛盾。隨著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的深入,各學科尤其是基礎學科學時被進一步壓縮,而現代醫學對化學知識的需求卻越來越高。如何在有限的學時內完成高質量、高數量的化學教學,是每個化學老師必須要面對的問題。而目前的教學現狀為:常規教學模式僅僅能保證完成化學基本理論的講授,但化學前沿和應用延伸內容就顯得有心無力。2.教學改革與學生現實需求的矛盾。隨著科技發展,社會對醫學生知識和能力結構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傳統的化學教學模式與高校人才培養目標不符,嚴重影響化學課程在大學人才培養中作用的發揮,已經很難適應社會和學科發展需求[2]。于是,各院校積極進行教學改革,改變過去學生依賴老師的被動學習局面,建立一種以老師為導向的學生主動學習的新模式。但是,專業課程的繁重和學生對于基礎學科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嚴重影響了新教學體系的運行效果。如何能讓學生真正的主動而不是“被動的主動”學習化學,依然是廣大醫學院校化學教師需要不斷摸索的課題。3.理論與實際應用的矛盾。醫學是建立在自然科學基礎上的應用學科,化學需要為臨床醫療提供必要的物質幫助和理論指導。醫學生學習化學的目的在于應用,但是,受學時和社會現狀的影響,化學教學很難實現與專業課程的無縫對接,造成學生只能學到基本化學理論,陷入惡性循環的“基礎學科無用論”怪圈。
二、構建目的和理念
要開展好醫學專業的化學教學,除了改革教與學的互動模式外[3],還需要合理組織教學內容。在現有教學環境下,構建一門聯系基礎化學和臨床應用的選修課,是一種能適當解決當下化學教學所面臨的問題的較好選擇。本著擴大學生知識面、拓展視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目的,教學團隊構建了“化學與人類健康”通識教育選修課程。該課程理念多元,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選擇空間。首先,在課程目標上,注重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其次,在課程結構上,注重化學知識與專業課程和生活實踐的結合,促進學生自主地、有選擇性地學習;然后,在課程內容上,體現時代性、應用性、選擇性,讓學生學習對其專業發展和日常生活有用的基礎知識與技能,給予學生一定的自由空間,讓其選擇學習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最后,在課程實施上,注重教學和考核方式多樣化,多樣化的教學和考核方式必然促進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有利于培養科學探究能力。
三、課程的構建
該課程計劃學時為30學時,共2學分。分4個專題模塊,每個模塊7學時,最后2學時安排課程考試。課程的構建擺脫了現有化學課程框架的束縛,以模塊化的內容呈現化學與臨床應用的內在聯系。1.人體中的化學平衡。人體中存在酸堿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水平衡(滲透壓)、配位平衡、電荷平衡等,人體內物質的遷移和增減影響到相應平衡的移動,各平衡相互關聯和影響體現“天人合一”的中醫學理論。當人體內的物質與物質以及人體與體內物質間和諧相處時,人體處于健康狀態;否者,就會出現健康問題甚至危及生命。模塊內容以平衡移動原理串聯起各種化學平衡對人體健康的影響。2.煙、酒和茶與健康。煙、酒和茶在我國都有著悠久的歷史,并且一直對我國人民生活有較大的影響。在介紹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重點介紹煙、酒和茶中各化學物質對人體健康有利和不利的影響,發揚優良的傳統文化和規避不良生活習慣,比如:喝酒時大量抽煙,酒精是尼古丁等有害物質的良溶劑,能促進人體吸收更大量的有害物質;從物質的角度介紹茶的十大功效,喚醒青少年學生走出可樂和咖啡文化,繼承和發揚中國的傳統茶文化。3.食品化學與健康。我國是一個天然食材資源相對豐富的美食國度,但受工業文明的影響,各種食品添加劑逐漸滲透到飲食領域,也出現過大面積的食品安全事故。該模塊內容以簡單的化學原理串聯起全球范圍內出現的各種重大食品安全案例,提醒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重視;從化學的角度介紹食品中添加成分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健康理念。比如,介紹世界公認的三大強致癌物質黃曲霉素、苯并芘和亞硝胺。這些物質在食品中本身并不含有或含量極少,但在食品的加工、貯運、烹調過程中往往受到污染,目前,青年學生喜歡消費的各種食品如燒烤等含有較多此類致癌物質。4.環境化學與健康。隨著我國工業化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種環境問題日益凸顯,比如:白色污染、重金屬污染、農藥殘留、環境激素和居室裝修污染等。普通民眾幾乎都在主動或被動地制造著各種污染,又同時身受各種污染的危害,地方性疾病和環境災害疾病日益增多。該模塊內容介紹工、農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產生的廢棄物或殘留物引起的不同環境污染,以化學物質的角度闡述各種環境污染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機理。旨在培養青年學生的綠色化學和環境保護意識。
四、教學方式
信息化背景下的高等教育正發生著深刻的變化,呈現出教育資源數字化、教學支持網絡化和學習方式多元化的發展態勢[4]。根據需要,教學團隊建設了移動端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教學平臺,課程的教學資料置于平臺上,學生可以在手機端充分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探究式深度學習,SPOC平臺有在線互動功能,學生可以和老師以文字、音頻和視頻方式深度互動,在線投票功能可以及時反饋學生學習心得和對課程學習的看法,實現師生共同分享教學話語權。
五、考核方式
考核只是檢驗學生課程學習情況和學習能力的一種手段,因此課程采用時機靈活、形式多樣的考核方式。課終要求學生完成小論文、生活案例分析和社會調查報告等,對學生多種形式進行考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主動性,運用課程知識,發現身邊和周圍的現實案例,分析問題本質,提出學生視角的解決之道。提高他們的社會問題的參與意識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通識教育是通才教育,通過教育,使他們具備應有的社會觀念和價值取向,從而能進行有效的思考,能夠對社會現象和問題做出合乎事實的判斷,并有勇于承擔的責任心。在此視域下,構建的化學類選修課程是主干課程的有效補充,能有效連接化學和專業課程,把生活常識用化學的原理呈現給學生。通過學習,有利于提高學生對人類生產活動的新認識和對自然的尊重;有利于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增強未來為社會服務的能力和意識。
參考文獻:
[1]李曼麗.哈佛通識教育紅皮書(2010年12月版中譯本)[M].北京大學,2010:45.
[2]劉淑芳,邵麗華,崔晞,等.醫學化學“物質結構”教學現狀及方法探索[J].基礎醫學教育,2015,17(4):300-302.
[3]王騰,劉晶靜,孫立平,等.MOOC時代下醫學院;A化學教學改革初探[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6,(1):76,120.
[4]康淑敏.信息化背景下的教學方式變革研究[J].教育研究,2015,(6):96-102.
【醫學院校化學類選修課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化學教學類論文發表07-08
化學類論文發表要求07-23
化學實驗教學探討論文06-05
醫學院校生命科學類課程教學范式改革的探討10-03
發表化學教學類論文的方法04-24
開設高職機電類選修課的啟示與分析論文10-04
化學教育職能探討論文1000字06-29
情境教學中的中學化學探討的論文07-28
關于開設大學英語選修課的探討09-08
初中化學課堂中的綠色化學教育探討論文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