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分析
從教育學理論的觀點來看,學科體制是否構建完善與其發展水平的高低取決于該學科的應用性,應用性也是衡量學科的一個重要標準.下面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摘要:一直以來,漢語言文學專業的理論性過強,實踐性及應用性較為缺乏,如果長期如此,勢必難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訴求。對此,筆者認為極有必要深入研究漢語言文學的社會應用性,以期為該專業學生未來工作指明道路。
關鍵詞:漢語言文學;應用型;思考
一、漢語言文學專業的應用方向
(一)基礎應用性
漢語言文學一定會涉及文學作品研讀,這是專業學習的“基本功”,讓學生在作品中領會文學美學,并掌握語言運用的規律與效用。研讀作品是“知”的層面,在作品中領略歷史、社會以及人類情感思維,并可以通過思維沉淀轉化為溝通交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對未來職業以及社會生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作用。
1.溝通交往能力
在職業交往中會涉及到單位內同級交往、上下級交往、跨單位交往、跨區域或跨國際交往等,這些交往也許只是淺層次的口頭交談,也可能是深層次的協商談判、商務交涉,在此其過程中需要參與者能有周密思考、理性判斷和靈活溝通的技能,而這些技能的培養都是漢語言文學專業所側重的教學內容及培養目標。
2.書面表達能力
在社會工作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需要針對日常工作的部分問題進行理論闡述或表達說明。對此,對此,學生在大學學習期間勢必需要努力學習精確、優美的書面表達能力,并將這一能力運用到未來工作實踐當中。漢語言文學的學科基礎就是語言和文學,書面寫作是重點教學任務之一,這一能力在未來各行各業當中具有普遍應用性。
3.批判性思維能力
無論未來學生走向哪個行業,都應具備批判性思維能力,不唯權勢、不唯書本地堅持真理,在工作中創新變革,對傳統文化理念取其精華去其糟粕。而漢語言文學本來就是創新變革的產物,文學創作過程是一個新事物、新理念的創新過程,且政治、宗教、哲學、藝術等多個領域的著作也正是批判性思維的寶庫。
(二)跨專業應用性
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習除了能夠培養學生的溝通交往能力、書面表達能力以及批判性思維能力以外,還能夠實現跨專業應用,尤其在未來工作選擇上也能夠擴大選擇范圍。第一,新聞編輯和記者。由于在新聞編輯及記者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涉及大量的編輯、寫作以及排版工作,這些工作內容與漢語言文學的培養目標交叉面較大,如果漢語言文學專業擴大對這一方向的培養,學生們也勢必能夠更全面的掌握多學科知識,并為未來工作加碼;第二,劇作家。隨著當前影視行業的大熱,對劇作家的需求也逐步增多。而對于劇作家而言,其不僅要具備專業的文學功底,更要具有文學創作思維,這與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課程培養目標有相當大的重合性。如果該專業能夠在課程設置中融合戲劇創作元素,也勢必能夠挖掘更多的戲劇創作人才;第三,秘書。對于秘書職業而言,其日常工作主要是單位內上傳下達、人員接待安排、文稿撰寫、會務協調安排等,這就需要秘書具備強大的溝通協調能力和書面表達能力。對此,如果在漢語言文學專業課程體系中添加秘書實務學習課程,也必然能夠幫助學生學到更多職業應用技巧;第四,語文教育(包括對外漢語)。漢語言文學與語文教育兩大專業的親緣性較高,除語文教育中所含的部分教育屬性,其他部分基本囊括在了漢語言文學專業當中。如果在本專業中融入語文教學法、教育學基本知識等課程,也必然給學生們提供了更多的職業選擇。
二、漢語言文學專業實施應用性改造的具體方法
(一)明確專業定位,重塑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每年各大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學生較多,想要讓學生更有目標的實現就業。高校就必須要根據社會需求明確專業定位,以培養應用型人才。對此,高校應積極尋找本專業教學與市場需求的契合點,加強學科理論知識學習與職業技能學習的結合。具體來說,在應用型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科體系構建上,筆者認為應形成“基礎理論課程(必修)+方向應用課程(必修)+實踐課程(選修)”的新課程體系,除了繼續保留本專業基礎課程知識以外,更相應融入應用課程,讓學生們更全面的`了解到漢語言文學專業的職業可應用范圍,幫助學生進行自我職業化學習定位。與此同時,學校還應設置相應的實踐課程,例如新聞稿撰寫實踐課、秘書實務操作技巧實踐課、劇本寫作實踐課、文學創作實踐課、教育教學實踐課、外語交流課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課程選修,以幫助學生更細致、更專業的掌握職業技能,以滿足社會的需求,實現漢語言人才的多元化培養。
(二)革新教師隊伍,培養雙師型人才
雖然從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任職教師資歷情況來看,不乏有教授、副教授或博碩士精英,但是許多教師卻并沒有所教崗位的實踐經驗,這樣也勢必無法勝任教學實踐活動。對此,高校應革新教師隊伍,以培養雙師型人才為目標,采取教師輪訓的方式,將教師分批次送到社會崗位上進行先行培訓,并在用人單位展開一段時間的兼職鍛煉,減少社會隔膜。這樣不僅能夠改造本專業教學的短板,更能幫助教師累計實踐經驗和實踐案例,為未來實踐教學打好教學基礎。
(三)改變教學模式,安排實踐課
傳統漢語言文學專業往往是秉持“一言堂”的講課方式,這樣容易使課堂氛圍枯燥乏味。對此,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增加師生互動環節,通過自講、專題討論、情景教學等方式,充分調動學生專業學習積極性。與此同時,學校還可以設置學生實踐課,例如緊密聯系專業的“第二課堂”——社團(包括話劇社、文學社、編劇社等)、畢業實習等,在此過程中教師要起到指引作用,幫助學生邊學邊用,培養專業課創新學習興趣。與此同時,高校也應相應建立技能實訓室,幫助學生在跨出校門前能夠獲取較為系統化的模擬職業訓練,嘗試為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謀求更多的職業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靳瑾.淺談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問題[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186-187.
[2]馬曉燕.提高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的探究[J].新課程學習(上),2013(10):2-3.
[3]范建剛.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內涵辨析及易產生的誤區[J].甘肅高師學報,2014(03):76-79.
【漢語言文學專業“應用性”分析】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