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經驗的畏懼與聆聽 -談黑格爾與海德格爾對經驗不同的道說及其
? 摘要: 黑格爾因其概念辯證法的強力完成了近代形而上學的終結,但也因此掩蔽了其力量的源頭“經驗的辯證運動”。海德格爾對此提出質疑,他認為這是黑格爾因畏懼經驗的辯證運動背后的不在場的東西所致。本文指出,黑格爾對經驗的打壓、遺忘其實質就是要以在場的形而上學抹殺更為本真、深藏不露的不在場的東西,進而將不在場的東西邏輯化、概念化,以求得知識論意義上的絕對的主體確定性。其實,這也是整個近代形而上學的根本性的局限與痼疾所在。黑格爾對意識本性的經驗及其道說,不僅暗示了尼采、叔本華非理性主義思潮的興起,同時也為海德格爾通過對經驗的原始回聲的聆聽走上一條護送存在之到達、在場并應合存在者之存在的呼喚之思想大道,作了思想先導。
??海德格爾在悉心探討過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導論[1-15節]中有關表達意識辯證運動的“經驗”概念后,針對黑格爾拋棄最初選定的標題《意識經驗的》這一做法,他提出自己的質疑。他說:“是黑格爾對他自己強調地置之于中間位置的‘經驗’一詞感到畏懼了嗎?”[1]海德格爾這一問不僅問出了他在經驗概念上與黑格爾的勾連,也激發起我們對經驗概念在黑格爾思想中所擔當的角色的驚異,更是啟開了我們由此對意識本性及其命運的關注。
一、黑格爾對“經驗”概念的道說與遺忘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導論第14節中說:“意識對它自身——既對它的知識又對它的對象——所實行的這種辯證的運動,就其替意識產生出新的真實對象這一點而言,恰恰就是人們稱之為經驗的那種東西。”[2]黑格爾不象經驗主義者那樣,僅局限于現象界的層面,一次性地宣稱經驗是認識的來源和就算了事完結,而是從更深層次上也即從認識與對象何以產生及兩者對立統一的矛盾關系,這一視角來入手解說經驗的。在此,黑格爾所運用的經驗概念實際上是經驗主義者永遠也無法回答得了的“經驗的經驗”。經驗是什么?經驗就是努斯[Nous],它是一種神秘的沖動,它要表達自身的創造力,要不斷實現自己,而這種努斯沖動的直接結果就是認識與[認識的]對象及其相互矛盾的產生;經驗是什么?經驗就是邏各斯[Logos],它就是努斯沖動的定格,也即要用確定性的方式、概念的方式來表達并規范努斯產生認識與對象及其矛盾運動。具體說來,在黑格爾的現象學中,所謂經驗就表現為確定性與真理性的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它經歷了感性確定性、自我意識確定性到理性確定性的辯證運動,絕對精神在經歷了這些經驗的辯證運動后,最終由達到“現象即是本質”[3]的識見,達到絕對知識。經由現象學的經驗運動來到純粹概念的邏輯學的大門口。至此,黑格爾以為,經驗該隱退告辭,而一旦進入邏輯學的王國,經驗就要被徹底遺忘而遭否棄。
??黑格爾在其心路發展的整個歷程中始終把經驗看作只是人的精神世界及其活動中一種初步的較低階段的運動形式。在黑格爾那里,經驗概念沒有機會享受本體論范疇的地位。對于經驗主義,黑格爾則更是批評有加,盡管他也曾較客觀地公允地評價過經驗主義的合理之處,即認為為了防止[知性的]理性主義的抽象與空洞必須注重經驗。[4]那么,黑格爾是否在其早期著作《精神現象學》中,曾對“經驗”特別青睞呢?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誠然,黑格爾在現象學導論中別具匠心地把意識對它自身即既對知識又對它的對象所實行的辯證的運動,稱之為經驗[因為這種辯證的運動替意識產生出新的對象],由此引起海德格爾的高度關注,海德格爾將經驗視為存在者之存在的在場。但是我們認為:第一,黑格爾在現象學中對經驗的界定與運用,在其實質內容上是不同于日常生活意義上的經驗,也是不同于經驗主義的經驗概念。第二,黑格爾之所以要以經驗概念來概括和呈現意識的辯證運動,揭示意識自己替身產生新的對象的辯證運動,這其中有兩個因素:其一,因為黑格爾是一個很有現實感、感的思想家,他強調人類認識既不可能脫離現實經驗,同時也有一個由低級到高級、由淺入深的發展過程。從上貶低經驗,但卻并不他對現實經驗的關心與重視。黑格爾運用經驗概念是為他進入純思維、純概念運動作一理論準備工作。但是,一旦黑格爾認為自己完成了由“經驗”的科學向“思辨的科學”過渡和轉變之后,他就要有意地拋棄遺忘掉經驗的東西。因為,在他看來這樣更能保證理論的純潔性和合法性,從而真正進入一種純粹的邏輯王國。但是,黑格爾這樣做卻給后人種下了對他的思想的理解以及對經驗與概念的關系的把握之混亂、誤解的根芽。這就好像黑格爾這思想巨匠引導人們進入他的思想殿堂,卻要人遺忘掉筑構這殿堂的腳手架和殿堂由此建立起來的材料一樣。因而,即使最終遺忘掉這殿堂本身也于現實無關緊要。這恐怕是黑格爾龐大的體系在其身后很快被人拋棄并一次又一次遭到猛烈攻擊的重大原因。
??當我們對黑格爾為何要運用經驗概念繼而卻又要遺忘掉它這一做法,有了一個初步的說明,再回頭來看黑格爾在現象學及在邏輯學中對經驗概念的道說,這樣我們就不難理解其中的奧妙之處。原來,黑格爾這樣通過對經驗的辯證法運動,由現象進入本質,由現象學進入邏輯學,在他自己看來,既能防止經驗主義[包括康德哲學在內]在追求知識的客觀必然性上所犯的懷疑論和二元論錯誤,又可避免了[知性的]理性主義固有抽象、空洞的獨斷論的缺陷。
??那么,海德格爾在認真地解讀了黑格爾之后,尤其是通過對黑格爾《精神現象學》導論的悉心后,他斷言黑格爾有畏懼“經驗”之嫌,其道理何在呢?又究竟有何用意。對此加以追問便把我們引向了黑格爾對意識本性的經驗及其對此種經驗所產生的畏懼這一。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二、黑格爾對意識本性的經驗及其畏懼
??黑格爾把經驗道說為:意識對它自身所展開的既對它的知識又對它的對象產生新的真實對象的辯證運動。黑格爾對經驗如是說,與他對意識本性的真切領悟與經驗直接勾連在一起;蛘卟蝗缯f,黑格爾的經驗概念實即他對意識本性的經驗[Erfahren]。海德格爾對黑格爾的這種有關意識本性的“經驗”及其呈現給予了高度重視,他把黑格爾關于意識本性的道說,概括為意識的三個命題,并強調這三個命題“勾勒出意識之本性的基本結構”。 [5]這三個命題[6]也即:
??1、“但是意識本身就是它自己的概念!
??2、“意識自身給它自己提供尺度。”
??3、“意識自身考查自己。”
??黑格爾在這里不僅深刻地揭示出意識的本性,更是在解決認識與對象關系上,邁出了可貴的一步,也即努力跳出西方傳統的形而上學將一切對象化的表象性思維。盡管黑格爾本人終究未能徹底逃脫“對象的陷井”,在某種意義上成了近代形而上學的集大成者,但是他卻為海德格爾徹底消解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對象性、表象性思維,朝向應合于思想大道做了思想先鋒。
??黑格爾對意識本性的經驗在更深意義上說,也就是意識本身的經驗,絕對意識的經驗總是通過自覺意識[家]的經驗得以呈現自己的[盡管這里沒有胡塞爾現象學的括號,但是黑格爾卻也達到了絕對意識自我陳述、顯現的“無人身性”]。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就是絕對意識經驗的,也即意識自己以自己為自身的目標,它自己為自己建立自身運動的場所,在認識與對象的對立統一的矛盾運動中,通過感性確定性、自我意識確定性到理性確定性等形態和階段對自身真理性的不斷追求與顯現,最終進入現實即本質、實體即主體的絕對知識。在這種辯證的經驗運動中,意識自己給自己提供尺度,用以意識自身考查自己。黑格爾有鑒于前人在認識與對象、思維與存在、主體與客體等問題上的弱軟無力,而最終陷入二元對執的懷疑論或主觀臆斷的獨斷論境地而難以自拔這種情形,他不僅回顧、批判了西方哲學史上有關認識與對象及其相互矛盾關系所引發的種種學說觀點,更是潛心于意識自身發展演化的形態和進程的探究,進而領悟出意識本性并將此經驗,以絕對本身從無條件的自身確定性中自我迸發并在此顯現過程中達到絕對的自我把握途徑。呈現于世。至此,整個西方哲學發展實際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從此,無論是那種以認識對象為一外在于認識[者]所謂的客觀對象[機械唯物論],還是將認識對象視為主觀構造[主觀唯我論]等等,也即,把認識視為某種手段或工具,從而將認識與對象分割而在其中間設置一個永遠也無法填平的溝壑。凡此種種樸素常識或極端觀點等被黑格爾視之為知性的形而上學,不再被看作是理所當然的。人們開始意識到,“只要認識被看作某種手段[工具或媒體介物]……那么認識就被視為某種在絕對和認識者之間自為地出現的東西。認識與絕對相分離但同時也與運用認識的我們相分離。[7]”人們已不再局限于對象化了的世界而能怡然自得,而要超越傳統的形而上學另劈蹊徑,海德格爾認為,從這里實際上已經敲響了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喪鐘。正因如此,在黑格爾之后隨之而來的是叔本華、尼采的反對傳統的形而上學的非理性主義思潮的興起。
??但是,黑格爾用以批判傳統的形而上學的武器依然是屬于傳統的,他還沒有辦法走出傳統的話語。當他經驗著意識,領悟到意識內在辯證運動及其本性,感受到意識的巨大的否定性時,他感到了畏懼,一種對無[Nicht]的恐懼,因為這種“沒有”遠比“有”更有強大,更為根本。黑格爾逃離了“經驗的現場”。他不能容忍不在場的東西更勝于在場的東西。面臨這種情形,黑格爾有幾種選擇:要么逃之夭夭;要么否認這種真情;要么改造它、曲解它。真正說來,顯然黑格爾既沒有真的逃之夭夭,也沒有對此視而不見,亦沒有刻意地曲解。黑格爾選擇了另一條道路,他要遺忘這種經驗,將它遺棄在邏輯王國的大門之前。進一步說,黑格爾要將此“經驗”邏輯化、概念化,他要通過邏輯概念的運動,把不在場東西化為在場的東西,以求得絕對的自我確定性。因而真正說來,黑格爾并非完全象海德格爾所認為的那樣僅滿足于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探究,而是初步探刺和領略到存在者之為存在者的存在,也即使存在者在場之在。但是,黑格爾卻對使存在者存在起來的存在感到畏懼,因而他“迫不急待”地要令其現身在場。而對不在場的東西,黑格爾與幾乎所有的局限于傳統的形而上學視界內的思想家一樣,不是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就是鄙棄有加。這樣,把不在場的東西生硬地邏輯化,進而宣稱凡是不能用邏輯、概念表達的東西皆為“最無意義、最不真實之物!盵8]就成了黑格爾的理所當然的選擇,這種選擇盡管失之公允卻也可以理解。其實,整個傳統的理性主義對于感性的東西,對于非邏輯、非理性的東西的抗拒或逃避其痼疾大多在于此,它們總自以為是地宣稱:要么真理要么謬誤;要么邏輯概念要么生命沖動;要么理性要么非理性;總而言之,要么有要么無,要么在場要么不再場。對此二者人為割裂,對前者張揚有余,對后者則打壓有加。從而割斷了知識與生命的內在聯系,而不解意識本性及命運,更是無法了解和把握存在的真諦。
??本來,黑格爾在經驗到意識的本性后他是有機會徹底告別傳統的形而上學在認識與對象、知識與生命、信仰與理性、有與無等問題上的困境而步入嶄新的思想道路,但是,他卻因囿于傳統形而上學的語境陷入邏各斯中心主義而與真理失之交臂。這就告訴我們,要把握生命的真諦,響應存在的天命,只是從經驗本身出發或是完全拋棄經驗,固然無效。但是,象黑格爾這樣,在經歷了現象學的經驗的辯證運動后進入純思想運動階段,便有意遺忘、拋棄早期的出發點也是不行的。起點即是終點,終點即是起點,要始終保持思想的生命力,防止邏輯、概念抽象化而游離生命的源流,就必須始終聆聽經驗的原始回聲,才有可能運用知識的形態,概念邏輯的途徑表達生命卻又不因此窒息生命力本身。進一步說,真正的邏輯或真正的經驗,從來都是經驗到生命的邏輯和以邏輯顯示出來的對生命的經驗。為此,海德格爾做出了自己的艱苦努力與回應。盡管,海德格爾在后期有放棄邏輯、概念之嫌,但縱觀其整個思想發展歷程和其思想道路的本質,他其實是在追求一種對思想大道的經驗和對經驗的道說。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三、海德格爾對經驗的原始回聲的聆聽及其意義
??與其他黑格爾者不同的是,海德格爾認為:“‘經驗’所說的就是‘現象學’之所是!盵9]海德格爾充分肯定黑格爾對“絕對”[存在]的深刻而又富有創造性的經驗,他認為黑格爾由此經驗出意識的本性。但是,他卻批評黑格爾在經驗到意識的本性后丟卻了意識的本性由此而得以呈現的“經驗”,殊不知意識的本性并非固定、抽象、僵硬之物,“但意識的本質被認為只有通過它的本性的展開才能得到規定”[10]離開了經驗的充滿活力的辯證矛盾運動,它就什么也不是了。因此,海德格爾認為黑格爾只是把捉到在知識中在場的存在者,而與使在場者出場的不在場的東西,即與使存在者存在起來的存在失之交臂。海德格爾號召人們應“借黑格爾的幫助,指出這條道路的方向”[11],去聆聽“經驗的原始回聲,在經驗的辯證運動中經驗那不在場的存在,那護送者在場的到來東西,也既護送本身。
??海德格爾通過對由黑格爾呈現出的意識本性的辯證運動的經驗的聆聽,聽覺出絕對存在的回響。他指出:“經驗是絕對主體的呈現,這個絕對主體乃在表現中成其本質并因而自我完成。經驗乃是絕對主體的主體性。作為絕對表現的呈現,經驗是絕對者的在場[Parusie]”在他看來,經驗就是絕對者在場的方式,是意識的一種存在方式,唯有“通過經驗,顯現著的意識本身入于其本已的在場寓于自身而存在。經驗把意識聚集于它的本質的聚集之中。”[12]在此海德格爾,一方面對黑格爾通過經驗駛向它的在場,駛向其概念的做法表示贊同,黑格爾正是經驗了絕對存在的一個個真理繹站,最終駛向絕對知識的。黑格爾指出:“只有在絕對的知[識]中,對象與此對象的本身的確定性的分離才完全了解,而真理便等于確定性,這個確定性也同樣等于真理!盵13]海德格爾說:“這種行駛的伸展在顯現著的真理中通達真理性之顯現那里。”在通達自身的真理性之際,它也就達到了自我本身的顯現。因為“意識作為它的概念才實際地存在!盵14]但是,另一方面,海德格爾卻批評黑格爾“也沒有克服學院形而上學的說教體系所具有的久已固定下來的力量!盵15]黑格爾最終卻讓“經驗”隱退了。在海德格爾看來,傳統的形而上學的力量阻礙了黑格爾去進一步繼續把捉他在意識辯證運動中所經驗到的經驗,因而,黑格爾急于使經驗在場,以求在知識中,在邏輯、概念等在場形式中消除由不在場的東西所帶來的不安與窘迫,從而放棄了對護送存在到達、在場的護送本身的尋問,這樣實際上存在就成了不言自明的東西了,使存在者存在起來的存在,使存在者成為在場之在的不在場的東西就被遺忘、擱置了。所以海德格爾指出,在黑格爾乃至整個傳統的形而上學的視界中,“真理在那里意味著絕對知識的確定性。但是,與胡塞爾一樣,與一切形而上學一樣,黑格爾也沒有追問存在之存在[Sein als Sein],亦即沒有追問如何能有在場性本身這樣一個!盵16]
??海德格爾對黑格爾的批評質疑其用意是多重的、復雜的。首先,他是要重新開啟為黑格爾所發現卻又被黑格爾自己的概念辯證法所掩蔽的經驗的辯證運動,引導人們由此去把握深藏于在場的存在者背后的不在場的存在。“重新去聆聽‘經驗’[erfahren]一詞的原始意義的回聲[黑格爾也許聽到了這種回聲]!(17)但是海德格爾卻認為黑格爾對經驗感到了畏懼,“‘經驗’作為伸展著的到達,這種‘到達’作為在場的方式,即存在[ειυαι]的方式——這看起來難道不是太冒險了嗎?”(18)既然黑格爾認邏輯概念為萬事萬物的本質和根據,他是不會冒險,聽憑神秘的努斯沖動擺布的;因此,他撤掉了《意識經驗的》這個原來的標題,而代之以新的標題:《精神現象學的科學》。黑格爾這樣的做盡管避免了落入經驗懷疑論陷井的危險的威脅,但是,卻遮蔽了前邏輯學的那種鮮活的“經驗”的辯證沖動。海德格爾就是要讓人們去關注因黑格爾邏各斯的專制而被掩蓋的可貴的原始的“經驗”回聲。
??海德格爾對經驗回聲的聆聽,實際上還喚醒了人們去注意這樣一個事實:“經驗乃是的意識與絕對的知識之間的對話!盵19]黑格爾在現象學中要完成的而且最終也完成了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要在對意識的辯證運動經驗中,由自然意識超升到自我意識、絕對意識,也即由經驗的意識上升到超驗的意識。具體地說,就是由感性確定性經由自我意識確定性,最終進入理性確定性,由“我們”認識對象,到對象由“我們”認識,再到對象就是認識,也即實體即主體,從而進入“無人身”的絕對知識。但是,黑格爾關于意識的辯證法是獨白式的而缺乏對話。海德格爾卻強調:“意識是作為自然的知識與實在的知識之間的對話的意識,”[20]這種對話不是一次性的,而是貫穿于意識辯證運動之始終,在意識辯證運動演繹的每一種意識形態上,在每一個真理繹站,這種對話都承擔著并完成著對意識本質的聚集。在意識辯證運動的這種經驗過程中,因對自身真理性的無限追求,從感性確定性到自我意識確定性,再到理性確定性,由于意識自身的“暴力”而不斷否定著自己,“這種無限的否定性的基礎乃是意識的對話形態向絕對概念的普遍的自行聚集,而作為絕對概念的意識就在其完成了的真理性中存在!盵21]正是在這一對話中,“意識在經驗中獲得新的真實的對象!盵22]這種新的對象是作為意識自身的真理性而發生的,而不能被看成是與認識相對的東西。進一步說意識的對話,是一種自我對話,無論是自然意識還是絕對意識都只是意識本身的一種變相,兩者不可分離地在意識自身的辯證運動中聚集著,駛向自己的概念,實現著自身的真理性。實際上黑格爾對自然意識過度的打壓乃至對經驗的徹底遺忘這一做法,海德格爾對此始終持反對態度。
??海德格爾在對經驗的原始回聲的重新聆聽中,他還于被黑格爾稱為“絕對精神的墓地”的精神現象學的對話的結尾處:“它完了”[es ist vollbracht]!這一警句中,讀出了黑格爾在尼采之前就說出的“上帝已經死了”[daβGott gestorben ist][23]的真正含義。經驗是什么?“經驗乃是自然的知識與絕對的知識之間的對話,”經驗聚集了這兩種知識,經驗就是在意識不斷顯現中的各種形態的自我理解。因而“兩者匯合在一起,被概念式地理解了的,就構成了絕對精神的回憶和墓地,也構成它的王座的現實性、真理性和確定性,沒有這個王座,絕對精神就會是沒有生命的、孤寂的東西!盵24]在海德格爾看來,黑格爾之所以認為精神現象學通達的乃是一條絕望的道路,是通向絕對精神的墓地,就在于,一方面黑格爾揭示出意識的不斷自我否定的特性,因為“在這條道路上,意識總是喪失它的尚不真實的東西,總是獻身于真理的顯現!盵25]意識被絕對的力量撕裂開來而進入它的死亡中。另一方面,黑格爾的精神現象學科學乃是絕對之神學,它是“受難節中”的絕對之在場,在此絕對趨向死亡,因為它將徹底告別經驗,進入一個彼岸世界即一個純粹的陰影的世界[黑格爾語]、邏輯的世界!吧系鬯懒恕!絕對在此[精神現象學結束處]超升了。因此,精神現象學成了絕對精神的墓地,此處乃經驗的忘卻與回憶交匯之場所。
??特別值得我們關注的是,與黑格爾不同,海德格爾在看到的不只是絕對精神的墓地,也不只是絕望,而更是從在場的存在者之在場的過程中看到了不在場的讓存在者存在起來的存在,在這種絕望和虛無中就有希望,本真的東西,這種絕望、虛無本身就是希望和最為本真的存在,它護送著存在的到達。他說:“對人來說,沒有什么關于存在者之存在的導引[導論],因為人的本質處于存在的護送中,就是這種護送本身!盵26]海德格爾不是在邏輯、概念中,也不是在經驗的在場中,而是在不在場的意識辯證運動中,在經驗的不斷生成中,領略著意識的本性,護送著存在者的存在。意識的本性是什么?意識的本性就是對意識的辯證運動的綿延的經驗。存在是什么?“我們自身在經驗中存在,這種經驗是我們存在本身的本性!盵27]意識只能以經驗的方式存在,存在[Dasein]只能存在于對存在的到達、在場的不斷的護送之中,存在就是護送本身。這就是海德格爾從黑格爾畏懼的經驗中聽到的原始回聲。這一回聲貫穿于海德格爾整個心路歷程,成為他抗拒在場之在的壓迫與誘惑的精神支柱,同時也是他對抗伴隨在場之在而來的對主體的絕對主體性的凸現的思想武器,憑借這一思想武器,海德格爾始終反抗和批判著,由此而來的將一切對象化的主體一客體式的表象性思維。
??在海德格爾那里,就是對經驗的道說,也即行進在思想大道上的思想者將其自身所經驗到的一段道路以其自己的方式道說出來,盡管不同不同的哲學家有著各各不盡相同的經驗,但卻都是對同一大道的經驗,這大道正是護送著一切的一切到達在場的護送本身。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注釋:
[1]、[5]、[7]、[9]、[10]、[11]、[12]、[14]、[15]、[17]、[18]、[19]、[20]、[21]、[22]、[25]、[26]、[27]海德格爾:《林中路》孫周興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97年版,第208、188、134、111、190、190、191~192、191、207、208、208、209、190、191、191、209~210、212、213頁。
[16]《海德格爾選集》下卷,孫周興選編,生活·讀書·新知上海三聯書店1996年版,第1258頁。
[2]、[3]、[6]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上卷,賀麟、王玖興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60、62、57~59頁。
[23]、[24]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下卷,賀麟、王玖興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231、275頁。
[4]、[8]黑格爾:《小邏輯》賀麟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110、71頁。
[13]黑格爾:《邏輯學》上卷,楊一之譯,商務印書館1986年版,第31頁。
責任編輯:應屆畢業生論文網
【經驗的畏懼與聆聽 -談黑格爾與海德格爾對經驗不同的道說及其】相關文章:
學術規范與學術批評-談中國問題與西方經驗06-13
從曹操用人成功經驗談現代企業管理05-02
談歷史軌跡及其哲學思考08-05
西方商業銀行行業信用風險管理經驗及其啟示08-25
小學班主任工作論文班級管理經驗談08-04
談宜都市小型農村水利工程產權改革經驗分析05-26
畢業論文寫作經驗04-27
談紅樹林的功能及其資源保護05-28
開題報告寫作經驗技巧講解09-05
孟子“四端”說的形成及其理論意義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