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

        時間:2022-03-16 08:39:54 開題報告 我要投稿

        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開題報告就是確定了課題研究方向后,課題負責人在調查研究的基礎上撰寫的報請上級批準的選題計劃,以下是小編搜集整理的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范文,歡迎閱讀借鑒。

        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范文

          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 篇1

          論文題目:人物紀錄片創作中的情感表達

          一、選題背景

          選擇人物紀錄片為研究課題,是源于筆者個人內心對“人”的尊重和關懷,而這份情感是源于筆者學習紀錄片以來所得到的認識,這種認識不僅是從影片和理論著作中,更是從導師那里受到的影響。在各種類型的紀錄片中都加進了“人”的內容,但不一定都是在表現“人”,“人”往往只是作為一種符號或添加劑,而在人物紀錄片的創作中,紀錄和表現著人的行為方式、人的心理、人的存在方式和人的命運,人是一個具體的、可感的個體化的人。人物紀錄片中,人作為個體化存在具有一種現實感,這種現實感來自于現實生活中具體的時間、環境、事件以及在事件發展過程中人的真實的行為和心理活動。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現實生活才能以審美對象的資格進入到藝術創作中。在藝術創作中,以個體人的具體存在去表現或象征群體和社會的問題,《北方的納努克》把一個人類學的內容濃縮于表現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人只有在具體的現實存在中才具有生命的活力。正如尼采所說的“沒有什么是美的,只有人是美的:在這一簡單的真理上建立了全部美學,它是美學的第一真理。”①人本身就具有社會屬性,而社會屬性只有通過個體的行為和命運才能寓于審美價值的因素之中,進而獲得審美意義。情感在藝術創作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情感不僅能夠提高藝術作品的感染力和打動人心的震撼力,而且在人物形象塑造上,情感可以使人物更鮮活、更飽滿。人物紀錄片所要表達的主要內容不只是一些人物的生存狀態,還要表達人物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訴求,進而揭示人性的深度,為觀眾呈現人物的生命意識中所孕育的思想情感和人文精神。

          二、研究目的和意義

          前人對情感的研究成果不少,但是對于人物紀錄片中情感表達的研究非常少。筆者選擇人物紀錄片作為研究對象,以人物紀錄片發展歷程中情感的特點為基礎,以歷史上不同時期的人物紀錄片作品為例證,通過對國內外重要的作品分析,論述人物紀錄片創作中情感表達方式的特征及其演變。如今,在多媒體數字時代的背景下,大眾的娛樂消費給人物紀錄片創作帶來了巨大挑戰。人物紀錄片不僅要表達真實的情感,還要追求審美價值。因此創作者要懂得運用視聽語言來表達思想與情感,例如光影的造型和變化,畫面的取景與構圖都可以傳情達意,以及色彩、時空結構、場面調度、攝影機的運動等,這些都是鏡頭語言最重要的造型元素,有利于使人物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具有可視性和可感性。前任對于紀錄片中的視聽語言的研究極少。本論文有一部分是關于鏡頭語言在人物紀錄片情感表達中的作用分析。希望能夠為人物紀錄片的創作提供一些參考和借鑒,也希望更多的觀眾能夠關注人物紀錄片,這是一個方面。第二個方面是希望通過此次研究的內容與方法,能夠給創作者更多的啟示,能夠對人物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的問題有深入的體悟,深化創作者對拍攝對象的看法和認識。第三個方面是人物紀錄片通過對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關系的探索,反映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和文獻價值。不僅如此,人物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是對人性“真善美”的追求,對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增進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和諧共存,以及對傳播國家形象、民族文化都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論

          2000年6月,暨南大學新聞學專業碩士論文《論人物類電視紀錄片的人文關懷》①,這篇文章主要從人文關懷的角度,來詳細論述人文關懷在人物類電視紀錄片的內容、形式、選題、策劃、采訪和后期創作中的體現。2013年6月,揚州大學現代教育技術專業碩士論文《人物紀錄片風格形成研究》②,這篇文章主要從人物紀錄片的主題、敘事結構、畫面造型、人物表現、風格形成幾個方面來闡述人物紀錄片,其中畫面造型只是粗略概況,而幾乎沒有涉及到情感表達。鐘大年在《電視紀錄片創作走向探蹤》③一文中提出紀實主義作品應有以下特征:一是人的主題,“人的主題是不可少的,只有在這個意義上,生活對象才能以審美對象的資格進入到創作對象的范圍之中”。二是個體化的對象,“在許多電視片中,人只是一種符號,一種添加劑,是作為演繹某種抽象內容的論據,然而藝術創作的人……應是個體化的人”。三是情感化的表現。他認為紀錄片中的情感應是物化的,“要與外在現實相聯系……通過一定的方式,達到創作者與表現對象融合為一、主體完全客體化的境界”,這才使作品有藝術感染力。四是情節化的敘事,這要求在特定的現在進行時的時空中去表現事件發展的連續過程。五是紀實性的風格,“再現事物發展之逼真效果,賦予真人真事以運動發展的意義”。任遠在《人物紀錄片的觀念》①一文中作者具體是從表現真實時空中的人,表現行動中的人,摒棄無所不知的神的姿態,賦予紀錄片獨立的品格,把對人的.描述上升到審美和思維的高度這幾個方面來談人物紀錄片的觀念問題。這一觀念是值得借鑒的,也是筆者在分析情感表達問題時的有力依據。李立群的《關于人物紀錄片創作的幾點思考》②一文主要探討了創作者的情感投入,紀錄片的時間跨度,人物個性化的展示,提煉和突出主題。作者認為創作者對所拍攝人物的情感,會從他在片中對這個人物命運主題的把握以及細節的運用傾泄出來。這種情感的投入還要求,創作者與被拍攝人物之間的情感交流。文章中作者只是片面的提到了創作者的情感,對于如何表達人物情感,作者沒有論述。崔亞正的《關于人物紀錄片創作的思考》③則是從以下幾點進行思考的:(1)、理性分析認識,感性觀察捕捉。(2)、強化視覺語言刻畫寓意抒情。(3)、增強效果對比強化整合統一。文章中作者提出紀錄片的本質特征是紀實性與藝術性的統一。文章強調了視覺語言,而忽視了聲音作為語言的表達作用。閆偉娜的《紀實類電視節目人物形象表現手法初探》④一文中,從創作的角度去詳細探討人物形象的各種表現手法,其中包括以事立人、多元視角、捕捉細節、以情動人、突出個性。文中對人物形象的情感性表現手法列舉了情節、特寫、空鏡頭、慢鏡頭和定格畫面。作者對多元視角的分析——主觀視角、客觀視角、主客觀交叉視角、多視角表現,不太詳細,缺少例證分析。雖然文章中列了很多情感性表現手法,也提及了一些鏡頭的使用方法,但是沒有對鏡頭語言做完整的分析,比如忽視了聲音,光影和色彩等元素。劉立紅的《淺談人物紀錄片中“微環境”的運用及作用》⑤提出微環境可以折射大環境,用微環境來渲染氣氛,還能夠刻畫人物的內心世界以及表達創作者的立場和觀點。

          蘇珊朗格在《情感與形式》⑥和《藝術問題》⑦這兩部作品中朗格提出了“藝術是人類情感的符號形式的創造”這一美學思想。情感是朗格美學理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還包括直覺、幻象、符號、生命形式等諸多范疇,進而闡述情感在藝術中的重要地位與作用,以及情感在各門類藝術形態中的具體表現。劉靜的《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①提出紀錄片依靠情感表達來打動觀眾,而構成情感的因素表現在人物、環境、人際關系、事件、創作者的態度等,其中“親歷者的情感主觀表露”,“環境對情感的客觀襯托”,“創作者的情感寄托”做了詳細闡述。作者認為紀錄片中情感表達的方式還可以從細節、鏡頭語言、巧設懸念這三方面入手,但是作者的闡釋的明顯不足。李勁松在《電視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方法》①一文中指出,情感表達和情感交流是藝術構思的基點,作者認為紀錄片在情感表達方法上,分別提出紀錄片中人物語言、事件、自然景物、解說、字幕、細節這五種方法進行情感表達。楊新的《紀錄片的情感表達》②則從長鏡頭、細節、同期聲、后期制作這幾方面對情感表達做了闡述。張賢倩在《多元化視角下紀錄片的情感表達》③中首先對紀錄片情感表達的概念進行解析,認為紀錄片中的情感表達是基于客觀存在的真實,而且情感表達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且是在創作者理性思考的基礎上。其次作者對情感表達的重要性做了闡釋,最后又對情感表達的元素體現做了細致的概括,從長鏡頭、細節元素、結構的懸念設置以及節奏的重要性這幾方面進行說明。李一君的《解析紀錄片<京劇>中的情感及其表達方式》④一文主要從影片《京劇》分析解說詞、修辭手法:象征與對比、聲畫關系、再現手法這幾點是如何進行情感表達的。其中在作者談到修辭手法時,提出運用象征符號和剪輯來表達。以上這些文章對情感表達的解析是值得筆者借鑒的,但是這些文章都缺少對視聽語言在情感表達中的作用的完整闡釋。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內容

          1.文獻調查法:通過搜集、鑒別、分析、整理文獻來獲取資料,從而全面、正確的了解研究對象。

          2.案例分析法:通過觀看影片直接觀察研究對象,分析有代表性的人物紀錄片作品,厘清其創作手法以及情感表達的形成過程。

          3.比較分析法:對比分析過去與現在人物紀錄片不同的情感表達及成因;對比分析中國人物紀錄片不同時期不同人物的情感表達。

          4.歸納總結法:從歷史發展角度歸納出人物紀錄片的情感表達方式。

          五、寫作提綱

          中文摘要3-4

          Abstract4

          目錄5-7

          緒論7-16

          一、選題的源起7

          二、選題背景和依據7-9

          三、選題的目的和意義9-10

          四、文獻綜述10-15

          五、研究方法15-16

          第一章人物紀錄片的發展概況16-22

          第一節人物紀錄片的界定16

          第二節人物紀錄片的發展概況16-22

          一、國外人物紀錄片的發展16-18

          二、中國人物紀錄片的發展18-22

          第二章情感表達在人物紀錄片創作中的重要意義22-28

          第一節情感的定義22

          第二節情感表達的重要意義22-24

          第三節真實與情感:人性的真善美24-25

          第四節紀錄下的表象與人物內在情感的統一25-26

          第五節情感與理性的平衡統一26-28

          第三章人物紀錄片作為“人”的情感表達28-36

          第一節個體與人性28-29

          第二節創作者、人物、觀眾三者之間的情感表達關系29-36

          一、弗拉哈迪的交友式29-30

          二、直接電影的旁觀式30-31

          三、真實電影的參與式31-32

          四、西方新紀錄電影的自省式32-33

          五、中國新紀錄運動——關注底層人物33-34

          六、對人物的摯愛——新現實主義34-36

          第四章鏡頭語言在人物紀錄片情感表達中的作用36-54

          第一節鏡頭語言:畫面造型36-40

          一、構圖36-37

          二、場面調度和長鏡頭37-39

          三、時空—過程39-40

          第二節鏡頭語言:聲音構成40-43

          第三節鏡頭之間的關系:剪輯與節奏43-45

          第四節視點策略與情感表達45-47

          第五節情感物化與情感表達47-51

          一、細節47-48

          二、環境與情境48-50

          三、矛盾與故事50-51

          第六節真實再現與情感表達51-54

          結論54-55

          致謝55-56

          參考文獻56-58

          六、目前已經閱讀的主要文獻

          1、[法]巴贊著,《電影是什么》,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8年。

          2、[美]尼克·布朗著,《電影理論史評》,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4年。

          3、[德]魯道夫·愛因漢姆著,《電影作為藝術》,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4、[德]魯道夫·愛因漢姆著,《藝術與視知覺》,滕守堯譯,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0年。

          5、[美]比爾·尼柯爾斯著,《紀錄片導論》陳犀禾譯,中國電影出版社,2007年。

          6、[美]路易斯·賈內梯著,《認識電影》,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5年。

          7、[美]赫伯特·澤特爾著,《圖像聲音運動》,北京,北京廣播學院出版社,2004年。

          8、[法]馬塞爾·馬爾丹著,《電影語言》,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1年。

          9、[德]魯道夫·愛因漢姆著,《視覺思維》,滕守堯譯,北京,中國社科出版社,1998年。

          10、[烏拉圭]丹尼埃爾·阿里洪著,《電影語言的語法》,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11、[英]格里高里著,《視覺心理學》,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12、[美]斯坦利·索羅門著,《電影的觀念》,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5年。

          13、[美]蘇珊朗格著,《情感與形式》,劉大基等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6年.

          14、[德]齊格弗里德·克拉克爾著,《電影的本性》,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87年。

          15、[匈]巴拉茲·貝拉著,《可見的人——電影精神》,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16、[匈]巴拉茲·貝拉著,《電影美學》,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3年。

          17、[蘇]安德烈·塔可夫斯基著,《雕刻時光:塔可夫斯基的電影反思》,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年。

          18、[法]吉爾·德勒茲著,《電影Ⅱ:時間—影像》,謝強蔡若明馬月譯,湖南美術出版社,2003年。

          19、[美]邁克爾·拉畢格著,《紀錄片創作完全手冊》,何蘇六譯,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5年。

          20、[美]埃利克·巴爾諾著,《世界紀錄電影史》,張德魁等譯,中國電影出版社,1992年

          21、[美]魯道夫·愛因漢姆著,《視覺思維》,滕守堯譯,四川人民出版社,2010年。

          22、[法]克里斯蒂安·麥茨著,《電影的意義》,劉森堯譯,江蘇教育出版社,2005年。

          23、[法]克里斯蒂安·麥茨著,《想象的能指》,王志敏譯,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7年。

          24、[法]讓·米特里著,《電影美學與心理學》,崔君衍譯,江蘇文藝出版社,2012年

          25、[法]讓·米特里著,《電影符號學質疑》,方爾平譯,吉林出版集團有限責任公司,2012年。

          26、[美]沃爾特·默奇著,《眨眼之間——電影剪輯的奧秘》,夏丹譯,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2年。

          27、宋杰著,《紀錄片:觀念與語言》,昆明,云南大學出版社,2008年。

          28、宋杰著,《視聽語言—影像與聲音》,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

          29、周傳基著,《電影、電視、廣播中的聲音》,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1991年。

          30、單萬里主編《紀錄電影文獻》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2001年

          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 篇2

          摘 要 近年來,以計算機網絡技術和移動終端為代表的新媒體日漸壯大,深刻影響著信息的生產和傳播。社會對碎片化信息的需求越來越大,“微”便成了新媒體時代的主要特征。在這種背景下,“微紀錄片”便應運而生。本文結合微記錄片的特征,采用文獻研究法,以創作為出發,從微紀錄片的選題、敘事技巧和剪輯方面,探討了微紀錄片的創作策略。

          關鍵詞 新媒體;微紀錄片;創作策略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708(2017)200—0171—02

          在新媒體的大環境下,出現了許多優秀、精湛的微紀錄片。從被國人特別關注的《舌尖上的中國》系列,到現在點擊率極高的《一條》《二更》的微紀錄欄目視頻,都有著龐大的受眾群體。如何將一部冗長的紀錄片進行提煉、精簡,滿足觀眾需求的同時保證制作精良,成為許多學者討論的熱點。

          1 新媒體環境下催生的微紀錄片

          無論從硬件設施也好,從軟件創作也罷,甚至對作品的主題選擇與傳播方式都產生了不容忽視的影響。要研究新媒體對紀錄片的影響問題,首先必須明確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在對新媒體的傳播特征進行分析之后,由此得出,新媒體環境下催生出了一種新興的紀錄片模式——微紀錄片。

          1.1 微紀錄片的定義

          “微”字,指的是短小且傳播容易的含義。短小精煉就是“微”字所具備的基本含義。其次,傳播手段的“微”,則是類似于微博等的移動網絡客戶端,是我們現代網絡傳播過程中,在技術很前沿的平臺之一,體積小,屏幕小、內容小,可以自由通過由無線網絡覆蓋的范圍來把這些小規模的內容自由的傳播,非常便利和容易。

          1.2 微紀錄片的特征

          1)時長短。新媒體大環境下,微紀錄片創作作品往往都是篇幅簡短,在幾分鐘或者十幾分鐘內講述一件事或講述一個人。甚至在形式上,出現了幾十秒的“超微紀錄片”。時長短的優勢在于,既適合電視等傳統媒體平臺的播放,也符合流媒體的播出要求,便于受眾觀看,方便下載。

          2)制作精良。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微紀錄片要抓住觀眾的注意力,這是微紀錄片和傳統紀錄片最大的區別。傳統紀錄片是循序漸進的傳遞,而微紀錄片必須貼合人們的需求,在短短的幾分鐘內吸引觀眾。這就要求微紀錄片必須制作精良,藝術性必須不斷提高。創作者必須運用好視聽語言,讓影片得到升華。這種升華不僅僅是畫面上的美感,音樂律動節奏的恰到好處,用樸實無華的故事內容加上恰當的視聽語言運用,真正打動觀眾,成為人們所接受的好的作品,傳遞一份真摯的情感,引起情感的共鳴。

          3)創作題材多偏向普通大眾,但也滿足大眾獵奇心理。在“草根”文化盛行的當下,微紀錄片的創作題材依舊來源于生活。大部分的微紀錄片都是展現一個普通人生活中的那些平凡的小事,題材最終落在“人”上,這個普普通通的“人”。但是,不可能所有的微紀錄片都在講“草根”,也得講述一些特別的、不一樣的故事。“三豐”視頻微信公眾號就是講述許多不一樣的故事,例如,講述明月村的故事,選取的是桃花源居似的村落生活,講述的是這個村落每個大師自己的一天。如此題材,必然會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滿足他們獵奇的心理。

          4)門檻低,創作成本低。微紀錄片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生活紀實,而且影片篇幅短,相比于傳統紀錄片創作更加簡單,花費的時間和精力都更少。全民紀錄時代的到來,給了紀錄片拍攝愛好者越來越多的拍攝機會。非專業人員,只需要一部DV 甚至一部手機,通過自己紀實性質的拍攝,利用簡單的視頻剪輯軟件進行后期編輯,一部微紀錄片就這樣誕生了。低門檻的要求,使更多的新鮮血液、新鮮力量加入到微紀錄片的創作中,也為微紀錄片的發展提供了更多元的形式。

          2 微紀錄片創作策略分析

          當下,微紀錄片的創作最重要的一點是迎合受眾需求,在此基礎上,精煉、短小的篇幅內容,多是以小見大,細致展現平凡人的生活點滴。那么,制作手法上,更應該注重畫面美感,特別是畫面人物的情緒表現,這些都值得制作團隊靈活運用視聽語言等手法去打造每一部微紀錄片。

          2.1 多元化題材的選擇

          首先,對微紀錄片的題材選擇,部分是選取網絡上的熱點事件、熱點話題進行追蹤報道,利用網友最關心的熱點事件為題材。另外,題材的選題慢慢注重普通“人”,全篇講述的可能就是一個人的一件特定的事,講述的是他或她的真實的小故事,把傳統紀錄片中的故事進行濃縮,讓觀眾更快速的理解影片所表達的內容。在學習和工作壓力下,人們希望通過電視和網絡來滿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求,從而在獲取有用信息的同時減輕壓力、放松自我,微紀錄片的題材的選擇以及故事內容,迎合了快節奏生活中人們的需求。

          其次,從觀眾的需求開始,越來越多的受眾不僅滿足時下的微紀錄片內容和題材,開始尋找一些獵奇的題材進行有選擇性的觀看,比如,跑酷。跑酷是一種極限運動,跑酷這種極限運動,拍攝出來的畫面具有視覺沖擊力,新奇,刺激,能夠吸引觀眾,能夠讓觀眾了解平常生活中很少見到的極限運動,給觀眾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正是新媒體的自由性給了導演們更多展示個性化的平臺和空間,不論是從題材的選擇還是拍攝風格,許多草根創作者對微紀錄片都有許多突破性的嘗試,正好能夠貼合受眾的需求,在這種需要提供多元化選題的情況下,微紀錄片的發展前景廣闊。

          2.2 敘事技巧

          傳統的紀錄片多是采用說教形式的解說詞來串聯整部影片,到如今,紀錄片解說詞上開始呈現口語化,用講故事的方式來進行解說。但是微紀錄片中,多是以個人自述的方式來作為解說詞,是一種微觀平易的視角,這種方式既拉近了與觀眾之間的距離,讓觀眾仿佛在聽一個人講述自己的故事,配上畫面更加有立體感,同時甩開了除主人公和觀眾的第三方——解說員,這樣更容易調動觀眾的情緒,產生情感共鳴。

          敘事時長短、節奏明快、信息量大是微紀錄片的特點,因此,傳統紀錄片敘事時所用的長鏡頭、慢慢講述的方式顯然不適應微紀錄片的需要,所以微紀錄片敘述結構的碎片化、敘述思維的跳躍性是微紀錄片的重要敘述策略。

          由于紀錄片因為時長的原因,它所表現的主題思想多是人和社會或社會層面比較大的點,而微紀錄片時間較短,所展現的多是人和社會中的一個小點,所以要在短時間內突出故事內容中的細節,將細節放大化,以“點”帶“面”,讓觀眾能夠在有限的時間內理解事物的全貌。例如“一條”第一集《無限放大的100 元》,這一集講述的是100 元錢放大之后的樣子,講的是著名導演顧長衛的攝影展。片中所展現要表現的主題,其實就是不同視角下的藝術作品會呈現出不一樣的美,“一條”視頻或者其他的新媒體平臺的微紀錄片,每一部中所展現的都是生活中的比較小的哲學道理,體現的是一個具體的“點”,而不是上升到更高層面的主題思想。這些微觀切入點很好省略掉了敘事的鋪陳,在短時間內完成微紀錄,緊湊的敘事小巧而靈動。

          再者,新媒體時代,收視率和點擊率成為考量一部影片是否成功的一部分,為了更多的吸引觀眾,在爭奪受眾眼球這場大戰中立于不敗,越來越多的微紀錄片開始在創作中增加沖突,在敘事上彰顯矛盾,而且由于微紀錄片時長的原因,多數微紀錄片都會在影片開始就拋出一個懸念或者矛盾點,來迎合觀眾的喜好同時為了吸引更多的受眾群體,在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

          2.3 剪輯技巧

          如今,一部優秀的紀錄片,會根據播出平臺產生多個版本。由于播出平臺的不同,剪輯的方式也會不一樣。以電視臺頻道作為播出平臺,如今一般的紀錄片時長都會在25 ~ 40 分鐘,而在新媒體平臺上播出,根據新媒體的傳播特征,一般的微紀錄片都控制在10 分鐘以內。這就需要影視作品在后期剪輯上根據不同的平臺剪輯出不同時長的版本。

          其次,由于受眾的年齡層次的不同,有的微紀錄片會有多個版本。比如對于老年層的觀眾,剪輯手法上可能會偏緩慢,長鏡頭使用的比重也比較大;而對于年輕層來說,快節奏的剪輯加上一些有節奏的背景音樂更符合他們的口味。

          3 結論

          中國紀錄片行業從誕生起,因為各方面的原因,一直在摸索中前行,期間經歷了許多挫折和磨難。到如今,互聯網技術的不斷成熟,各種新興媒體、新的傳播介質不斷孕育而生,營造了新媒體大環境。新媒體的出現和快速發展,對中國紀錄片行業帶來了巨大沖擊。不僅僅是傳播平臺、傳播方式上的改變,更多的是對紀錄片創作上的影響。在新媒體浪潮下,中國紀錄片行業不斷創新,奮勇拼搏,在題材內容、創作思路、表現形式、傳播渠道等方面都發生了新的改變。

          此文結束語,這篇文章為關于新媒體語境和策略和紀錄片方面的紀錄片創作論文題目、論文提綱、紀錄片創作論文開題報告、文獻綜述、參考文獻的相關大學碩士和本科畢業論文。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變化

          新媒體語境下電視新聞報道策略的變化摘 要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新媒體傳播媒介逐漸進入了大眾的視野,并產生了新的媒體語言環境,這對傳統的電視新聞報道起到了一定的沖擊作用,使電視傳播占據壟斷地位的情況發生。

        【紀錄片創作理論論文開題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美術畢業創作論文開題報告08-25

        高血壓護理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3-03

        圖像處理論文開題報告09-03

        精選采購管理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8-26

        精選旅游管理論文的開題報告范文08-24

        項目管理論文開題報告參考08-23

        工商管理論文的開題報告09-01

        企業管理論文的開題報告10-05

        論文開題報告格式范文10-16

        美術論文開題報告范文09-03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