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學論文寫作(通用10篇)
無論是在學習還是在工作中,大家都寫過論文,肯定對各類論文都很熟悉吧,論文是對某些學術問題進行研究的手段。如何寫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論文呢?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音樂學論文寫作,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1
淺談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
從哲學的角度上來說,藝術來源于生活,因此我國傳統文化為傳統音樂文化提供了適宜的發展沃土。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最顯著特征就是富有“天人合一,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通過對中西方藝術的比較和分析能夠發現,西方的藝術大多是建立在立體化思維基礎上,但我國傳統藝術則主要是建立在線的思維基礎之上,在傳統音樂中的具體展現就是單一旋律思維是音樂思維的基本形式。但是站在藝術的角度上來考慮的話,這種思想即“真、善、美”三者的統一。傳統音樂正是具備真善美三類因素的藝術形式,借助于文化現象呈現出欣賞主體的面前,通俗來說就是音樂魅力的所在。
一、傳統思想影響下的音樂人文精神
縱觀我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發展歷程我們能夠了解到,其存在和發展的腳步在很大程度上都要依賴于政治上的需要,需要以當時所處的歷史環境為依托,受外部環境影響較大,就像很多傳統音樂文化都深深的被儒家和道家思想所左右。
直到今日,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依然無時無刻的不在接受著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的滲透方式是無聲無息的,往往在我們不自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和感染。并且傳統音樂文化中具有很多思想內涵,這些都是儒家所倡導的“仁”反映的思想,儒學的基本特征是仁、義、禮、智、信,是把理想的道德和倫理意識作為衡量處世做人的價值標準,主張利人利己,強調愛人,對等,互利和誠信等原則。因此,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更能通過“愛人者人亦愛之”的儒家思想得以展現,滲透了“不獨享其享,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的道德理念。且在距離感上更加接近自然,在無形中使傳統音樂受到了自然的熏陶和感染。
由于受到傳統文化的影響,使得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在很大程度上與傳統文化之間存在較大的關聯性,講究聲音“中正和平”,強調“禮樂治國”與“和而不淫”。但是貫穿于傳統音樂發展始終的思想理念卻一直都是“天人合一”,這也是多少年來我們一直所追求和達到的,即人際關系和天人關系的統一,這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代表了我國傳統音樂的主流文化。早在春秋時期的五行音樂思想中就曾認為“天有六氣,降生五味,發為五色,征為五聲”,在其思想觀念中認為只有使音樂平和才能夠促使陰陽調和、人心和樂,如果聲不平的話則會造成陰陽不調以及民離神怒的問題。
就像《呂氏春秋》一樣,正是根據陰陽家和道家思想的綜合借鑒,以五音配五時,十二律配十二月構成宇宙圖式,在其主旨上更加注重對自然統一的追求,并且在音樂文化方面也一直主張平和、適中,從某種角度上來說以天人合一為主要內涵的傳統音樂就是從此時期開始得以形成。而直到《樂記》的出現,在其人文精神上更加強調音樂能夠做到以氣和天和人進行溝通,促使天人之間能夠進行互相感應,進而做到改變自然事物,影響到社會政治方面的相關決定。到此階段標志著以天人感應為主要人文精神的傳統音樂文化開始走向成熟。這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傳統音樂在人文精神上具有自身的獨到性,能夠從一個側面發現出相應的品質光輝。
此外,道家文化之所以能夠在歷史的長河中得以保存并發展下來,并在過去的數百年乃至數千年中一直影響著我國的傳統音樂文化,其中必然存在著許多可取之處。從我國歷代文化知識分子的文化心理上看,老莊哲學中存在著濃厚的虛無思想,這種思想曾引導無數文人隱居山林,逃避紛擾的社會,以謀求心理上的平衡。然而,老莊哲學中體現出的泛神論以及相對自由觀念又在一定程度上同儒家的“入世”存在著精神上的關聯。所謂儒道互補,這構成了我國文人雅士世代相傳的機制。
在我們平時的日常生活中,我們無時無刻的不在接受著道家文化的影響,這些思想的滲透方式是無聲無息的,往往在我們不自居的情況下就會接受這種文化的熏陶和感染。而這種思想觀念不僅對我國傳統音樂文化具有深刻影響,更在很多方面成為了人們處理日常事務的基本立場和原則,成為了全民族共同的心理狀態和性格特征。而從另一方面的層次上來講,這些思想文化進過歷史的發展和沉淀,已經能夠適應各種文化階級的需要,成為一種具有比較穩定地文化結構。并直接作用到傳統音樂文化中人文精神的形成上。曾經有一段歷史時期的傳統音樂比較傾向于莊子的“靜”,認為這種特質可以用來培養“知”,啟發“慧”,在這樣的條件下使得道家思想在當時的音樂藝術中得到較為廣泛的應用。并且在對人性的解釋上,莊子和其他思想之間也存在一定共通之處,認為人應當被動的回歸自然,不應具備自身的主動性,只有這樣才能使人性跟好的保存。
二、結語
研究中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除了具有重要的文學和藝術價值之外,還具有一定的社會價值。剖析我國傳統音樂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在實質上是從獨特視角上去對傳統音樂文化進行重新的認識,通過相應的分析來得出展現出其對于傳統社會的影響意義,更能夠折射出對當代社會和藝術的借鑒作用。在傳統音樂文化中的思想觀念中,或許自然才是能夠與人性最好結合的載體,因此通過傳統音樂的人文精神和思想內涵來表達自己希望“真、善、美”的統一愿望。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2
摘 要:在王耀華先生所寫《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一文中, 作者告誡萬千學子, 要將音樂學論文寫作的過程當成學術積累的過程, 可謂是給困惑中的學子們點亮了一盞明燈。在音樂表演中同樣需要這種“滾雪球式”的積累方法, 表演者通過獨特的個性創造積累、二度創作中音樂文本解讀與再創造的積累、音樂協調能力的積累和穩定的心理素質的積累, 使表演逐步做到收放自如、生動感人。
關鍵詞:音樂表演; “滾雪球式學術積累”; 重要性;
一、引言
王耀華先生鑒于自己在教育教學過程中的切實感受和體悟, 寫作了這篇《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 提倡應該把音樂學論文寫作的過程當作學術積累的過程, 并提出從學科理論構架、專題性理論及相關資料、研究方法、論述角度和論述方式四個方面去入手進行所謂的“滾雪球式”積累。[1]所謂“滾雪球式”積累過程, 即在音樂學研究中將每次的研究成果看成一個小雪球, 十次乃至數十次研究下來, 小雪球們逐漸匯聚成大雪球, 而數百次下來, 大雪球便可堆積成一座小雪山, 如此循壞往復。
音樂表演作為“音樂創作”與“音樂欣賞”間的橋梁,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音樂表演藝術家試圖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通過演唱或演奏的方式, 最為精致和完美的呈現給觀眾。音樂作品是對某個特定歷史背景或某個典型藝術形象的高度概括, 音樂表演并非僅是奏響音符, 它是對作品內容與形式的二度創作, 對藝術形象的深入挖掘和意境的升華。筆者認為“滾雪球式”的積累方法對提升表演者的音樂表現力有相當重要的作用。
二、獨特的個性創造靠積累
(一) 表演者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音樂表演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對作品的個性化創造始終不能脫離該作品內在的規定性, 個性須寓于共性之中。就創作者而言, 藝術作品的創造與其自身的生活經歷息息相關, 創作本身就是其個人對生活的感悟和個性的釋放。表演者也有其自身的生活閱歷的積累, 表演的過程也是一次對作品進行個性化詮釋的再創造。表演者需依據作品本身來決定表演的整體框架和風格, 比如在鋼琴演奏中, 需遵循作曲家原意, 不能歪曲了表演風格, 這是所有表演者都必須遵守的“共性”規則。
(二) 不自覺積累與自覺積累的結合
1. 不自覺積累。
所謂“不自覺”, 可以理解為“無意識”, 是在日常的生活實踐中不會被主體自覺意識到的一種非理性現象。[3]這些無意識的非理性現象無數次的刺激人的大腦, 使得某種抽象的感覺被不斷強化, 作為一種思維定勢沉淀在人的無意識深處, 融入在人的潛意識中。不僅如此, 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環境決定論認為人類的身心特征、民族特性、社會組織、文化發展等人文現象受自然環境, 特別是氣候條件支配。自從人類社會產生依賴, 自然就已不再是原初的自然, 而是歷史的自然;歷史也從此不會是單一的歷史, 而是自然的歷史。以俄羅斯為例, 其國家整體音樂氛圍濃厚, 音樂教育系統發達, 普通民眾對古典音樂和民間音樂文化都有相當的了解, 國民的整體音樂素養很高。
2. 自覺積累。
“自覺”的積累應該從理論、技巧、情感表達和舞臺表演這四個方面去理解。首先, 對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伴隨表演者學習的整個過程。技術技巧理論知識的學習、音樂理論知識的學習、作曲技術理論知識的學習、舞臺表演理論知識的學習應該作為表演者的終生學習內容。即在演唱演奏中, 深入了解作品的創作背景、創作思想都能夠從宏觀上提升表演者對作品的認識, 以對作品進行更好的詮釋, 提升作品的表現力。其次, 技術技巧是表現音樂的前提和手段, 表演者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和打磨, 在不斷的學習過程中逐步積累。以鋼琴彈奏藝術為例, 鋼琴技術和技巧也隨著作品和樂器的變化在不斷創造中, 不同作曲家的作品需要不同的演奏技巧和觸鍵方式。再次, 作品情感的表達需要不斷積累。表演者自身要具有豐富的情感體驗和感受能力, 在演繹作品的過程中需要對作品深入理解并結合自身感受來進行詮釋。在平時的學習中, 表演者通過不斷的模仿、揣摩、想象、創造去積累這些情緒的表達方式尤為重要。
三、二度創作中音樂文本解讀與再創造的積累
表演者把譜面的標記轉化成演奏的音符傳達給觀眾需要“二度創作”, 這就是對音樂文本的詮釋過程。這個過程既要忠于對文本的精確詮釋, 同時表演者又具有創作自由。
在二度創作時, 首先會涉及到如何對音樂文本進行解讀的問題。音樂文本是一種動態的文本, 存在于特定的歷史時期, 自身具有其背景和上下的語境, “文本的解釋過程, 實際上是一個必須從文本及其相關的語境中去尋找意義的過程, 這一相關語境, 一層是文本內部結構之間的關系;一層是文本與其實踐主體及其歷史背景之間的關系!
在二度創作中, 表演者對詮釋過程中“度”的把握, 也就是個性的把握。音樂文本雖然是理解和詮釋音樂的基礎和前提, 但表演者具有自我意識, 能夠根據自身的條件及個性找到適合自己的表演方式, 因此二度創作都會帶有表演者的主觀創造性, 樂譜僅僅只是一個提示。同時還要兼具表演者自身的個性, 這個過程都需要在學習和積累中不斷的研究和探索。
四、良好的音樂協調能力靠積累
(一) 表演主體與樂器的協調
在表演過程中保持身體與樂器之間的協調是實現良好音樂表現力的基礎。對于器樂演奏者而言, 身體動作的合理性是影響演奏協調與否的關鍵因素。軀干、臂、腕、手和腳等一系列的動作需隨著音樂而動, 演奏者要設計合理的動作來表現音樂的走向、起伏, 通過一系列的配合找到最省力的動作和最合適的音色。演奏者不僅要表現出音樂的橫向線條, 還應該表現出縱向和聲。對于演唱者而言, 自己的身體就是樂器, 所有的發聲器官包括嘴、胸腹、氣息均需做到良好的配合和協調。這些都需要在長期的學習中有意識的逐步完善自己的技術。
(二) 表演主體與音樂表現力的協調
表演者始終要與音樂的內在規定性協調一致, 具體表現為音準、節奏、旋律、情緒等方面的處理能力。對于表演者來說, 做到以上這些是最基本的要求, 在日常訓練中, 就是要打好基本功、提升音樂表現力和表達出作品情感。在長期的學習和積累的過程中, 表演者不僅要準確做到譜面上所記錄的音樂符號, 還應該透過音樂文本分析, 通過有樂感和感染力的表演傳達出音樂的內涵, 不斷提高表演者對音樂的敏感度, 把握不同的音樂情緒。在學習過程中, 對音樂文本的正確解讀和準確演繹要靠年復一年的積累, 表演者通過反復分析、推敲、聆聽、模仿和再現, 直至實現個性的創造, 這些都需要一點點來積累。
五、穩定的心理素質靠積累
要克服“怯場”這一不良心理, 表演者首先要不斷加強自己的基本功訓練, 做好充分的準備以增加表演的信心, 在一遍遍練習過程中找出自己的問題, 并分析出原因, 反復嘗試去找到正確、合適的練習方法和表現方法。其次, 表演者還可以經常參加演出實踐, 使自己在心理上逐漸適應有壓力的環境, 這也是減少和避免臨場緊張的一個途徑。如果在表演中出現某些小紕漏, 一定要鎮定自若, 把小錯誤對表演的影響減到最低, 以保證表演的整體完整性。最后, 表演者在平時的練習過程中需要培養自身良好的心理品質。音樂是情感的藝術, 表演者一旦情緒受到外界的干擾或沖擊, 就很難聚精會神的投入到音樂情境中去, 因而也會大大削弱音樂的表現力。
六、結語
音樂表演者功力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 需要從一點一滴做起, 一位優秀的表演者不僅需要良好的教育背景, 更需要不斷提升自身對生活的感悟力, 歷經歲月的沉淀和磨練, 終將音樂中最純熟的技巧和最深切的感情溶于一體, 將最美的音樂表演傳達給聽眾, 達到心靈深處的共鳴。
參考文獻
[1]王耀華.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J].中國音樂, 2016, (04) :67.
[2]王耀華.音樂學論文寫作的“滾雪球式學術積累”[J].中國音樂, 2016, (04) :67-68.
[3]施詠.中國人音樂審美心理概論[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 2008:44.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3
一、研究意義和現狀
(一)研究意義和應用價值
據調查:
高達90%的大學生喜歡流行音樂而不喜歡古典和民族音樂,在課堂和課余與他們交流時發現,許多學生喜愛音樂,也僅僅停留在一些膚淺、粗俗的流行音樂,對高雅音樂缺乏興趣,對課堂上所播放和講解的一些古典音樂,他們認為是“過時、老土”的,對音樂的理解和認識較為淺薄和單一。
而在當今的社會文化環境方面,存在許多不利于音樂藝術教育發展,不利于青年學生音樂素養提高的因素。一些傳媒的“誤導”,造成了不良的文化環境,嚴重的沖擊著學校正常的、健康的藝術教育,對青年學生產生了極為消極的影響,導致部分青年學生審美素質低下,良莠不辨,美丑不分。
因此如何如何利用流行音樂為手段來提高他們對音樂學習的興趣進而提高音樂教育的成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二)研究現狀
目前有關流行音樂方面的刊物和資料已有不少,已經出版的有關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記錄、呈現流行音樂發展史料特點的成果有:
漢唐文化公司組織撰寫的《十年——中國流行音樂紀事》,金兆鈞著《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付林編著的《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等幾部專著。
在金兆鈞的《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一書中,作者以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親歷者、策劃者、重要樂評人的身份優勢,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進行了富有特色的、史論相結合的寫作。
他用了近兩年的時間,對流行音樂圈子里的詞曲作家、制作人、樂手、歌手做了大量的采訪,擁有幾百個小時的錄音資料。
和《光天化日下的流行——親歷中國當代流行音樂20年》一書相似,流行音樂圈中的作曲家付林也以一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中的重要親歷者、參與者身份編著了《中國流行音20年》一書。
該書以年代更替為序,以大事記的形式,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發展的脈絡,在一定程度上進行了梳理。該書與上述兩部著作,在史料上可以互為補充。
值得一提的是,這部著作不僅對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發展迸行了線性描述,更為難得的是,該書每一個章節都專設一節,簡單介紹當時流行音樂發展所處的社會文化大背景,并且每一章也設有“小結”。
對這一時期流行音樂的發展進行一定程度的分析。所有這些,都對深入展開中國當代流行音樂的研究工作具有啟發性。
二、研究的主要內容
1、流行音樂的概念與特征
1.1、流行音樂的概念
1.2、流行音樂的特征
2、當代大學生喜愛流行音樂的原因
2.1、流行音樂的新奇性吸引了大學生
2.2、流行音樂的藝術特色符合大學生的審美需求
2.3、流行音樂的娛樂性滿足大學生追求時尚的欲望
2.4、流行音樂傳播手段的科技性適合大學生的心理需求
3、流行音樂對大學生的影響
3.1、積極方面的影響
3.2、消極方面的影響
4、如何處理好流行音樂與大學生關系的思考
4.1、培養學生良好的音樂審美觀
4.2、正確評價流行音樂的審美價值
4.3、尊重并引導大學生對流行音樂的選擇
4.4、加強對不良流行音樂的管制
5、結束語
三、主要參考資料
[1]張慶慶.淺談藝術教育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J]大慶社會科學.2007,(03).
[2]高玉武,溫蓓.論普通高校音樂教育[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02).
[3]魏培修.音樂素質教育在大學生成才中的作用[J]重慶電力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04).
[4]周嵐.音樂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及改革措施[J]教學與管理.2007,(06).
[5]楊曉勛.《中國流行音樂傳播預測的理論與實踐》.《中國音樂學》.1990年第4期.
[6]金兆鈞.《中國流行音樂的世紀末批判》.人民音樂.1998年.
[7]曾遂今.《音樂社會學概論》.文藝出版社.1997年.
[8]譚克媛.《先火網絡,在熱市場(東北入都是活雷鋒)有人緣》.《中國文化報》.2001年9月10日第4版.
[9]潘海濤.《金鐵霖談中國歌壇之怪現狀》.中新社北京三月十日電.2006年3月.
[10]張小遠.解亞寧.《心理健康教程》.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1月.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4
摘要:云南地區少數民族眾多,其文化藝術特點也是各不相同。在時代的不斷變遷中,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音樂逐漸的受到了國內乃至于世界領域的重視,從我國的邊界山區逐漸的走向了文化匯集的大型都市。若不及對其進行保護,很有可能導致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藝術被國內外的文化藝術所吞沒,失去了其原有的藝術特點。因此,本文對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展開了分析,并針對如何保護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和傳承發展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關鍵詞:云南少數民族;藝術特點;傳承發展
一、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藝術特點
少數民族的音樂主要以反應現實生活及文化特征為主,由于云南地區所居住的少數民族眾多,各個少數民族之間的生活習慣與傳統文化并不相同。因此,導致了各個少數民族的音樂表現形式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這種不同文化的融合與碰撞,也造就了當前我國少數民族音樂的基本特征以及藝術方面的風格特點。少數民族在進行表演時,所使用的樂器多為其民族樂器,音樂的表現形式也是在歷史的發展過程中不斷摸索而來,并將研究出的結果在子孫中進行傳遞,因此,其音樂中的民族氣息十分濃厚。不僅是音樂的部分,在音效的方面也是一樣,除了一些云南地區少數民族固有的音樂元素以外,還融合了許多現代的音樂元素,甚至有許多歌曲中還含有較大部分的地方方言,使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的民族性更加明顯。歌曲《阿杰魯》就是一個十分典型的例子,其取材于彝族民間的童謠,歌曲中的全部歌詞都是由彝族文字語言組成,卻又在編曲方面融合了現代音樂的基本元素,既體現出彝族歌曲中的民族藝術特點,又滿足了現代人對音樂的追求,是少數民族音樂在當今社會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
二、保護和傳承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的必要性研究
。ㄒ唬┯欣谌祟惖暮椭C發展
在我國古代的音樂表現形式中,詩詞曲賦缺一不可,云南少數民族音樂作為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承,其音樂表現形式除了歌舞以外,也包含了詞曲與詩賦。從這個角度來看,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屬于綜合藝術類音樂[1]。這種豐富多樣的音樂表現形式,不僅能夠刺激聽眾的感官,促進聽眾感官的協調,還能使聽眾通過更多的層面去感受云南地區少數民族的文化與特征,感受音樂帶給人的快樂,對于促進聽眾心理功能和個性協調發展具有重要性的作用。
。ǘ┐龠M人與人之間形成和諧的關系
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的發展具有十分鮮明的地方特色,其創作源泉多來自于節日慶典,集體勞動、生活。因此,多數都是由集體創作,表現形式也以集體表演為主,也正是依靠了集體的力量,云南地區少數民族的音樂才得以流傳至今,并在不斷的傳承中擁有了較為深厚的群眾基礎。由此看來,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不僅能夠活躍氣氛,還能夠促進人與人之間和諧關系的形成,對云南地區的社會經濟文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三)促進人與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
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眾多,是我國民族文化沖擊最為激烈的地區,在文化的沖擊與融合過程中,由于各民族之間的文化傳統與生活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再加上外來勢力的挑撥,不可避免的會產生一些矛盾,隨著矛盾的不斷尖銳化,自然會對該地區的社會和諧與穩定造成傷害。因此,許多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創作的目的,就是為了促進云南地區各民族之間的團結協作,反對民族間的仇視與冷漠,堅決抵抗外來不良勢力的煽動與挑撥。因此,才形成了今天云南地區各個少數民族齊聚一堂的壯觀景象,促進了地區的穩定與和諧。除此之外,云南少數民族音樂中,原生態音樂也是一種重要的音樂表達形式,在音樂中充分的展現出了大自然的美以及人與自然的關系,提倡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精神,促進了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
三、保護和傳承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具體措施
(一)保護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原生態環境
從當前的音樂類綜藝節目以及選秀節目中,我們不難發現,我國聽眾以及音樂人對少數民族的原生態音樂的接受程度越來越深,使得許多少數民族的原生態音樂逐漸的走出了山區,來到了現代化的都市,現代音樂的文化元素也對其產生了較大的沖擊。云南地區,作為少數民族匯集的地區,其音樂文化豐富多樣,原生態音樂也是該地區民族音樂的重要表現形式之一。因此,在將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推向城市化舞臺的同時,也要加強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原生態環境保護。
。ǘ┩ㄟ^地區經濟的發展,帶動少數民族音樂傳播
云南地區作為我國的重要旅游景區,其優美的自然景觀與豐富多樣的地方民族特色都是吸引國內外游客前來游玩的重要因素之一。云南旅游業的發展,帶動了云南地區經濟的發展[2]。因此,在大力發展云南地區旅游產業的同時,可以適當的在其中融入一部分民族音樂,使云南地區的少數民族音樂在經濟發展的過程中,不斷的得到傳承。首先,可以充分利用云南地區少數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吸引游客前來旅游。少數民族的民俗文化中,歌舞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以此,讓游客感受到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的魅力與美感。其次,可以在旅游景點中建立民俗文化村或者民族文化生態保護員,這樣一來不僅可以保護云南少數民族音樂文化的生態環境,還推動了地區經濟的發展,從而達到了保護和傳承云南少數民族音樂的目的。
四、總結
綜上所述,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對社會的和諧穩定,文化的發展傳承以及地區的經濟發展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加強對云南地區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特點的保護,確保其在未來的發展中,獲得良好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楚楚.云南少數民族音樂在高等藝術教育中的傳承[J].民族音樂,2010(01).
[2]陳勁松.云南少數民族音樂藝術的現代解讀[J].學科建設與文化創意,2015.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5
城市是商貿、消費、教育、服務的集聚體,在城市化進程中,對區域內公共文化服務、有償文化消費的需求分析,是城市合理構建與發展的基本保障之一。這就需要研討該城市一種“在地性的”公共文化體系的構建方式———有關她的過去、現在與未來,探討文化如何繼承并在此基礎上得到滋養與發展,并納入區域規劃。大規模的城市體,也意味著是高等院校的集聚之選。高等院校的建筑群落,作為大型公共建筑的同時也常常被作為文化性地標,她們在現代城市發展的多層次建構中,占據著比較重要的席位。浙江音樂學院作為典型的建設案例,無論從建筑設計,校園景觀營造,還是校園公共藝術與公共導視系統設計等各方面都體現出了文化藝術特色。該項目的理念與設計實施,尤其是其力求作為浙江文化地標的訴求,其對城市環境的創造性手法,都值得我們展開分析。
1、地景構建———山居
在談到浙江音樂學院的建筑與規劃之前,我們先把規劃分為兩種類型。一類,就是在當今城市規劃建設中,多以“三橫三縱”“一圈一軸兩線”等為概念模式的規劃。在此我們將其命名為“藍圖式規劃”,即考慮各區域安排中,人群進行各項活動時的效率因素。在各區域的人群活動功能定位基礎上,配比空間、能源、交通……以上這些都重在考慮實用、高效、便捷。這類習以為常的規劃與思考模式,源于第二次工業革命時期的福特汽車工業流水線。即通過計算與分工,將各功能區域匹配在快速運轉的工業流水線上,它集中體現了生產方面的集約、高效。從此,直線縱橫的結構方式也就成為城市發展規劃的范本。功能主義生產方式類型的城市建設,使得在一般的城市區域內,建筑成行排列,環境成為穿插其間的附屬物。另一類,區別于“藍圖式規劃”的,則是更加強調歷史性積累的建設規劃。此類規劃的成型,從山、地、河流的地理條件約束開始,隨著人群傳統生產、生活的發展與變化。
隨著時代的變遷,產生了與生活、風俗、歷史等更多相關內容相聯系的建設成果呈現。這類成果更為生活化,具有豐富的地域性和具備文化意蘊。我們在此稱其為“有機生成式規劃”。浙江音樂學院在規劃與建筑設計、建筑與環境設計方面,對前兩種分類作出了綜合性的考量與應答,在規劃設計中因地制宜地提出了地景的概念。即參照上述“有機生成式規劃”,在考慮功能安置的基礎上,追求表現方式,力圖產生有機的、勞作中的、一種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并充滿生命力的地景。所謂地景,自然景觀與建筑的融合可粗略的分為有機可生的地景概念和設計性的地景概念。有機的,又稱作勞作中的,是一種與自然環境相互結合,充滿生命力的地景,對應前述“有機生成式規劃”概念;而設計性的,是一種人為營造的,讓“自然”努力適應建筑的地景,也出于前述“藍圖式規劃”概念。雖然設計性的地景在初步成效上可能會更讓人耳目一新,但是無論從建筑還是環境的自身生長發展來看,有機的結合可能是更合理的選擇。
自然融合形成的地景概念主要由兩個因素組成,即外部環境與建筑本身。而兩個因素融合構成的地景概念也因此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選址環境(包括對于環境的利用、保護、破壞情況),建筑本體(建筑形制與構成),以及兩方面考量的綜合處理,相互融合。因此對于音樂學院建筑的地景面貌分析就可以依據這樣的邏輯來進行。建設中的浙江音樂學院,建筑群有機地融入群山環抱的地形環境中。
(1)其外———山水環繞,因形就勢。音樂學院選址轉塘鎮象山,群山環抱,曲水蜿蜒,環境宜人。音樂學院落成的思路也緊扣“錢塘山水,富春山居”的地理意向,充分保留原有地貌形態,在滿足功能的同時,保留更多原生態儲量。從基地原有的自然肌理上,梳理出“經絡”,依脈絡布局來“生發”建筑,既不會破壞原本的自然環境,也讓在自然中的音樂學院有著更旺盛的生命力,這一點無論對于學校還是音樂、藝術這樣的概念來說都無疑是十分寶貴的。
(2)其本———庭院錯落,面貌紛呈。由環繞的道路與水系,串起每一處聚落式庭院建筑。建筑依各教學院系的專業取向各呈面貌,大型教學建筑中,穿插廊道、亭榭,從而造就出層次豐富、多彩紛呈的藝術氣息。建筑的材料與取色盡量貼近中性色彩或原色,減少了工業與人工的冰冷感,使得建筑面貌更加原生態,更好地與環境有機結合在一起。
(3)其間———有機地景,相輔相生。造校園不止在造屋,更重在造境。將景觀按公園、庭院理出層級關系,從草坪林帶、果林到院落園景與花池矮垛;從開放包容的戶外逐漸到隱秘獨享的中院;從疏朗大氣的共享性到寧靜親切的相屬感,既可眺望期盼,也宜于凝神思索。這樣的環境與造景,使得在環境中的人,產生不同的情境體驗,浙江音樂學院夜景,兩個建筑單體與地景相輔相生。
2、公共層級———音院
公共性建筑的另一大要點在于“公共性”。簡單的三個字,卻是指人與人交流活動的不簡單。人的成分越復雜,交流越多樣,越需要這個公共場所中可能涵蓋更為豐富的公共層級。而公共層級越豐富,建筑所要承擔的功能性職責就越復雜。在設計環節中理清這些層級,可讓空間在公共性的建立上產生更多的積極作用。
2.1校園公共層級的分析
校園無論從物質還是從人的角度,都存在著大量的不同環節的公共性問題。如何來為復雜的校園中的公共關系進行層級劃分呢?公共層級的劃分依據是明顯的人群關系,校園中的關系是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教師與教師。大學校園不僅包括教學活動,還有一大塊是學生及部分教職工的食宿生活,因而在校園內部環境里還有后勤、醫療、管理、服務等人群,增加了人群關系的交集選項。但無論如何復雜、如何細分,它們都是在校園環境內部,即小環境內的面對面的一種日常生活層級的公共活動,即校園層級的公共性。對比日常的、內部的層級,則是對外的、校園與社會之間發生的城市事件,即社會層級的公共性。這樣的人群交流會更加多樣,如學生家長的參與、學生校際間同學朋友的活動,校園招聘活動,各類社會實踐或者公益活動,甚至是學校的教學成果(尤其是音樂學院獨特的教學內容,諸如音樂會、各類戲劇類表演、藝術展示交流等)對社會的展演等。這種社會性層級的活動就不再是校園內部的了,而是面向城市,甚至面向全國的、跨國的、國際性的,處在無限放大的公共空間中,它們甚至是很抽象的互動交流,早已脫離了面對面而具有的影響;趶男@層級與社會層級兩個大樣,開始一系列對于校園公共層級的梳理,接下來對于每一層級的公共性活動在音樂學院這個實踐環境中的具體體現及應對措施,就可以有一個相對具體的分析與說明。
2.2音樂學院校園公共層級問題的應對
依據上文分析的公共層級分類,首先來看日常層面。南區學生公寓周邊對應學生服務的生活區廣場街道設計,提供了解決學生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超市和活動空間。藝術工程學院與文化管理學院、人文學院相連設計,建筑各體量間的夾角空場也為非表演藝術的師生提供了休憩、活動的主題性場所。北區戲劇學院與舞蹈學院共享的活力中心,為表演類學生提供了晨練、小型表演活動的場所。中心廣場和景觀湖則為音樂學院的學生提供了交流和情景相融的極佳練習場地。然后,從社會層級來看,學院作為音樂教育場所的特例,舞臺表演、露天表演以及媒體宣傳等多方內容的要求被植入設計的諸多環節,使開放性和自由交流均得以展現。南北兩個主入口,即北入口七玄匯音廣場和南入口水樂禮泉廣場,是帶有音樂特點的大型公共空間,作為浙江音樂學院的外形形象與入口形象。入口,是外來者第一眼的感受,也是離開者最后的印象。它意味著頻繁往來者最熟悉之形,是精神家園所在。前來了解學院的社會各界人士、學生、家長,參加每年藝術招生考試的考生,音樂學院的畢業生典禮,或許都會將這里作為合影留念的地方。南區的下沉式體育廣場,一方面承擔著在校生日常的田徑、足球等體育運動,年度運動會等大型競賽活動;另一方面,下沉式的看臺,結合體育館為背景的主臺設計,使其成為能夠接納社會大型公共活動(如西湖音樂節等)的可能場所。北區山音劇場是音樂學院面向社會服務的音樂廳、劇場和影劇院所在的位置。這里必將成為未來社會活動及校園活動交集豐富的場所。中心歡躍音階廣場是音樂學院獨有的公共廣場空間。音樂與表演專業在民間有著在露天公共場所表演的傳統,藝術成就了場所的文化性與公共性,歡躍音階廣場則為藝術形式的傳統在場所上給予條件。整個園區規劃中,各個分院在一樓獨立設置文化展館:音樂學院、戲劇學院、舞蹈學院、藝術工程學院、文化管理學院與人文學院各具特色的展館,展現了各自藝術學科領域的歷史脈絡與文化,并從整體上相互聯系,構建起浙江音樂學院這所“音樂的博物館”。
3、靈活開放———多義空間
如果從領域上來看,前述兩個問題———建筑與景觀和公共性層級劃分———前者是純建筑學的問題,后者則是任何學科都可參與、都不得不參與的共同性問題。如果前者還可以通過與自然科學相結合的方式利用設計進行基本的解決完成,后一個共通的問題卻是設計需要克服局限來努力籌劃的。如前所述,公共性層級的劃分是依據人與人活動來進行的,是人的問題,而前期這個問題的最終成果,也是參與到其中去的人。設計作為一個直接與物質環境相聯系的存在,前期只能對解決問題提出一個假設、條件、可能性,這卻恰恰是現當代設計的一個不可放棄的任務。當設計從藝術中分離出來成為一個獨立的學科開始,它的身份就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藝、工具,而是擁有了自身的思考和靈魂,F代設計的指向性并不是直接解決問題本身,而是提供一些可能性,即在功能性設計目的中添加可能性。這里提到的“功能”不是狹義功能主義概念中的那個同音詞。在建筑設計,尤其是公共性建筑設計中,單個場地符合單個功能條件是低級的、機械的、落后的功能主義;而多義空間,才是現代設計理念中的核心概念。空間在新一代的設計師手中擁有了多元性、混合性、復雜性和更多的可能性的特點。建筑物是死的,但是其所承載的功能與職責這些牽扯到人的內容卻是活的,僵硬地劃定區域單一職能的設計思路在面臨開放社會的開放性時顯然落伍。因而在新空間定義下,對于空間的多重利用以及對場地的重新詮釋也是音樂學院建筑與規劃的閃光點。例如:中間區域林蔭休閑花園中的音谷云廊,結合鐘樓的設計,為學生提供了遮風避雨的休閑空間。云廊南北兼顧的均好位置,也將成為未來公共信息發布的中心位置。它可以承擔新生報到、學生會納新、校園招聘會等活動并作為其內容信息平臺。北區戲劇舞蹈樓之間的古臺新韻,是將老戲臺在此復建。既活態地保護了非物質文化遺產,也為學生與社會表演團隊交流實踐提供了平臺。學生是最富有不確定性的人群,打破死板的框架,撕掉固定的封條,層出不窮的創意與對舊有事物的全新定義本就是藝術類學生的擅長,更是藝術教育所期待他們去做的事情。功能靈活多變的校園與建筑設計尋此線索,為學生們的創、思提供了鋪墊。
4、結語
當代的社會是一個分工日益細化的社會,卻又是一個在人們潛意識里不斷雜糅的社會。設計更是呈現出更多其歷史上不曾出現的復雜面貌:多樣性,深刻性,等。對于處在當今時代定義概念下的設計環境,公共建筑設計尤其是有著一定特殊地位和傳統的校園,在其設計環節將要面臨的不再是“符合一般規格的宿舍大小是多少我就來做多少”或者“每個校園的體育場都是按照這個標準來的我也來”這樣按部就班的任務了,沒有標準是現今設計的語境。如何針對與學校傳統以及學校自身教學內容的特性與校園環境的個性化特征,將空間活用、功能提升,并在此基礎上提供更豐富更具內涵與意韻的選擇,成為校園設計區別以往的著力點。音樂學院在建筑設計一個院校的同時,注重對于散點式成長地域中一個文化單元建設的籌劃,對于一個藝術院校獨特的建筑設計形式的探索,以及文化點之間文化與地域之間互生的探尋。我們對于浙江音樂學院校園設計的文化藝術特色的分析研究,應該不僅僅是一個關于成果的展示,更是希望能夠在藝術性校園建設、文化單元構建及文化區域的影響方面,提供一個更新、更有益的案例參考。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6
摘要:音樂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至關重要,是一項長期而復雜的工作,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前提條件。但當前,音樂學院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較差,存在較多的問題,現狀不容樂觀,通過現狀分析找出問題關鍵,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至關重要。因此,本文主要對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展開研究。
關鍵詞: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
0.前言
社會在不斷進步發展,學生的接受能力、個性發展都出現了較大的轉變。而學生個性鮮明,自我意識較強,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增添了難度,致使多數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都不容樂觀。因此,以音樂學院為例,研究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解決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1.學生特點研究
1.1文化素質普遍較低
音樂學院的學生屬于藝術類學生。藝術類學生在招生時主要注重學生的技藝,如歌唱水平,樂器演奏能力等內容,對學生的文化素質要求較低,學生在高考時的文化課分數在300分左右就符合學校的招生標準。因而,學生的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是音樂學院學生的顯著特點。音樂學院學生文化素質較低的原因主要有兩點:一學生的文化課要求低。學生對文化課的重視度不夠,導致學生出現主要重視專業知識以及專業技能的學習與訓練等問題,降低了學生的文化素質。[1]二音樂專業的特點影響了學生文化素質的提升。音樂學院的學生需要參加較多的課外實踐活動,鍛煉學生的專業技能以及舞臺表現力,學生的課余時間有限,缺少多余的時間進行文化課的學習,影響了學生的文化素質水平,制約了學生全面健康的發展。因此,學生文化素質普遍較低是音樂學院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阻礙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開展的因素之一。
1.2個性鮮明
個性鮮明是音樂學院學生普遍具有的特點。音樂學院的學生不僅具有專業特長,想象力豐富,思想較為活躍的特點,還具有較強的接受能力與較高的審美水平,致使音樂學院學生個性較為鮮明,自我意識較強。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對學生而言有利有弊。其優勢表現為以下幾點:學生對社會話題較為敏感,創造力較強,想象力較為豐富,音樂表現力強,音樂作品具有感染力。但其弊端也同樣不容忽視,學生的自我意識較強,集體意識淡薄,辦事隨性,人際交往能力與合作能力都較弱。
1.3價值取向較高
受當前社會的影響,各種選秀節目層出不窮,愛音樂、懂音樂,具備專業能力的人都能夠成為明星,不再平凡,使音樂學院的學生對于選秀、成名特別熱衷,過于追求物質,缺乏現實的理想以及人生信念,價值觀普遍較高,不切實際。[2]音樂學院價值觀普遍較高的表現主要為以下幾點:一學生的理想不切實際,過分追求物質享受;二學生在業余時間閑暇生活時,主要以消費性,娛樂性的項目為主,在娛樂活動的侵蝕下有迷失自己的趨勢。由此可見,價值觀普遍較高,不切實際是音樂學院學生存在的問題之一。針對這一情況,加強正確的價值觀教育至關重要,是音樂學院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
2.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現狀
研究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學生、校領導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性不夠,教育方法又較為傳統單一,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較差,學生存在的問題得不到有效的改善。下面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進行分析,為提出有效的發展策略提供條件。
2.1教育方法傳統單一
教育方法傳統單一是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音樂學院的學生個性鮮明,價值取向偏高,傳統單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研究郝剛(沈陽音樂學院,遼寧沈陽110168)一說教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不僅起不到教育效果,還會使學生產生厭煩心理,影響學生的情緒,甚至引發學生的叛逆心理,產生更惡劣的問題。因此,傳統單一的教育方法嚴重影響了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3]傳統單一的思想政治方式主要包括以下幾種,都是以教師枯燥的講授為主要教育方法,
一在學生犯錯誤之后,教師針對學生所犯的錯誤進行批評教育,并延伸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以及道德教育。此種教育方式會使學生產生厭煩情緒,引發學生的逆反心理,影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二針對學校中出現的典型事件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學校的學生眾多,會發生各種各樣的問題,針對學生出現的問題進行全面的思想政治教育是較為普遍的一種教育方式,但教育效果不佳,學生聽過之后并不會放在心上,無法達到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由此可見,教育方法傳統單一是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主要問題之一。
2.2學院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現階段,高校不斷擴招,生源愈加緊張,各高校都盡全力搶奪生源,以達到促進本校發展進步的目的。因而,學校領導將大部分時間應用到教學建設,創新學校品牌,培養專業人才,擴大招生等方面,為學校建設,提高學校的競爭力貢獻力量,卻忽視了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然而,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工作不夠到位,重視性不夠會嚴重影響音樂學院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首先,學院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會導致學校的學生、教師也忽視思想政治教育,較少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活動,忽視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其次,學校領導不重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會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落實方面存在疏漏,影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2.3學生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學生忽視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是當前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有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就是學生需要具有主觀接受性,認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樂于接受,努力思考,積極轉變。學生只有虛心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才能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因此,加強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視度十分重要,具有重要的作用。
3.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策略
通過以上的分析了解到,當前音樂學院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影響學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因此,必須從對其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具體如下:
3.1改進教育方法
改進教育方法是解決教育方法單一傳統的有效方法,是產生較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手段,改進教育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教育方法傳統,會導致學生厭煩情緒嚴重,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等問題。改進教育方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改進教育方法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音樂專業學生具有鮮明的個性特點,單純地采用嚴加管教的管理方式,不僅無法產生較好的教學效果,還會引起學生的反感。因而,給予學生一定的空間,在日常生活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十分重要,能夠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4]二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重視學生的反應,因材施教。學生的性格、個性不同,在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時,應具體問題具體分析,針對學生的個性特點,實施具有針對性的教育手段。例如,針對性格內向的學生,需要采用特別柔和的方式,性格內向的學生普遍有些敏感,對教師的話較為看中,并容易胡思亂想。針對此類學生,需要點到為止,給予關心與理解,從而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針對性格外向的學生,需要以朋友的身份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多給予一些耐心與愛心,以達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目的。三換位思考。換位思考是一種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教師從學生的角度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給予學生親切感,使學生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并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見,改進教育方法十分重要,具有較好的效果。
3.2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
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手段,通過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能夠在提升學生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因此,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實施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加強專業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做到以下幾點:一在專業知識教學過程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二明確教師責任分工。專業課教師也需要對音樂學院的學生實施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由此可見,將專業教育與思想教育相結合具有重要的作用。
3.3加大思想教育宣傳力度
加大思想教育宣傳力度是加強學院領導、教師以及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程度的主要措施,通過加大宣傳,能夠使學院領導、教師以及學生意識到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做好政治教育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力度,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開展相關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研究的知識講座。對學院領導、教師以及學生進行培訓教育,詳細闡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加強學院領導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性的認識,從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質量。
二組織與思想政治教育有關的活動。組織思想教育活動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到活動之中,在活動中學習,主動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5]
三組織辯論賽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大學期間,學生的課外活動較多,以辯論賽的形式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能夠使學生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意識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以學生的角度辯論講解,學生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較好。因此,加大思想政治教育宣傳力度,能夠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
4.結語
研究音樂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的現狀,不僅能夠了解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問題,還能夠提出有效的解決措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通過加大宣傳力度,改進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與專業教育相結合等方式,能夠產生較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出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閔永新.馬克思主義整體性思想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示[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04).
。2]李積萍.對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調查與思考[J].農村?農業?農民(A版),2015(09).
[3]明麗霞.當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現代交際,2016(08).
。4]董文龍.高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管理工作相結合的研究[J].生物技術世界,2016(05).
。5]謝金迪,叢小舟.網絡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06).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7
摘要:中國古典文獻起源很早,古典音樂文獻學也是其中一個分支,而中國音樂藝術存在的獨異方式決定了研究中國古典音樂的基礎資料以古典音樂文獻為基準,由于中國古典音樂資料的缺失即沒有音像資料的保存,于是音樂文獻給中國古典音樂的考古、梳理,提供了很好的基礎,閱讀大量的古典音樂文獻成為現代人獲知古代音樂知識的重要途徑之一。
關鍵詞:古典音樂文獻分類 古典音樂文獻輯錄 《史記》
一、古典音樂文獻的分類
中國藝術存在的特殊形式致使聲音藝術在時間上保存不完整,但中國有保存音樂資料的獨特方式,就是將音樂活動用文字記載并隨歷代文獻傳承,中國五千年文字魅力的博大精深體現在古代文獻中。
其實中國古典文獻中,并沒有專門一本是針對中國古典音樂發展脈絡、社會作用的闡述,對音樂文獻進行梳理是一項巨大的工程!拔墨I”是記錄一切知識的載體,那么何為“文獻學”,文獻學就是以文獻和文獻發展規律為研究對象的一門學科。研究內容包括:文獻的特點、類型、功能、生產和分布、發展規律、文獻整理方法及文獻與文獻學發展歷史等。從古代的書籍來看,古人早就對文獻有一定的梳理,比如現存最早的一部藝文志《漢書q藝文志》,藝文志是記錄歷代或當代有關圖書典籍目錄的篇章,按照“分類體制”列出所有的史書,是目錄學的一種表現形式。
現代人對我國古代文獻史料有一種更為快捷的認識分類法,依據史料所存在的情況可將文獻分為五大類:皇家正統官方文獻、高官文人名士史料、寒士稗官野史小說筆記、文物金石考古以及曲譜集成。皇家正統官方文獻中又可以分為正史、政書、類書;高官文人名士史料包含了諸子百家:儒、墨、道、法、名、陰陽、縱橫、雜、農、小說家等學術流派的文論;寒士稗官野史小說筆記包括出生低微的讀書人以及各個地方小官所寫的野史、方志、筆記等;文物金石考古主要搜集文物考古方面知識的圖書。對于古代史書文獻的分類并非局限于此,也可按照史書的體裁進行分類,大致可分為六類即編年體、紀傳體、國別體、紀事本末體、通史、斷代史。那么當我們拿到一本史料時,便可將其歸類,以致快速認知文獻資料。
二、古典音樂文獻的輯錄――以《史記》為例
中國古典文獻資料及其豐富,古典音樂文獻的整理收集工程巨大。根據現五大分類方法尋找需要的文獻相對便利,怎樣準確從古典文獻中尋找音樂的存在值得探究,對于音樂文獻的搜集,并非有非?旖莸姆绞,只有通過閱讀原古典文獻,才能準確截取與音樂相關的文獻資料。
《史記》被歸為皇家正統官方文獻一類中的正史,我國的正史有二十五史,前四史中唯一通史的'代表則是《史記》。
《史記》以人物列傳為撰寫方式,體現了通史性的文獻性質,涉及人物較為豐富、年代較為廣泛,搜集音樂文獻工作量相對而言較大,但為了確保音樂文獻的完整搜集,對每一篇文章的仔細閱讀必不可少,除此之外閱讀者需對音樂文獻賦予一定的定義性:“怎樣的文獻段落才算是音樂文獻?”首先,文獻資料要與音樂相關,文獻中可以是講述一段關于音樂故事,可以是音樂在人物的生活中起到的作用,也可以是一種教化式的禮樂。在輯錄音樂文獻的過程中,我們可以將與音樂有關的文獻段落先剪輯下來,例如《史記十二本紀五帝本紀》中第一段與音樂有關的文獻資料:
這一段文字講述的是堯在位70年生了一個兒子取名為舜,又過20年因年老而告退,向上天推薦,讓舜代行天子政務。堯讓出帝位28年后逝世。百姓如同死了生身父母一般悲傷哀痛。三年之內,四方各地沒有人奏樂,為的是悼念帝堯。堯了解自己的兒子丹朱不是賢才,不配傳給他天下,因此才姑且試著將皇位讓給舜。讓給舜,天下人就都得到利益而只對丹朱一人不利;傳給丹朱,天下人就會遭殃而只有丹朱一人得到好處。堯說:“我畢竟不能使天下人受害而只讓一人得利”,所以最終還是把天下傳給了舜。堯逝世后,三年服喪完畢,舜把帝位讓給丹朱,自己躲到了南河的南岸。諸侯前來朝覲的不到丹朱那里去卻到舜這里來,打官司的也不去找丹朱卻來找舜,歌頌功德的,不去歌頌丹朱卻來歌頌舜。舜說“這是天意呀”,然后才到了京都,登上天子之位,這就是舜帝。
乍一看文獻似乎與音樂無關,但是仔細品味會發現,這段文獻中提到的音樂只限制于“三年,四方莫舉樂,以思堯。”三年之內,四方各地沒有人奏樂,為的是悼念帝堯。但卻也體現了音樂在當時社會中非常盛行,否則人們不會因為過于思念過世的帝堯而放棄奏樂,一方面是為了顯示對帝堯濃厚的思念,另一方面也潛在地體現了音樂在當時社會的廣泛使用。
在對《史記》里音樂文獻輯錄的過程中,遇到以上與音樂似無關又似有關的情況很多,是由《史記》的文本性質所造成,《史記》并非一本針對音樂撰寫的古典文獻,因此在輯錄音樂文獻的過程中需要對音樂文獻進行揣摩,確定它的音樂性價值并做出正確判斷,才能確保音樂文獻輯錄的準確性。
《史記》雖然并不是針對古代音樂所纂文書,但也有一篇《史記八書樂書》針對音樂記載寫作,文章中的重點:“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心之動,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動,故形於聲;聲相應,故生變;變成方,謂之音;比音而樂之,及干戚羽旄,謂之樂也。樂者,音之所由生也,其本在人心感於物也。故禮以導其志,樂以和其聲,政以壹其行,刑以防其奸。禮樂刑政,其極一也,所以同民心而出治道也!边@是對音樂的一種認知,禮用以誘導人的意志,樂用以調和人的聲音,政用來統一人的行動,刑用來防止奸亂。禮樂刑政,其終極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為了齊同民心而使出現天下大治的世道。
《史記八書樂書》以樂展開,以孔子的禮樂思想為主軸,講訴禮樂的教化作用,與公孫尼子的《樂記》內容相符,代表了儒家經典音樂文獻。
三、結語
古典音樂文獻學是中國古典文獻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整理方法較為簡單直接,但在整理過程中需要加入一定的主觀視角,根據文獻中音樂的作用,確定此文獻是否屬于音樂文獻范疇。古代音樂史學的研究需要依靠音樂文獻資料,因此確立了音樂文獻學在歷史學科上的重要地位,中國古典音樂文獻的輯錄整理,是對遺存在古代文獻資料中的音樂資料進行搜集并以集中的方式形式呈現,為現代人的音樂研究提供便捷,也體現了對中國古典音樂的重視,并區別于西方音像資料,以中國獨有的文字方式記錄屬于中國特色的古代音樂資料。
參考文獻:
[1]趙玉卿,鄭蓮.古典音樂文獻學漫談[J].交響西安音樂學院學報,1998,(04).
[2]徐元勇.中國古代音樂史研究備覽[M].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2012.
[3][漢]司馬遷.史記:中華經典普及文庫[M].北京:中華書局,2014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8
摘 要:文章用全新的視角詳細的描述了舒曼不同尋常的人生、精神方面的疾病以及情感上的經歷,力圖還原舒曼的性格特點,靠近他的精神世界,透過其作品中所透露的各種幻想與分裂讓讀者能更深層次的了解舒曼的獨特的作曲風格和他鋼琴作品中的內涵,從多個角度兼具理智與情感的觀點來分析舒曼的鋼琴作品。
關鍵詞:舒曼;精神分裂;幻想與浪漫;鋼琴作品
羅 伯 特 · 亞 歷 山 大 · 舒 曼 ( Robert Schumann1810~1856)生于德國茨維考城,是我們熟知的作曲家、音樂評論家和鋼琴家。也是 19 世紀浪漫主義藝術最卓越的代表之一。他自幼學習鋼琴,7 歲便開始作曲,16 歲時勉強遂母意進入萊比錫大學學習法律。1829 年舒曼拜克拉拉的父親克拉拉·維克為鋼琴老師開始系統學習鋼琴和作曲。1830年舒曼在法蘭克福聽了一場帕格尼尼的小提琴演奏會后受到了極大的震憾,毅然決定放棄對法律的學習,開始專攻音樂。1834 年舒曼創辦了一份雖然業余但卻新穎的音樂刊物《新音樂雜志》,這本激進的音樂評論雜志逐漸在當時成為左右樂壇主流價值的刊物。而舒曼也成為當時高舉浪漫主義旗幟的精神代表之一。在那人才輩出的時代,肖邦、李斯特、瓦格納、威爾第、門德爾松等等可謂百家齊放?蔀槭裁词媛囊魳纺苊摲f而出,流芳后世呢?這當然離不開作品所蘊含的深刻內容和思想。他的許多鋼琴作品都記錄著他的個人生活經歷,似乎更像是他個人的日記和自傳。所以要想全面的了解他的作品僅僅從寫作手法上分析是很淺顯的,只能更加深入的了解他的生活和精神狀態才能夠明白他所幻想的那個音樂中的世界。本文將從他的分裂的人生講起,細細挖掘他鋼琴作品中獨有的與眾不同的內涵與風格。
一、非常態的人生
舒曼是浪漫主義時期的一個偉大的音樂家,他的許多鋼琴作品都充滿著“浪漫”、“愛情”與“幻想”.但又并不僅僅局限于此,他的作品既有文學內涵又有哲學內涵,充滿各種光怪陸離的幻覺,又擺脫不了那如影隨形的陰影。對他人生的評說毀譽參半,甚至充滿了各種不實的流言和傳說。他是天才、瘋子、藝術家,也是一個擁有七情六欲的凡人。對于后世的我們而言將一個作曲家捧上神壇還是貶入地獄都是不客觀不理智的。現如今我們只能從那遺留下來的文字,日記等等去考尋并盡可能的還原他的人生經歷和精神世界,只有這樣才能更加靠近他音樂的真諦。
舒曼的許多鋼琴作品中都用到了“幻想”二字,他自己也曾經說過:“但愿在法則的鏈條上永遠繞著幻想的銀線”.如著名的《幻想曲集》、《C 大調幻想曲》等。他這“夢幻”的作曲風格大約來源于他“如夢似幻”的人生:
1.精神異常的藝術家
舒曼家族可以說是充滿了波折與不幸,就他本身的精神病癥而言,部分原因應該來自于家族的先天遺傳。1825 年舒曼 15 歲時他的姐姐艾米莉因為“日漸癡呆妄想而崩潰”,投河自殺。同一年,他開書店的父親過世。兩位至親的突然離世對少年的他是沉重的打擊。他開始性情大變,憂郁而敏感并且不愛說話。在此之后的幾年,他先后經歷了手指受傷無法繼續演奏鋼琴,患上瘧疾卻死里逃生等事件。舒曼開始嚴重的神經衰弱,從 23 歲起便會經常性的頭痛,失眠,甚至到不省人事的地步。1928 年 5 月他的精神病第一次發作,那年 10 月 17 日夜里,他曾企圖跳樓自殺。1833 年他的哥哥和嫂子因病離世。1836 年他的母親去世,1839 年他的大哥自殺。1850 年他已經開始感到精神渙散,無法集中注意力工作,中午會感到十分焦慮并且疲憊。到了 1852 年他連克拉拉交代的日,嵤--遛狗,都感到力不從心。克拉拉說舒曼“說話困難,并且會抽搐”.他經常出現幻覺,看到像巴赫、門德爾松、舒伯特等作曲家來到他的床前,提示他很多旋律。他開始有麻痹性癡呆的癥狀,兩手不聽使喚,筆跡已經無法辨認,也無法拿住指揮棒。1853 年 2 月,他聽到天使在跟他說話,到了晚上又變成魔鬼說他是罪人,要他下地獄。2 月 26 日,舒曼請求克拉拉將他送到精神病院,他趁克拉拉與醫生說話的空檔,獨自在大雨中跑出門去,幻想自己是條小魚,跳進了萊茵河。1854 年 3 月 4 日,舒曼最終還是被送進了精神病院,舒曼整夜的狂暴,咆哮,還毆打護理員,而當時在精神病方面的治療其實是非常落后的。他并沒有得到過真正意義上的治療,而只是被關起來并與親人隔離。最后醫生為了治療他,將其頭骨上挖了一個小洞,并放上一些鹽,據說這樣就可以看見里面壞掉的東西。7 月27 日克拉拉與他見了最后一面,而他已經無法說出話了。1854 年 7 月 29 日舒曼死在了波恩的精神病院。
2.是瘋子還是天才
如果在現代,舒曼可以得到很系統科學的治療,他的病應該能夠控制,但不幸的是他生活在 19 世紀的歐洲。那時對精神病甚至完全沒有科學的認識和治療手段。精神方面的病癥除了遺傳缺陷還有心理因素、環境因素、成長因素等等,有許多人認為舒曼的精神病是由于年輕時染上的梅毒所致,但這個說法并沒有被醫學所證實。他的一生幾乎都伴隨著精神的異常,卻寫出了偉大的作品,這值得深入的研究。許多精神病的人的確一點都不笨甚至非常的聰明。所以有很多人認為天才和瘋子只在一線之間。對于這個說法抱有最大信念的人要算是著名的意大利精神病學家塞拉·隆布羅索(Casare Lombroso)了,他寫了整整一部專著《天才的人》,來詳細論證“極端聰明的人都是極端癲狂的”.牛津大學實驗心理學系的戈登。克拉里奇教授說:“許多文獻資料表明,天才與瘋狂二者間存在關聯。極富創造力的人往往具有與眾不同的思維方式,與精神病患者的認知方式類似!奔s翰;羝战鹚勾髮W的精神病學教授凱。賈米森發現:較之普通人群,作家和藝術家中的躁狂抑郁癥患者和具有躁郁型氣質的人更多。許多藝術家似乎精神都有些不太正常。倫勃朗以后荷蘭最偉大的畫家文森特·凡·高同樣因精神病而自殺。凡·高明白自己的精神疾患,但他卻把這病看成是他的繪畫藝術所不可缺少的部分。還有長長的豪華陣容也在“瘋子”這一名單里:米開朗其羅、羅丹、蒙克、畢加索、布拉格、達利、馬蒂斯、徐渭、唐寅、八大山人·····世間唯有人的精神世界是最讓人琢磨不透的東西,幾百年前的藝術家如何能留下突破前人并且劃時代的作品,并能在幾百年后依然讓作品引領潮流,這種預見性和超時代性恐怕只有相當敏感、敏銳、眼光獨到、思想標新立異的人才能做到,對于我們來說,到底是太“正!绷诉是太“膚淺”了?從這個意義上來說,舒曼的精神方面的缺陷對于他的藝術創作來說不知是一件好事還是壞事。
3.“浪漫”到極致的人
伴隨舒曼一生的是他比連續劇還精彩的感情生活,他年輕時代相當風流,中學時代就已經養成喝酒濫交的習慣!兜诙帏Q曲》來自于他和菲克特夫人的地下情,而與女鋼琴家累德羅的戀情還讓他寫出了《幻想曲集》。他的日記里有很多尋歡作樂的真實記載。因此他也染上了梅毒。在跟女學生克里斯蒂分手之后,1833 年舒曼開始愛上了14 歲的克拉拉?死瓰榱烁媛Y婚不惜和父親斷絕了關系并且對薄公堂。最終克拉拉的父親被判入獄半個月。舒曼的所有鋼琴作品幾乎都是在他和克拉拉結婚之前創作和出版的,特別是1830年到1840年之間的十年,愛情給了他全新的力量。1840年他們終于成功結婚,婚后克拉拉確實完全改變了舒曼,讓他一度走出抑郁和分裂的生活,而這一時期也是他創作的最高峰,在 1840 年這一年他就寫了一百多首藝術歌曲和三套故事音樂。他的許多鋼琴作品都圍繞著與克拉拉的愛戀,有克拉拉的影子。比如《C 大調幻想曲》、《大衛同盟舞曲集》等等處處可見克拉拉動機和克拉拉格式。舒曼的美學思想極其重視“情感”在音樂中的作用,所以和他豐富的情感生活一樣,他的作品所展現的也是熾烈的情感、詩意般的旋律以及夢幻的神秘仙境。應該說他鋼琴作品中的許多幻想成分不但來源于他的精神分裂也來源于他多姿多彩的感情經歷。
二、理智與情感并存的作品
上文詳細論述了舒曼異常的成長經歷、獨特的個性、還有精神和感情上的風波,林林總總從他的一生似乎看到了他作品風格形成的諸多因素。他的絕大多作品是他生活的縮影,而其中尤以鋼琴作品為代表。下面特別分析一下他的鋼琴作品的與眾不同的特點和內涵,從而更加深刻的體會舒曼作品中所蘊含的難以言說的哲理與美感。
1.分裂的音樂形象
鋼琴家克勞迪奧。阿勞曾說:“舒曼是一個道地純粹的浪漫派。他的音樂有高度的緊張,有極端的感情,暴露出性格分裂的全部癥狀!碑斘覀冊隈雎牷蜓葑嗍媛髌返臅r候經常感到強留的對比,頭腦中似乎有兩個甚至多個不同的形象在對話,他們時而歡樂,時而激烈沖突,這造成了作品強烈的對比和音樂色彩的不斷變化,讓人們既癡迷于這神秘的音樂又似乎很難真正去理解它。這大約和他分裂的精神狀態與多重性格密切相關。1834 年舒曼自己成立了一個“大衛同盟”,以佛羅雷斯坦和約瑟比烏斯作為筆名,聲稱此兩人代表了他性格的兩面。佛雷斯坦是貝多芬的歌劇《佛德里奧》中男主人公的名字。他性格熱情尖銳,態度直率沖動甚至有些放蕩不羈。而約瑟比烏斯則文雅沉靜,是一個富于幻想的詩人。這種多重性格的特征一方面來源于他的精神分裂,另一方面也包含著他對事物的看法和他的音樂美學觀。他認為人性是萬分復雜的,任何人心中都寄宿著不同的靈魂。在他的鋼琴樂曲中到處都能看到這兩種不同性格的交織,這些分裂的音樂形象是了解其作品的重要的線索。
比如舒曼的鋼琴曲集《大衛同盟者舞曲》,全曲共 18個小品。樂曲開頭的動機用得是克拉拉的作品 op5·6.舒曼在每一首小品的后面都標記了“F”或是“E”,用以表示該曲的基調,字母分別代表著佛雷斯坦,和約瑟比烏斯。其中有四首因為同時具有兩種性格而被同時標上了“E”和“F”.在樂曲開頭,舒曼引用了一段古老的格言作為題詞,其大意是:“快樂總是與悲傷相伴而生。在快樂中,保持一顆虔誠之心,并勇敢地準備好承受痛苦!鳖愃七@樣的作曲形式舒曼不只一次用在他的鋼琴作品中,這在當時獨樹一幟,他的鋼琴作品也總是變幻莫測,難以琢磨,充滿了幻想色彩。
2.幻想之外的現實
就像文章開頭所說如果僅僅認為舒曼的作品只有浪漫的愛情與天馬行空的各種幻想,復雜的和聲和絢麗的技巧等,那對他的作品就只能說是一知半解。他雖然是個徹頭徹尾的浪漫主義者,精神分裂癥患者,可就像他在《新音樂》雜志發表的各種文章所說,他是反對將音樂和現實生活完全割裂開來的,他認為只談音樂的人永遠都是荒謬可笑的。他妄圖追求作品更深的文學內涵與哲學內涵;他想要打破原有的模式,做音樂的創新者和革命者;他更重視樂曲本身的思想性,想要將理智與情感完美的結合起來,在分裂中尋找統一,在統一中又展現出不同側面的特質。舒曼的追求不單單在音樂本身而包含了文學、美學,哲學等范疇。他希望將音樂提升到一個新的層次。
比如他的鋼琴作品《狂歡節》其中就充滿了對舊音樂的各種批判,和他發展新藝術的決心,其中的第 21 首《大衛同盟進攻凡夫俗子的進行曲》講的就是那些他所認為的凡夫俗子在大衛同盟盟員的進攻下最終被打敗的事。舒曼自比做“大衛”,而把那些守舊的陳腐家伙們稱為“菲利士人”,這是借圣經舊約的典故--大衛與異教徒菲利士人作戰,最終用石塊擊倒了巨人果利提亞。當時這不僅僅標志著一種嶄新的“浪漫主義鋼琴曲”的出現,更表現出舒曼在藝術方面勇于革新的批判精神。
舒曼推崇藝術中的真善美的統一,他勇于探索將文學與詩歌完美結合,比如他的鋼琴套曲《蝴蝶》就是根據德國小說家讓·比爾的小說《妄自尊大》中的《假面舞會》的題材而創作的。十二首小品精密的排列,像是蝴蝶慢慢從幼蟲進化到蝴蝶的過程。而德文的“幼蟲”和“假面”是同一個詞語,這讓這首樂曲擁有了雙重寓意,而他這種在作品中使用暗語和標題來表達自己思想的形式,幾乎在每首鋼琴作品中都能夠發現,所以他更像是一個偵探,留下了暗號讓后人去猜測和品味。這些鋼琴作品讓他的作品在幻想之余更多了些詩意和哲理,嚴密的作曲結構,復雜的寫作手段,具有內涵的作曲動機,富有前瞻性的作曲形式,深厚的文學詩歌底蘊、深奧的哲學思想等等讓舒曼看上去再正常不過了,就像他的法律出身一樣,嚴密而有邏輯,有文化確不膚淺。絲毫不像是一個單純的精神分裂者所能達到的境界。只能用天才二字來形容。內心的矛盾掙扎,時而清醒時而分裂的生活,都讓舒曼的作品在情感與理智上達到了高度的統一,也形成了他自己獨有的風格。
結語
舒曼在 46 歲最終還是敗給了精神分裂癥,對后世的人們而言,一個如此有天賦的音樂家卻以精神病院作為自己最后的歸宿只叫人唏噓不已。至今他豐富的音樂作品、藝術評論、生活日記、情感八卦依然被人們津津樂道。無數關于他的作品分析、情感揭秘依然充斥著各類書籍報刊,其中真真假假已經沒有人再能夠對證。就像武則天留下的那塊無字碑一樣,任由人們評說吧。反正依然有一個又一個的人被他的音樂所吸引,跟隨他走進那如夢似幻的理想中的世界。
參考文獻:
[1][德]古·揚森編.[德]羅伯特舒曼著.舒曼論音樂與音樂家 [C] .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60(6).
[2]林逸聰.音樂圣經[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0(1).
[3]毛紹綱.音樂家的桃色風暴[M]北京:中國旅游出版社,2007(7).
[4]方之文. 舒曼:詩的音樂,音樂的詩[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98(10).
[5]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2).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9
。壅隨著音樂的飛速發展,音樂與人類的關系越來越密切,現代人的生活已經離不開音樂。但很多人并不明白到底什么是音樂,音樂學這一學科又是怎樣的。本文就音樂與音樂學這兩個名詞用自己的理解進行了闡述。
。坳P鍵詞]音樂 音樂學
說到“音樂”,可謂眾所周知,它是和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的,甚至可以說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音樂的,因為我們需要它來抒發我們內心世界的情感,陶冶我們的情操,豐富我們的業余生活和精神世界。但提及“音樂學”,這一名詞可能一般人就說不大清楚了,那么到底什么是“音樂學”,音樂與音樂學之間又是怎樣的關系呢?接下來就談談我個人的淺薄認識。
說“音樂”,我想把“音”與“樂”分開來講。音是由物體震動產生的聲音,通過聲波傳送到人的耳朵里而產生的一種聽覺感受,分為樂音和噪音兩種:物體作有規則的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為樂音;物體作無規則的震動時所發出的聲音為噪音。樂是把樂音按照一定的規律或方法(包括音高、節奏等)將其排列、組合起來,通過人聲或是樂器表現出來,引起聽者的共鳴,以達到表達人的思想,傳達情感的目的。以前很多書中只把樂音界定在音樂的范疇內,說“音樂都是由樂音組成的”。而事實上在現在的音樂中,尤其是在流行音樂中,為了追求一些特殊的音響效果,噪音也被拿來使用,而且效果也不錯,只是它的使用頻率很低,偶爾應用而已。所以可以說,音樂是人類用以抒發內心感受、表達思想情感、陶冶精神世界的一種重要工具。是藝術,更是一個學科領域。
音樂起源于大自然的天籟之音和人們的勞動,曾有人專門搜集大自然中的各種動物的叫聲、風聲、流水聲等組合在一起,給人以心曠神怡、清新自然、返樸歸真的享受;而我們祖先在勞動的時候為了力量的集中和凝聚,也為了在勞動中愉悅身心,自然不自然的發明了勞動號子,后被收集整理歸類為勞動號子,也類似于現在的原生態民歌,再到現在的新民歌……因此可以說音樂的歷史是伴隨著自然界和人類的產生就開始的,發展至今,已有了很多種音樂形式。比如用人聲來表現音樂(即聲樂),也就是人們常說的唱歌,包括獨唱、齊唱、合唱、對唱、小組唱、表演唱等等;還有用器樂表現的音樂,包括鍵盤樂,例如鋼琴、電子琴、手風琴、雙排鍵管風琴等;管樂:長號、小號、單簧管、雙簧管、長笛、短笛、太陽號等等;弦樂:古箏、二胡、琵琶、古琴、吉它等;打擊樂:鑼、鼓、镲、沙錘等等。
那么,在發展和應用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問題,如何面對這些問題,解決這些問題,就成了音樂愛好者和音樂學者們的研究對象,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音樂學。音樂學,musicology,是研究音樂的所有理論學科的總稱。音樂學的總任務就是透過與音樂有關的各種現象來闡明它們的本質及其規律。如研究音樂與意識形態的關系,有音樂美學、音樂史學、音樂民族學、音樂心理學、音樂教育學等;研究音樂的物質材料的特點的,有音樂聲學、律學、樂器學等;研究音樂形態及其構成的,有旋律學、和聲學、對位法、曲式學等作曲技術理論;還有從表演方面來考慮的,如表演理論、指揮法等。
音樂學可以說是人文科學的一部分,是研究音樂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學科,它的研究對象與范圍很廣,如構成音樂的物質材料和對它的感知過程與人;音樂的歷史與發展和演變;以及物理的、心理的、美學的、文化的等知識領域的相關內容等。總之,有關音樂的一切事物及學術領域均是音樂學的研究對象,都是音樂學所要研究和解決的問題。
這門學科的確立迄今大概有二百多年,是一門年輕的學問。“音樂學”被作為音樂學術研究領域的總稱確定下來是在1885年奧地利音樂學家阿德勒(G、Adler)發表了《音樂學科的領域、方法和目標》一文以后,將隸屬音樂學的各種門類劃分為兩大部門,第一部門為歷史音樂學,包括音樂通史與各種專業史;第二部門為系統音樂學,包括可應用于音樂不同領域的法則,如研究和聲、節奏、曲調的法則,音樂美學與音樂心理,音樂教育學與教學法,對音樂民族學及民俗學的比較研究等。另外又列出這兩個部門的輔助學科,如歷史部門的文獻學、傳記學、史學、文學史、啞劇及舞蹈史等;體系部門的音響學、生理學、邏輯學等等。它的分類法成為以后德奧系統音樂學分類的基本依據。
綜上所述,音樂與音樂學之間就必然形成了一種互相依存、共同發展的關系。音樂的發展給音樂學提供了更廣泛的研究內容和題材;而借助于音樂學的研究,解決了音樂中的問題,音樂才會以更加迅猛的速度進步、輝煌,為人類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作出重大貢獻,讓人類的心靈世界多姿多彩。
讓我們共同努力,在音樂的世界中盡情暢游,學好音樂,學好音樂學,為人類音樂的美好未來而獻己所能。
【參考文獻】
[1]蔡際洲.音樂學[M].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
[2]百度百科.
音樂學論文寫作 篇10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各種新興產業的不斷出現,導致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專業選擇上,也越來越豐富。傳統教學中那句“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言論,此時也顯得十分的不合時宜。對于這樣的現象,不僅僅是社會的進步,還有教學體質的健全。在高校的音樂課堂上,關于作曲理論的課程,也受到了更多學生的青睞。本文在對高校的作曲理論課堂進行實際的觀察后,得出一些自己的理論和看法,希望能幫助我們的音樂老師,在以后的課程改革中,起到一些積極的作用。
【關鍵詞】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改革;策略運用
音樂沒有國界,無論是哪個國家,哪個民族,對于音樂,都會有一份自己獨特的印象。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是音樂專業教學中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構成音樂課程的基礎與核心。關于它的學習,和實際技術不同,作曲理論更多的是一些理論知識的學習,并且其中所含的內容較多,很多學生在學習中,一直講音樂學的作曲理論課程,當做重點難點之一。但是,由于音樂教學的完善,不少學生意識到,作曲理論知識,恰恰是音樂學習的關鍵所在。所以,我們的老師在具體的教學中,要積極的進行改革,幫助學生,更好的投入到音樂的學習之中。
一、老師加強自身的教學素養
隨著音樂教學改革的深入,對于高校音樂各科老師的專業素養、教學素質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傳統的教學思路,多是強調老師的主導地位,這種方法盡管在教學中能夠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對于學生自身的創新能力,實在是有著諸多的限制。所以,傳統的觀點必須得到改變,尤其是在高校音樂的教學中,音樂教師的素養必須要不斷的進行修正和改進,以提高其音樂技術和美學理論方面的修養。老師在實際的素養提升中,要重視自己在橫向方面的延伸,由于音樂作曲理論中包含的知識點較多,并且同一些復雜的技巧內容有所勾連,所以,我們的作曲理論教學老師在教學中要不斷改進自己身上那知識結構淺、涉及面窄的問題。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社會上的專業機構,來對自己在音樂理論方面的知識進行拓展;另一方面,可以和自己年級組的音樂老師,進行積極的交流,當然,交流的動向并不要局限在自己這一科目中,只要是音樂方面的老師,都可以進行深度的溝通,了解不同的情況。這樣的溝通交流,也更符合音樂作曲理論教學的特點。老師們不妨根據自己的教學過程和教學感想,定期展開研討會,這樣的交流方式,能夠讓老師認識到自身的缺點加以改正;認識到別人的優點,進行借鑒。
二、幫助學生對教學引起重視
由于高校的教學體制相比較高中而言,寬松了許多,這就導致很多學生在學習中,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由于作曲理論課程,在音樂中的表現力不是那么的明顯,以及學習內容的復雜和枯燥,就導致很多學生,對于它的學習,沒有一個端正的態度。在實際的調研中發現,有些學生在課堂上少有發言,對于老師的提問,也是能敷衍就敷衍,也沒有養成良好的課堂筆記習慣;更有甚者,拿缺課當兒戲,在課堂上只是擺弄手機,故意遲到早退。這些現象,一方面是老師的督促不利,另一方面,也是學生對于作曲理論這門課程,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認為它對于自己的以后的發展,沒有太大的作用。所以,要想進行音樂作曲理論的改革,我們的老師首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對作曲理論的學習引起重視,端正自己的學習態度,只有這樣,教學質量,才能有所保證。在具體的教學中,老師要想幫助學生建立良好的學習意識,認真的猶如到課堂上來,首要的一點,就是讓學生認識到作曲理論課堂的重要性。老師不妨在音樂這個大的知識框架下進行講解,幫助學生了解作曲理論在各種音樂表現中的應用。像管弦樂曲、奏鳴曲、變奏曲等內容,老師要幫助學生了解作曲內理論在這些音樂中的表現形式,讓學生從根本上認識作曲理論、重視作曲理論;還可以幫助學生分析一些具有我國民族文化特點的音樂作品,并且引導學生試著根據那些內容來進行一下創作。出現錯誤時,老師要鼓勵學生不要害怕,幫助其樹立良好的自信心,只有在發現錯誤的過程中,學生才能不斷的進步,才能逐漸的掌握音樂作曲理論這門課程的深切含義,并且使自己的音樂知識不斷豐富起來。
三、用多元的方式激發學生靈感
高校音樂作曲理論課程,相比較于實踐和聲樂學習來說,可能形式上、內容上都有些枯燥,并且對于學生在記憶力上有很深的要求,在學習中,也要具備一定的邏輯運用能力。經過實際的觀察發現,很多學校在對學生進行作曲理論的課堂上,教學理論相對來說太過于單一,有的是滿堂灌輸一些枯燥的理論知識,有的是讓學生根據教學任務進行死記硬背。音樂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多樣,如果老師在教學中不能激發學生多樣看待音樂的能力,那么在以后的音樂創作中,學生怕是也拿不出屬于自己的獨特作品來。
結語
總而言之,老師在教學中,既要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還要運要用多元的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豐滿其創作靈感。有趣的學習氛圍,在調動學生學習欲望的同時,還能加強師生間的交流,提高教學質量。
【注釋參考】
[1]劉曉暉.普通高校音樂學作曲理論課程改革初探[J].音樂時空,2015,21:146.
[2]張金石,林國花.論普通高等學校音樂學作曲理論課程改革[J].林區教學,2010,09:104-105.
【音樂學論文寫作(通用10篇)】相關文章:
音樂學碩士論文09-17
音樂學論文格式08-06
密碼學論文寫作范例論文12-05
音樂教育學論文08-20
音樂學論文參考文獻10-24
音樂學論文答辯問題03-10
經濟學論文寫作格式09-26
教育學論文寫作指導03-09
音樂學論文開題報告怎么寫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