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文化異化現象根源研究
“本質上,網紅文化是社會關系相互作用的產物,其異動對青少年價值觀的誤導是社會價值觀異化后‘反噬’自身的表現,是工具理性遮蔽價值理性的結果,其影響已遠超‘小眾文化’的意義,嚴重解構主流價值觀,并危及文化強國、網絡強國戰略目標的實現!币韵率切【幘恼淼木W絡文化異化現象根源研究,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一、文化、異化、網絡文化異化
要了解網絡文化異化,筆者認為幾個重要的概念不容忽視。譬如,什么是文化?從哲學層面講,文化是人類對于世界的“人化”,是人類自身存在的表征,換言之,就是按照人類的目的與需要對世界的本來面目所做出的種種調整,使之各個方面均帶有人類的印記與色彩的過程。從政治學層面講,文化作為與物質領域相對的精神產物,是在物質生產的基礎上,人類創造出來的包含著信仰、情感、知識、體驗等在內的一個體系。這個體系也可以稱為核心價值體系,其核心是信仰層面的東西。那么什么是異化?異化源于拉丁語的 alienation,本意為神經錯亂、分離、疏遠。異化在哲學范疇中的含義是豐富而不甚明確的。一般看來,異化是指主體在不斷變化發展中,由于自己的客觀活動反而生成和助長了自己的對立面,即客體,而客體卻以異己力量反對主體本身。然而,進入互聯網時代,人類所創造的網絡文化在表征“人化”的同時,也給人類生活帶來了“物化”問題,表現為以外在物質取代內在精神追求的傾向,使網絡文化這一人類創造物出現與其創造者疏離和悖逆的趨勢,表現出網絡文化異化的屬性。
網絡文化異化,指的是主體利用自身創造的網絡文化,導致對網絡文化的高度依賴。這種高度依賴使網絡文化原有的內涵目的與功能,發生扭曲和顛覆,演化成為與主體相背離的異己力量,導致主體沉迷于網絡文化的束縛而難以解脫,甚至受到傷害而缺乏理性自覺,終反而使主體成為受制于網絡文化的工具,為被網絡文化主宰的客體。
二、網絡文化異化現象
網絡的快速發展對人類自身和人們的交往等諸多方面的影響十分顯著,網絡文化,無論在何種層面看來,都已然成為文化的一個重要分支。網絡給我們帶來的的不止是新的媒介和先進技術,它是一種建立在高科技之上的、具有多元性、開放性、全球性等特性的文化。網絡文化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行為方式、交流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都了產生重要影響,已然成為現代人生活中的重要精神食糧。網絡文化由于其獨特的傳播媒介、發展方式和受眾的不同,在市場經濟和功利社會的時代背景影響,逐步背離了文化的傳統精神,產生了虛假化、娛樂化、低俗化等特點,失去了自己的教化作用,成為了阻礙人類文明進步的落后力量。目前,網絡文化異化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其一,商業的趨利性使網絡文化缺乏想象力和創造性,甚至出現低俗化、媚俗化的趨勢。
互聯網是因為商業的介入才得到了廣泛的推廣和普及,因而,網絡文化天然具有商業化的基因。商業的逐利本性使網絡文化追求速成、吸引眼球等效果,然而現階段中國網民的素質還普遍偏低,這種迎合受眾的結果必然是在創造文化過程中摒棄了精英文化所秉承的高貴氣質,使得網絡文化缺乏想象力和創新性,粗制濫造甚至千篇一律,呈現出低俗化、庸俗化乃至媚俗化特征。另一方面,網絡文化迎合網民愛捕風捉影,挖掘隱私的心理,在傳播信息過程中會夸大事實,甚至會憑空捏造一些莫須有的明星丑聞、暴力恐怖事件等,混淆視聽,導致網絡環境烏煙瘴氣,也嚴重影響青少年身心的健康發展,從而喪失精英文化秉承的價值取向和表現方式,背離了網絡文化追尋真理的目的和初心。
其二,網絡文化異化為追求感官刺激的生理欲望的表達,導致主體原本價值觀喪失。
當前人類已步入消費社會,不僅消費物質產品,也消費精神產品。隨著大眾傳媒的發展以及主體進入網絡環境的無等級性,人們可以隨時隨地獲取各種資訊,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然而其負面效應也是顯而易見的。眾所周知,網絡環境相對比較寬松自由,隨之而來的人們的自律性也會降低,“享受感性快感的程度”成為對人生的終極辯護。這樣人性中不美的一面就會暴露無遺,譬如有些人會沉迷于色情、暴力、恐怖等各類信息中無法自拔,網絡文化不再是核心價值觀的傳遞者,某種程度上異化為追求感官刺激的生理欲望的滿足,人們沉浸于“表層娛樂”,而不再追求文化背后的深意,正義感、道德感逐漸喪失,原本追求真善美的主流價值觀毀于一旦。
其三,網絡媒介的圖像化使得網絡文化流于淺表性。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視覺影像技術的進步,當前人類社會已步入影像時代,在網絡上隨處可見唯美的圖片以及制作精湛、畫面感十足的影像信息。這些圖像及視頻信息相比于文字信息更加直觀感性,對人們的感官刺激相對也比較強烈,繼而人們更傾向于滿足當下快感,追求瞬間狂歡,而產生思想上的惰性,不去追求信息背后的深層意蘊和藝術韻味,從而導致網絡主體在一定程度上喪失了想象力、創造性、反思力以及批判性,網絡文化呈現出淺表化、庸俗化的特征。另外,圖像信息一般比較零碎、跳躍性比較大,系統性邏輯性不足,因而人們獲取的是眼花繚亂的、空洞的圖像信息,不利于個人學習及成長。
其四,對網絡文化符號怪異化和個性化的追求,造成了網絡語言和文字的異化。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人們可以隨時隨地、方便快捷地利用各種網絡渠道進行交流。網絡語言異化現象有七種傾向:洋化、粗化、土化、古化、奇化、嬌化、浮化等。為了更生動形象的傳達信息,以及迎合時代發展,網友發明了各種新鮮詞匯及表達方式,譬如近些年流行的蜜糖體、梨花體、甄嬛體、腦殘體等等,追求標新立異,然而有些詞匯及表達并不符合漢語言文字規范,在某種程度上是對優秀中華漢語言文化的僭越。另外,為了宣泄私欲及不滿,粗話臟話在網絡上也是隨處可見,粗鄙化、庸俗化和暴力化的網絡語言在網絡交往中大行其道。網絡語言的異化,反映了網絡文化異化正日趨嚴重。
其五,主體用虛擬的文化娛樂和社會交往的滿足取代現實的文化娛樂與交往的滿足,消退了主體在現實中進行社會交往的欲望和能力。
網絡文化以一種異化的方式,發展了人的娛樂性存在。開放、匿名、豐富的網絡文化讓網民們可以肆無忌憚地、無所禁忌地在虛擬的世界里縱橫馳騁。平時緘默、孤獨、冷漠的網民也能在其中自得其樂,他們沉迷于虛擬世界樂此不疲,變換不同的角色,得心應手。久而久之對網絡形成嚴重依賴,他們更愿意選擇在網絡世界里溝通交流,逃避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當今社會中龐大的宅男宅女群體的出現就是例證。
三、網絡文化異化的主體根源
網絡文化異化的成因有主體、技術和社會環境三個層面,人自身是導致網絡文化異化的主導性因素,人創造網絡文化,網絡文化為人所用,在二者關系上,人是主體,網絡文化是客體,因此人應當把握自己的主體地位。
首先,網絡文化異化最為深層的刺激因素是經濟利益的驅動。
隨著網絡文化所衍生的經濟收益的日漸豐厚,一些網絡運營商極力將網絡文化變成生產財富的工具,唯利是圖和過度開發,嚴重違背了網絡文化生產的價值規律,使它很容易異化成對立面。商業的逐利本性致使一些商業網站常常不惜曲意逢迎某些低級趣味,粗制濫造某些格調不高的網絡文化產品,嚴重破壞了網絡文化的良性、健康和持續發展,導致文化陷入經濟單邊主義和商業實用主義。
其次,主體的享樂本能的放縱與人生意義的喪失造成網絡文化異化。
網絡文化離不開直接的娛樂性,但僅有娛樂顯然是不夠的,娛樂只有當其與文化中更根本而深層的東西融合時,才富有價值。在消費文化和時尚潮流的誘惑下,大眾放縱欲望、崇尚享樂的情緒不斷滋長,不少人特別是青少年沉迷在網絡娛樂與虛擬社交空間,滿足當下的即時快感同時不用付出任何感性代價。長此以往,人們變得越來越迷戀于淺層次的感官享受,而不去追究文化背后的深意,價值觀被逐漸顛覆、人生意義喪失,可謂玩物喪志。
再次,人的主體性的缺乏導致網絡文化異化。
網絡文化是人的創造物,該創造物應當是人實現特定目的的工具和手段?扇缃窬W絡文化某種程度上卻反客為主,成了奴役人、支配人的力量。人是文化的集合,是文化的始點和終點,人的異化是通過文化的異化表現出來的,而文化的異化也就是人的異化。如果人們長期在這樣的網絡文化中打轉,就會喪失主體性,就會在網絡的深不可測的空間中,喪失人類自身的意義。
最后,主體的網絡公共理性的缺失造成網絡文化異化。
當前中國社會正處于轉型時期,在能力、處境、條件以及地位等方面處于相對弱勢的成員,在現實渠道中意見表達和申訴經常受阻,為此不得不借助網絡方式,將自己的困境表達出來,由于匿名和進入媒介空間的無等級制,參與討論的網民更肆無忌憚,虛擬社會非理性情緒的宣泄也隨之愈演愈烈,在偏激情緒主導的虛擬空間中,理性訴求成為“沉默的少數”,即便有理性的分析、幽默的批評,也都湮沒在憤怒的叫罵、低俗的惡搞之中。在網絡公共輿論空間中,過度的情緒宣泄而缺乏切中時弊的中肯分析,對問題的解決并無助益,反而會導致情緒激化行為升級,造成網絡公共領域的凌亂和無序。
四、技術層面的根源
1. 信息傳播的無序性:網絡環境的寬松自由使得信息傳播變得快速且無序,容易夸大事實甚至捏造謠言,導致網絡環境烏煙瘴氣,混淆視聽。
2. 媒介的推波助瀾:媒介的快速發展簡化了信息獲取的方式,但同時也助長了網絡文化的異化。媒介的過度渲染和炒作,使得一些負面信息更容易被放大和傳播。
五、社會層面的根源
1. 主體意識的消減:在網絡空間中,個體的主體意識容易消減,導致責任意識的淡薄。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往往缺乏深思熟慮,容易受到群體情緒的影響。
2. 法律失范與監管缺失:網絡空間的法律規范和監管機制相對滯后,難以有效遏制網絡文化異化現象的發生。法律失范使得一些不法分子有機可乘,利用網絡進行違法活動。
六、心理層面的根源
1. 追求感官刺激的生理欲望:當前社會已進入消費時代,人們不僅消費物質產品,也消費精神產品。網絡環境為人們提供了大量感官刺激的信息,使得一些人沉迷于其中無法自拔,導致原本的主流價值觀被扭曲。
2. 自我價值的分裂與缺失:在“飯圈文化”等網絡現象中,粉絲的追星行為不僅僅是單純的情感需要,更是一種自我“實體”價值分裂與缺失的后果。粉絲被資本掌控者異化為消費“工具”,其自身的主體價值與審美追求也被異化為“概念崇拜”。
七、經濟層面的根源
1. 資本的介入與操控:在網絡文化異化現象中,資本的介入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一些網絡平臺和商家為了追逐利益,不惜制造話題、炒作熱點,導致網絡文化走向庸俗化和異化。
2. 消費主義的盛行:消費主義的盛行使得人們越來越注重物質享受和感官刺激,而忽視了精神追求和道德建設。這種價值觀的轉變也加劇了網絡文化異化現象的發生。
八、 歸納與總結
綜上所述,網絡文化異化現象的根源是多方面的,包括技術層面的信息傳播無序性、媒介推波助瀾;社會層面的主體意識消減、法律失范與監管缺失;心理層面的追求感官刺激的生理欲望、自我價值的分裂與缺失;以及經濟層面的資本介入與操控、消費主義的盛行等。要有效治理網絡文化異化現象,需要從多個層面入手,加強倫理教育、凸顯責任倫理、強化制度倫理等措施的綜合運用。
【網絡文化異化現象根源研究】相關文章:
網絡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及對策研究11-14
英漢民族文化語義的非對應現象及根源的論文03-09
分析“鋼琴熱”現象研究12-05
鋼琴熱現象研究分析論文03-11
論教育現象學研究和教育敘事研究比較03-05
鋼琴熱現象研究分析的藝術論文03-11
關于大學課堂學生資源荒廢現象研究12-11
中國的網絡文化論文03-05
校園文化\網絡文化與大學生的網絡文化素養11-27
吉芬商品現象經濟學研究論文11-0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