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規劃開題報告
小區是人們居住的地方,有良好的規劃能讓人感到舒適和想入住的欲望,這也是時代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區規劃開題報告,希望大家喜歡。
小區規劃開題報告 篇1
一、綜合本課題國內外研究動態,說明選題的依據和意義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的生活水平大大改善,整個一切都直接影響著建筑師對住宅小區的規劃和住宅設計的研究,這就需要新的小區、新的住宅區適應新的變化和新的生活。
18世紀下半葉爆發的工業革命引發了城市形態的重大變革,人口向城市大規模聚集,城市的迅速膨脹打破了
傳統城市以家庭經濟為中心的城市格局。城市中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片工業區、商貿區、工人住宅區以及倉儲區等職能區劃,城市結構和規模都發生了急劇的改變。同時城市人口大爆炸,居住條件惡劣等問題日益嚴重,出現了一系列被稱為"城市病"的復雜城市問題。為了根治"城市病",19世紀末以功能主義和機器美學原理為基礎的城市理論應運而生。到20世紀20年代,在CIAM的推動和雅典憲xx的倡導下,城市逐步脫離古典主義傳統,向功能主義形體化方向邁進。
雅典憲xx強調城市明晰的結構組織,注重功能分區與用途純化,追求統一的視覺空間秩序,將城市機械地分割為四項基本功能,即居住、工作、交通和游憩,強調城市中不同功能的分區布局,再以交通網彼此聯系。雅典憲xx的基本原則和精神實質在城市形態上表現為各城市功能被交通線劃分成具有嚴整幾何性的功能分區,形體環境秩序井然。同時城市結構以縱向的樹形結構形成等級化的組織體系,即按照嚴格的遞增等級來組織城市。城市的基本組成單元是:
1、 近百家住宅組成一個鄰里單元;
2、 幾個鄰里單元圍合成一個鄰里單位(以一個小學的服務面積控制規模),中間是鄰里單位的中心;
3、城市結構表現為由大至小等級化梯度形成的中心體系(城市中心、城市次中心等)組織的城市空間,同時城市道路也根據各中心的等級相應呈等級化的梯度變化。二次大戰以后以這種組織結構規劃的城市及城區大量出現,尤其在新建城市,如以英國哈羅新城為代表的.新城建設及巴西利亞的規劃和建設中,這種等級化的城市組織結構和功能空間劃分的特征非常鮮明地體現出來。鄰里單位是由美國建筑師佩里(C、Perry)于1929年提出的居住空間組織方式。它以一個小學的合理規劃為基礎控制鄰里單位的人口規模(大約居住1000戶),以四周的交通道路為邊界,形成不被外界交通穿越的、內設必要公用設施的、日照通風景觀條件良好的居住空間。鄰里單位模式產生于功能主義形體規劃觀為主流思潮的背景下,與功能主義等級化城市具有同構關系,鄰里單 位模式的確立為等級化的城市組織結構提供了基礎。作為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方式,鄰里單位體現了《雅典憲xx》所倡導的功能主義原則,本身的組織結構也呈現等級化:鄰里單位中的服務設施獨立于居中的位置,并以其服務面積控制著鄰里單位的居住人口規模;居住空間的功能被劃分為住宅、道路、綠化、服務設施,彼此功能劃分明確、空間互不交叉;鄰里單位內部道路寬度、綠化面積、服務設施規模也從鄰里單位向鄰里單元呈等級化遞減;對于建筑形體環境,住宅的高度、日照、間距、朝向、建筑密度等都通過精心的設計達到理性的結果。鄰里單位模式的出現,改變了工業革命后住宅街坊中的擁護、惡劣的居住環境,并以新的居住模式對應汽車交通時代的客觀條件,其在當時的進步意義是不可忽略的。
在鄰里單位被廣泛采用的同時,前蘇聯等國家提出了擴大街坊的組織形式,我國許多小區也屬于這種形式,這種規劃原則與鄰里單位十分相似,但在空間布局上鄰里單位比強調軸線構圖和周邊布置的擴大街坊要自由活潑些。
隨著戰后各國經濟的恢復和科學技術的迅速發展,為適應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要求,居住區規劃有進一步總結和提高了居住小區和新村的組織形式,使鄰里單位和擴大街坊理論又進一步得到充實和完善。
現代交通的發展要求進一步加大干道間距,住宅建設規劃的空前發展,住宅層數因用地緊張而不斷增高:城市交通因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和由于過分強調城市規劃的功能分區,使工作和居住地點分布不合理而越來越緊張:城市舊居住區改建的特殊性以及居住區自給自足的生活服務設施在經濟上的低效益,因而出現了 “居住區”、“綜合居住區”等多種規劃組織形式。
綜上所述,居住區規劃組織形式的演變經歷了從小到大、從簡到繁、從低到高的變化過程,今后還將隨著社會經濟、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變化而變化。
中國城市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的原型來自鄰里單位模式,不論是1950年代完整模仿鄰里單位以及蘇聯的居住街坊模式,還是1960年代基于鄰里單位模式發展起來的居住小區規劃理論,亦或1980年代以后隨著國家試點小區的推行和成熟,居住空間逐步形成"小區—組團—院落"的三級組織結構以及通過對三級結構的改良形成的"小區—院落"的二級組織結構,居住空間的組織模式本身并沒有脫離鄰里單位模式的基本原則和組織方式,即以一個小學的服務人口限定居住空間的人口規模,以公共設施服務半徑限定居住空間的用地規模,小區內只容納單一的居住功能;小區內呈等級化的組織結構等等。居住小區模式正借目前大規模住宅建設的東風在中國城市中被普遍使用著。
本次就是把以上理念充分融入到小區規劃設計中。規劃設計出居住環境良好、社區功能完備,具有當地特色的居住小區。
二、什么是居住小區?
1、居住小區的概念
我們通常所敘述的居住小區是哥非常不清晰的概念。按照《城市居住規劃設計規范》。規模在300—700戶,人口在1000—3000人為組團;規模在2000—4000戶,人口在7000—15000人為小區;規模在10000—15000戶,人口在30000—50000人為居住區。可見,其概念劃分以戶數,人口總量為標準,并不以建筑用地面積多少為指標。常見某些地產廣告,稱某某小區,充其量也就是一個組團。居住小區指規模在2000戶,人口在7000人以上,并且用地有一定規模的住宅區。
2、居住小區超區域性輻射
一般而言,居住小區與單體建筑在商業信息輻射面上有不同之處,單體建筑輻射面區域性強,外區顧客一般不易進入輻射區域。由于住宅小區講究環境、配套、功能開發,其附加值要高于單體建筑,影響力、社會效應打打增加,除了受到本區域顧客青睞之外,外區顧客也會慕名而來,所以居住小區相對于單體建筑有著超區域的輻射性。
3、注意地形地貌的特點,顯其之美,避其不足
在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時,并無十全十美的地形,即使是坐北朝南的方形地塊,由于規整,設計時很容易做的古板。反之,一些不規則的地塊,卻可以設計出道路流暢,樓型新穎的優美小區。在規劃設計時,如果充分注意地形地貌的優點、缺點,就能做到顯其之美,避其不足。比如,條狀地塊要注意樓型設計時點、條、矩的結合。如果建筑臨水,樓型盡量設計成略帶環狀。
4、開掘主題與最求創興
在居住小區規劃設計時,常常合二而一。既然被稱為居住小區,那自然有一定規模,主題絕不是可有可無的。沒有主題也就失去了靈魂如同缺乏主題的樂曲,是一團雜亂無章的音符。然而作為建筑音符的居住小區主題形成也頗為復雜,
。1)地理位置;
。2)私密性;
(3)住宅戶型;
。4)綠化布置;
。5)道路規劃等,這些因素結合起來,進過設計師的創作才能形成主題。
三、住宅小區規劃應注意哪些方面?
1、小區規劃應注重人文環境
居住小區是城市的組成部分,所以其規劃也應該因地制宜,結合當地的歷史人文環境及居民的生活模式,使整個小區有機地融入到所在城市的大環境中。
2、小區規劃應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
生態環境是影響小區居住條件的關鍵因素。所以,在規劃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地形、地貌和地物的特點,在盡可能不破壞建設基地原有的河流、山坡、樹木、綠地等地理條件的同時,加以利用,創造出建筑與自然環境和諧一致、相互依存,富有當地特色的居住環境來。
3、小區規劃應注重功能分區的組合
居住小區的空間按其功能要求一般劃分為公共空間、半公共空間、半私用空間和私用空間四級。
4、小區規劃應注重安全防衛的設置
住宅小區的居住環境安全與否,是小區居民極其關心的問題,要創建一個安全的居住環境不僅要有科學的小區管理制度,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依賴于小區 規劃的安全性,這其中涉及到居民的生理、心理安全和社會安全等因素。
5、小區規劃應注重服務系統的完善
在住宅小區規劃中,社會服務環境的營造也是不可忽視的內容,因為它不僅是解決居民日常生活活動需要的基本保證,也是小區穩定的物質基礎。
四、如何進行住宅小區規劃,具體需要考慮哪些方面的建設?
1、居住小區空間布局合理化、科學化。
一是從"以人為本"出發,建筑與環境并重,現實與適當超前結合。
二是居住小區的功能區應布置得當,有豐富的層次,布局結構有特色。。 三是住宅群體的布置,應提高院落功能,增大交往空間。居民交往和休憩、鍛煉。
2、居住小區的建筑設計與環境的組合應凸顯文化內涵,表現豐富的、有特色的主題。
居住小區應根據其所在地段、城市大環境確定其主題定位,不宜千篇一律,更不宜大量照搬歐化、洋化風格。居住小區的規劃應因地制宜、與大環境結合,善于發揮地段優勢。
居住小區的個性、特色十分重要,即使是同一發展商開發的小區也應表現不同的特色,不應照搬、"克隆"。
3、努力建設生態環境系統。
在居住小區規劃中要防止盲目提高容積率、只重建房不重環境的傾向。對空間的布置,必須首先考慮生態環境,并按生態要求,本著"以人為本"原則,要充分利用原有樹林和水面,并使其合理使用。
生態住區要提倡環保理念、節能理念,充分利用環保材料、節能材料,使用太陽能,節約用水,垃圾進行無害化處理。
4、美化住區景觀系統,建設"山水住區"。
科學利用原有山水,適當地創建人造山水,使住區園林化、生態化、美觀化,做到"常年 葉綠,四季花開;開門見綠,推窗見景;雨不見泥,風不起塵;空氣清新,賞心悅目"。同時使自然環境繼承、發揮中國文化傳統,做到傳統與現代結合。
5、交通道路應合理分流,減少對居住小區的影響。
交通道路要以方便居民出入、遷居,滿足消防、救護需要,減少對住的干擾,保證住的安寧為原則進行布置,以達到通達性、安全性、方便性、一體性、多層次性的要求。住區道路系統應分級明顯。
住區的停車位要數量合適、設置合理,有利于優化環境、節約用地,減少對居民的干擾。
參考文獻:
1、《建筑群體設計》 徐嚴、蔣紅蕾、楊克偉等,同濟大學出版社,2002
2、《建筑總平面設計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席文洪,2010
3、《居住區詳細規劃》 王仲谷、李錫然,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
4、《居住區規劃設計》 《居住區詳細規劃》課題研究組編
5、劉濱宜,現代景觀規劃設計[M],東南大學出版社,2005
小區規劃開題報告 篇2
題 目: 伊春市朗鄉林業局綠都小區住宅樓
院 系 名 稱:土木與建筑工程學院專 業 班 級:土木工程 (建工11—1) 學 生 姓 名: 導 師 姓 名:
開 題 時 間:2014年12月29日
1、課題研究目的和意義
1.1選題的目的
畢業設計是一個總結性的教學環節, 是學生全面系統地融匯所學理論知識和專業 技能并運用于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通過本教學環節,要加深學生對所學基本理 論知識的理解,培養學生綜合分析和處理問題的能力以及設計創新精神,使學生得到有關單位工程建設從方案制定到施工組織的全過程系統性的訓練。通過畢業設計這一重要的教學環節,培養土木工程專業本科畢業生正確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工作作風,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畢業設計要求我們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獨立系統的完成一項工程設計,解決與之有關的所有問題,熟悉相關設計規范、手冊、標準圖以及工程實踐中常用的方法,具有實踐性、綜合性強的顯著特點。因此畢業設計對于培養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其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有著重要意義。在完成本次畢業設計過程中,我們需要運用感性和理性知識去把握整個建筑的處理,這其中就包括建筑外觀和結構兩個方面。還需要我們更好的了解國內外建筑設計的發展的歷史、現狀及趨勢,更多的關注這方面的學術動態,以及我們在以后的土木工程專業發展的方向。同時積極、獨立的完成本次畢業設計也是為今后的實際工作做出的必要的準備。
1.2選題的意義
充分理解和正確掌握多層房屋結構的受力特點和內力分析計算方法,熟悉建筑及結構設計方面相應的規范和規程,以及掌握方案設計和結構設計軟件中天正CAD、PKPM的性能及其操作使用方法。通過畢業設計,使課本的知識靈活起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
2、文獻綜述
2.1研究現狀
土木工程是建造各類工程設施的科學,技術和工程的總稱。土木工程是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它所建造的工程設施反映出各個歷史時期社會經濟、文化、科學、技術發展的面貌,因而土木工程也就成為社會歷史發展的見證之一。土木工程在我國可以分為:建筑工程、橋梁工程、公路和城市道路工程、鐵路工程、隧道工程、水利工程、港口工程、給水和排水工程、環境工程。作為土木工程專業的學生,深知土木工程設計范圍之廣,以及和社會生活聯系之密切。我們在校只是學習了土木工程這一個小的分支并且著重學習了工民建部分。房屋建筑結構設計方面就結構布置部分有以下幾種結構: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框架—剪力墻結構、板柱—剪力墻結構、框架—支撐結構、筒體結構、框架—核心筒結構、巨型結構等等。就
此次的設計題目,以及結合任務書所給定的各項條件,選擇了框架結構比較合理并且切合實際。
2.2發展趨勢
框架結構由梁柱構成,構件截面較小,因此框架結構的承載力和剛度都較低,它的受力特點類似于豎向懸臂剪切梁,樓層越高,水平位移越慢,高層框架在縱橫兩個方向都承受很大的水平力,這時,現澆樓面也作為梁共同工作的,裝配整體式樓面的作用則不考慮,框架結構的墻體是填充墻,起圍護和分隔作用,框架結構的特點是能為建筑提供靈活的使用空間,可提供較大的使用空間,也可構成豐富多變的立面造型。國外多用鋼為框架材料,而國內主要為鋼筋混凝土框架,框架結構可通過合理的設計,使之具有良好的延性,成為“延性框架”,在地震作用下,這種延性框架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鋼筋混凝土多層框架結構作為一種常用的結構形式, 具有傳力明確、結構布置靈活、抗震性和整體性好的優點, 目前已被廣泛地應用于各類多層的工業與民用建筑中。隨著社會的發展,多層框架結構的建筑越來越多了。但隨著結構高度增加,水平作用使得框架底部梁柱構件的彎矩和剪力顯著增加,從而導致梁柱截面尺寸和配筋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將給建筑平面布置和空間處理帶來困難,影響建筑空間的正常使用,在材料用量和造價方面也趨于不合理。框架結構住宅是指以鋼筋混凝土澆搗成承重梁柱,再用預制的加氣混凝土、膨脹珍珠巖、浮石、蛭石、陶爛等輕質板材隔墻分戶裝配成而的住宅。適合大規模工業化施工,效率較高,工程質量較好。框架結構房屋的布置應對稱、均勻,減小抗側剛度中與水平荷載合力作用線的距離,減小結構重心和剛度中心之間的距離,以減小結構發生的扭轉。由于框架構件截面較小,抗側剛度較小,在強震作用下結構整體位移和層間位移都較大,容易產生震害。此外,非結構性破壞如填充墻、建筑裝修和設備管道等破壞較嚴重。因而其主要適用于非抗震區和層數較少的建筑,抗震設計的框架結構除需加強梁、柱和節點的抗震措施外,還需注意填充墻的材料以及填充墻與框架的連接方式等,以避免框架變形過大時填充墻的破壞?蚣芙Y構是柔性結構,有水平位移,房屋的總水平位移越大,人的感覺越不舒服,而層間位移會影響建筑物的裝修和隔墻開裂,因而對這兩種水平位移進行限,這樣在設計中要增大房屋的抗側剛度。在框架結構的抗震設計中,柱頂、柱底、梁端易出現裂縫。作為一座伊春市朗鄉林業局綠都小區住宅樓設計,在設計之前作為設計者必須深入實際,調查研究,了解其所屬位置地理、經濟條件。而作為本課題中框架結構的住宅大樓,必須整體外形設計、內部設計要體現住宅大樓的風格。設計要滿足室內水、電、暖、訊、消防、抗震等配套設計要求。因此必須察看相應的規范、標準等。
2.3應用領域
框架結構可設計成靜定的.三鉸框架或超靜定的雙鉸框架與無鉸框架?蚣茕摻Y構常用于大跨度的公共建筑、多層工業廠房和一些特殊用途的建筑物中,如劇場、商場、體育館、火車站、展覽廳、造船廠、飛機庫、停車場、輕工業車間等。
3、 基本內容、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3.1設計的基本內容
1、建筑設計:根據建設單位提供的設計委托書和建設場地條件,了解住宅類建筑設計的一般原則及方法;根據住宅建筑的功能和特點,進行住宅樓的建筑設計。繪制各層平面圖、剖面圖、主要立面圖、側立面圖、總平面圖進行建筑主要部位節點詳圖設計。
2、框架梁柱設計:根據現行國家設計規范計算結構荷載作用,手算完成結構一個主軸方向的內力,進行框架梁、柱的內力組合,完成構件截面設計、框架的內力及位移計算、框架的配筋計算。繪制底層及標準層結構平面布置圖,繪制結構施工圖。用PKPM軟件輔助對內力計算和配筋計算進行驗證。
3、樓蓋設計:整體式鋼筋混凝土單向板或雙向板肋梁樓蓋設計繪制板的配筋施工圖。
4、基礎設計:完成與上部結構和地質條件相適應的基礎設計,繪制基礎的結構布置圖及配筋圖。本設計要求根據給定的資料,遵循“安全、適用、經濟、美觀”的設計原則,依據《住宅設計規范》(GB50096—2011)、《建筑設計防火規范》(GB50016—2006)、《民用建筑熱工設計規范》(GB50176—93)等國家相關技術標準和規范及相關施工技術指南,在指導老師的指導下先在所給定的建筑場地上進行住宅建筑平面、剖面、立面、總平面設計及建筑施工圖的繪制,然后根據建筑設計依次進行結構方案設計、框架梁柱設計、樓蓋設計和基礎設計,最后完成結構施工圖的繪制。
3.2擬解決的主要問題
。1)防火設計
由于對防火規范不熟,對構筑物的分類有錯誤,易導致在防火規范設計中對防火標準的執行有誤,消防處理有問題,從而存在很多安全隱患,一些重要的安全疏散口,疏散門開啟方向都不對,影響安全疏散,有些設計中的防火面積過大,防火間距過長設計存在隨意性,有些消防設施不合理、不配套,建筑一旦失火,消防設施不能有效發揮作用。
(2)設計深度
可能因為對相關圖集不夠熟悉,以至于設計深度達不到規定的要求,設計粗放,過于簡單,相關的大樣圖、剖面圖,紕漏百出,施工圖表達不全,不能反映工程的全貌,一些重要的設計依據,的設計參數,工程類別,安全等級,耐火等級,防火消防處理在設計總說明中沒有標注出。
。3)房屋的合理布局,經濟適用性
因為住宅是人們生活的主要場所,體現出人們生活幸福和諧的氛圍,居民們住的安心舒適是一個很重要的。由于是北方比較冷,所以保暖也必須得重點考慮,當然最重要的還是建筑的安全性能,這就需要結構布局合理。
4、 技術路線或研究方法
框架是典型的桿件體系,近似計算的方法很多,工程中最實用的是分層發、力矩分配法,主要用于豎向作用下求解,D值法、反彎點法用于水平作用下求解;用PKPM軟件進行結構設計和計算。這些方法的使用都作了以下幾點的假定:忽略粱,柱軸向變形及剪切變形。桿件為等截面(等剛度),以桿件軸線作為框架計算軸線。在豎向荷載下結構的側移很小,因此在做豎向荷載下計算時,假定結構無側移。
小區規劃開題報告 篇3
摘要:小區的總體規劃布局、單體空問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綠化系統以及生活服務配套的設計.都是以改善及提高居民生態環境、生命質量為出發點和目標。
關鍵詞:遠大美域規劃設計
遠大美域項目位于珠海市唐家灣鎮,環境優美,氣候宜人,距珠海市中心區僅十五分鐘車程,是從中心城區到珠海高新技術開發區和京珠高速的必經之地,交通出行便捷,地理位置優越,也具有良好的城市界面來展示小區形象。
項目地處珠海,環境優美,地理位置優越,自然景觀良好,氣候宜人。地塊南高北低,植物品種豐富,可通過景觀設計營造形成良好的景觀面。
地下車庫的局限,形成景觀空間整體地勢平坦高層不大,容易出現空洞、一馬平川的空間感受。滿足消防、入口通道、私家花園等硬性功能要求,各個組團的綠地空間十分有限,容易缺乏空間層次感和尊貴感。同時4M消防道路路面處理不好容易割裂景觀的連續性,產生生硬感,成為景觀建設的一個難點。以目前景觀市場行情,工程造價在(四期)270/平方米,(五期)100/平方米,對景觀軟硬造景元素的選擇限制較大。
一、設計構思;
1.項目建筑以簡歐式為主,采用簡約的線條和立面構成來展現時尚簡約的住居空間,同時行列圍合式布局形成了一個大內庭園和各個宅間庭園,為景觀營造寧靜、舒適、自然、親切的庭園空間提供了良好的基底。
2.《周易》云;“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斌w現在景觀上便是“天人合一”,既建筑與環境可以相互交流,和諧共生。如何協調景觀環境與居住空間的關系,在尊重場地空間布局及景觀特質的前提下塑造高品質社區,成為設計師始終貫穿整個作品的設計哲學。
將建筑和景觀在空間、尺度、風格、形式、材質、色彩等方面進行統一協調,從居住的舒適性、空間的私密性、景觀的相融性等方面營造一個融洽和諧、生態休閑的社區氛圍,達到以人為本的三個界面的和諧,即住戶與被改造過的自然和諧;在園區內部人與人之間交流的和諧;人與自身精神境界的和諧(人在所改造環境里面心情舒暢)。
二、設計理念;
經過以上分析,我們將本項目主題定位為;“藝術時尚園林景觀,現代生態休閑生活”
經過多年的市場錘煉,做園林就是在做空間,注重對人空間的切身感受,因此空間是本項目的設計重點,在處理空間的表現手法上重點是怎樣利用高差、植物層次、風情構架營造精致的藝術觀賞空間和活動參與空間、公共空間和私密空間。
注重觀賞性和參與性相結合,運用現代簡潔的設計手法與精致趣味的造景元素符號來造就現代時尚的居住景觀環境。
設計極力尋求每個細部、節點、甚至每棵樹、每個鋪裝都做到完美,經典藝術小品、特色景觀構筑物無不為小區環境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空間的有收有放無不為景觀增添了趣味性,水的處理、細部的處理、植物的搭配與建筑單體相輔相成,為人們提供了不同的心靈感受。
三、設計原則;
1.人性化原則
在院落式組團需要充分的“綠”適當的活動、休閑空間,同時注重空間開放性和私隱性、觀賞性和參與性的不同特點,滿足不同年齡層人們的不同需求。
2.生態化原則
人回歸綠色自然的心是不可逆的發展趨勢,設計通過綠色植物,適當營造微地形、空間分割等手法隔離城市喧嘩,親近自然,使人的視覺和心里感受是處在生態環境之中。
3.簡潔美原則
借鑒中國園林小中見大、曲徑通幽、植物造景等處理手法,以空間營造為靈魂,運用現代設計手法及理念通過最簡潔的元素力求達到具備風情園林的雅韻,又體現后現代主義的簡練。營造恬淡雅致的居住休閑環境,與自然完美交融,令人很容易產生共鳴,從而得到精神上的放松。
4.經濟性原則
設計充分考慮了工程造價投入的費用,又考慮了日后養護管理的費用。在設計過程中,尋求合理地利用各種景觀資源以實現景觀可持續發展,做到盡可能少投入人力物力財力,而獲得最大的景觀效果,主要表現在施工材料的選擇與節約、選擇合適的鄉土樹種、日后綠地養護管理的節約等方面。
四、設計特色
設計力求把握時尚、現代、生態的景觀特點,同時融入強烈的藝術性,追求藝術化和空間的趣味性,在呼應現代簡約藝術氣息的同時,運用了步移景異、植物圍合等營造手法,營造出豐富的景觀序列空間,通過地形塑造出層層遞進的空間感受,營造出圍合的`或隱蔽的多樣空間,以靜止的空間組合場景,以流動的時空牽動游人的步伐,讓景物依次展開。利用植物、水景、鋪裝、小品等營造空間,并通過有趣味性的路徑相連,為居民提供休息、活動、健身等不同功能的活動場所。
五、交通分析設計
小區內景觀部分平時實行無車化管理,通過地下車庫入口和小區行車道組織行車,保證小區內部良好的步行環境。按建筑消防要求,結合各個入戶通道,將小區主要步行通道設置隱性消防車道,最大限度減小消防車道的生硬感,提升小區景觀的連續性。同時設計注重入戶通道的景觀焦點處理,并圍繞主體園路合理布置了停留休憩空間。
六、標高設計
------依據現狀地形,營造立體式景觀,建設體驗式園林
1.堆坡造景,創造步移景異;營造微地形,運用植物造景劃分空間,讓人有步移景異之感。
2.營造靈動多變空間;通過開敞空間和私密空間的結合與變換,并結合多層次植物的圍合,以擴大景觀空間感。
3.構建景觀立面構架,增加空間立體層次感。
七、景觀空間分析;
結合建筑的整體布局,景觀設計采用了動態的空間組織形式,通過南北縱向主景觀軸和東西橫向次景觀軸將小區的各個組團聯系起來,在實現便捷交通聯系的同時,創造一個充滿生機的、有藝術文化韻味的庭院景觀空間。同時考慮到成本的控制和日后的物業管理,在本次方案中我們只在主入口和會所前廣場設計了點式的水景,無論有無或無水都具良好的景觀效果。
架空層作為室內空間和室外空間的過渡,集休閑,娛樂,鄰里交流于一體,充分完善社區的活動場地,進上一步體現社區的活力與動感。
同時設計上以魯班文化、老莊文化、儒家文化或以《紅樓夢》、《水滸》、《三國演義》、《西西游記》四大名著為主要內容,取其語言優美,影響廣泛,用雕塑、裝飾畫、書法(節選小說的精彩片段)等形式展示書本的精華。精選詩詞曲賦的優秀篇章,結合蘭花藝術,營造優雅的架空層環境。結合中國結藝,布置歷代散文和小品文(如《陋室銘》、《滕王閣序》等。體現小區的文化內涵,彰顯高貴的品味。
八、種植設計
植被是影響景觀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它不但組成了場地的綠化結構,而且創造著 場地四季變幻的色彩。因此,搞好種植設計不僅關系大場地綜合功能的發揮,園林藝術的審美效果,而且影響到綠化工程的投資與經濟效益。
種植設計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適地適樹,旨在建立一個景觀多樣性和整體性相結合的種植框架,為場地創造自然生態植物群落,形成層次豐富的景觀效果,以群植物、、散植、孤植、列植相結合,形成多種趣味和視覺效果。種植設計遵循以下的原則;
1.體現植物多樣性原則。
2.以鄉土樹種為主,適當選用少量經過長期考驗的外來樹種作為骨干樹種的原則。
3.構筑喬、灌、地被、草復合群落,提高群落乃至場地景觀穩定性原則。
4.充分發揮植物造景作用的原則,將植物所擁有的形態、季相、色彩等特點完美體現出來,讓人們能夠真正集中體驗到大自然中的植物之美。
結束語
在該項目規劃設計中,力求發掘地段最大潛力,以居住生活為主,商業物業為輔,通過對社區鄰里關系生活空間的打造、建筑與景觀關系的處理、交通系統的立體人車分流設計,實現該項目的高檔化、地標化和舒適化,從而實現開發商與住戶雙贏。
【小區規劃開題報告】相關文章:
園林專業規劃論文開題報告03-28
城市規劃專業開題報告03-17
校園網規劃與設計開題報告06-12
科學研究規劃課題開題報告12-09
住宅小區方案設計開題報告03-29
大學生科研規劃課題開題報告03-27
教育科學規劃課題開題報告11-24
小區安全防范報警系統設計開題報告11-13
開題報告 碩士開題報告12-1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