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論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三大構成課程的整合
論文關鍵詞:高職 三大構成 整合
論文摘要:三大構成作為高職院校設計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性思維有著積極作用,但是課程設置相對出現了滯后性,本文從課程時間、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的方面提出了三大構成課程整合的措施。
三大構成體系包括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平面構成是在二維空間里把形態、肌理等基本要素按照一定的原理進行分解、排列和組合,從而獲得全新的視覺形象;色彩構成是利用多個色彩要素按照一定的規律和法則重新搭配和塑造新的色彩形象;立體構成是用各種將基本構成要素如點、線、面、體、色彩和空間等方面按照一定的原則重組成新立體形象。這三門課程是密不可分,相輔相成的課程依存關系。
一、三大構成課程在高職院校開設的意義
三大構成體系起源于1919年德國包豪斯設計學院,包豪斯是現代設計的搖籃,對世界現代設計產生了深淵影響。它開設了以圖形、色彩和材料研究為主的三門課程,也就是今天三大構成的雛形,開設的目的是要培養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雖然三大構成經過了將近一百年的發展,但是仍然堅持著包豪斯的設計宗旨。三大構成作為設計教學基礎課程體系,對培養學生嚴謹的理性思維和發掘學生創造潛能有著積極的作用。它作為基礎課程,要求培養學生扎實的專業修養,為專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并且它的知識具有深度和較廣的輻射面,與多個設計領域有著緊密關系,如廣告設計、包裝設計、設計等,因此通過培養發散思維,拓寬專業方向。此外,三大構成通過理論教學和實踐操作的結合,培養學生的造型能力、鑒賞能力和動手能力,達到眼、手、心的高度統一。隨著人們對現代設計的享受度不斷提升,對現代設計教育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三大構成已經成為我國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不可或缺的專業基礎課程,具有重要的現實作用。
二、高職院校三大構成課程設置的不足
由于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三大構成課程的開設缺乏一定的經驗,主要還是模仿本科藝術院校的課程設置模式,因此在教學中出現了一些不可避免的不足性問題。
1. 脫離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的職能
2006年國家教育部頒布的《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16號文件指出:“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培養面向生產、建設、服務和第一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要及時跟蹤需求的變化,主動適應區域、和發展的需要,根據學校的辦學條件,有針對性地調整和設置專業。”可見高職藝術設計教育的服務對象應該是設計市場和社會,培養的人才應該是能勝任設計市場所需,具備獨創設計思維和現代設計能力的高素質、高技術設計型人才,因此三大構成課程也必須是為市場服務的,并根據市場的需求變化做出及時調整,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時而變。但是從高職院校開設三大構成課程情況看,開設的針對性不明確。另外藝術設計專業里的方向較多,有廣告設計、包裝設計、環境設計等,不同的專業方向有各自的專業定位和特點的,但是三大構成作為專業基礎課程,表現出來的卻是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雷同,甚至課時量也是雷同的,放到任何一個專業方向里開設都是“放諸四海皆準”,更別說有針對性地設置課程,到底它的開設和培養符合市場需求的專業人才之間應該如何接軌,高職院?紤]得明顯不夠深入。
2. 教學內容偏重理論
由于高職院校三大構成課程的設置主要還是沿用本科院校的模式,本科院校一直都提出“寬口徑,厚基礎”的教學思想,自然對學生的專業基礎培養要求甚為嚴格,在三大構成的教學內容設置上也比較注重基礎性理論,教學內容沒有太大的改革,因此高職院校在模仿本科院校時就容易不假思索地全盤照搬,以傳統的理論內容教學為主,很少有理論知識的延伸,即使學生同樣做大量訓練作業,但是內容的設置上就沒有和專業特色掛鉤,使得學生的實踐操作的目的性不清晰,意義不明確,許多學生表現出對作業的完成是為了應付,因此對培養創新能力和設計發散思維并沒有發揮多大作用,學生學完課程后仍然對知識一知半解,更無法把三大構成間的各知識點進行串聯發展,甚至不知道如何運用到專業領域,這種教學偏差比較普遍。
3. 課程開設時間過于分散
三大構成課程按照傳統模式,一般在大一大二期間單獨安排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對于本科藝術院校來說這樣安排還是合理的,畢竟本科是四年制,有利于打好扎實的專業基礎,但是搬到高職院校使用的話,就顯得跨度過大,三年制的高職教育在校學習時間本來就短,其中至少有半年時間外出,等三大構成課程上完了,學生都差不多要畢業了,知識還沒來得及在短時間內消化和綜合運用,又說要上崗工作了,至于剩下的專業課程更是被走馬觀花式地學習,導致學生無法將各門課程的知識進行重組內化,學習效果不佳。實際上畢業生進入就業崗位后,就業單位對他們的能力和水平多有不滿,認為他們對知識理解不透,更別說要他們把知識用到設計當中了。
4. 教學手段缺乏創新
三大構成課程一直使用較多的是傳統教學手段,任課老師先按照課程安排講解理論知識點,然后演示技法和布置作業內容,學生就根據要求完成操作訓練若干份,一般是以手繪訓練為主。雖然多媒體教學的介入已經豐富了師生的視覺感知,但是課堂教學仍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學習,根據老師提出的要求完成訓練,然而學生入學前基本是沒有功底的,因此完成作業的質量也不高。這種強調單一主體性的教學手段不能滿足學生的求知欲望和學習的興趣,學生更渴望成為課堂的主人,成為自身創造力和想象力的挖掘者。尤其高職院校學生清楚知道在高職學習的目的是要學到實在的專業技能以便上崗就業,倘若無法讓他們成為課堂的主人,無法讓他們明確學習三大構成的重要性,他們很快就會對這類課程失去興趣,轉而急于求成學習其他專業知識。
因此在當前設計市場蓬勃發展的大好形勢下,高職院校應考慮三大構成基礎課如何緊密跟隨時代步伐,走有高職特色的藝術設計教育道路,這樣才能讓高職藝術設計專業可持續發展。如何使學生更深刻地掌握構成理論的同時,又能使其有效地運用到設計領域,是老師要認真思索和解決問題的關鍵。
三、三大構成課程的整合措施
由于三大構成是因設計的需要而衍生出來的,因此三大構成的教學內容也應該是以設計領域為主線,圍繞著如何進行設計運用而展開。其目的是讓學生學會使用構成的基本法則進行創作和設計,探索出更多的設計組合樣式,但無論變出多少樣式,有一樣是不變的,即不脫離實際,時刻與生活中的設計緊密相連,因此,有必要對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三門課程重組成一門課程,讓它和專業特色銜接一塊,和時代需要接軌,充分突出課程的傳承性。
1. 整合課程時間,加強課程連貫性
雖然平面構成、色彩構成和立體構成可以獨立成體,但是三 門課程的部分內容是相互融合的,如果把三門課程分開單獨上的話,并穿插到各個學期,既浪費課時,學生學習起來也被搞得糊里糊涂,無法理清各門知識的關系,因此高職院?梢院侠碚险n程開設的時間,將三門課程壓縮到大一下學期同步完成,既有大一上學期設計素描和設計色彩基礎的鋪墊,又能承接大二的專業核心課程,以此加強課程連貫性。將三門課程合成一門《三大構成基礎》,課時量適當壓縮一點,并平均分攤到整個學期,讓學生有時間消化知識,設定理論和訓練的比例為1:2,保證學生有更多的訓練和創作的時間。也許有人會產生疑問,把三門課程合成一門,會不會又是走馬觀花,蜻蜓點水呢?許多知識被濃縮了,就無法體現三大構成的課程特質了?這些疑問是必然的,為了解決這些整合課時產生的問題,有必要對課程的教學內容也進行整合,保存經典實用的,去除重復過時的,才是真正地體現高職的高效率、高技能的培養特色。
2. 整合教學內容,凸顯課程關聯性
三大構成的教學內容涵蓋面很廣,有平面和立體之分,有關于造型的、裝飾的、色彩的、等,如何合理取舍內容,則需要老師有較高的藝術修養和課改能力。另外,老師必須具備前瞻性和較高的業務能力,能直接到設計類企業進行調研工作,了解企業所需設計人才的類型和規格,有針對性地把企業對人才需求中重要的能力培養落實到三大構成課程中。由于不同的專業方向有不同的教學目標和培養目標,不同的設計企業也對人才規格有不同要求,例如廣告設計專業側重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圖形創意和設計能力,因此在課程整合時就應把重點放到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的整合;又如動漫設計專業側重要求學生具有較好的造型能力和空間能力,因此就應把重點放到平面構成和立體構成的整合中。
將三大構成整合成一門《三大構成基礎》課后可以分兩階段進行教學,第一階段是基礎理論教學部分,先單獨講授平構、色構和立構的經典實用內容,例如平構中的點線面的形態變化以及重復構成、漸變構成等常用法則;色構中的色彩三屬性和色彩等;立構中的材料運用和形式法則等,實訓則以單項訓練為主。第二階段為兩兩課程融合教學,任課老師結合大量生活中的設計例子來深入分析每兩門構成課程之間的關聯性。尤其要結合專業方向有的放矢地分重點講解,不能泛泛而談,例如針對廣告設計專業來說,平面構成和色彩構成在平面廣告中的綜合運用尤為重要。總之不同的專業方向特色,都應該通過三大構成內容的結合體現出來。老師就專業培養目標的要求設置相關的專項訓練作業。
3. 整合教學方法,提高教學實效性
三大構成的教學方法要體現多樣性和靈活性。傳統教學方法是老師講授理論,演示技法,再由學生完成常規訓練作業,形式單一,學習動機未被啟動,如果在教學中以任務驅動法為主要教學方法,則能調動學習積極性。任務驅動要求學生在老師幫助下,對發放的任務進行探索性的學習和解決,目的是讓學生在探索學習中學會建構知識。例如進行理論授課時,老師可以布置下堂課的理論知識作為任務,要求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一個內容利用教材或者網絡資源進行自學,并制作成POWERPOINT課件在課堂分享。另外老師應充分利用現代技術引導學生學習,純手工制作已經不能滿足學生的學習欲望,應結合電腦制作的手段填補手工制作的不足,既提高了制作的速度和數量,又可以完成一些現實中不能實現的設計構思。為了節省制作時間,更好地誘發學生的想象力和發散思維,還可以要求學生利用攝影技術從生活中尋找美的題材,例如某些立體構成作業就很適合用攝影手段完成了。此外,老師應鼓勵學生從生活中發掘新材料,讓學生養成探索新材料的愛好,進而培養學生對美的追求,激發創新意識。若能運用多種教學手段,則能提高教學質量,對學生的學習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 整合教學評價,體現成效全面性
傳統的評價方式是以課程結束后展示學生作品,進行評分,但是這種方式只重結果,對于那些學習認真,但水平和能力有限的學生而言,他們努力的過程容易被忽視,分數成了全面評定他們的絆腳石。因此提倡老師建立文件夾式的學生“成長記錄袋”,內含學生每一次的作業,縱向觀察他們成長的過程和進步的大小,橫向觀察每個同學之間的水平差距。其次通過校內辦學生作品展,讓其他師生進行客觀公平地評價,提升學生學習成就感。其中作品展不應只有作品,還可以通過DV、相機攝錄或拍攝學習制作的過程,展示他們的設計構思筆記等方式從多角度反饋學生的學習效果。另外還可以通過師生座談交流教和學的效果及反思,結合問卷形式就更能客觀全面地對課程進行綜合評價了。
結語
三大構成課程作為專業基礎課,是連接專業基礎和專業特色的橋梁,因此鞏固橋梁的基石很重要,讓學生更順利地通往設計的職業崗位,必須對三大構成課程進行教學改革,始終如一地和高職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保持一致。
參考文獻:
[1]任冠楠,淺談三大構成課的改革[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7.
[2]姜佳薇,三大構成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如何改革和發展[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28.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論高職院校藝術設計專業三大構成課程的整合】相關文章:
高校藝術設計專業平面構成的形態05-15
高職院校體育校本課程開發研究05-11
談高職院校入學教育課程化的實踐08-04
關于高職院校課程庫建設的探索與思考論文04-22
論高職外語專業學習指導08-12
探討高職院校特色專業建設內容05-21
論增強高職院校就業思想教育的針對性08-11
關于高職院校項目課程實施管理機制探析08-29
高職院校學風建設08-12
談高職院校計算機應用課程教學改革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