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田野調查在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中應用論文
艱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同學們畢業前都要通過最后的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是一種有計劃的、比較正規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形式,優秀的畢業論文都具備一些什么特點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田野調查在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中應用論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摘要:
地方高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寫作畢業論文時采用田野調查方法有助于鍛煉學生的調查研究能力,確保畢業論文材料創新,培養學生家園情懷。田野調查前要做好心理準備和資料準備,在調查過程中要學會對話與交流,忠實記錄信息,民俗攝影等。論文寫作過程中充分應用田野調查資料可以助力畢業論文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建議和方案,符合地方本科院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要求。
關鍵詞:
田野調查;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論文寫作
引言:
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選題不外乎涉及該專業研究的幾個核心領域:文學文本研究、作家創作研究、文學現象研究、語言現象研究、民俗文化現象研究等方面。在一些人看來這些論題似乎不需要開展田野調查也能寫,閱讀作品或者查閱語料庫、地方志資料就行了。然而對于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而言,鉆入書齋研究歷代文學名家名作、文學思潮、語言演變規律,想要研究出新意很不容易,而如果把目光投向學校所在地或者學生本人家鄉的語言、文學、文化現象,并在實地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寫作畢業論文,則有利于調動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同時也便于學生用所學的理論知識解決、解釋現實問題和現象,還可有效避免論文復制粘貼制作而成的現象。因此,筆者認為,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應該注重把目光投向本土,投向故鄉,扎實開展田野調查,在此基礎上去完成。
一、開展畢業論文田野調查的必要性
。ㄒ唬╁憻拰W生調查研究的能力
本科學生畢業論文寫作是對學生大學四年所學知識與掌握技能的綜合性檢閱。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學生而言,調查研究的能力是必備的,這既是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也是未來就業崗位的要求,因為該專業畢業生剛畢業時大部分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秘書、管理、宣傳、教學等方面的工作,而要做好這些工作都離不開調查研究、撰寫調研報告。在畢業論文寫作時選擇本土、家鄉作為研究對象,開展田野調查就是在鍛煉調查研究的能力,為今后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部分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為了適應轉型發展,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在課程設置上專門安排了社會調查、田野調查等課程。在邊疆、民族地區辦學的地方高校尤其重視這方面課程的開設和能力的培養,如筆者所任職的廣西民族師范學院,把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所應具備的“筆頭”(寫作)“口頭”(溝通、交流)“鏡頭”(攝影攝像)能力通過課程教學和實踐實訓的方式進行全過程培養與訓練。
(二)確保畢業論文材料創新
畢業論文寫作的創新主要是三個方面,即理論創新、方法創新、材料創新。對于地方本科院校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寫作畢業論文而言,理論創新是非常艱難甚至是不可能的,大多數學生是用所學的理論知識分析文學文本,語言、文學、文化現象。方法創新和材料創新則可以做得到。對于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而言,田野調查就是一種體現了與傳統的從文本到文本的研究方法不同的創新的研究方法。采用這種方法寫作,學生可以獲得大量關于研究對象的鮮活的第一手資料,從而也確保了畢業論文寫作的材料創新。
。ㄈ┡囵B學生的家園情懷
家園情懷是大學生應該要具備的一種重要的情懷。只有具備了家園情懷,大學生才會自覺傳承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偉大民族精神,而這種情懷的基礎是對家園、故土文化的感知與認同。大學生平時主要生活在大學校園里,體驗故土、家園文化的機會不多,在寫作畢業論文時開展田野調查學生就會認真思考自己生于斯長于斯的故土、家園中哪些東西曾經讓自己魂牽夢繞,哪些民俗生活蘊含豐富的民族精神,哪些民俗文化在新時代依然要保護和傳承等問題。對這些問題的調查與思考就是一次很好地感知故土、家園文化的機會。黨的報告指出:“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沒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沒有文化的繁榮興盛,就沒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盵1]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礎是對民族文化的感知與認同,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進行畢業論文田野調查的過程實際上也是在實踐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過程。
二、如何開展畢業論文田野調查
。ㄒ唬┨镆罢{查前的準備
1.行動前的心理準備。田野調查有時候被學生誤解為“去旅游”“去玩”“出去看看”,如果是以這種心態來開展田野調查,那么田野調查工作將流于形式,學生到“田野”場上要么走馬觀花,要么無所事事,最終一無所獲。因此,在開展田野調查之前一定要做好心理準備。需要明白田野調查是“一條寂寞而又甘美的路”。田野調查之路之所以是“寂寞”的,是因為學生將一個人離開熟悉的校園生活到民間去一個星期,甚至一個月,可能會遇到校園生活中不曾遇到的問題,于是“近鄉情更怯,不敢問來人”的情感油然而生,這時候需要學生自己冷靜思考,解決、處理田野調查過程中遇到的種種問題;田野調查之路之所以是“甘美”的,是因為學生將體驗到校園生活中不曾體驗過的民間、民俗生活與文化,這是沒有開展田野調查的同學無法體驗到的。因此,田野調查之前學生需要有吃苦與收獲同在,痛并快樂著的心理準備。2.行動前的資料準備。做好充分的資料準備可以確保學生不打無準備之仗。田野調查要準備的資料有幾類。一是研究對象的相關資料,如要研究當地某位作家的作品,就要把該作家的作品以及學術界、媒體對該作家作品的研究、評論、報道文章盡量找到,在閱讀的基礎上制定對作家、評論家的訪談提綱;如要研究當地某一民俗文化,則是要了解該民俗文化生存的自然與文化生態基礎,與之相關的民間傳說,其在民俗生活中的表現形態,以及在發展過程中的傳承與變異等,在此基礎上制定針對不同人群的訪談提綱。二是田野調查地點的風土人情資料。做民俗文化方向畢業論文選題的學生尤其需要準備這方面的資料。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準備這方面資料可以避免學生在田野調查過程中犯忌,同時也有利于學生盡快融入田野調查地點的群眾生活中,以便順利開展田野調查。
。ǘ┰谔镆爸腥绾喂ぷ
1.學會對話與交流。在田野調查過程中,面對不同的調查對象要學會用不同的話語進行對話與交流。如寫當地作家作品研究要采訪作家、文學評論家時,訪談的話語要盡量專業化,體現專業素養與能力;相反,如果寫民俗文化研究,到鄉村社會去采訪時,與群眾對話語言要通俗易懂,盡量不帶專業術語,以便盡快融入到群眾當中去,為順利開展田野調查打下良好的人際關系基礎。在訪談過程中還要學會不動聲色地轉移話題,因為受訪對象不一定明白到底應該向采訪者提供哪些信息,有可能偏離主題,這個時候就需要學生不動聲色地把話題轉移到既定主題上來。還有一種情況有可能會出現在民俗文化方向的田野調查中,那就是群眾把自己想要政府相關部門解決的問題向學生講述,要求學生幫反映或者幫出主意。這個時候作為學生要能夠區別對待:對于群眾的合理需求就要幫助群眾反映或者出主意,體現當代大學生的社會責任與擔當意識;對于自己沒有把握的問題則不能隨便允諾,同時又不能讓群眾覺得自己冷漠。這就需要學生具備良好的與群眾溝通交流的能力方能把田野調查順利進行。2.學會忠實記錄。忠實記錄既是科學研究應有的態度,也是田野調查應當遵循的科學原則。但是需要指出的一點是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做民俗文化研究和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做歷史研究對待訪談對象所提供的口述信息的學科態度不同。歷史學研究強調的是辨別真偽,因此歷史專業的畢業生會通過各種途徑驗證訪談對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為歷史真實,這是歷史學研究的靈魂所在——辨別真偽。漢語言文學專業畢業生做民俗文化研究無需千方百計驗證訪談對象所提供的信息是否為歷史真實,當然這并不是說做民俗文化研究不求真,其所求的“真”是“真是被訪談對象所說”,而不是畢業生自己臆想出來的。一言以蔽之,歷史研究求的“真”是“他說的是真的嗎?”民俗文化研究求的“真”是“他真是這樣說的嗎?”對于民俗文化研究來說“事件本身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言說者在言說中表達出來的世界觀!盵2]因為民俗文化研究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探究言說者為何要如此言說,其原因和目的是什么?因此,民俗文化研究的“忠實記錄”指的是真實、客觀記錄訪談對象所提供的信息,不加以主觀臆斷,修改,以確保所獲得的資料真實、有效,為下一步研究提供可靠的資料保障。3.學會民俗攝影。民俗文化研究方向的畢業論文可以在正文內容處插入相應的照片,為不曾了解該民俗文化的讀者提供直觀的認識途徑。這些照片雖然可以摘引自報刊、網絡,但是大部分應該來自學生田野調查時的拍攝,這就需要學生學會民俗攝影。民俗攝影與風光攝影不同,它需要圍繞民俗文化主題拍下民俗活動的全過程,而不能只盯著自己感興趣或者最熱鬧的環節去拍,當然這個環節可以成為拍攝的重點。因此,民俗攝影不僅要學會拍單幅照片,而且還要學會拍組照。雖然在畢業論文實際應用中不一定全部用得上,但是從拍照的角度來講,一場民俗活動,每個環節都不能少拍、漏拍,從而形成前有開頭,后有結尾,中間有敘事的民俗組照攝影格局。
三、在論文寫作中如何應用田野調查資料
田野調查獲得的資料大致可以分為文字資料、數據資料、照片資料、視頻資料等。畢業論文寫作就是建立在對這些資料的分類整理和分析研究之上的。
。ㄒ唬┪淖仲Y料的應用
田野調查文字資料可以作為論據材料支撐畢業論文提出的各個分論點,讓論點更具說服力,再者也使得論文的可讀性獲得提升,同時也體現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生對語言文字材料的處理與應用能力。筆者任職的學校首屆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2013年畢業。從2013年至今筆者每年都指導8名左右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生撰寫畢業論文,這些學生畢業論文都是以自己家鄉某一種民俗文化、民間文學作品作為研究對象,利用寒暑假時間或者民俗文化活動舉辦時間返鄉開展田野調查,在田野調查基礎上撰寫畢業論文。筆者指導的論文小組幾乎每年都有學生獲得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如筆者指導的20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融水坡會民俗研究》,該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縣坡會民俗為研究對象。坡會舉辦時間為每年正月初三到正月十七,恰逢寒假,該文作者全程參與了坡會系列活動,對坡會民俗活動流程進行了完整的記錄。其畢業論文的田野調查部分“融水坡會民俗流程”正是對田野調查獲得的文字資料進行梳理寫成,而在論文的“坡會的變遷”以及“坡會的社會功能”部分所提出的觀點也正是建立在對田野調查所獲得的文字資料的分析與研究的基礎上得來的。又如同為筆者指導的20校級優秀本科畢業論文《博白客家編織工藝民俗探析》,該文以廣西壯族自治區玉林市博白縣編織工藝民俗為研究對象,作者利用寒暑假時間深入博白縣農村,采訪編織工藝企業訪談工藝傳承人,企業經營者等,獲得較多第一手資料。畢業論文寫到的博白客家工藝品“產生緣由”“種類”“用途”“工藝特點”“發展現狀”都是對田野調查所獲得的文字資料進行梳理寫成,而論文的“博白客家編織工藝的文化內涵”“博白客家編織工藝的傳承保護與創新發展”部分則是站在民俗學學科理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的角度結合田野調查資料展開論述,提出可操作性強的意見和建議。
。ǘ⿺祿Y料的應用
傳統的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比較注重應用某一種理論資源解釋某種文學、語言現象,解決某種現實問題,不太注重用數據說明,這是由這個專業本身的特點決定的。然而當今時代,數字化、信息化無處不在,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和思維方式。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也應當與時俱進,注重傳承本學科專業傳統優勢的同時關注時代的新特點,做到用理論解釋,用事實說話,用數據說明。在畢業論文寫作中注重對田野調查所獲得的數據進行統計分析是得出正確結論的基礎。在進行數據統計分析時,除了傳統的統計方法之外,還應當注重應用現代統計分析技術,如SPSS等軟件與技術的應用,使得數據統計分析工作變得方便、高效、可靠。如筆者指導的2013屆本科畢業論文《旅游開發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以仫佬族“依飯節”為例》,該文以自治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廣西壯族自治區河池市羅城仫佬族自治縣仫佬族“依飯節”的旅游開發與傳承保護的關系問題為研究對象。作者為了掌握當地群眾對“依飯節”和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保護,旅游開發等問題的認知情況與認同程度,制作了調查問卷,在田野調查時進行問卷調查。畢業論文最后一部分“打造‘依飯節’旅游品牌的思考”正是建立在對田野調查所獲得的數據資料進行統計、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具有較強的說服力。
。ㄈ┱掌c視頻資料的應用
在畢業論文寫作中,部分照片可以插入論文正文需要用照片說明的地方,部分照片則可以作為附錄附在論文后面,以圖片敘事的方式呈現調查研究對象的歷史變遷和當下的生存狀態,以及作者田野調查的全過程等,讓人一目了然。如上文提到的《融水坡會民俗研究》在“坡會的變遷”部分該文作者除了用文字表述,還以照片對比的方式呈現坡會從過去到當下的變遷情況。其實,筆者對所指導的每一篇以民俗文化為研究對象的畢業論文都要求必須在有需要的地方配發田野調查照片,做到除了文字表述,還要以圖說民俗。視頻資料經剪輯制作成成品后可以用于畢業論文答辯階段,以微視頻的方式介紹研究對象,陳述論文主要內容和展現田野調查情況等。
四、結語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畢業論文寫作中應用田野調查方法去獲取資料,可以有效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引導學生更加關注身邊的文學、語言、文化現象,更加注重畢業論文為解決現實問題提供建議和方案,更加注重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綜合能力。這是符合教育部提出的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尤其是新建本科院校培養應用型人才的轉型目標要求的。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17-10-28.
[2]吳曉萍.從日常交往看屯堡人與當地少數民族族群關系的演變[J].社會科學家,2014(7):12-18.
【田野調查在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中應用論文】相關文章:
漢語言文學畢業論文的寫作誤區04-11
關于漢語言文學的畢業論文(精選10篇)07-26
漢語言文學應用性與重要性分析論文04-15
問題情景在科學教學中的應用的論文05-06
畢業論文答辯中的常見問題04-27
數據挖掘在電力企業中的應用論文04-21
和聲理論在高校鋼琴教學中應用論文04-30
中國文學傳統中的文學性的問題探源論文05-03
論概念邏輯在知識組織中的應用論文提綱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