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易開放空間效應的實證研究綜述
論文摘要:研究了國外關于貿易開放度的空間效應的重要文獻,并對文獻進行分類歸納,得出了此類文獻的重要結論。由于文獻眾多,挑選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文獻進行具體分析。
論文關鍵詞:貿易開放;空間效應;實證研究;綜述
這篇文章考慮了用回歸模型來貿易開放的空間效應的文獻;谑欠窨紤]了區域間的異質性問題可以把經驗實證的文獻分為兩類:一類是研究國內空間集中的決定因素,另一類是研究一個國家具體的上的遷移。而根據回歸模型的不同,又可以將這些文獻分為國家間的回歸和國家內的回歸。
1 國家間的回歸
Egger(2005)這篇文章的特點是:它是唯一一篇把貿易開放與空間分散聯系在一起的文獻,這篇文獻站在國家層面的角度研究區域的集聚,把中間產品和最終產品的出口開放度作為真實工資變動的決定因素。研究發現,中歐和東歐八個國家中,只有波蘭和保加利亞兩個國家存在真實工資的顯著集聚,其他的國家要么分散要么不集聚,這說明貿易引起明顯的國內真實工資的分散。在樣本期間,出口開放發展較快的國家區域不平衡明顯加劇。
Ades(1995)這篇文獻的特點是最先使用大范圍國家層面的數據來研究城市首位度的決定因素。文章的樣本數據涵蓋了85個國家,結合了橫截面數據研究和個案研究。文獻的OLS回歸中,開放度對國內集聚的影響是顯著為負,也就是高關稅、高國內貿易和低水平的會增加集聚程度,但是在研究反向的關系時,城市的增長促進了貿易的發展。這兩種結果讓我們不得不質疑這些聯系的因果關系?赡艽嬖谶@樣一種情況,貿易與城市之間的關系也是是城市集聚導致低水平的貿易,而不是低水平的貿易引起集聚。
Nitsch(2006)使用涵蓋110個國家的面板數據以及更多的檢驗方法重新檢驗了貿易開放與城市集中的關系,發現貿易開放與一個國家最大城市規模的負相關并不顯著,此外結果還顯示了開放與集聚的關系很大程度上受到反向關系和內生化問題的影響。這意味著不管是城市化對增長的正的影響還是城市化對城市首位度的負的影響都與貿易開放無關,反過來講,貿易對經濟增長和城市首位度的影響也與城市化無關。更重要的是,當這種因果關系顛倒,并且貿易內生化時,貿易與集中的關聯完全消失。因此沒有證據可以證明貿易自由化能顯著減少城市集中。并且當以地理特征作為工具變量時,貿易開放的影響也不顯著。
Henderson(2000)這篇文章的特點是,它是唯一一篇在國家層面上進行研究并且考慮了距離上的異質性的文獻。這篇文章估計結果顯示,貿易開放減少了城市首位度,但是當一個城市為港口城市時,貿易開放會增加城市首位度,這個結果在上表現為顯著。這個結論表明,從經驗角度也如同從理論角度一樣,對國家間貿易自由化的空間效應的評價需要考慮到國家距離上的異質性。
2 國家內的回歸
在這一部分主要研究考慮了空間距離的異質性的文獻。這一類文獻結論可以分為三類:貿易開放支持空間集聚,貿易開放支持空間分散以及不能確定他們之間的具體關系。
2.1 貿易自由化導致空間分散
Hanson最初研究這個問題,并總結出了這個結論:貿易自由化導致活動向靠近美國的邊境轉移。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由于貿易開放前,墨西哥與美國的邊境相比墨西哥的平均水平更加富裕,化程度更高,貿易自由化帶來的邊境經濟繁榮意味著加重了全國范圍的區域不平衡。一些文獻研究表明這些情況也出現在亞洲一些國家。在中國,貿易使得原本相對富裕的沿海地區發展更加快速。在印度尼西亞從事國際貿易的企業相比沒有從事外貿的企業更容易產生空間上的集聚,并且外貿企業的空間集聚更加明顯。1983印度尼西亞的貿易自由化導致爪哇島主要大城市私人部門企業的聚集加強。
2.2 貿易開放導致空間集聚
Sanguinetti(2009)與一般結論有些迥異。由于遭受較大幅度的關稅降低,阿根廷制造業部門的雇用在一些區域出現不成比例的發展,這些區域一般遠離布宜諾斯艾利斯內部及周邊活動中心,同樣包括海岸的港口城市。在遠離圣保羅的地區,這種影響不顯著。對于阿根廷的特殊情況,我們可以通過加大樣本時間跨度,并且以企業層面的關稅變化作為工具變量,來做進一步地分析。Redding(2008)中以西德為例,研究發現,戰后時期的德國分裂導致東西德邊境增長明顯放緩,減少與東歐的貿易導致西德一些城市人口趨于分散。
通過研究這些文獻可以得出兩個重要的結論:較容易進入國外的區域將獲益;貿易開放會導致之前相對落后的區域空間上集聚,導致之前最容易進入國外市場的區域空間上分散。
3 歐洲國家
一些經驗研究文獻發現上半世紀的歐洲一體化導致了??國家間的集聚和國家內部的擴散。Brülhart(2006)研究了西歐區域部門的中心——外圍梯度,估計了歐盟成員身份對國內的影響。研究表明,加入歐盟使得中心區域服務業集聚,使周邊區域的制造業和業集聚。
歐洲一體化和國家間空間上的不平等相伴而生,這說明市場開放對于區域集聚有著勢不可擋的動力,但是也不能因此就說貿易促進了區域間的分散。與科技的變化伴隨著歐洲一體化市場計劃的執行,讓很多研究者把一切歸因為這個政治計劃。歐洲一體化的空間效應仍然沒有一個定論。
Melchior這篇文章中提出了一個有趣的新方法,它建立了一個單要素單部門的壟斷競爭模型,畫出了一幅地理結構與歐洲相似的包含9個國家和90個區域的網格狀的圖。貿易的變化影響著市場的準入和均衡工資。一般的情況是,當其他條件不變時,靠近邊境的區域在貿易成本減少時會從真實工資的增長中獲益更多。這也說明,集聚或者擴散主要是看區域原來是出于較低還是較高的層次。這里存在一個例外的情況,那就是考慮內部區域存在著“中心”地位,會享受比邊境更低的進入其他市場的貿易成本。在這種情況下,貿易自由化會提高中心區域的真實工資,加劇受關注國家的區域不平等。
4 結論
通過前面的研究,本文得出了幾個重要的結論:
假設區域是對稱的,不管是城市體系模型還是新地理模型,都能穩健地預測貿易開放對區域不平等的影響。貿易導致集聚還是擴散取決于建模過程中的選擇。不同的理論預測實際上表明貿易是導致國家間的集聚還是擴散這個問題其實過于概括。
實證經驗也反映了理論上的一些不確定性。大多數跨國研究的文獻沒有發現貿易開放對城市集聚或者整個區域的不平等化有顯著影響。但是在2009年世界發展報告的引言中提到貿易開放加劇了區域收入不平等,根據現有文獻可以發現,這個結論顯得過于強硬和概括。
根據已有模型預測,當其它條件不變時,像邊境或者港口這種進入國外市場成本較少的區域,從貿易自由化中獲得的收益最大。從這個意義上來講,貿易自由化對區域發展的影響取決于國家的具體的地形。在世界發展報告提出這樣一個觀點,在一個國家,不是所有的區域都適合進入國外市場,沿海和經濟發達的區域會做得好些,現在我們發現這個結論顯得更加有理有據。
通過對前面文獻的研究,我們可以得出一些可行的有效的研究方向。從理論上來講,可以研究不同類型的貿易成本下降帶來的差異化影響,可以是與距離無關的多邊關稅的減少,或者是與距離成比例的成本的下降。在某些情況下,一個區域是否更容易進入其他國家市場取決于外部貿易自由化的性質。對于實證研究,可以更深層次地研究貿易與國家間經濟地理之間的因果關系,研究方法可以是工具變量和準實驗。另一個可行的渠道是細化這個問題,從工資、雇傭或者產業層次的角度來研究貿易的差異化的空間效應,以及研究貿易對外生的地理性質、內生的集聚經濟和政策的影響之間的相互作用。
論文相關查閱:畢業論文范文、計算機畢業論文、畢業論文格式、行政管理論文、畢業論文
【貿易開放空間效應的實證研究綜述】相關文章:
論貿易開放空間效應的實證研究綜述12-05
空間設施網絡的實證研究及其建模論文提綱12-01
論述對外貿易與污染跨境轉移關系的實證研究12-05
盈余管理的公司治理結構實證研究12-06
稟賦優勢論研究文獻綜述12-07
周邦彥研究綜述文化論文12-09
貿易投資一體化實證分析0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