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淺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
無論是身處學校還是步入社會,大家或多或少都會接觸過論文吧,論文一般由題名、作者、摘要、關鍵詞、正文、參考文獻和附錄等部分組成。相信寫論文是一個讓許多人都頭痛的問題,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淺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
摘要:
新課程要求高中語文教學應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層面來思考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文章從閱讀教學的角度分析了發揮學生主體的作用,指導學生端正閱讀的態度、掌握閱讀的方法等諸多問題,從而激發學生閱讀文本的興趣。
關鍵詞:
閱讀教學、態度、策略
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材料的設置,每學期學生閱讀甚至背誦的篇目就有幾十篇,而高中三年累積就能達到近二百篇,如果學生能很好有效的進行閱讀,就可以獲得一筆巨大的精神財富。所謂閱讀,顧名思義就是:閱,無聲的讀;讀,有聲的閱。它通過人的眼睛這一有效平臺,大量的吸收外界的有用語言信息,并儲存在大腦中,久而久之,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和思考的能力等就會自然而然的得到提高。那么,在平時的語文課堂教學中到底如何培養閱讀這一語文學習的最根本的能力呢?
一、高中語文教學必須以閱讀為始終
語文學科作為一門人文性很強的科目,和自然學科類的學科有本質的區別?雌饋硎菑V博的卻又是零碎的,不成系統的。語文學界就流傳一則笑話,“語文就是不學,考試的時候也能考得高分”,雖是笑話,卻能基本反饋出一個重要的信息:語文學習很多的時候是在不經意之間完成的,語文的學習過程中的量變與質變的界限是模糊的。而教師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中如果能善于利用學生的潛意識思維模式與習慣,在不經意之間傳達閱讀的指令,使學生在不是任務的模糊思維下完成閱讀任務,就會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
從本質上來說,語文學習無非就是“讀”“思”“說”“用”“寫”五字而已,而語文學習好壞的關鍵就在于“讀”這一環節做的好不好,因為“讀”是吸收,而后四個字則是反饋。沒有吸收那有反饋。許多中外有名的作家都曾坦言,閱讀乃至背誦對于寫作的重要意義,而學生在語文學習過程中如果能扎扎實實立足于文本閱讀,注重材料積累,自然就會從各個方面得到提高,比如:對社會現象的分析、對人情世故的把握等就會有自己深刻的見解。
閱讀是學習語文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應該舍得讓出時間,讓學生認認真真的投入閱讀,閱讀本身就是一種學習語言文字、積累語言材料的好方法,增強語言文字的感染力,靠閱讀;提高語言文字運用的熟練度,也靠閱讀。而有些文章,它的好處,它的言外之意與韻外之味,只能通過反復的閱讀才能有所體會,才能悠然所有意會。如蘇東坡的《赤壁賦》,只有通過反復的閱讀,才能徹底領悟東坡先生在受奸人所害之后的愁苦以及釋懷的曠達。
因此,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應該變多余的分析講解為扎實的閱讀、背誦訓練。因為語言文字往往包含著很多耐人尋味的內容,離開了教學活動的主體學生的閱讀,單憑老師在的講解,學生只能被動接受,并不能獲得什么。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絕對不能主導學生的閱讀與理解,把課堂交給學生才是新型課堂的標準之一。
二、高中語文教學必須以興趣為指向
強烈的閱讀興趣是促使閱讀活動深入開展的內驅力,是構成閱讀能力的最為活躍的因素,而要產生這種內驅力有兩個前提,一是個體需要,二是精神滿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首先提出指導性意見,引導學生在課堂或是課外閱讀,一定要讓學生明白“讀什么、怎么讀”等諸多問題。
比如在閱讀魯迅的作品《祝!窌r,可以在閱讀之前設計出思考問題,讓學生有針對性的去閱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問題可以這樣設置:
、傧榱稚┦窃趺匆徊揭徊阶呦蛩劳龅模
、凇拔摇痹谖闹邪缪萘耸裁唇巧?
③祝福的真正深義是什么?
④祥林嫂反復回憶“阿毛”有何意味?
、荽笱╀秩玖耸裁?上面的五個問題正好針對了小說的人物、情節、環境三個方面,從易到難,逐步引導學生去解決上述問題,通過多次練習,學生的閱讀興趣自然而然就會有提高了。當閱讀的興趣成為學生求知的內驅力時,學生就會產生強烈的學習動力,這時就不需要老師再提什么問題了。學生有了學習語言的興趣,便會從內心產生學好語言的自我要求,就會有強烈的求知欲望,并自覺地去提高語文能力,不待老師教,自己就能閱讀,就能提高分析文本的能力,提升自己的語文素養。
同時為了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還可以多舉行一些課內外的閱讀活動,老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關注發現閱讀能力強的學生,鼓勵他們通過公開場合表達自己的閱讀心得,與別人分享自己的閱讀成果,并且開展詩歌朗誦會、演講會等多種活動,真正調動他們的閱讀興趣,從而最終實現葉圣陶老先生所說的“不待老師教的境界便自然而然的達到了。”
三、高中語文教學必須以方法為導向
閱讀方法的培養是閱讀教學中最為重要的部分,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必須注重培養學生的整體意識與創造性。要提高學生的整體閱讀能力,一方面老師應該有整體閱讀意識,知曉整體閱讀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另一方面又要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整體閱讀習慣。如在進入文本分析之前,指導學生在閱讀時注意把握文本內容與形式。確定對文本的整體觀念,讓文本的“形象”有個整體性,讓文本中的“事”有個整體鏈。而老師在平時的閱讀指導中絕不能把自己的角色定位在“手術刀”上,將每一篇意韻豐富的文本進行人為的解剖,變成了所謂的背景、作者、段落、中心、特色等,以至于我們把語言學習變成了機械的重組,把情感激蕩的文本變成了冷冰冰的自然分析。這不僅讓學生失去了閱讀的欲望,也讓學生失去了進一步深入的勇氣。還談什么讓學生投入閱讀當中去,讓學生在閱讀當中有所思、有所得呢?因此,作為老師一定要避免這樣的現象成為教學中的主流,成為遏止學生閱讀的障礙,一定要理順老師、學生、文本這三者的關系,無論是在課堂還是在課外,加強這三者的對話是必須的,強化學生的自主性是必須的。說到底,老師在學生與文本之間只需要承擔引導的功能就可以了,不需要凌加在學生之上,自以為權威地向學生灌輸自己的想法與認識。要讓學生與文本真正見面、真正貼心、真正融合,這才是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最終導向。
與其同時,習慣即方法,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才能有良好的自覺學習的能力,也才能使學生自覺的投入課外閱讀當中去,也才能使學生受益終身,書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是學生的良師益友,閱讀使學生的精神世界更加豐富,而沒有時間的投入與保證,那么一切都是無從說起的。將學生的閱讀從課堂上遷移到課外,從教材上遷移到原著中,不大力培養學生的閱讀習慣是做不到的,不大力培養學生的閱讀心理是做不到的。愛看書,多看書,好讀書,讀好書,理應成為高中學生的最根本的精神追求。
閱讀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學習與不斷付出的過程,在高中語文學習中,只有對閱讀有了足夠的重視,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與能力,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學生自然而然會在閱讀中形成語言學習的系統,掌握語言學習的規律,最終實現高中語文學習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任志宏.高中新教材優秀教案[M].海口:南方出版社.
[2]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文集[C].
拓展:初中閱讀教學現狀
1.以“教”代“讀”。
教師在課堂上的閱讀教學觀念陳舊落后,教師以教材為中心,教學的目的和過程是學一篇解析一篇。在課堂教學中,老師為完成教學任務,只看重問題的探究、知識的拓展,輕視學生的當堂閱讀,時常只是讓學生粗略地“掃描”一下,便急匆匆地去提問、去分析、去歸納,最后給學生幾條規律,讓學生背背,老師“教”的太多,學生閱讀時間太少,很少真正走進文本。
2.以“考”代“讀”。
為應對各次考試,教師將所要教學的課文,按照考試閱讀模式訓練學生,要求學生熟記難寫的字詞,背誦有關的文學常識及名言佳句,作一點理解性的歸納;把語文當做訓練,讓學生喪失思考,缺乏個性,為結論而教,學生語文感覺已經鈍化,閱讀已成為枯燥乏味的技藝,一種望而生畏、做而生厭的訓練。這種閱讀教學的使學生缺乏閱讀興趣,難以和文本對話及情感交流,缺少思維碰撞和審美情趣;不能讓那些充滿人性美,洋溢人文意趣的閱讀成為學生的渴求,成為學生的精神享受。
3.重“義”輕“文”。
在指導學生閱讀中,大多數教師憑自己的教學經驗,習慣于扎進文意的海洋里,看重的是對文章內容的理解,看重的是對文章內在含義、主旨的體會,忽視了對文章語言表達的體悟和認識,僅有的涉及更多的也只是停留在詞句“好不好”、“為什么好”這個層面上。學生缺乏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難以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
【淺論新課程背景下的閱讀教學的策略】相關文章:
新課程背景下物理實驗操作的問題和策略04-29
新課程背景下化學實驗趣味化探究08-13
新課程背景下初中古詩詞教學方法初探08-12
新課程背景下農村中學教師面臨的問題的論文06-04
關于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學改革所存在的問題及對策分論文08-09
淺論電腦繪畫在美術繪畫教學中的運用策略05-11
新課程背景下使用新版高中英語教材的幾點思考論文(精選7篇)08-29
新課程下的“快樂”體育教學08-30
消費文化背景下的時尚雜志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