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體驗,析讓心理健康活動課煥發光彩
論文摘要:心理健康活動課是當前中小學實施心理健康教育眾多途徑中最為廣泛且行之有效的一種方式。它注重通過主體性活動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心理體驗,進而在分享交流中領悟、探究、實踐,從而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梢,體驗是學生心理素質形成和發展的核心,能夠引起學生心理體驗的活動才能讓活動課煥發光彩,切實實現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目標。在實施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過程中,我們可以通過以下幾種體驗式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心理體驗,促進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形成與發展。
[論文關鍵詞]體驗;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
一、問題探究活動,點燃思維火花
活動過程中,我們可以把問題巧妙地隱含在富有啟發性的情境中,引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激發學生積極探索心理奧秘的內在需要。伴隨這種認知內驅力所產生的積極情緒體驗將成為促使學生主動參與的巨大力量。如此一來,在師生雙方互動交流的過程中,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目標也就水到渠成地實現了。
值得注意的是,為了達到上述效果,我們創設的問題難度必須符合最近發展區的原理。難度太低學生輕而易舉完成則無法充分調動他們主動探究的驅動力;難度太高學生無法完成會挫傷積極性。因此,問題難度太低或太高都無法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緒體驗,應該是既高于學生原有的水平,又是學生通過努力能夠解決的。如“走出思維的牢籠——發散思維訓練”一課中,教師在暖身活動環節引入一個問題情境,要求學生盡可能多地把梳子賣給和尚。學生剛開始時議論紛紛:和尚根本就沒有頭發,怎么會買梳子呢?在激烈的討論后,學生逐漸發現,只要跳出和尚買梳子是給自己梳頭這個思維牢籠,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就能夠解決問題。而且,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因為有了成功的經驗而獲得了積極的情緒體驗。在這個情境中,表面上是要學生解決怎樣把梳子賣給和尚的問題,實際上是借用這一情境讓學生主動發現只要走出思維定勢的牢籠,就能更好地解決問題。在這樣的問題探究活動中,學生探索的需求和積極的情緒體驗被充分調動起來,為后續的發散思維訓練奠定了良好基礎。
二、團體心理游戲,激發情感體驗
團體心理游戲是心理健康活動課上最常見的活動形式,也是學生最喜聞樂見的方式。游戲是兒童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基本途徑,在游戲中,兒童擺脫了外在的控制與束縛,能夠盡情地展露自我,獲得切身體驗和感受。因此,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團體心理游戲有助于在教師與學生之間架起心靈溝通的橋梁,大大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和課堂活動的效果。那么,在運用團體心理游戲的過程中,怎樣才能使學生在游戲中獲得體驗和感悟,獲得自我提升呢?
1.緊密圍繞主題
當前有的教師在開展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過程中會陷入一個誤區:似乎沒有游戲就不是心理健康活動課。于是,出現為了游戲而游戲的狀況。殊不知,不能緊緊圍繞核心主題的游戲,表面上看課堂上熱熱鬧鬧,實際上“形神俱散”,收效甚微。例如,在“男女同學交朋友”一課中引入“你來比劃我來猜”的搶答游戲,學生玩得很開心,但在這個游戲中學生對“男女同學優勢互補”“男女同學交往的技巧”卻沒有任何體驗和感悟,仍然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因此,游戲的選擇一定要緊密圍繞主題,才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
2.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
實踐中我們發現,不少教師將團體拓展訓練的游戲引入心理健康活動課的課堂,這對于拓寬心理健康活動課課堂活動形式無疑是一個新思路。但需要注意的是,選用的游戲必須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發展水平,如生搬硬套,結果只能適得其反。
3.宜精不宜多
游戲是促使學生獲得心理體驗,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目的的一種載體。學生在游戲中的體驗有時候是比較粗淺的,需要在教師的引導下或與其他同學的分享交流中才能被更深層次地激發出來。因此,課堂活動中的游戲應當是宜精不宜多,游戲結束之后必須通過教師的引導、學生的互動交流才能真正收獲成效。
在一節以合作為主題的活動課中,教師在熱身游戲、引入主題環節之后,設計了三個游戲:“比薩斜塔”“啄木鳥行動”“松樹搬家”,三個游戲均包含小組練習、正式比賽、分享三個步驟。在小學心理健康活動課一節課40分鐘的時間里面,這么大的容量使得整堂課看上去非常緊湊,學生匆忙完成一個游戲之后僅僅是三言兩語的分享就又趕著完成下一個游戲。趕過場的結果只能是蜻蜓點水,表面上熱熱鬧鬧,實際上體驗不夠深刻。
三、角色扮演活動,演繹內心世界
角色扮演是一種運用行為代替或行為模仿來影響個體心理過程的方法。它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是一種應用極為廣泛且具有獨特作用的活動方式。在角色扮演活動中,教師通過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以一種類似表演的方式展示某一角色相應的行為特點和內心感受,使其認清角色的理想模型,從而增進學生的自我認識,減輕或消除學生心理或行為方面的問題,以達到促進學生心理成長的目的。目前,心理健康活動課中的角色扮演常見的形式有以下幾種。
1.情景。ㄐ∑罚┗蛐睦矶虅 =處煖蕚浜们榫皠』蛐睦矶虅〉膭”,課前指導學生進行適當的排練,課堂上以學生表演或播放錄像的方式呈現。在解決親子沖突、師生關系、生生關系等的人際交往主題中,可采用這種方式進行。
2.情境創設。教師只給出一個或者幾個情境,事先不進行排練,課堂上學生根據給定的情境進行創造性的表演。
3.獨白法。以獨白的方式表達某一角色此時此刻內心深處的感受和想法,將隱藏在內心的思想,借助獨白的機會表達出來。如在“我的心中有自信”一課中,教師設計“我能行”與“我不行”兩個角色人物的獨白,隱藏在角色人物內心深處的自信或自卑很好地體現出來,學生在觀看過程中不但可以分析人物性格特征,還可以對照自己進行反思,從而為形成新的認知和行為提供心理支持。
除此之外,角色扮演還可以以角色比較、角色辯論、啞劇表演、角色互換、空椅子技術等方式呈現,但無論何種形式,都應該遵循這樣的原則:角色扮演活動中創設的情境必須貼近學生的學習和生活實際,這樣才能引出學生已有的經驗,促使學生在扮演或觀察的過程中產生認知沖突,激起情感體驗,從而反思自己以往的思維習慣和行為習慣。
四、課外實踐活動,親歷情感升華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社會即學校”“生活即教育”的教育觀,這對于我們實施心理健康活動課具有很高的借鑒價值。在實施心理健康活動課的過程中,經過精心設計的課外實踐活動不僅使課堂空間得到擴展,而且由于學生親身參與實踐活動,體驗比較深刻,能夠收到情感升華的效果。一般來說,實施心理健康活動課時經常采用的課外實踐活動包括調查、訪問、動手實踐等形式。如“怎樣和陌生人打交道”一課中,我們確定了活動目標之一是消除學生對陌生人的恐懼,但這種恐懼心理不是課堂活動中通過一個游戲或一個情景劇就能夠解決的,怎么辦呢?幾經斟酌,我設計了一張“請你幫我簽個名”的小卡片,在上課前發給學生,要求他們每人至少要得到三個陌生人的簽名,作為課前作業。布置任務時,學生大為不解,不少學生由于對陌生人的防備心理太強,頗擔心無法完成任務。然而結果是每位學生都順利完成任務,并且在課堂交流中紛紛表示“原來陌生人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可怕”“我很感謝那些熱心幫我完成任務的陌生人,原來陌生人中還是好人更多”等。有了切身的感受,學生通過實踐活動所獲得的這些情感上的共鳴是其他課堂活動所無法比擬的。再如,在“珍惜生命”一課中,為了讓學生更深刻地體會生命的無價,我們可以讓學生課前對父母進行采訪,計算從出生到現在父母在自己身上花了多少錢。這樣一來,學生在采訪計算的過程中就會逐漸發現,這是一筆永遠都無法算清的賬,生命的價值是無法用金錢來衡量的。
五、課后延伸活動,培養良好品質
一堂心理健康活動課的結束并不等于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學生良好心理品質的形成是一個持續的、漸進的過程,離不開反復的實踐。只有讓課堂活動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才能使課堂活動中的體驗得到更深入的延續,強化學生的認知與行為,從而逐漸內化為良好的心理品質。因此,每一堂課結束后,我們都應該通過開展適當的延伸活動,引導學生跨越課堂,在實際生活中提升自我。如,在“學會感恩”一課結束之后,結合感恩心理健康活動月活動,我設計了一份感恩作業,要求學生每天幫父母等長輩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并請家長配合每天簽字“驗收”。一段時間過后,我們根據感恩作業的完成情況及家長反饋情況進行評比,每個班級評選一名“感恩小標兵”。在后續的交流活動中,學生紛紛表示“能為爸爸媽媽做點事感覺很開心”“以后我要為爸爸媽媽做更多的事情”……家長在反饋中也紛紛對這個活動表示贊賞和支持。在這個特殊的課后延伸活動中,學生不但在自身的認知、情感體驗、態度和行為方面實現了全面協調發展,而且用自己的行動感染了家人,創造了更幸福的家庭生活。再如,在“做時間的主人”一課結束后,我們可以讓學生記錄自己的時間使用情況,包括計劃用時、實際用時、延長或縮短的原因分析等要素。這樣一來,通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和自我反思,學生能夠逐漸養成規劃時間的好習慣。
在心理健康活動課中,除了以上幾種方式,我們還可以通過故事啟發、案例分析、影音資源賞析等方式來激發學生的體驗。無論采用何種方法或形式,都需想方設法做到喚醒學生內心深處的心理體驗。體驗,讓心理健康活動課煥發光彩。
上一頁 [1] [2]
【體驗,析讓心理健康活動課煥發光彩】相關文章:
簡析白居易的諷喻詩04-25
蘇軾詞成就簡析05-21
簡析連帶責任08-15
簡析高校設備維修經費預算08-21
析圖書館管理模式08-13
運用信息技術讓傳統作文教學煥發新活力05-09
簡析優秀大學生的學習之道08-07
簡析盾構機激光導向系統原理08-03
簡析創新型高職英語教學08-12
析水利工程堤防建設與防洪建設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