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高校輔導員的心理保健
論文摘要: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已經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由于高校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他們往往成為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不可或缺的力量。而對于輔導員這個特殊的群體,他們自身的心理健康問題卻往往容易被忽視。高校輔導員與學生接觸最多,交流最廣, 心理健康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的成長成才,影響到高校穩定局面的長期保持。因此,關注高校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論文關鍵詞:高校;輔導員;心理保健
高校輔導員是對學生進行心理輔導的最直接的實施者,他們的心理健康狀況對輔導對象的成長有著不可忽視的潛在影響。當前,隨著社會發展,高校輔導員受到來自社會、學校、學生、自身等方面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很容易出現各種心理不適問題,給輔導員的工作、生活、學習造成諸多的影響,在某種程度上影響了這支隊伍的戰斗力,制約了學校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因此,更多地關注輔導員的心理健康狀況,緩解輔導員的心理焦慮,使其成為一名心理素質和業務素質過硬的思想工作者,是我們必須解決的問題。
一、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存在的問題
為了收集有關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狀況的基礎資料,筆者在總結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礎上自制《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狀況調查問卷》,對鄭州市、開封市和信陽市幾所高校的部分輔導員進行抽樣調查。共發問卷150份,收回有效問卷139份,有效率為93%。同時,為了更準確的了解輔導員自身的心理健康狀況,筆者與20多位輔導員進行了深度訪談。
(一)工作職責不清導致多種角色沖突
高校不僅要求輔導員是位思想的引導者,更是生活中的服務者、教育者、管理者,甚至是心理咨詢師,要求輔導員處理學生事務不分巨細。因此,輔導員自身很難進行角色定位,也就很難在眾多的角色中獲得平衡。調查結果中,在“我感到輔導員在日常工作中扮演的角色過多,工作壓力較大”的問題上,37.5%的人選擇“有時如此”,45.8%的人選擇“經常如此”,16.7%的人選擇“總是如此”;在“輔導員既要成為學生集體管理者,又要和學生成為知心朋友,使我難以把握”的問題上,8.3%的人選擇“從未如此”,12.5%的人選擇“很少如此”,45.8%的人選擇“有時如此”,16.7%的人選擇“經常如此”,16.7%的人選擇“總是如此”。調查數據顯示,由于輔導員工作職能集諸多角色于一體,多角色期望很容易導致角色沖突。
。ǘ⿲η巴镜膿鷳n導致困惑與迷茫的心理存在
雖說輔導員屬于高校教師序列,但與高校專業教師或專業技術人員相比,輔導員在科研、職稱評定、社會地位、收入待遇等方面一直處于比較尷尬的位置。一位輔導員曾無奈地說:“年輕教師可以從助教、講師做起來,有發展前途的最后能做到副教授、教授。而輔導員做了10年,最后只是個老輔導員!陛o導員的工作以管理為主,但在職稱評定上卻與教師職稱標準一樣要求,無論你工作是否突出,成績是否優異,即使是連年的校級優秀輔導員、先進工作者,也不抵評職稱中的兩篇文章管事。尤其近幾年高校不斷擴招學生,高校輔導員隊伍也不斷擴大,輔導員隊伍的內部競爭也越來越激烈。面對著這些問題,輔導員時常為個人前途焦慮和煩躁。調查中,有35%的輔導員在工作過程和生活中時常感覺“困惑和迷!,尤其是對自己的發展方向,認為感覺迷茫的占51%。
(三)處于“夾心層”的心理挫敗感
輔導員的工作雖然極其辛苦,但他們既無專業教師在學校中的中心地位,亦無行政人員的政治前途,可以說處于一種尷尬的“夾心層”境地,這往往容易造成他們的失落和自卑。不少高校的中高層管理者還認為輔導員工作簡單,工作替代性較大,不少高校對輔導員較為關心的進修、晉升、職稱評定、效績考核等問題上無具體措施與科學的衡量標準,造成了輔導員有干多干少一個樣、干好干壞一個樣的不適心理,使輔導員的自尊和發展的渴求受到了嚴重的抑制;同時學生對輔導員角色的認同感也不高,雖然也覺得輔導員工作很辛苦,對他們的幫助很大,但鑒于輔導員工作的瑣碎性,在學生眼里輔導員往往被看作缺乏創造力的事務性管理人員,加劇了輔導員工作挫敗感,心里感到抑郁和沮喪,對工作也失去了信心和動力。
(四)工作強度大,導致厭煩心理的產生
按理說,輔導員主要是從事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可在現實工作中,輔導員成了幾乎事事都要關心的“超級保姆”,既要抓學生黨團建設、班集體建設和學生干部培養,又要時時不忘開展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解決他們思想、學習、生活、心理等方面的種種問題,還要組織學生活動,抓日常管理和事物性工作,迎接頻繁的階段性工作考核,此外還要經常處理一些突發性事件,連個安穩覺都睡不成。輔導員工作的另一特點是工作時間和休息時間沒有明確的界線,工作壓力不容易消除。在調查中,輔導員選擇“經常加班”的占71.05%,有時加班的占28.95%,周末一般加班的占63.16%,嵥榈墓ぷ魇沟靡恍┹o導員對本職工作熱情和興趣降低,進一步還會導致工作被動,不善于動腦,工作效益低下的惡性循環,最終誘發工作心理疲勞和厭煩。
(五)自身素質不夠導致焦慮感
目前高校輔導員基本具有本科以上學歷,但學歷不等于具有相應的專業素質和能力。相當一部分高校輔導員缺少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社會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知識,難以形成“學術有專攻”的優勢。調查結果中,在“我感覺自身的知識結構和素質能力有待提高,在解決深層次的學生心理問題時顯得力不從心”的問題上4.1%的人選擇“很少如此”,54.2%的人選擇“有時如此”,41.7%的人選擇“經常如此”。在“我覺得自己像被淘空了一樣,只是在機械地工作”的問題上,20.8%的人選擇“完全不符合”33.3%的人選擇“有點符合”,25.0%的人選擇“比較符合”20.9%的人選擇“符合”。
此外,廣東工業大學心理健康教育與咨詢中心用癥狀自評量表(SCL90)對廣州市80名高校輔導員進行調查,結果發現,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狀況較差,除人際關系敏感因子外,其他8個因子(軀體化、強迫、抑郁、焦慮、敵對、恐怖、偏執、精神病性)和總均分都與全國常模差異達到非常顯著的水平;同時,心理健康問題檢出率也較高,總體檢出率為4.1%,檢出最高的兩個因子是抑郁和敵對,檢出率均為8.1%。由此得出,高校應充分重視輔導員心理健康的維護。
二、高校輔導員心理保健的途徑和方法
(一)輔導員自身應采取的途徑和方法
1、加強自我心理調適,增強職業心理素質
輔導員要正確認識自我、評價自我,既不妄自尊大,也不消極自卑;要掌握心理衛生知識,及時地克服和化解不良情緒,始終保持一種健康愉悅的心態;要在了解自我個性、心理特點等基礎上,掌握一些調控手段和方法,形成良好的心理反應能力和適宜的心情宣泄方式,比如多聽輕音樂、多參加些娛樂消遣、體質鍛煉等方面的活動,緩解精神緊張,維持心理平衡,適應高壓力環境下的工作;要充分利用資源,主動尋求幫助,如求教于有經驗的同事,向領導、朋友傾訴,求助于心理專家等,增強職業心理素質。
2、培養愛崗敬業精神,融洽人際關系,不斷完善自身
輔導員是需要默默奉獻的職業,要始終保持愛業、敬業、精業、樂業的精神。輔導員只有充分認識到這一點,確保工作興趣的穩定性和持久性,處理好與領導、同事、學生之間的關系,促進相互間的情感交流和理解信任,不斷完善自身素質,加強理論修養,才能保持良好的心態,沉著應對錯綜復雜的學生工作。
3、更新思想觀念,改進工作方法,走專業化發展道路
心理問題的產生與個人思維方式滯后及工作方法的“老一套”密切相關,循規蹈矩和一成不變的工作方式會加速對工作的厭倦,因此,輔導員要切實加強創新精神,勇于實踐,勇于否定常、否定舊的經驗和沒有效率的做法,從傳統的工作模式中解放出來,不斷創造生動活潑的工作形式。通過積極進取、大膽創新,從而具備較強的抗干擾能力和自控能力,預防心理疾病的發生。另外,輔導員還要進行合理的職業規劃,開拓自身的發展空間。輔導員只有將自我需要與動機調整到進升追求層次上,把培養學生當成是最重要的事,當成自己的興趣,成為職業理想明確、職業規劃合理、職業素質過硬、職業道德高尚的輔導員,才能適應思想政治工作的需要,從而保持良好的心態。
。ǘ⿲W校方面應采取的途徑和方法
1、開展文化休閑活動,實施輔導員心理按摩
緊張的工作常常帶來身心的疲憊,長期的緊張得不到有效的放松與調節,就會產生抑郁、焦慮等癥狀。學校應在端正教育思想,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的同時,也努力創造條件為輔導員“減負”。要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為輔導員們開設羽毛球館、籃球館等,并定期組織輔導員們進行籃球賽、羽毛球賽等活動,每學期或一學年組織一次全校輔導員外出參觀、旅游活動。通過豐富多彩的休閑活動,不僅能有效地緩解輔導員們的心理壓力,合理調節情緒,同時也能增進同事間的了解,形成融洽的人際關系以及團結向上的心理氛圍。
2、建立輔導員心理健康的保障機制
現在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大學生心理輔導室、心理咨詢室,卻幾乎沒有專門面向教師的心理協助機構。輔導員其實是高校教師中最需要心理支持和幫助的一個群體,因為一方面工作的壓力讓他們的心理健康受到威脅,另一方面他們在工作中還要擔任學生“心理輔導員”的角色,“能醫卻不能自醫”往往是很多輔導員面臨的心理問題的尷尬。因此學?梢試L試讓兼職的心理專家不定期為輔導員提供心理咨詢或輔導,并且也可以開展輔導員心理自我調適的培訓等活動。
3、抓好輔導員的教育,提高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高校管理部門要做好對輔導員的崗前培訓和教育提高工作,使他們有足夠的心理準備,了解學生最新思想動態,并掌握最新的工作方法。由于學生管理口經費緊張,德育基金不能及時到位,而輔導員又各有一攤工作,很難保證有進修、輪訓的機會。在這種情況下,各高校利用現有條件、自行組織對輔導員進行培訓不失為一種事半功倍的方法。作為高校管理部門,在指導輔導員做好學生心理咨詢工作的同時,也應提供、創造更多的條件和機會做好對輔導員的心理疏導工作。
4、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提高輔導員對職業的滿意度
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是維護高校輔導員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徑。要建立健全制度化的輔導員工作考核與評價體系,定期對輔導員的工作表現和業務能力進行考核評價,考評結果與輔導員的職務聘任、獎懲、晉級等掛鉤,并將對優秀輔導員的表彰、獎勵納入各級教師、教育工作者表彰獎勵體系中。在職稱的評定方面,在政策上要適當傾斜,要針對輔導員工作的特殊性,建立有別于專業課教師的評估體系。改善硬件工作環境,提高輔導員的生活條件,提高輔導員的職業滿意度。
上一頁 [1] [2]
【試論高校輔導員的心理保健】相關文章:
試論高校輔導員做好大學新生工作的探索11-20
試論高校新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03-06
試論高校輔導員如何做好大學新生工作11-23
試論高校大學生心理危機干預機制研究12-02
試論高校課程自主改革03-03
試論新生輔導員工作12-05
試論加強高校創業教育的探索03-04
試論高校心理咨詢機構專職教師的培養11-3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