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意象分析引導語文教學探析
摘 要:意象在中國文學中一直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無論分析古典文學(如傳統的詩、詞、歌、賦),還是現代文學(甚至包括流行文化),對意向的解讀和領會都是必不可少乃至至關重要的。筆者從事一線語文教育已有十余年時間,通過逐漸累積發現在語文教學中能否成功的把握、分析和解讀文章中的意象,可以直接影響到學生對文章的領悟和理解,甚至可以成為決定一節語文課成敗的關鍵性因素。因此,意象分析在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了。用意象分析來引導語文教學,可以得到另一片洞天。關鍵詞:語文教學 意象分析
一、通過意象分析可以直指文學作品主題,深化學生對作品的理解
筆者認為通過分析意象能夠使學生直接揣摩作者的情緒變化及寫作思路,從而得以迅速把握文章主旨。如《將進酒》的第一句:“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翻譯成現代漢語應為“你難道沒有看見,那洶涌澎湃的黃河水如同從天上傾斜下來?它滾滾東去、奔向大海,永遠都不會再回來”!秾⑦M酒》從本質上講,是一首勸酒歌,是李白在元丹丘酒宴上的憤激之作。可是從元丹丘的家中幾乎是不可能看到黃河的,那么李白的這首詩又為什么要從黃河入手呢?李白通過“黃河水”這個意向,又在向我們秘密傳達著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原來,我國文化源遠流長,在漫長的發展演變中,文學作品的一些自然對象和人的心理之間,逐漸產生了一些成熟的對應關系,這就形成了文學作品中一些固定的意象。如“流水”=“時光”,那么詠嘆流水,其實就是在詠嘆時光易逝!傲魉边@個意象相關聯于時間,這樣的先例在中國古典文學中可以說俯仰可得。如《論語》“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即“時間像流水一樣流逝啊,晝夜不!。又如《長歌行》“百川東入海,何日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意思為“百川歸海,一去不回。時間也如此”,勸人們珍惜光陰,要有所作為。再如《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譯為“大江洶涌奔騰、滾滾東流,古往今來所有英雄人物所創立的豐功偉業,也都隨著時間的流逝而成為歷史”。所以回到《將進酒》這首詩,李白的前兩句實際上是在講:時間一去不返,我眼看也一大把年紀了,可理想還沒有來得及實現,我能不著急上火么我?
縱觀全詩,李白借“黃河水”引起了對人生價值的考量和探究,正因為時光匆匆如水般流逝,那么既然“天生我材”,就更加應該積極爭取并努力實現自我存在的價值,這是全文的主旨。而串聯起全詩感情脈絡的“悲”、“喜”、“狂”、“憤”、“愁”也正是由此引發和升騰起來的。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說:“使我們生存充滿煩惱與苦痛的東西,無一不是出自時間無休止的壓迫。”具有類似情懷的李白也正是基于這一點,在以“黃河水”為表象的時間的壓迫中唱出了這首感動了此后億萬人的《將進酒》。
如是看來,通過意象分析可以直指文學作品主題,在分析課文時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通過分析意象可以點染課堂氣氛,渲染學生情緒,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
又如講授柳永的《雨霖鈴》,整首詞作涉及到的景物大體包括有“寒蟬”、“長亭”、“都門”、“淚眼”、“煙波”、“暮靄”、“楚天”、“楊柳岸”、“曉風”、“殘月”等,這些景物從總體上來說,都天然的帶著一種凄涼、蕭索的味道,從而成功的渲染了作者“傷離別”的情感。特別是作者刻意點出的“長亭”,那幾乎就是中國文學中分別的“代言”了。至于“楊柳岸”、“曉風”、“殘月”,這三個意象的集合和疊加,則更是內藏玄機——(1)“柳”與“留”諧音,古人有折下楊柳枝送別的習慣,折下柳枝送給對方手里,以示自己的留戀和不舍,所以看到楊柳,會想到戀人;(2)“曉風”性涼,被“曉風”吹拂的同時,也被一種類似凄涼、孤獨的感受吹拂著;(3)“殘月”,月不圓、人兩地,對比我國中秋時節人月兩團圓的習俗,心頭又該是一幅怎樣的滋味!而這三個意象并非作者親眼所睹,換句話說,是作者用“曉風”、“殘月”等非常有內涵的景物,逼真刻畫出自己酒后那種悵然若失、寂寞凄涼的心理狀態。解讀者完全可以把“楊柳岸、曉風殘月”當成一個形容詞——不管我今宵酒醒何處,無論繁星點點還是艷陽高照,我的心情都會很“楊柳岸、曉風殘月”。
又如如賞析余光中的《鄉愁》,引導學生提取意象:郵票、船票、墳墓、海峽,這些意象將彼此分散的 人和物,以及支離破碎的時間和空間緊緊聯系在一起,表達了作者那難以言喻的哀愁和思念。
通過意象分析,如此這般娓娓道來,學生在感受、認同、理解了這些意象的同時,深深沉浸在作品所渲染的情緒當中,這對于授課、聽課的雙方,自然都是不無裨益的,甚至對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的教育思想,也是一種成功的實踐。
三、通過意象分析,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同時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
有些意象,如“長亭”、“流水”、“楊柳”、“漁父”、“大雁”,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都可以作為“代名詞”來使用,有著很豐富的內涵,這是因為我們中國文學在漫長的發展演變中,一些自然景觀和人的情感之間,逐漸產生了一種成熟的、并且是一一對應的關系。而這些內涵豐富的意象作為一種文化積淀,已經成了我們中華民族一種共同的記憶、一段關乎情感的密碼。不管歲月悠悠、也不管山水迢迢,作為炎黃子孫,我們都應該掌握并以之為榮。所以鼓勵學生在習作中加以運用這些意象,也是筆者在課堂上贊賞和一貫加以推崇的。自然,恰當的運用毋庸置疑會使習作生色不少。
綜上所述,用意象分析引導語文教學通過意象分析可以直指文學作品主題、點染課堂氣氛,并且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祖國文化的理解,同時積累自己的寫作素材。在這種春風化雨的熏陶之下,學生不僅會加深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并且慢慢一定會寫出屬于自己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朱光潛.《文藝心理學》.
[2]韋蝶清.《中國古典文化中“竹”意象探析》.
[3]黎瀟宇.《中國古典文學作品中的意象與民族文化心理》.
【用意象分析引導語文教學探析】相關文章:
探析外語文化教學03-29
服裝與設計的潮流引導分析12-10
語文教學中的創新精神探析02-24
探析電化教學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03-06
探究實驗誤差分析引導論文03-09
分析漢字文化信息改進漢字教學運用策略探析12-05
自主學習在中學語文教學的引導論文04-27
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之探析12-04
中學語文有效教學策略探析論文02-26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