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深度報道中的客觀性原則
摘要:深度報道是新聞報道中最重要的報道類型之一。深度報道既要做到準確、詳實、深入、專業,又必須把握一定的分寸技巧,否則有可能落下新聞炒作的嫌疑。如何更加客觀地“擺事實”,是擺在新聞記者面前的一個新課題。
關鍵詞:深度報道 分寸技巧 客觀報道
《現代快報》關于中國男籃“打人事件”的報道
2004年,中國國家男籃為備戰雅典奧運會,于當年年初專門從美國聘請了洋教練,一方面賽事重大,另一方面這是中國男籃歷史上首次聘請外籍教練,因此吸引了眾多國內媒體空前關注,中國男籃也因此享受了之前只有國足才能享受到的待遇——貼身采訪。
2004年4月6日,男籃進行隊內1對1分組對抗練習,張云松和劉煒兩人一組,一攻一守,劉煒在防守時動作較大,兩人一起摔倒,起身時雙方互相推搡,隨后訓練又繼續正常進行。當時洋教練尤納斯、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均在場。在現場觀看訓練的《現代快報》記者就此寫了一篇報道,題目為《男籃訓練劉煒張云松拳腳相加,李元偉嚴肅批評2人》(2004年4月6日17:27《現代快報》),節選如下。
雖然離籃管中心公布出征雅典奧運會的名單還早,但為了給外教留下好印象,國家男籃集訓隊里的火藥味也越來越濃,加上一些本不應有的人情關系帶到國家隊里,導致矛盾在昨天下午激化。來自上海的劉煒和北京隊的張云松在訓練場上拳腳相加,干了起來!
昨天上午,國家男籃進行了1對1的對抗訓練,劉煒在和張云松的對抗中,由于動作大了一點,吵了兩句之后,兩人就扭打在一起。在場觀看訓練的籃管中心主任李元偉當場把臉拉得老長,其他隊員也趕快上前將兩人分開。
之所以會出現這樣難堪的場景,并非兩人一時沖動。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隊員介紹,張云松在國家隊里受到恩師閔鹿蕾不少照顧,這讓劉煒頗為不滿!
《現代快報》的這篇報道見報之后引起了廣泛關注,多家報紙都進行了轉載,網絡上也出現了很多相關報道。但4月7日,國家籃管中心、國家男籃教練以及當事雙方球員都出面,在中央電視臺《體育新聞》節目中鄭重否認了該報道內容的真實性。隨后幾天,此事件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為《現代快報》的這篇報道是不負責任的,是新聞炒作,是故意夸大事實以博取轟動效應。如央視體育新聞主持人評論說,記者應該把他們的目光更多地集中在賽場上,而不是賽場以外的東西上面;新華社著名體育記者徐濟成也寫了一篇報道以幫助澄清事實。
關于此案例的分析
新聞是否應該關注事件的負面細節。不可否認,當前新聞業界確實存在一種非常不好的風氣即新聞炒作,尤其在娛樂和體育報道中炒作之風盛行。之所以會出現此種狀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個最主要的原因是行業競爭、市場競爭。為爭取更大的市場生存空間,紙質媒體以及媒體記者既要面對內憂,也要迎戰外患。所謂內憂,是指媒體內企業化管理機制給從業者帶來的壓力。所謂外患,一方面指報紙與報紙之間的競爭,另一方面是指報紙與廣播、電視、新媒體之間的跨媒體競爭。
在內外雙重壓力之下,平面媒體以及新聞從業人員采取了兩種不同的應對方式;一種是前文所提到的新聞炒作,沒新聞就編新聞,小新聞“做”成大新聞,這種做法是絕對不符合新聞真實性、客觀性原則和新聞職業道德的,應堅決抵制。
與此同時,面對壓力的另外一種應對方式是,做負責任的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這種報道和新聞炒作有本質的差別。在筆者看來,《現代快報》的這篇報道就應該算是一篇負責任的、比較完整的、小型的深度報道,而不是新聞炒作。
首先,它依據了一個基本事實,那就是兩個球員確實存在互相推搡的非正常動作。如對這一非常態細節視而不見,不加以關注和報道,要么是記者缺乏新聞敏感,要么是浪費新聞資源,而且說不定會因此錯過其他更重要的新聞線索。
其次,它不僅僅敘述了事實,還對事實發生的原因進行了解釋分析,給出了一些背景資料,此外還給出了關于此事件的一個后續結果,因此它應屬于深度報道的范疇。但是非常遺憾的是,記者沒有把握好深度報道的分寸和技巧,或者說沒有把握好深度報道中的客觀報道原則,才會落下新聞炒作之嫌。
深度報道應該如何關注事件的負面細節。無獨有偶,中國男籃打人事件兩天之后,中國國奧足球隊也出現了一件類似的非正常事件,時任國奧足球隊隊長的杜威在訓練中因身體沖撞受傷,《足球》報就此事件也做了一個小型深度報道,比較一下《足球》報記者處理敏感新聞點的分寸技巧,可以看到兩者的不同。(2004年4月8日11:02《足球》報)
……意外發生在第三節比賽中,當時杜威帶球突破后上籃準備投球,對方的王棟、曹陽、安琦、姜波等幾名隊員與杜威同時起跳進行爭搶,就在幾個人的身體沖撞中,突然有人踩了杜威一腳,連左腳的球鞋都被踩脫掉在了地上,杜威一邊喊痛一邊墊著腳單腿跳了幾步。
誰是肇事者?
當時因為起跳爭球的人太多,也沒人看清到底是誰踩了杜威。杜威坐在場邊休息,王棟后來一直坐在杜威身邊關心他的傷情,不少隊員都據此判斷,王棟可能是“肇事者”。王棟稱,當時幾個人一起跳起來爭球,場面很混亂,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踩到了杜威,只是當時自己正好下場休息,就坐到杜威身邊跟他聊天。……
《足球》報的這篇深度報道同樣沒有忽略最有看點的細節——關于肇事者和肇事原因的分析,或者甚至可以說是記者在報道中刻意強調了這部分內容,但《足球》報的這篇深度報道卻沒有給人留下新聞炒作的口實。那么,如何在深度報道中反映事實細節,筆者認為應把握以下幾個原則。
首先,不忽略事件中具有新聞價值的任何細節。新聞深度報道是運用解釋、分析、預測等方法,從歷史淵源、因果關系、矛盾演變、發展趨勢等方面深入分析事實的意義的報道方法。深度報道應對新聞事態進行全面、深入、細致的還原和再現,既要關注那些對新聞當事者有正面積極影響的事件細節,也不回避那些對當事人有負面影響,但具有新聞價值的事件細節,力求做到全面呈現事態。
其次,不夸大事件中的負面細節。深度報道對事件細節的關注是基于事實的關注,是對事實現象的還原,應該以記者現場觀察采訪中感官(眼耳口鼻、四肢)接收到的信息為準。為保證事實細節的陳述既準確,又盡可能詳盡,記者的現場觀察應做到細致、敏銳。
再次,不主觀猜測、不下結論。記者不應空泛地分析解釋,更不能主觀猜測,甚至為事件定性!蹲闱颉穲笤凇罢l是肇事者”這部分內容里沒有一句話是結論性的,既沒有肯定肇事者一定是王棟,也沒有說王棟是故意而為之;反觀《現代快報》的報道,則下結論說“并非兩人一時沖動”,“火藥味也越來越濃”,“把不應有的人情關系帶到國家隊里”。
應該如何表現新聞中的負面細節。顯性事實的陳述。所謂顯性事實是指現場記者通過感官接收到的信息。深度報道中關于顯性事實的陳述是報道的邏輯起點,是其他相關內容的基礎。新聞寫作中關于顯性事實應該以白描的手法進行表現。首先,在語句結構上盡量使用簡單句、陳述句,即由主謂賓構成的句式!冬F代快報》中出現“由于動作大了一點,吵了兩句之后,兩人就扭打在一起”,顯然不符合以上原則;其次,在遣詞上應盡量使用中性詞,摒棄情感色彩較重的詞匯。例如“扭打”、“拳腳相加”、“干起來”等均屬于情感色彩較重的詞匯,可以將“扭打”替換為“肢體非正常接觸”;再者,陳述應盡可能詳細,不遺漏任何細節。例如《足球》報陳述,“連左腳的球鞋都被踩脫掉在了地上,杜威一邊喊痛一邊墊著腳單腿跳了幾步”即屬于細節性陳述。
隱性事實的陳述。隱性事實是指記者通過感官無法接收到的,或者記者不在現場時所發生的事實,例如新聞當事人的所思所想等。新聞深度報道中關于隱性事實的陳述應注意三點,第一,以對當事雙方以及目擊者的采訪內容構成該事實的陳述內容,例如“王棟稱,當時幾個人一起跳起來爭球,場面很混亂,自己也不清楚是不是踩到了杜威”;第二,內容表述應該以直接引語表述,即對采訪內容加注引號,直接引用對方原話,如《足球》報引用的即是新聞當事雙方的原話;第三,非特殊境況下,應公開被采訪者姓名,不使用匿名信息。如“據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隊員介紹”就應盡量摒棄。
解釋、分析性內容的表述。解釋、分析是深度報道區別于其他新聞報道類型的主要特征之一,不僅應該,而且值得花更多的筆墨進行挖掘。但客觀來說,此部分內容也是最容易涉嫌新聞炒作的內容。該部分內容的文字表述應把握的分寸是,以事實解釋事實,以事實分析事實。對新聞事件的解釋、分析并不是記者自己進行語言的邏輯推理和演繹,而是通過深入采訪,在全面了解事實的基礎上,將記者認為重要的連帶事實用陳述性語言進行表述,用以揭示事件的原因、背景。所謂連帶事實,是指之前已經發生的,與當下事件存在邏輯因果關系的,并且已經被證實的事實。例如《足球》報關于肇事者的解釋分析,就是關于國奧隊此前比賽中連帶事實的陳述,以事實說明事實。
深度報道中客觀性原則的把握
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深度報道是新聞報道的重要類型之一,它與新聞炒作有著本質區別,新聞記者應該更多地采用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等形式,為受眾提供內容更加詳實、更有說服力的新聞而不僅僅只是簡單的消息。但同時必須強調的是,深度報道應該把握一定的分寸和技巧,我們既要充分挖掘新聞資源,把新聞做深、做細,同時還不能過火,過火就有炒作的嫌疑,就會違背新聞的客觀性原則。如何把握深度報道中的分寸和尺度,可以從以下三方面加以注意。
第一,從報道理念看,新聞記者既要有做深度報道、解釋性報道、調查性報道的意識,同時應時刻繃緊客觀報道這根弦。面對事件中出現的負面細節,記者應該首先判斷其新聞價值大小,與整體事實的關聯度如何,然后再決定采用何種報道方式和表現形式。第二,從報道內容看,深度報道與新聞炒作之間僅僅只有幾步之遙,如若不能正確聚焦新聞細節,就有可能滑入新聞炒作的泥潭。尤其在涉及新聞事件負面細節時,要像攝像機特寫鏡頭一樣,如實進行還原和再現。第三,從表現形式看,深度報道求實,報道中的文字表述、遣詞造句應該采用寫實、白描的表現手法,以陳述性語言為主要表現形式,語法簡單,語義清晰。
回顧新中國新聞業務的發展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初期我們強調的是“講道理”,后來是“擺事實,講道理”,再后來是“擺事實”,這是新聞從業人員業務風格轉變的過程,同時更是我國新聞理念轉變和更新的過程。而如今,一個新的問題又擺在了新聞從業者的面前,那就是如何客觀地“擺事實”。“客觀報道”畢竟只是一個名詞、一個概念、一個新聞報道原則,要將其具體落實到我們日常的新聞業務活動中,落實到我們稿件的字里行間,并非易事,只有通過不斷地摸索總結,我們才能更好地滿足受眾的新聞需求。
【把握好深度報道中的客觀性原則】相關文章:
深度報道的當代審視論文提綱03-27
兒科護理教學中自動原則的應用探討11-21
小學音樂教學中激勵性原則及應用12-06
把握文字在平面廣告中的情感論文12-06
情勢變更原則中顯失公平認定研究11-19
論環境法中的風險預防原則文獻12-12
試論謹慎性原則在或有事項中的應用12-05
數控加工中工藝設計的原則與方法論文提綱11-17
試論國際經濟法中的公平原則03-29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