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關于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論文摘要:高等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建設核心是建立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必須以實踐教學為中心,以能力培養為主線,以全面素質教育為目標,建立符合現代職業教育特征的教學體系。在教學體系建設中,必須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體現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以工學結合為特征,設計貫穿能力培養的教學體系;以企業資源為補充,建設滿足職業教育特征的教學資源,以實現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
論文關鍵詞: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教學體系;實踐教學;校企合作
建設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是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人才培養模式創新是學校的中心工作,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是學校特色建設的關鍵。職業教育既然作為一個類型存在于高等教育的叢林中,必然需要其具備與其他類型的高等教育有凸顯特征的改革方向。擺脫學科教育的職業教育雛形影響,以特色專業建設與改革為核心,以校企合作為平臺,以培養社會急需高端技能型人才為目標,建設適合社會進步的現代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使得高職院校定位準確、安于其位、辦出特色,才能實現職業教育質量和人才培養工作水平的新跨越。
一、以校企合作為平臺,建立工學結合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
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直接面向企業生產一線,直接面對社會就業崗位的選擇,而社會和企業對人才的需求規格、用人標準和素質要求,直接影響職業教育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設計。因此,專業人才培養方案不僅需要遵循教學規律,更重要的是要滿足企業人力資源發展的需要。所以進行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必須引入企業的參與,進行社會人才需求分析,堅持以能力培養為目標,并通過企業專家的認證。在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編制和修訂過程中必須滿足以下原則:
1.以專業面向崗位分析為前提的專業素質定位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起源于人才市場需求分析。通過對生源的知識水平分析,尋求專業人才培養的起點。通過深入地市場調研,跟蹤企業人才需求的變化,確定專業人才培養規格,明確專業的職業面向(主要就業單位、部門和崗位)。依據生源的知識水平和就業崗位主要工作任務對專業培養目標(知識、能力、素質目標)準確定位,并確定應取得的職業資格證書和等級,明確專業學生畢業標準,從而為專業課程體系設計提供依據。
2.以專業素質定位為依據的專業課程體系設計
按照專業培養目標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形成支撐目標實現的課程,構建專業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建設中,重點在于主干課程及教學要求的設置,主要職業技能訓練及教學要求的設計,專業教學進程表的編制,各類課程的學時與學分安排。從而形成以能力為核心,以素質為本位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分析相同專業在不同崗位上的能力要求,形成相同專業基礎平臺上的不同崗位特定能力的方向培養,確定支撐特定能力培養的課程設置,滿足企業崗位能力需求。
3.以崗位工作任務為導向的專業核心課程設置
核心課程的設置,關鍵在于廣泛深入地社會調查,注重分析和研究經濟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情況、新特點,特別要關注本專業領域技術的發展趨勢。將崗位典型工作任務的專業能力結合崗位所對應的職業資格要求,依據工作頻率分析法,歸納出專業培養的若干個行動領域,并轉換成相應的專業教學的核心課程。以核心課程為中心設計職業課程鏈,把企業的崗位技術標準與課程教學標準相銜接,將證書考試大綱與課程教學大綱相融合,將職業資格鑒定考核與課程考核相貫通,以實現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
4.以學分制管理為基礎平臺的專業教學體系改革
全面貫徹國家的教育方針,正確處理好德育與智育、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正確處理好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提高素質三者之間的關系。發揮學分制的特點,注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重視學生個性發展。逐步推進課程的整合與改造,適度減少必修課比重,加大選修課的開發力度,提供學生自我發展的選擇空間,實施實驗實訓基地的開放管理,將學生綜合素質考核納入學分制管理,實施教學管理與學生管理一體化,將學生日常管理納入到學分制管理體系。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高職學院學分制相適應的、面向全校學生的內力培養的系列課程,全面覆蓋整個專業教學過程。
5.以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為主線的實踐教學體系設計
知識的學習離不開實踐,能力的培養需要實踐,素質的形成依托實踐。建立適合專業培養的實踐性教學體系,將能力培養貫穿教學全過程,體現著專業課程結構的職業教育特征。因此要設計以校內實驗、訓練、實習為重點,校外實習、綜合實訓為延伸,教學做一體化教學為基礎,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為方向,企業技術人員為實訓教學主體的實踐教學體系。從而加強實踐教學環節比重,淡化課堂教學的學科痕跡,減少演示性和驗證性實驗,注重生產性、工藝性、綜合性實訓,使學生更好掌握從事專業領域實際工作的技能。
二、以崗位需求為特征,設計貫穿能力培養的專業教學體系
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是教學體系的設計。職業教育改革的重點之一是以崗位群應具備的能力分析為依據,建立起一個適合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體系。所以,在教學體系的建設中,必須打破學科教學的約束,建立起以工學結合為特征,貫穿能力培養、體現崗位需求的教學體系。也就是以就業為導向,通過校企合作模式,通過工學結合途徑,以掌握專業技術和專業能力為主體,建設基于工作過程獲得能力遞升的專業課程體系,以提升旨在提高學生能力培養的教學質量。
1.以職業教育為特色,建設模塊式的專業課程體系
依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圍繞知識、能力、素質分析結論,體現企業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選擇,設計支撐專業培養的課程體系。按照通識課、職業基礎課、職業技術課、職業方向課和職業素質課的課程體系,按照必修課、限選課、任選課設計學分課程構架,設計項目教學模塊,以完成項目教學模塊為學期劃分,從而實現多學期分段式的教學組織模式改革。各專業課程體系中,要依據職業技能資格取證的工種,強化核心課程和實訓項目的開發。加大適合社會需求和學生自我發展的素質拓展選修課程,實施學生素質教育課程三年期間的全覆蓋。從而確保學院的教學質量和學生素質全面提高,實現專業=知識+能力+素質的培養目標,以實現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
2.以任務驅動為依據,建立循序漸進的專業實踐體系
職業教育的重點在于實踐能力的培養,教學體系的關鍵在于實踐教學體系的建立。根據專業培養能力不同階段的任務區別,將能力培養的實踐教學設計為若干階段:以培養學生人文素質的適應社會能力階段;培養大類專業基本能力的基本技能階段;培養滿足專業面向需求的技術技能階段;培養滿足專業方向的核心技能階段;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的綜合技能階段等等。通過實驗訓練、實習實訓等教學手段,實現不同專業的實踐教學體系的同一性和相異性的統一,同一專業不同就業崗位群的實踐教學方向分枝,使得學生能力的培養具有專業針對性和可操作性。
3.以項目導向為指導,設計“工學交替”的專業教學體系
專業教學體系是專業培養理念與途徑的體現,影響著教學內容與途徑的先進程度,實施“工學交替”,是職業教育的必由之路。學生第一學年在學校學習必須的專業基礎知識,融入基本技能訓練;第二學年主要以針對必須掌握的專業技術知識實施教學,專業技能實訓主要依托在企業進行生產性實習;第三學年在學校完成職業核心課程的學習后,選擇相應就業崗位群,在校內進行核心技能專項實訓;安排在就業頂崗實習單位進行畢業前的綜合技能實訓,并在完成畢業論文編寫后返校答辯。全過程覆蓋的適應社會能力的教育與訓練按照地點不同,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實施。這樣,通過學!髽I—學校—企業—學校的閉環教學途徑,并結合以項目導向的一體化課程教學改革,形成專業“工學交替”的專業教學體系,使培養的學生更加貼近企業的需求,實施的專業教學更加貼近生產一線。
4.以教學質量為標桿,強化學生頂崗實習的過程管理
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是學生上崗前的實戰演習,是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關鍵環節,是衡量學校辦學水平的重要評價依據。為此學校必須建設“頂崗實習教學管理平臺”,搭建頂崗實習網絡教學全過程管理與監控,暢通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的信息通道。學生處應協助企業做好學生的日常管理,教務處協助企業做好教學安排,專業系部協助企業做好教學的實施,企業負責學生實習教學與考核,企業參與學生的畢業論文指導和答辯,督導室適時安排人員前往現場進行教學進度檢查,了解企業對學生評價。為了加大學生畢業答辯工作的指導,學院每年應根據學生實習單位的變化,對答辯工作指導委員會成員進行調整,并指導各專業答辯工作組完成答辯任務,從而確保畢業綜合實訓(頂崗實習)期間的教學監控。
三、以企業資源為補充,建設滿足專業人才培養的教學資源
職業教育發展的動力是企業發展與進步,職業教育教學體系的實施依托于企業的合作。國外先進的職業教育經驗給我們以啟迪,沒有企業作為職業學校的支撐,不可能有高質量的品牌專業,也就不可能實現學生的高質量就業。那么與企業的合作,就不僅需要企業全過程的參與學校教學,更需要的是企業有效資源的投入,以彌補當前我國職業教育的資源不足,形成校企互動互惠、效益良好的長效機制,共同完成現代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
1.企業介入學院教學改革與建設
職業學院實行董事會指導下的院長負責制是一種模式創新,學院董事會主要成員單位引入企業,以便把握學院教學建設與發展重大事項的決策。學院成立由企業專家介入的專家委員會是一項必要改革,以便研究和論證學院教學改革和學院建設的具體方案;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以實現校企合作的常態化管理。系部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委員會,吸收企業技術骨干參與專業建設與改革,以實現校企合作項目具體實施,構建專業特色,實現促進專業與產業對接、學歷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職業教育與終身學習對接。
2.建設企業參與學生學習評價機制
學校與企業相結合,不僅體現在共同制定培養目標、教學計劃及實習計劃,共同承擔教學及教材編寫,更要注重對專業標準、課程標準和實訓基地建設標準制定的參與,以體現專業教學與產業生產的對接。通過企業人員介入課程教學與考核、實訓環節指導與考核、畢業論文指導與考核等,來拓展學生技能水平評價的外延,充實學生通過現場經歷充實技能教學的內涵,從而促進技能教學水平的整體提高。
3.校企共同實施實習實訓基地建設
積極探索校內生產性實訓基地建設的校企組合新模式,借助于企業的資源彌補目前職業教育發展中遇到的資金困境。由學校提供場地和管理,企業參與項目建設和提供技術及設備支持,建設和完善“校中廠”實訓基地,為課程學習情境的設計提供支撐。并由企業技術人員擔當實訓課程主講教師,以提高校內實訓實習項目開出率和實踐教學水平。利用企業優質的人力、技術和設備資源,建立“廠中!睂嵱柣,以實現技術含量高、設備投資大和生產環境難以仿真的實訓項目教學,滿足專業現場實習需要,為完成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提供高質量的基地拓展,確保實踐教學計劃落實。
4.校企聯手構建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
職業教育的培養目標決定了校企聯手共建師資隊伍的模式;職業教育的教學體系決定了專兼職教師隊伍的成員構成;職業教育的教學特征決定了雙師素質教師培養必須與企業合作。教育部在教高司函[2008]82號文中,對高職院校建設教學團隊提出建設目標,“雙師”結構的團隊主要由學校專任教師和來自行業企業兼職教師組成,以專業(群)建設作為開展校企合作的工作平臺,開發、設計和實施專業(群)人才培養方案。因此,需要通過各種渠道加大“雙師”結構的師資隊伍建設。一是聘用企業技術骨干擔當兼職專業帶頭人;二是聘請企業技術人員來校擔任兼職教師;三是調整校內有現場工作經歷的教師擔任實驗實訓教師;四是加快雙師素質教師的培訓力度;五是聘用一批企業兼職教授參與學校教學改革與建設的決策,舉辦體現現場先進技術、先進設備及先進管理理念的講座。通過校企聯手塑造一支優秀的教學團隊。
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和商品生產的現代化,社會各行各業對人才的衡量標準也在發生轉變,更加看好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綜合素質。這就需要高職院校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工學結合、能力遞升為主線,加大對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研究和改革,實現職業教育的質量跨越,培養高端技能型的企業一線員工主力,為提高企業人才密度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保障。
上一頁 [1] [2]
【專業與企業崗位對接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相關文章:
校企合作實現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對接08-06
學交替模式下校企文化對接的研究與實踐08-07
可雇傭性人才培養模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建設研究的論文06-27
高校市場營銷專業人才培養探討08-26
電力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研究04-28
談我校金融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08-12
談工業設計專業素描教學人才培養08-02
淺析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和專業發展研究08-05
關于電力工商管理專業發展研究05-22
以學生研究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