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我國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建設
〔論文關鍵詞〕開放課件運動 國際開放教育資源 教學資源中心 “自我效能”理論 自主學習 信息素養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論文摘要」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開放課件項目推動了全世界范圍的開放教育資源運動。在此背景下,我國高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的建設也全面開展起來。我國高校的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現狀處于相對滯后的狀態,高校需要綜合考慮人力、時間、計算機及網絡軟、硬件資源等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建設。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的具體內容應包括課程建設、資源庫建設等。數字化資源中心的評價分為技術保障和功能實現兩方面。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還必須注意提升和促進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高等教育走向國際化、網絡化過程中,信息技術和教育學的結合將實現各國的教學資源共享。信息技術引人教育學的任務和成果是學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的建設。根據建構主義學習理論,現代教育的理念是教師應重視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師生雙方的共同活動,數字化學習資源建設應體系化,并推進資源管理的創新,以實現資源利用的充分化。
一、國際開放教育資源和開放課件運動
數字化資源中心的概念來源于“國際開放教育資源”。開放教育資源是免費使用或復制的教學、學習和研究資源,包括課程資料、教材、教學錄像、試卷、課件和其他教育軟件工具等。川2002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對開放教育資源(OERs)的定義:“開放教育資源,指那些基于非商業性目的,通過信息與通訊技術來向有關對象提供的,可被自由查閱、參考或應用的各種開放性教育類資源。通常,這些開放式教育資源可通過互聯網來免費獲得,主要用于教育機構中教師的課程教學,但也可用于學生的學習。其類型主要包括:講義、參考文獻、閱讀材料、練習、實驗和演示,另外也包括教學大綱、課程內容和教師手冊等。”
2001年4月,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啟動了開放課件項目( MIT OCW ; MIT Open Courseware )。其宗旨是為全世界學者和研究團體提供免費、開放的服務,將MIT所有院系的課程教材上網,免費提供給世界各地的任何使用者。在MITOCW的示范和推動下,其理念導向、運作模式和應用情況為許多國家和組織所關注、認同和仿效,并逐漸形成了世界范圍內的開放課件運動。高等院校作為教育資源的擁有主體,在這場運動中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開放課程資源(ocw)是開放教育資源的一大組成部分,是高校在某種開放協議下開放的、可供全世界人免費共享的課程資源。2002年7月,在法國巴黎召開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專題研討會上,與會專家一致同意將開放課件擴展到開放教育資源以避免內涵的局限性,并提出開放教育資源是“通過信息通信技術提供向教育者、學生、自學者提供的,基于非商業用途,可被自由免費查閱、參考或應用的各種教育類資源。”
2005年,DECD的“教育創新研究中心”( OERI)對開放教育資源的定義:“向教師、學生和自學者提供的免費和開放性的數字化資源,其可被用于教學、學習和研究之中。主要包括:開放源代碼的軟件工具(如學習管理系統)、開放課件與相關內容、用于幫助教師提高其E一learning能力的開放資源、學件資源庫和免費的教育類課程”。OER不僅包括內容性的資源,同時還包含技術性的資源,如用于開發、傳播和使用開放式內容的軟件工具。
開放教育資源的基本特性是“開放”和“共享”。在開放課件等教育資源的背景下,我國高校的數字化學習資源中心的建設也開展起來。在我國,數字化學習資源對高校內的學生是網絡輔助教學、對校外的學生是現代遠程教育。數字化資源中心在我國有些高校也稱為“課程中心”、“學習管理系統”、“網絡教學綜合平臺”等。
二、高校教學資源中心的概念
清華大學韓錫斌將教學資源中心的設計理念概括為“廣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應用”。“廣泛共享”是指通過各種策略、方法、技術將網上分布的各種教學資源共享給眾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用戶。“有效聚合’,是指將網上分散的教學資源通過資源中心集成起來,產生巨大的綜合效能,以滿足用戶的教學需求。“充分應用”是指為用戶提供良好的、易操作的使用環境和開發手段,提供個性化的資源使用、開發與信息決策支持服務。設計思路從概念上,教學資源中心構建目標是對校園中數字化教學資源統一規劃、整合和共享,建立統一運行和管理的機制。從技術上,資源中心要實現多種類型資源的統一管理,解決多個層次資源分布式共享的技術,符合相關技術標準。從實施上,資源中心應當建立起遍布校園的教學資源節點,集成網上各類教學資源,開放式地向全校甚至全社會提供全方位的教學資源服務。
教學資源服務應用于課堂教學輔助作用的網絡教學稱為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又稱學習管理系統。學習管理系統在國內定義:學習管理系統可管理組織中所有的學習資源(如:書籍、課件、視頻等)以及學習形式(面授、在線學習、研討會等)。在國外的定義:" A teaming management system ( LMSis software for delivering, tracking and managing training. LMSsrange from systems for managing training records to software fordistributing courses over the Internet and offering features for on-line collaboration"。學習管理系統的基本特征是:教學管理Administration、學習管理Learning Management、報告與測量Reporting and Measurement、安全Security、人力資源相關HR- Related、內容整合Content Integration、內容管理ContentManagement、電子商務eCommerce。學習管理系統的高級特征是:分析和報告Analytics and Reporting、整合績效與人才管理Integrated Performance and Talent Management、網絡會議,虛擬課堂和遠程呈現Web一Conferencing, Virtual Classroomsand Telepresence、搜索Search、非正式學習管理InformalLearning Management、學習門戶Learning Portals ; The LMS inthe Back Officeo。
三、高校建設數字化資源中心的意義和現狀
數字化資源中心和數字化教學的應用必須從知識觀的角度來研究。清華大學教育技術研究所程建鋼所長指出數字化教學指的是:“以教師為主導、數字內容為核心,把信息技術作為手段和工具應用于教學改革,輔助課堂面授教學,目的在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高校建設數字化資源中心的目的是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其手段是教育信息化。
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認為“中國高等教育和西方發達國家的一流大學之間的差距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課程的豐富程度和前沿尖端度上,二是教學方法上,后者主要包括研討式教學、互動式教學這樣的方法和小班上課的形式。陳校長的說法指出了高校管理教學改革的方向,高校的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與教學改革的進程緊密相關。
高校建設數字化資源中心的目的是推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其手段是教育信息化。精品課程是教學改革之課程改革最典型的例子。精品課程的評審核心是課程內容的教學改革,信息技術應用處于輔助作用。精品課程的建設目的是帶動課程可持續教學改革,基于信息化實現資源共享。
我國高校的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現狀處于相對滯后的現狀,從浙江大學于2009年承辦的教育信息化會議上獲知,滯后主要表現在:與歐美發達國家高校教學信息化相比滯后;與成人教育、繼續教育(網絡教育)相比滯后;與教務管理信息化相比滯后。此外,教學資源應用還存在教學方法傳統、單一;學生被動學習,主動學習和網絡化學習發揮不夠;教學資源建設與日常教學活動相互分離;網絡教學應用很少,與教務管理系統結合不夠;教師網絡化教學觀念和習慣有待養成;學生數字化學習的環境和制度有待創建等一系列問題。
在2009年的清華大學舉辦的教育信息化會議上得知,高校已建設的數字化資源中心還出現了對教學的促進效果不佳的問題。2007年教育部公布的全國742所本科院校中半數以上院校擁有網絡教學綜合平臺,到2009年,80%的院校擁有網絡教學綜合平臺。但“虛有其表”現象嚴重。近一半的高校網絡輔助教學平臺點擊錯誤。三分之一的網絡輔助教學平臺僅建少量示范性質的課程。
高校管理者迫切需要解決數字化資源學習中心的建設的難題,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數字化資源學習中心的作用,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同時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是一項系統工程,需要綜合考慮人力、時間、計算機及網絡軟、硬件資源等各個因素之間的關系,必須做到總體規劃、分步實施。各個高校都應該根據學校的實際開展建設,并發揮自己的特色和優勢。
四、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建設、應用和評價
研究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建設、管理與應用可以從典型高校人手來探究一般性規律。筆者訪談了中國傳媒大學的20名教師,他們是數字化資源中心的使用者、建設者和管理者的典型代表。還對中國傳媒大學在校二、三年級的學生作了問卷調查。根據訪談內容和問卷調查結果,針對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的重點、資源中心的應用和評價等作了重點研究。
(一)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建設
在問卷調查中國傳媒大學學生認為最需要的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功能模塊的調查結果是:閱讀任課教師的課件為23%;了解國外大學的課程為19%;學習我校的精品課程為17%;了解國內其他院校相關專業的課程為14%。所以說,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的具體內容應包括課程建設、資源庫建設和“自主學習型課件”建設等幾個方面。
數字化資源中心的技術使用問題是老師和學生們關心的重點。學校應給教師和學生提供數字化學習的幫助,為教師和學生提供初步的技術培訓,并長期提供技術支持。這可借鑒美國馬里蘭大學教學優化中心的做法。馬里蘭大學教學優化中心作為學校教務處和各個教學學院的下屬機構,其使命是幫助發展研究生助教和本科生助教的教學能力、輔助教學的能力。優化中心通過20多個助教、助學項目,以講座、獎項等方式與其他教學部門開展合作,成為馬里蘭大學教學系統提高教學質量不可或缺的環節。
在中國傳媒大學20名教師的訪談內容中,大部分教師都提出知識產權保護和數字化教學激勵政策最重要。在校方的宏觀管理上,應非常注意對教師知識產權的保護,比如有些教學資源內容僅供瀏覽,不允許下載。在促進學生學習方面,高?蓢L試學分獎勵政策,以推動資源中心的使用和學生的網絡教學。網絡課程是輔助課堂教學,不是替代課堂教學,但學生使用資源中心學習網絡課程是可以考慮直接得到學分的。
(二)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應用
高校校內的教育學資源可以相互打通,實現校際共享。高?山Y合優勢學科,做出精品課件,將高校自創的、有特色的教學資源放到市場上,并充分開展校企合作。在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畢業后,使用母校的數字化資源進行工作業務學習或繼續深造學習的意愿高達56%;愿意付費使用的比例也有29%。數據顯示高校教學資源在社會上是很有市場潛力的。高?蓮慕逃龑W資源人手,在“產業化”上作出一點成績。提升產業化就是發揮產學研的協同效應,促進產學研結合和科研成果轉化,提高服務社會能力。
(三)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評價
數字化資源中心的評價分為技術保障和功能實現兩方面,技術保障表現為數字化資源制作的便捷性和數字化資源中心系統的安全性。資源中心的建設需要使用者和參與者一起來豐富其資源中心的內容,并保證數字化資源中心的穩定和安全運行。
為保證教學資源的質量,教學資源使用的跟蹤、評價與統計分析是為用戶提供優質服務的重要手段和重要環節。在教學資源中心中需要設計資源使用情況自動記錄的功能,在此基礎上進行統計分析,可以得出不同時間范圍內、不同資源屬性范圍內的下載排行榜、瀏覽排行榜,結合用戶對每一項資源個人評價的統計結果。得到最受關注的資源、用戶評價最高的資源,可向資源中心的用戶進行推薦。同時資源中心統計每個用戶瀏覽下載的統計信息,從而為不同的用戶提供不同的推薦內容,提供個性化服務。另外,對教師學校上載資源的總體情況包括上載個數和最近更新時間以及該教師所有上載資源的被評價情況的統計,可以衡量教師參與資源中心建設的貢獻大小并予以一定的獎勵。
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功能實現主要表現在課程建設和管理功能、輔助教學功能和教學信息、成果展示功能等實現情況。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學生使用數字化資源時,認為上傳作業和在線答疑最需要的比例有27%。因此,可以說,在數字化資源中心的核心功能是教師是利用資源中心進行輔助教學,對學生而言是利用中心提供的豐富教學資源,結合課程進行網絡化學習。
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建設還必須注意提升和促進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培養廣大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根據“自我效能”理論,自主學習同其他學習形式相比有著顯著的特點,學習者可以自主制定學習目標,選擇學習資源,控制學習進程,評價學習結果。數字化資源庫的不斷擴大與完善,為學習者提供了豐富的數字化資源和形式多樣的數字化資源庫。這就為自主學習提供了充足的學習資源。因此如何讓數字化資源更好地支持自主學習是一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信息化社會的高等教育,應該注重信息素養,使“教”與“學”更有效率,實現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教育技術學的專家李克東教授認為,信息素養應包含信息技術操作能力和信息的有效運用能力。這是在學習者的主動學習中需要具備、產生并逐步儲備的。中國傳媒大學的學生問卷調查結果顯示:不知道國際開放教育資源的學生比例高達74%,不了解國內其他高校數字化資源的學生占89%。信息技術教育學是一門研究信息技術教育現象、本質和規律,優化教育過程,提高教育效果的科學。高校要注意運用信息技術教育學的理論來培養教師和學生的信息素養。
在國際開放教育資源和開放課件運動的大背景下,中國高校建設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任務勢必任重道遠。隨著網絡科技和信息技術教育學的發展,數字化資源中心的需求和應用面會越來越廣,也必將在大學生優秀人才培養中發揮重要作用。
相關論文查閱:大學生論文、工商財務論文、經濟論文、教育論文 熱門畢業論文
【我國高校數字化資源中心的建設】相關文章:
淺析數字化教學資源與高校課程整合研究06-11
我國林業資源條件分析08-14
高校教學建設初探06-12
試析我國高校學院制實施的問題及對策08-19
我國高校舞蹈素質教育存在的問題08-15
規范論對我國高校內部管理06-13
新時期我國高校美術教育的革新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