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釣”出來的精彩-古詩《江雪》教學案例
摘要:古詩教學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講意思,背詩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詩的略讀倒也挺好,但若
篇篇經典都如此囫圇吞棗,那我們的學生恐會“消化不良”。
關鍵詞:查背景,講意思,背詩文
古詩教學常用的做法往往是查背景,講意思,背詩文三步曲,此方法用于古詩的略讀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經典都如此囫圇吞棗,那我們的學生恐會“消化不良”。筆者以柳宗元的《江雪》為例,嘗試換一種教法,帶領學生透過精妙的文字,用心體察作者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文下深厚的內涵。
詩中一個“雪”字揭示了本詩的環境基調,扣住“江雪”向全詩輻射,帶動了對全詩的品讀,避免逐字逐句講解的生硬與煩瑣。再抓住詩中看似最不合理的一個情節“寒江獨釣”,引發學生的思考,走進詩文背后,觸摸詩人心境。詩人在一“釣”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感,學生在一“釣”中發掘著詩文下豐厚的內涵。帶著個人的體驗去品讀,必然會形成多元的理解,在課堂上“釣”出精彩。
一首好詩,經歲月的洗滌,文化的積淀,如同濃縮的精華,是值得細細品味的。抓住詩眼品讀全詩,透過文字感受詩情,只要我我們愿意去品味,古詩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語文味濃一些的。古詩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遇到,最“流行”的做法往往是查查背景,講講意思,背背詩文,這“三步曲”以不變應萬變,操作簡單、使用方便,用于古詩的略讀倒也挺好,但若篇篇經典都如此囫圇吞棗,那我們的學生恐會“消化不良”。如柳宗元的《江雪》,堪稱千古絕唱,入選多種版本的教材。筆者帶領學生透過精妙的文字,用心體察作者豐富的情感,感悟詩文下深厚的內涵,收獲頗多。
實錄片斷一:品“雪”
師:這首詩的題目是《江雪》,讀了全詩,你從哪些詞句中能看到“雪”?
生:、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這些語句說明當時在下雪。
師:找得不錯!還能再細細讀一讀古詩,從字里行間找一找嗎?
生:我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中也可以看出當時是雪天。因為鳥都不飛了,人都不出來了,說明雪下得很大,鳥兒找不到食物,人也怕冷不出家門。
師:你能讀讀嗎?
生:(深情地、一字一句讀得較慢)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再請幾人讀。
師:是啊,沒有人愿意出門,連鳥兒也要藏起來,所以詩里寫道——(生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到處是白茫茫的一片,雪下得真是大啊!因此——(生看著屏幕中畫面讀: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如果請你用一個詞來形容這一幅江上雪景的話,你會用哪一個詞?
生:寒冷、凄涼、孤獨、寂靜、冷清……
師:是什么給你這樣的感覺?是詩中哪一句話?還是哪個詞,哪個字,或是這幅插圖?再讀,用心去讀,畫一畫。
生自學后匯報。
生:我從“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這句詩讀出這兒的冷清,飛鳥和行人都沒有了。
師:這句詩里哪些字詞寫人、鳥不見了,沒有了?
生:絕、滅。
師:咱們反過來設想一下,如果沒有“絕”和“滅”這兩個字,會是一幅怎樣的景象?師提示:山林是平日鳥兒聚集的地方,小路是平日行人最多的地方,而這有“千山”,有“萬徑”,你想啊,那會是——
生沉思片刻,有三三兩兩發言,思維相互啟發,發言者逐漸多起來。
生:那會是鳥語花香的景象,山林里郁郁蔥蔥,鳥兒們嘰嘰喳喳,小路上會有行人經過,比詩里要熱鬧得多。
生:那會是幸福的景象,雖然大家日子過得很窮,但到了中午,每家都在做飯(師:家家戶戶炊煙裊裊),很有生活氣息。
生:是快活的景象,到春暖花開的季節,小孩子就迫不及待地扎風箏、抓蝴蝶……(師:玩得不亦樂乎。
生:還會是悠閑的景象,有老人在樹下下棋。
……
師:是的,千山鳥飛,萬徑人蹤,本該是那樣的生機盎然,可是詩人筆鋒一轉,一個“絕”字、一個“滅”字,又成了怎樣的景象呢?
生:一下子凄涼起來,沒有一點兒生氣,連聲音都聽不見,有點可怕。
師:正如詩中所寫——(生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生:這么大一片山林一只鳥也沒有,這么多條小路見不到一個人影,只有老漁翁在獨自垂釣,太孤獨了。
生:雪下得很大,把“千山”“萬徑”都覆蓋住了我覺得特別的寒冷,寂靜。
師:是啊,冰天雪地,誰愿意出門呢?連鳥都躲起來了。真是——(生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
師小結:所有的山,所有的路,都被白雪覆蓋,沒有飛鳥,沒有行人,一切活動著的事物全部從視線中消失,余下的便是一望無際的皚皚白雪,一個獨自垂釣的老漁翁!這一切給人的感覺是那樣的——那樣的——那樣的——(學生接先前各自的感悟:寒冷、凄涼、孤獨、寂靜、冷清、冰天雪地……)
師:你能把這首詩再讀一讀嗎?讀出你的這些感受來。(很入情入味)
設計與反思:
找“雪”、品“雪”的過程,實則是帶領學生一步步解詩意、入詩境的過程,為后面的悟詩情奠定基礎。一個“雪”字揭示了本詩的環境基調,大雪紛飛,天寒地凍?圩 敖毕蛉娸椛,通過向字里行間“找雪”,通過刪去“絕、滅”兩字和加上“絕、滅”兩字的詩境對比,帶動了對全詩的品讀,避免了逐字逐句講解的生硬與煩瑣。學生一遍一遍讀,一層一層悟,讀得投入,讀得深情,讀得入境,將“千山無鳥”“萬徑無人”的空寂和老翁寒江獨釣的形象了然于胸,對詩人的心境有了初步體驗。
實錄片斷二:悟“釣”
師:四周圍一片寂靜,大雪漫天,寒氣逼人,老翁為何獨自一人在江邊垂釣呢?是在釣魚嗎?生:我覺得就是在釣魚。
生:我有不同意見。這么冷的天,河面上結著冰呢,是釣不到魚的,再說詩中寫道“萬徑人蹤滅”,人們都怕冷不出來,這個老人應該不會在這么冷的天出來釣魚。
師:理由很充分。那你說他在干什么?詩中和圖中老翁的確是在“獨釣”啊?
生又說是在釣雪,遭到大家反駁,一時間沒有能讓大家信服的觀點,都陷入沉思。
師:的確有點難,讓我來幫你。我知道通常一首詩總是飽含著作者的感情,折射著他的精神、他的生活,而柳宗元創作《江雪》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呢?有沒有同學略知一二?
生:柳宗元本來是個當官的,后來被貶了才來到這里。
生:他是唐朝著名詩人,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
教師投影出示柳宗元創作本詩的背景資料,學生閱讀:
柳宗元是唐代著名詩人,“唐宋八大家”之一。
21歲考取進士,關心人民疾苦,力主改革的政治,卻遭到當權派的打擊,被貶永州。那是個偏遠荒涼的地方,人煙稀少,極度貧困,和他一同去的67歲的老母親,由于生活艱辛,到永州不到半年,便離開了人世。失去了母親,而他無職無權,報國的崇高理想無法實現,無人理解,昔日的好友也淪落天涯……《江雪》就是在這個時期創作出來。
師:讀了作者的創作背景,你對詩對老翁又有了什么新的理解?僅僅是在釣魚嗎?
生:我覺得他很難過,他被貶到永州,他的理想實現不了,他雖然人在釣魚,其實心里在想著什么時候才能實現他的理想。
師:滿腔的熱情屢遭打擊,心中的理想無法實現,所以他——(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哦,他是在釣“理想”呢。
生:他這么孤獨,就他一個人,沒有朋友,他在釣——師提示:釣友情。
師:他只有在垂釣中排遣心中的寂寞,于是他——(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受到啟發)他失去了他的親人老母親,心里一定非常難過,他是在釣親情。
師:喪母之痛無人述說,他只有——(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我猜想這位老人獨自一人,悶悶不樂,他在釣快樂。
師:報國的理想無人理解,或許只有江中的魚兒愿意聽他述說,他只好——(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也許是在釣春天,冬天那么冷,(師:冷得都——學生齊誦: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他希望春天能早點兒來。
師:精彩!我想到了一句話“冬天已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他一定能釣到春天!所以他堅持——(生誦)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
生:我有個新發現,詩里的“孤舟蓑笠翁”就是柳宗元自己。
師:有價值的發現!詩人借寫詩來抒發自己心中的情感,這是寫詩常用的方法。
生:我還有個發現,這首詩每一行第一個字連起來是“千萬孤獨”(這是筆者在黑板上的板書,豎著排列的),他太孤獨了,他就是在釣孤獨!
師:精彩的發現,獨到的見解!請你為大家朗誦
這首詩。(深情朗誦贏得了全場掌聲)
設計與反思:
在結了冰的江面上垂釣是多么不合情理,這恰恰是這首詩的精妙之筆。革新失敗,報國無門,有多少情感盡在一“釣”之中,于此之處設疑討論,無疑會激起學生思維的浪花。當學生的理解陷入困境時,再及時補充本詩的創作背景,豐富學生的儲備,為學生的進一步感悟鋪路搭橋。學生果然不負眾望,思維相互啟發,掀起課堂的高潮。詩人在一“釣”中抒發著自己的情感,釣得苦悶,釣得清高,釣得希望;學生在一“釣”中發掘著詩文下豐厚的內涵,悟得投入,悟得深沉,悟得精彩。伴隨著感悟去誦讀,于誦讀中感悟,一步步走進詩人孤傲的心,對這看似不合情理的“寒江一釣”有了自己的思考。學生帶著個人的體驗去品讀古詩,必然會讀出不一樣的味道,必然會對詩情有著多元的理解。
一首好詩是值得細細咀嚼的,因為營養豐富,如《江雪》。抓住詩眼品讀全詩,透過文字感受詩情,只要我我們愿意去品味,古詩是可以上得深情一些,厚重一些,語文味濃一些的。
【“釣”出來的精彩-古詩《江雪》教學案例】相關文章:
曲式分析教學中案例教學論文03-03
案例教學與項目式教學對比論文03-02
談現實案例在理財規劃課程案例教學中的應用02-27
案例教學在中職課堂中的探討11-15
保險學課程案例教學12-06
經濟法課程案例教學12-04
案例教學法在法學教學中的應用12-03
案例教學法在地理教學中的實踐12-04
秘書學案例教學論文03-02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