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作文“活動”教學的實踐與探索
摘要:初中語文作文教學一直是許多老師比較頭疼的事。筆者經過多年的實踐探索,總結了一套初中語文作文“活動”教學法,那就是通過老師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靈活的教學內容,使學生的筆桿子動起來,大腦活起來,嘴巴張開來,眼睛亮起來,思維飛起來,取得了良好效果。本文簡要論述了該教學法在初中作文教學中的實踐及應用,僅供同行參考。關鍵詞:引導 “活動”教學 篩選
多年來的初中語文作文教學經驗告訴我們,只要老師能夠通過靈活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靈活的教學內容,讓學生的眼睛亮起來了,學會觀察生活中的作文素材了;讓學生的嘴巴張開了,知道探討作文的素材如何選擇了;讓學生的腦筋開動了,開始思考如何選材了;讓學生的思維飛起來了,能夠在原有的素材基礎上學會加工、聯想了,那么,學生寫出來的文章一定是扎根于現實生活,充滿了真情實感,極富哲理的優秀文章。
一、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尋找作文素材
1、設置活動,讓學生體驗生活
任何脫離生活的文字都是空洞的文字。只有讓學生真正地體驗到生活,才能醞釀其真情實感,才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所以,老師應該想盡各種辦法,從學生習以為常的生活小事著手,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有目的的用觀察的眼睛重新去體驗和感悟,從生活的體驗中獲得第一手鮮活的作文素材。
比如,大多數學生都有過乘坐公交車的經歷,但是很少有人為此而多想,更很少有人能把這平常得讓人無視其存在的生活內容和感悟與人生哲理密切相連,作為老師,便可以設置活動,讓學生重新去體驗,重新去感悟。在學生去重新體驗之前,我提出了有關乘車的經典句子給學生:
(1)當人們遠遠地看見公交車駛來,許多人便蜂擁著想要擠上去,于是努力地跑在前面的人陸續地上去了,而放棄希望而停下腳步的人則被落下。
(2)人生的機遇往往也是如此,成功總是屬于那些充滿希望的人。
(3)蜂擁著擠向開來的汽車,又不顧一切地擠了上去?墒牵瑪D上前車那些沒有立足之地的乘客,又有誰知道幾分鐘后就有一輛空車駛來。他們拚命擠車時一定忘了:退一步海闊天空。當學生看到這幾句話后,都有些豁然開朗的感覺。有的學生說:拚命擠上了前車,回頭一看后面有一輛好多座位的車駛來,也遇到過,當時也想了,如果知道,誰還會這樣拼命往前車上擠?還有的學生說:追著車跑上去想趕上的時候也很多,有時會上去,有時因為覺得跑得有些累便停下了,結果是跑到半途中沒趕上車的時候也有?删褪菦]有和人生聯系起來……在學生進行了討論后,筆者布置了一個“我乘公交車”活動,讓學生重新體驗生活,感悟生活。活動時間為一周,要求學生把自己在乘車時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寫下來,可寫成片段,也可以寫成一篇作文。
一周后,學生們交上來的作文讓人眼前一亮。學生觀察的角度、寫作的內容各不相同。當我把優秀的作品讀給學生們聽時,他們自己都不相信,大家竟然能寫出內涵如此深刻的文字。這樣的體驗活動有了收獲后,學生們對自己的寫作能力有了自信。這類的生活體驗筆者給學生設置了幾個,比如:觀察母親的一個習慣,說說你對母親這個習慣的認識;觀察老師的個性動作和語言,請詳細地描述下來;觀察父母之愛有什么不同,談談感悟……在這類的活動安排幾次之后,學生們便學會了用自己的眼睛去觀察生活中的小事,更學會了透過這些小事的表面,感悟更深層的哲理。
多年的教學經驗告訴我們,每一個學生都長著一雙明亮的眼睛,老師只要在恰到好處的時候,用一個小小的點撥,學生便可以在自由的氛圍中,進行最原始的來自生活第一手的素材積累。而伴隨著素材積累量的逐日遞增,學生對生活的認識和對人生的感悟也會有質的飛躍。兩者相互促進,學生的寫作水平便會有突飛猛進的提升。
2、過濾細節,讓學生細致觀察
大多數學生對生活的觀察都很粗糙,所以只要是同一體裁的作文,老師讀到的也會是千篇一律的調調,學生往往寫不出什么新意來。因此,老師要引導學生在體驗生活、感悟人生的同時,一定要注意積累及時記錄下與眾不同的感受,哪怕是瞬間的閃光點。
從學生會寫作文起,不知道寫過多少次與母愛有關的文章了,筆者為了讓學生能寫出不同以往的文章,提前一個月便下發了寫作任務,要求學生仔細觀察,尋找母愛的細節。然后寫下來,不限字數,只求優質。
一個月后,一篇篇充滿了母愛的作文讓我們師生很受感動,很受鼓舞。學生們被每一位母親的偉大的愛而感動,也為自己能寫出這樣精彩的文章被眾人肯定而深受鼓舞。
有一篇《母愛是那縷透過門縫的光》的作文被同學們推為佳品。這篇文章寫的是,他此前從來沒有注意過母親房間里一直陪伴著他的那縷光。母親房間與他的房間相鄰,總是在他進房間學習后,母親便把門關起來,母親什么時候睡的他從來不知道。他每次學習到深夜時,都以為母親早就睡下了,所以動作也格外地輕。有一天,在臨睡前去上廁所時偶然發現母親房間的燈亮著,他沒有在意便睡了。又一天,臨睡前他想喝水,經過母親房間時發現,母親房間的燈還亮著。這引起了他的注意,在接下來的一個月時間里,他每天都能在睡前看到母親房間的燈一直亮著。他忍不住問母親:“為什么天天睡得那么晚?”媽媽說睡不著。父親說:“你媽怕我們都睡了你也會發困,所以她每天都在房間里坐著看報刊,夾縫處的廣告都看得一字不落了。你不關燈睡下,她就不停地反復看!庇谑撬麑懙溃含F在我知道了,母愛就是那縷透過門縫的光。
通過細致的觀察,學生們不僅找到了作文中所需要的素材,寫出了各具特色的作文,擺脫了過去寫母愛的三大事件的羅列式記述,而且他們從生活中的小事品味出了父母之愛的偉大與深重,理解了他們的良苦用心。通過這次作文,學生們的幸福指數,感恩指數,信心指數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隨著體驗生活活動﹑細致觀察記錄的開展,學生們今天記錄一些寫作素材,明天寫一些人生感悟;今天圍繞老師布置的主題活動去體驗,去觀察,明天又自己舉一反三去體驗去觀察,慢慢地,學生的寫作水平就有了很大的提高,對作文課也就沒有畏懼之心了。
二、引導學生交流對話,篩選素材
1、讓嘴巴動起來,材料疊加成理想素材
初中生雖然年齡尚小,還很不成熟,但是,他們看問題也有自己的視角,具有其特有的感受。
他們也和成年人一樣,哪怕是對同一個問題也會有千差萬別的看法。因此,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開展多角度討論活動。使學生在討論中學會判斷、識別材料的價值,從中選取最具創造性﹑最具表現力的材料,捕捉并整理出理想的作文素材形成文字,從而充分地表達出自己對生活,對人生的理解。
筆者為了讓學生能夠在討論時有話說,能提出有深度的見解,通常提前一周到一個月便把需要討論的內容通告給學生,給學生充足的時間做準備。然后在課堂上廣開言論,進行廣泛而深入地溝通、交流。比如,相同素材是可以提煉出不同的主題的,通過討論,讓學生自己判斷,誰提煉的主題更新一些,更深刻一些。比如,同一個主題作文,我們也同樣通過這樣的方式,進行討論,然后總結判斷,哪些素材更新一些,更能比較深刻地反映主題。在每一次討論之前,筆者都會要求學生簡要記錄下那些對自己有啟發的觀點和看法,記錄下精彩的語句,供自己寫作文時參考。
因為學生比較多,各自的觀點和看法又是千差萬別,所以對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側面去認識問題非常有利,而且在彼此見解的溝通交流中,又可以彼此啟發,使問題的討論更加深入,逐漸由表及里,使問題的分析越來越透徹。 通過討論活動,使學生在在闡述自己的見解、傾聽他人的分析、反思并補充自己的見解的思維過程中,突破了思維的原有定勢,使自己的思想越來越成熟,使自己的見解越來越能站住腳,甚至可以達到推陳出新、更上層樓的目的。因此,通過這樣的討論后,學生無論是在提煉主題方面,還是在素材選擇方面,都會因為有了討論時對問題看法的疊加整理,使材料更加厚重。
這類的活動,老師一定要注意把握時機,及時鼓勵學生沖破束縛,拋開膽怯心理,走出大眾化的思維定勢,把與眾不同的想法通過暢談展示出來。鼓勵學生要善于從不同的角度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視角去觀察、去思考。
事實證明,只要有足夠的空間,我們的學生都可以寫出有創造力的作文,我們教師要做的就是研究出系統的策略和措施,幫助學生打開作文與生活的通道。
2、讓頭腦活起來,在交流中獲取素材
生活畢竟是龐雜的,學生以自己的視角觀察著自己和社會,也記錄著自己的生活和感受。這些真實的生活感言不可避免地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這時就需要老師給予指導、啟發,學生才能將這些來源于生活的材料,通過精心整理成為理想的作文素材。
筆者在對學生進行主題作文指導或是進行作文點評時,首先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暢所欲言,讓學生充分發言的同時,也能充分聽取他們的不同見解,然后老師根據學生們的討論情況,總結一下哪些材料可以用哪些材料不能用,哪些言論的意義不大或無意義,哪些是極具價值,是作文的好素材。學生們在這些充分的展示中,通過對材料的比較和甄別,在老師的點撥下都會有自己的正確取舍。
這類討論活動之初,學生們的發言肯定會很幼稚,但是,經過多次的交流和碰撞,必會使學生的頭腦越來越靈活,視野越來越寬,思維越來越靈敏,長期堅持下來,對學生由幼稚走向成熟,由膚淺走向深刻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在討論活動中,老師先提出問題,然后鼓勵學生大敢探尋答案,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不必考慮答案的正確與否,老師也不用急于評價學生發言的是與非,在所有的意見都發表過后,老師再點撥學生得出正確的結論。
在作文講評課時,老師也可以采取這類的方法。老師把問題列出來,讓學生討論后得出結論。老師不要急于直接去評價學生的作文優劣,否則會影響學生探索的積極性和樂趣。把比較典型的作文拿出來大家一起討論、比較、點評,讓學生廣泛參與其中,那么這些不同的見解就會對作者及其參與討論的人都起到促進的作用。他們會通過自己開動腦筋,在比較中發現哪位同學的材料選擇得更好,哪些材料是最具有表現力的,哪些材料是無法提起讀者興趣的。在這樣的討論點評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就做到了取長補短。
3、讓思維飛起來,學會添加補充
在多年的教學中筆者發現,學生往往通過觀察生活,也有一定的感悟,其見解和感悟也很新,很深,但是,提起筆來,往往是縱有千言萬語卻“欲語還休”。學生的作文選材很理想,可是,寫出來的文章卻平淡得很,索然無味,不知道如何修飾渲染才能使文章變得有血有肉。針對這樣的問題,筆者通常的做法是通過選擇一篇學生的作文,師生一起討論如何去添加和補充,進而使文章更加豐滿。
先一句一句地修改,將沒有修飾語的句子,逐漸加上形容詞,副詞,加上成語,把平鋪直敘的文字,換成用修辭方法的句子,然后再看修改后的文章。
比如,在學生的一篇作文里,有這樣一段文字:我們班班主任,個子不高不矮,中等身材,頭發有些稀疏,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
這段文字里,我們能看出學生觀察的細致,準確。但是,表述得過于平鋪直敘,過于平淡,可讀性較差。于是,我便選擇了這段文字,與學生們一起討論如何添加和補充。最后,這段文字變成了下面的樣子:
我們班新來的班主任個子比較中庸,沒給咱們學校的老師們臉上“抹黑”;身材與其溫飽的生活狀態比較吻合,既不是營養不良的瘦小,也不是營養過剩胖大;也許是他過于聰明,因此絕頂就在所難免,這種以“農村包圍城市”的發型結構,給本就少年老成的他平添了更加濃重的一筆。
經過這類的訓練,讓學生學會應該如何正確地加上修飾詞語,正確地使用合理的修辭方法,合理地使用幽默式的文字表達,讓原本比較枯燥的文字變得靈動起來。
多年來,筆者有意識設置“讓作文靚起來”課堂活動,通過使用詼諧幽默、借用名言的方式添入自己的文字、借用詩詞的格律添加自己的文字等多種方式,讓文章變得生動。
總之,老師在組織作文“活動”教學時,一定要善于激發學生們把討論的內容進行下去,經過適當的點撥,把學生的幼稚的見解﹑膚淺的認識,引向成熟,引向深入。通過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學生慢慢地學會如何觀察生活,如何選擇材料,如何提煉主題,如何讓自己的文章有血有肉。
參考文獻:
[1] 陳鈺.利用互動反饋系統提升作文教學效率[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11(32).
[2] 沈金方.作文教學應追求課堂“互動”效應[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11).
【初中語文作文“活動”教學的實踐與探索】相關文章: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實踐(九)01-17
幼兒美術教學活動的探索與實踐(八)01-17
淺談初中語文對話教學策略探索11-19
本科實踐類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與探索11-17
實踐教學企業化的探索論文02-21
談交流互動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02-28
中專學校體育教學實踐探索02-25
中學英語分層教學的探索與實踐12-11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