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

      1. 論中西方的建筑差異及中國古建筑特點

        時間:2022-03-17 13:31:53 論文范文 我要投稿

        論中西方的建筑差異及中國古建筑特點

          中國古代建筑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并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而西方建筑相較于中國傳統建筑,便更加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視建筑整體與局部的和諧與統一。

          摘要:

          中國古代建筑采用木質結構,講究對稱美,建筑理念與中國的儒家思想相結合,西方的建筑在不同歷史時期同樣也有著不同的特點,通過對中西方建筑的對比,可以發覺出中西方物質文化、觀念文化等方面的差異性和優越性。

          關鍵詞:中國古代建筑西方古代建筑 中西方建筑的差異

          每一種建筑都是一個地區、一種文化、一個民族心理和思想的象征,建筑的設計所包含的內容很多很多,無論是建造的選取,還是建筑的裝飾和造型,都是經過很多的思考而得出的,中西方文化的差異和地域的差異必然導致了中西方建筑的差異,兩種所體現出的精神都是截然不同的,本文將從幾個方面簡要分析中國古代建筑。

          1.中西方建筑差異的比較

          1.1建筑材料上的差異

          中西方傳統建筑材料有3種:土、木、石,中國傳統建筑材料以木為主,西方的建筑材料則更多的是以石為主,中國人是將石與土用于建造基座和墻體,西方人則是將木用于屋頂上,這就使得中西方建筑有著各自不同的特點,也表達著不同的情感,中國的建筑更多的是表現出一種人自己的情感,西方的建筑則是一種上帝神靈的情感,偏向與宗教方面的。

          1.2建筑結構上的差異

          中國傳統建筑結構具有以下3個特點:第一是講究對稱的藝術效果;第二是以木材為主要的構架;第三是獨特的個體造型。西方的建筑并不著力與追求建筑的結構美,而更追求建筑的雕塑美,西方建筑中最多的就是石柱與走廊,這抽象的表現了人體美。

          1.3建筑價值觀念上的差異

          中國的建筑具有強烈的繪畫效果,注重意境美的營造,不太注重建筑的造型和透視效果,但往往更加注重建筑群在空間上的那種透視效果,這樣可以給人一種延伸、曲徑通幽的感覺,包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含蓄美以及追求和諧的心態。西方建筑相較于中國傳統建筑,便更加傾向于造型的雕塑化,重視建筑整體與局部的和諧與統一。

          2.中國古代建筑與易經的關系

          《易經》是中國符號學的起源,其中的八卦是一套完整的符號系統,八卦中的每一卦都代表了一個符號,象征一定的信息,中國古代建筑由于深受《易經》的影響,因此極具符號及象形優勢。中國古代建筑中蘊藏著一種建筑符號信息,例如北京天壇祈年殿,祈年殿的造型就是以天陽之數“九”以及“九”的倍數通過扇環形展開的,這天陽之數“九”也就來源于《易經》乾卦中的“九”。

          3.中國古代建筑與風水的關系

          陰陽五行說,是中華民族通過觀察和思考建立起來的一種哲學思想觀念。其中的風水學對中國古代建筑的影響是十分巨大,北京紫禁城便是一個典型的代表。在色彩方面,故宮的宮墻以及柱子使用紅色,象征著光明正大;屋頂采用黃色,象征中央,故宮東部的屋頂使用綠色,象征生命力,向上生長,因此皇子都居住在東邊,西宮作為太后的專屬方位,象征清凈,天安門至墻門不栽樹,其意義為南方屬火,在此不利于有木材建筑。中國人選擇了土木作為數千年不變的建筑材料,認為土木是有機體構成的,符合“天人合一”的理念,動是永恒的,靜是相對的,立柱和橫梁的連接都是采用利于抗震,這充分地體現了老子所提倡的“以柔克剛”。

          4. 中國古代建筑與中庸思想、國家的宗法制度的關系

          中庸是中國人的基本精神之一,這一點與“恒久意識”是相互連通的,在人格思想上并不注重強烈的自我表現,而是追求執兩端而用中的溫順謙和的君子之風。將中庸用于中國古代建筑中,則表現了中國人追求內涵的特點。中國建筑往往將建筑的精華放在最里面,最隱蔽的地方,通常在前面僅僅只用樸質,中華民族那種傳統的內向型性格特點就造就了中國古代建筑重視內涵的特點。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不僅可以找到中庸思想的影子,還可以看到宗法制度對古代建筑的影響。在古代中國,宗法制度兼有政治權力和道德制約雙重功能,即使是經歷改朝換代,家族依舊是社會構成的最基本單位。以家作為基本單位,使得中國古代建筑有著以“住宅”為原型的特征。

          在中國古代建筑中,一切建筑形制均是由住宅發展而來的,一切均以住宅概念為原型。中國的住宅卻可以改作佛寺,官衙是官員的住宅,佛寺是佛的住宅,皇宮是皇帝的住宅,至于商店也是“前店后居”、是商人的住宅?傊坪鯖]有一種類型的房屋是完全和居住無關的,而且,任何一類建筑似乎都是由住宅發展而來的。

          5.中國古代建筑與美術工藝的關系

          中國古代建筑經過長時期的努力,同時吸收了中國其他傳統藝術,特別是繪畫、雕刻、工藝美術等造型藝術的特點,創造了豐富多采的藝術形象,并在這方面形成了不少特點。其中比較突出的,有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是富有裝飾性的屋頂,我國古代匠師充分運用木結構的特點,創造了屋頂舉折和屋面起翹、出翹,形成如鳥翼伸展的檐角和屋頂各部分柔和優美的曲線。同時,屋脊的脊端都加上適當的雕飾,檐口的瓦也加以裝飾性的處理;第二是襯托性建筑的應用,這是中國古代宮殿、寺廟等高級建筑常用的藝術處理手法。第三是色彩的運用,

          中國古代的匠師在建筑裝飾中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這個特點是和中國建筑的木結構體系分不開的。房屋的主體部分、也即經常可以照到陽光的部分,一般用暖色,特別是用朱紅色;房檐下的陰影部分,則用藍綠相配的冷色

          結論:

          中國古代建筑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性格特點,深受著中國傳統的影響,在這幾千年的變遷中,中國古代建筑在建造方面也不斷加入著新鮮的元素,這些都將對現代的建筑有這重要的影響,在面對現代中國建筑時,也應該更多的借鑒傳統建筑中的優秀的東西,將那些東西與現代的相結合,產生出更具特色的現代建筑特點。

          拓展:

          淺談中國古代建筑的特點以及類型

          建筑是時代的符號,也是一種文化的積淀,人類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創造了輝煌的古代建筑文明。中國古代建筑是世界上歷史最悠久、體系最完整的建筑體系,是中國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從單體建筑到園林布置都在古代建筑文明中處于領先地位。

          中國古代建筑大多以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學為追求,主要包括以下幾項特點。

          木材為主

          在中國古代建筑的發展過程中,木材始終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以此為骨架的木構結構,既達到實際功能要求,又創造出優美的建筑形體以及相應建筑風格。木構結構可分為抬梁式、穿斗式及井干式,其中最常采用抬梁式。

          構架制原則

          中國古代建筑采用立柱與縱橫梁枋組合成的梁架,讓建筑物上部荷載由梁架、立柱傳遞至基礎,且在構筑梁架設的過程中,部件間主要通過卯榫結構相互連接,不使用釘子等輔助用具。其中,墻壁只起圍護、分隔的作用,并不承受荷載,即“墻倒屋不塌”。

          單體建筑

          中國古代建筑通常是由若干單體建筑結合配置而成,無論規模大小,大致可分成階基、屋身、屋頂三部分。階基位于建筑下面,由磚石砌筑,承托著整座房屋;在階基之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作骨架,中間安裝門窗隔扇;而建筑上面是由木結構屋架建造而成的屋頂,屋面四周均伸展至屋身外,并做成柔和雅致的曲線,且上面均覆蓋著青灰瓦或琉璃瓦。

          組群布局

          中國古代建筑一般遵循內向含蓄、多層次的原則,力求均衡對稱,主要采用中軸對稱、方正嚴整的群體組合與布局。其中,每個建筑組群少則有一個庭院,多則有幾個或幾十個庭院,層次豐富多樣,以彌補單體建筑定型化的不足。此外,平面布局一般依據中軸線發展,采取左右對稱,以中心為庭院,房屋在四周的'形式。

          色彩多樣

          木材中國古代建筑對裝修、裝飾尤為講究,一切建筑部位或構件都要美化,常采用青、綠、朱等礦物顏料繪成色彩絢麗的圖案,以增加建筑物的美感,且因所選部位與構件的性質不同而使裝飾色彩有所區別。其中,臺基和臺階多采用雕飾并配以欄桿,使建筑顯得格外莊嚴與雄偉。

          從類型上看,中國古代建筑大體可分為宮殿、陵墓、寺廟和民居四類。

          (1)宮殿建筑是古代皇帝為了鞏固自己的統治,突出皇權的威嚴,滿足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的享受而建造的規模巨大、氣勢雄偉的建筑物,其特點是高、大、深、嚴,主要分為“前朝后寢”兩部分,“前朝”是帝王上朝治政、舉行大典的地方,“后寢”是皇帝與后妃們生活居住的場所。

         。2)陵墓建筑多依據自然地形靠山而建,布局大都是四周筑墻、四面開門、四角建造角樓,且陵前建有甬道,甬道兩側有門闕石人、石獸雕像,陵園內有松柏蒼翠,在顯示已逝帝王威嚴的同時多添一份肅穆氣氛。

          (3)寺廟建筑由于其特定的宗教信仰背景,一般呈現和諧、寂靜、神秘的特點,正如“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所說,寺廟多建于都市或名山,是為了營造出美妙的自然和人文環境,讓人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中親近佛教。

          (4)民居建筑是反映家族和睦、親情融洽的居家文化,通常都顯得古樸而溫馨。

          中國十大最著名古建筑

          中國建筑,具有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光輝的成就。我國古代的建筑藝術也是美術鑒賞的重要對象。而要鑒賞建筑藝術,除了需要理解建筑藝術的主要特征外,還要了解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一些重要特點,然后再通過比較典型的實例,進行具體的分析研究。中國古代建筑藝術的特點是多方面的。從美術鑒賞的角度來說,以下一些特點是應當了解的。

          一,世界上最大的宮殿——故宮

          故宮,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軸線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15萬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間半,是世界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整個建筑群按中軸線對稱布局,層次分明,主體突出。太和殿,又稱“金鑾殿”,是明、清皇帝舉行大典的地方。它在故宮三大殿中是最大的一座,也是中國古代宮殿建筑中最大的木結構宮殿。故宮是中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收藏著90多萬件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其中有許多稀世珍寶。故宮中的故事數不勝數,其中以香妃的故事最為著名。 故宮的建筑體現著濃厚的文化氣息。由于中國古人信奉陰陽五行說,因此大體上可以分為兩大部分。南為工作區,即外朝,北為生活區,即內廷。

          二,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

          舉世聞名的布達拉宮,聳立在西藏拉薩市紅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總面積36萬余平方米,建筑總面積13萬余平方米,主樓高117米,共13層,其中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筑群!安歼_拉”系舟島,是梵文音譯,又譯作“普陀羅”或“普陀”,原指觀世音菩薩所居之島。拉薩布達拉宮俗稱第二普陀羅山。

          布達拉宮依山壘砌,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有橫空出世、氣貫蒼穹之勢,堅實墩厚的花崗石墻體,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墻領,金碧輝煌的金頂,具有強烈裝飾效果的巨大鎏金寶瓶、幢和紅幡,交相映輝,紅、白、黃3種色彩的鮮明對比,分部合筑、層層套接的建筑型體,都體現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達拉宮是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筑的精華之作。

          布達拉宮是一項建筑創作的天才杰作,整體為石木結構,宮墻全部用花崗巖壘砌,最厚處達5米,墻基深入巖層,外部墻體內還灌注了鐵汁,以增強建筑的整體性和抗震能力,同時配以金頂、金幢等裝飾,巧妙地解決了古代高層建筑防雷電的問題。數百年來,布達拉宮經歷了雷電轟擊和地震的考驗,仍巍然屹立。布達拉宮主要由東部的白宮,中部的紅宮及西部白色的僧房組成。紅宮前面有一白色高聳的墻面為曬佛臺,在佛教的節日用來懸掛大幅佛像掛毯。眾多的建筑雖屬不同時期建造,但都十分巧妙地利用了山形地勢修建,使整座宮寺建筑顯得非常雄偉壯觀,而又十分協調完整,在建筑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很高的水平。

          三,慈禧太后的寢宮——頤和園

          頤和園是清代的皇家花園和行宮。乾隆繼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帶,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園林,從海淀到香山這四座園林自成體系,相互間缺乏有機的聯系,中間的“甕山泊”成了一片空曠地帶,乾隆決定在甕山一帶動用巨額銀兩興建清漪園,以此為中心把兩邊的四個園子連成一體,形成了從現清華園到香山長達20公里的皇家園林區。

          頤和園原名清漪園,始建于清乾隆帝十五年(1750年),歷時15年竣工,是為清代北京著名的“三山五園”(香山靜宜園、玉泉山靜明園、萬壽山清漪園、圓明園、暢春園)中最后建成的一座。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侵略軍焚毀。光緒十二年(1886年)開始重建,光緒十四年,改名頤和園。光緒二十一年工程結束,是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修建的。光緒二十六年又遭八國聯軍破壞,翌年修復。全園可分為宮廷區和苑林區。

          頤和園主要由萬壽山和昆明湖組成,水面占全園的四分之三。集中了全國園林藝術的精華,構思最巧妙、最有特色的是她的長達728米的長廊,長廊和廊中的繪畫本身就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另外她還起到了將園內各個景點有機地聯系起來的作用,烘托出園林整體的美。

          四,道教宮殿式建筑——永樂宮

          永樂宮修建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才建成了這個規格宏大的道教宮殿式建筑群。特別是宮殿內部的墻壁上,布滿了精心繪制的壁畫,其藝術價值之高,數量之多,實屬世上罕見。來到山西,自然不能放過去永樂宮欣賞元代壁畫的機會。

          永樂宮是典型的元代建筑風格,粗大的斗拱層層疊疊地交錯著,四周的雕飾不多,比起明、清兩代的建筑,顯得較為簡潔、明朗。幾個殿以南、北為中軸線,依次排列。

          永樂宮始建于元代,原址在永濟縣永樂鎮,故得名。相傳這里是呂洞賓故鄉。20世紀50年代末,因修建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永樂鎮成了水庫所在地。為了不使這些文物掩沒,經過精心的籌劃,將宮殿內所有960多平方米的壁畫完整的揭取下來,運至芮城的新址,即今之永樂宮。布局疏朗,中軸線上由南至北分別為山門、龍虎殿、三清殿、純陽殿和重陽殿。永樂宮是現存最早的道教宮觀之一,也是目前保存最完整的一組元代建筑,宮內保存著舉世聞名的元代壁畫藝術,三清殿和純陽殿內的壁畫尤為精美。

          五,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秦始皇陵

          秦始皇陵位于西安以東30公里的驪山北麓,南依驪山,北臨渭水。高大的封冢在巍巍峰巒環抱之中與驪山渾然一體,景色優美,環境獨秀。秦始皇陵于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初即位開工修建,前后歷時38年,動用徭役、刑徒72萬余人。這位叱咤風云的曠世君主不僅為后人留下了千秋偉業,還留有這座神秘莫測的皇家陵園。陵園建制仿都邑,陵墓周圍呈回字型,筑有內、外兩重城垣,目前探明的大型地面建筑為寢殿、便殿、園寺吏舍等基址。

          秦始皇陵是古代帝王陵墓中規模最大、保存最好的陵園。秦始皇自即位起,就修驪山為陵墓,并六國后,征民夫七十余萬人治驪山,挖成又大又深的地宮,宮內奇珍異寶不計其數,并令工匠做了防盜的機駑,以水銀為江河大海,上具天文,下具地理,以人魚膏為長明燭。秦始皇陵的建造,承襲了前代帝王陵園制度又加以發展,奠定中國封建帝王陵園的建筑格局。它地上的王國模擬于地下,視死如生,是封建王權至高無上的象征。秦始皇陵是中國第一座皇家陵園,是我國勞動人民勤奮和聰明才智的結晶,是一座歷史文化寶庫,在中國近百座帝王陵墓中,以其規模宏大埋葬豐富,著稱于世,1961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布為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7被聯合國教育、科學和文化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保護目錄,成為全人類共同的財富。

          六, 唐陵中的杰作——乾陵 。

          唐代帝陵多利用自然地形,因山為墳,因此比秦漢時的人造巨冢更有氣勢;陵墓的神道極長,石雕剛健雄偉,數量也較前加多,墓內壁畫尤為生動。

          唐乾陵是唐高宗李治與女皇武則天的合葬墓,是唐陵中具有代表性的一座。它因山為墳,海拔1049米,呈圓錐形,南北主軸線長達4.9公里,陵園周長40公里,由內外兩城組成。外城遺跡已難尋覓,內城遺址猶存,面積2.4平方公里,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門,門外均有石刻,當年陵園內還有獻殿、下宮、畫像詞堂等建筑。據記載,唐后期曾重建殿宇378間,初建時的規模顯然更加龐大,F乾陵遺存的主要是朱雀門外的神道和其兩側的石刻。長長的神道兩側有兩組殘存的土闕和石刻114件,石刻有華表、翼馬、朱雀、石馬、石人、石獅等,多用整塊巨石雕成,雕工精細,線條流暢,氣勢偉岸,富于質感,反映了盛唐的國威和工藝水平。

          乾陵的建筑質量極高,墓道用石條密封,并在縫隙中灌鐵水,極難開啟,因此成為唯一沒有被盜的唐代皇帝陵墓。乾陵的范圍很廣周圍有17座陪葬墓,已發掘的有永泰公主墓,章懷太子墓和懿德太子墓。

          陵不僅外現宏偉,修建堅固,內藏也十分豐富。李治生前酷愛書法,廣為搜集,臨終遺囑把他所收藏的書字埋在墓內,李治和武則天均處于盛唐時期,且據勘查,乾陵雖經1000多年,卻未被盜過。由上可以想見,乾陵內部的文物一定十分豐富,極其珍貴。

          七,天下第一橋——趙州橋

          趙州橋原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建于隋煬帝大業年間(595~605年),至今已有1400年的歷史,是當今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橋。石拱橋是用石塊拼砌成彎曲的拱作為橋身,上面修成平坦的橋面,以行車走人。而趙州橋的特點是“敞肩式”,即在大拱的兩肩上再辟小拱,是石拱橋結構中最先進的一種。她是世界上現存年代最久、單孔跨度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敞肩型石拱橋,被世人公認為“天下第一橋”。趙州橋正名安濟橋,俗稱大石橋。其設計者是隋朝匠師李春。趙州橋是正常的交通運輸橋,它的橋身弧線優美,遠眺猶如蒼龍飛駕,又似長虹飲澗。尤其具有藝術特色的是欄板以及望栓上的浮雕。充分顯示了隋代矯健、俊逸、渾厚、嚴整的石雕風貌。整個大橋堪稱一件精美的藝術珍品,稱得上是隋唐時代石雕藝術的精品。

          八, 天下絕景——黃鶴樓。

          黃鶴樓巍峨聳立于武昌蛇山之巔,原址在湖北武昌蛇山黃鶴磯頭,自古與湖南岳陽樓,江西滕王閣并稱為“江南三大名樓”。歷代名士都先后到這里游樂,吟詩作賦。而崔顥的詩《黃鶴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黃鶴一去不復返,白云千載空悠悠。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币恢北徽J為是“唐詩七律壓卷之作”,很多人都能背誦。因這首詩,成就了黃鶴樓“文化名樓”的地位。 黃鶴樓素有“千古名樓”,“天下絕景”之譽,不同的時代,由于社會生活的需要不同,科學技術的水平不同,人們的審美觀念不同,黃鶴樓產生了不同的建筑形式和建筑風格,F在我們看到的黃鶴樓是以清代黃鶴樓為藍本,于1981年重建,1984年落成的。黃鶴樓外觀為五層建筑,高51米,里面實際上是九層。中國古代稱單數為陽數,雙數為陰數!9”為陽數之首,與漢字“長久”的“久”同音,有天長地久的意思,所謂“九五至尊”,黃鶴樓這些數字特征,也表現出其影響之不同凡響。

          九,江南名樓——岳陽樓 。

          湖南岳陽市著名古建筑,它屹立在洞庭湖畔,是我國古建筑中的瑰寶,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陽天下樓”之譽。前身是三國時(215年),吳國魯肅練水兵士構筑的閱兵臺。唐開元四年(716年)中書令謫守岳州,在此修樓,正式定名為“岳陽樓”。宋慶歷五年(1045年),滕子京守巴陵郡時重修,并請范仲淹撰《岳陽樓記》,于是名聲更大,成為我國南方一大名勝。明崇禎十一年(1639年)岳陽樓毀于戰火,翌年重修。清代多次進行修繕。清光緒六年(1880年),知府張德容對岳陽樓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整修,將樓址內遷6丈有余。

          十,中國第一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塔,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嵩岳寺內。嵩岳寺原名閑居寺,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后改建為佛寺。此寺的建造年代在北魏永平元年至正光元年(508~520年)之間,最少也有1450多年的歷史。 嵩岳寺塔,高大挺拔,雄偉壯觀。因沒塔棚木梯,游人走進塔去,卻登不上塔頂,塔棚和木梯哪里去了呢?傳說是寺里的和尚放火燒掉了。

        【論中西方的建筑差異及中國古建筑特點】相關文章:

        論中國佛教哲學的幾個特點03-10

        關于古代中西方經濟的差異及成因分析的論文09-08

        通過中西方文化的比較論析中國文化的繼承和發展論文09-27

        管理的終極價值及人文管理學與中西方管理差異10-30

        論兩大法系的法學教育的差異論文12-10

        新型建筑材料的主要特點、類型及具體運用論文05-20

        論中國哲學“和”思想11-06

        析中國哲學審視中西學術差異11-14

        論建筑鋼結構的穩定設計08-14

        論高層建筑配電系統及綜合防雷的工程設計07-29

        国产高潮无套免费视频_久久九九兔免费精品6_99精品热6080YY久久_国产91久久久久久无码

        1. <tt id="5hhch"><source id="5hhch"></source></tt>
          1. <xmp id="5hhch"></xmp>

        2. <xmp id="5hhch"><rt id="5hhch"></rt></xmp>

          <rp id="5hhch"></rp>
              <dfn id="5hhch"></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