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析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
如何會說,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因為游戲之所以最適宜兒童發展,是因為游戲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且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還會使兒童產生新的需要,生成新的心理機能。,一起本論文的觀點是怎么樣的吧。
論文摘要:游戲是幼兒園教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通過對幼兒游戲的定義和特性進行闡述,論述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探討游戲活動的價值以及如何在教育中開展游戲活動,有利于啟發幼兒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正確組織合適的游戲去順應幼兒的發展。
論文關鍵詞:游戲;幼兒園;基本教育活動
教育部頒布并實施的《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幼兒園工作規程》明確規定:幼兒園應當以游戲為基本活動。同時,人們也早就發現了游戲對于兒童教育的價值。游戲充盈于兒童的身心,充盈于兒童的思想、情感和身體中。游戲是兒童主體性的活動,游戲過程是兒童主動學習、主動建構自己經驗的過程。在不同程度的游戲中,兒童在學習和發展著。
一、游戲及其特征
(一)游戲的定義游戲究竟是一種什么性質的活動?迄今為止,仍沒有一個為大多數人能普遍接受的游戲的解釋。面對這種現實人們對游戲定義的可能性和必要性發生了疑問。不同人對游戲有不同的定義:
有人認為,游戲是一種不能下精確定義的現象。因為"游戲"這個詞本身并沒有一個精確的概念;有的認為,游戲是具有較強吸引力的教學手段,是寓教于樂的最有效形式……《教育詞典》認為,游戲是以一定的形式有目的,有系統地反映人類社會勞動、軍事、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游樂活動。學前兒童的主導性活動就是游戲。幼小兒童,游戲就是學習,是"認識世界的途徑"(高爾基語)。
盡管給游戲下一種可行的、公允的定義是困難的,甚至是不可能的。但是,游戲對兒童身心的全面發展,對培養他們的集體觀念,發展智力和創造力,有積極的作用。所以,馬可連柯指出:"游戲在兒童生活中具有重要的意義,就像活動、工作和服務對人具有的重要意義一樣。"(二)游戲的特征游戲的兩個最基本的特性:
1、以直接獲得快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愉悅)為主要目的。
2、主體參與互動。主體參與互動是指主體動作、語言、表情等變化與獲得快感的刺激方式及刺激程度有直接聯系。
游戲無主體。在以往的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有一個不言自明的觀點,即人在游戲,人是游戲的主體。而迦達默爾卻認為游戲獨立于游戲者的意識之外,游戲是一種本體存在,游戲的主體是游戲本身。
游戲是一種自我表現。游戲的存在方式就是自我表現,不管是兒童游戲還是藝術游戲,都是一種自我表現的活動。相對來說,兒童游戲是一種單純自為的游戲,而宗教游戲與藝術游戲則通向了觀眾,為觀眾表現了一個意義整體,游戲者與觀眾共同構成了"游戲共同體"。
二、游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價值游戲的基本特征和兒童成長的基本規律,使我們能更好地認識游戲在兒童身心發展中的價值。
(一)促進兒童身體的生長發育幼年時期,是身體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而游戲是自由的,是隨時隨地都可以進行的,如餐后各種區域的自由游戲;戶外的各種體育游戲;餐前的手指游戲、口頭游戲等等。這些游戲的內容、空間、強度等也可以隨時變化,比較適合幼兒生理活動的要求。
(二)促進兒童認知的發展在《蔬菜》這一主題活動中,老師先放了青菜和菠菜,結果發現幼兒不感興趣,有的將這兩種菜分開,有的問老師這是什么菜。第二天老師準備了更多的青菜和菠菜,讓幼兒撿菜,來撿菜的幼兒多了,邊撿邊問,聽說是幫廚房的忙,可來勁了。還問要不要洗一洗。在進餐中還問,這些菜是不是今天大家撿的,吃得可香了。在這次活動中,幼兒認識了青菜和菠菜,知道了廚房工作人員的辛苦,品嘗了青菜和菠菜不同味道。
因此,游戲是兒童認知發展的動力,是兒童獲取社會經驗的一種獨特的方式。
(三)促進兒童社會性的發展在音樂區中,幼兒無形中會自己分配角色。有的敲打擊樂,有的唱歌,有的跳舞。在這一過程中,兒童逐漸地了解了"我的"和"你的"之間的區別,不斷解除活動的自我中心,學會公正地評價伙伴和自己的行為舉止,逐步形成對于周圍環境的態度,逐漸建立友誼、公正、負責的意識和觀念。
可以這樣說,游戲的過程也是兒童自我意識不斷發展完善的過程,不斷社會化的過程。
(四)促進兒童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生活在成人社會中的兒童,往往會受到成人不同程度的壓制與束縛,容易產生各種形式的情感壓力。在游戲中,兒童可以使自己從當前情景的束縛中解放出來,宣泄不良情緒,消除緊張,獲得心理平衡與性情的愉悅。
由此觀之,游戲是兒童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與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徑與手段。
(五)促進兒童創新意識與潛能的萌發在游戲、特別是假象性游戲之中,兒童的想象可以上天入地,無所不有,自由馳騁于假象與現實之間。在一次游戲中,一幼兒用一個紙箱當燒烤箱很形象,在游戲后我啟發式地問幼兒:"這個紙箱還能玩什么游戲?"幼兒的思維活躍起來了,有的說:"當電視機,放在商店賣",有的說:"可以當自動柜員機",有的說:"可以當長途車上的VCD機"還有的說:"可以當的士"……幼兒的想象力是豐富的,這樣一來,一個看似平常的紙箱,在幼兒的游戲中卻發揮了一物多用的作用打破了思維定勢,不但充分發揮了玩具的利用率,而且大大豐富了幼兒的作品內容,發展了思維的靈活性。
教師應抓住幼兒身邊發生的每個能激起他們思考、想象以及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情、境,讓幼兒內在的創造沖動釋放出來。因此,游戲是創新意識與潛能的發源地,是其成長的根基。
三、游戲作為教育活動的必然性根據兒童游戲上述的基本特征及其分析,我們可以理解:
游戲實質上是幼兒能動地創造、駕馭活動對象,并在此過程中獲得自主性、能動性、創造性體驗的活動。進一步講,游戲就是一種主體性活動。從幼兒身心成長的特征和規律看,將游戲作為幼兒教育的基本活動,有著其內在的必然性:
(一)游戲是幼兒社會性發展的主要方式幼兒不能像成人一樣通過參與社會實踐來獲取他們想要知道的信息,只有游戲才能實現這一功能。因為游戲是社會活動的反映,它把一些復雜的社會現象融入到游戲中,以游戲這種娛樂的形式呈現出來,在游戲中讓幼兒認識事物及其規律。這樣可以減輕幼兒的認知難度,如果讓幼兒學習純知識和理論的東西,他們會感到困難,相反游戲則會帶給幼兒快樂,因為游戲是幼兒所喜歡的形式。
(二)游戲是幼兒幼稚心理的表現各種角色游戲的開展,滿足了幼兒的幼稚心理。例如:《理發店》,在投放了各種理發道具(洗發水空瓶、吹風機、梳子、剪子、推子等)幼兒就會模仿理發員的洗、剪、推、吹等基本動作,而顧客在享受到這種服務后,不但會說謝謝,還知道要付錢等。
幼兒在模仿成人的生活中獲得了各種生活體驗。這類游戲就是一個屬于幼兒自己的世界,在那兒他們不會受到成人肯定與否定的評價,所有的方式都是與他們身心發展水平同步的。幼兒在游戲中表現出的永遠是積極的參與和大膽的嘗試,并從中獲取經驗,從而達到心理上的滿足。
(三)游戲是幼兒自我發展的需要幼兒天生就有不斷重復剛剛獲得的動作技能、知識經驗的活動傾向。如剛會爬樓梯的幼兒,一見樓梯便要不斷地上上下下;剛會用積木壘高,便會不停地推倒重來。這種出自嬰幼兒內部發展需要,使幼兒感到開心和滿足的重復行為,就是游戲。
游戲之所以最適宜兒童發展,是因為游戲不僅可以滿足兒童的需要,而且在滿足需要的過程中,還會使兒童產生新的需要,生成新的心理機能。游戲構成了兒童心理發生、發展的最佳狀態。游戲在兒童的各種活動中無處不在。只要是兒童自主選擇的活動,兒童總是以一種游戲的態度去對待它,就連吃飯、睡眠也都富有游戲的韻味。
四、在幼兒園教育實踐中實現游戲與教育的有機結合游戲雖然不是以獲得知識和能力為目的的,但對兒童的培養卻是舉足輕重的。其中隱藏著重要的教育動因,包含著教育方法的契機,有著不可忽視的教育價值。為此,幼兒園教育必須努力使游戲與教育相結合。
(一)實現游戲的教育化和教育的游戲化兒童在游戲中的收獲是兒童主動活動的結果,兒童要在教育中得到發展則在于教師和兒童的雙重努力,而由教師為主導的教育過程也能轉化為兒童主動活動的過程,那就是游戲與教育的成功結合。實現教育和游戲的結合,也就是實現自然狀態下的幼兒游戲向教育背景中的幼兒游戲的轉化,必須在實踐中推進游戲教育化和教育游戲化。
1、推進游戲的教育化,就是要改變自然狀態下的游戲的放任狀態,扭轉重上課輕游戲的現象,突出游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地位,實現游戲對教育的服務功能。具體落實在用教育目標來關注游戲,以教育的內容和任務來分類組織游戲活動,以兒童游戲的年齡特點為依據,加強對游戲的引導,使游戲對兒童的發展能夠迎合教育的方向。
2、推進教育的游戲化,就是要改變幼兒園教育日益趨向于小學化的現象,防止心理機能尚未完善的幼兒因過早地承受正規教育所帶來的強制性壓力,使他們在輕松愉快的活動中發展個性。具體就落實在以游戲的特點來組織教育活動,在教育的過程中謀求游戲般的樂趣,使枯燥的說教變成生動有趣的活動,從而使幼兒獲得游戲的心理體驗。
必須指出的是,推進游戲教育化和教育游戲化,要防止將教育的功利性、嚴肅性帶入游戲,真正將游戲的自主性、趣味性帶入教育。教育的游戲化是在具體的教育情景中認識的,教育的方法、過程、氛圍以及兒童的活動體驗應當具有游戲的特征。
為此,在實踐中必須對游戲的客觀條件進行有意識的控制。比如:由教師創設游戲的環境,謀求教師對游戲的支持和指導,并不是在游戲過程中引進由教育規范帶來的教育的嚴肅性,而應保持游戲的性質不變,避免把教師指導游戲變成教師導演游戲,把幼兒自主的活動變成教師控制的活動。
(二)讓自主性游戲與教育活動有機融合美國學者大衛﹒韋克的研究,充分說明了將游戲因素和教學因素結合,符合幼兒認知發展的特征和需要,同時也滿足幼兒直覺形象思維的心理特點,幼兒的學習應該在生活中,而不在課堂上;教師教學不僅僅用游戲來激發幼兒被動學習的動機,而應該讓幼兒在主動積極的學習中,與周圍環境的交互作用中主動建構經驗。
1、自主性游戲與領域教學活動的融合在領域教學活動中,有些活動常常無法在時間或空間上滿足幼兒充分探究的需求,此時如果教師能提供相關的游戲材料,引導幼兒開展游戲活動,將會使幼兒在認知、情感等方面獲得很大的滿足。如小班幼兒制作好"胡蘿卜小車"后,高興地在"馬路"上開著。開了一會兒,孩子們由于要隨教師的安排進入下一個活動環節,只好很不情愿地把小車收起來,放到展示臺上?吹胶⒆觽儫o奈的表情,我想何不順勢滿足他們的興趣,讓他們玩玩開車游戲呢 ? 想到這兒,我馬上拿了一個玩具方向盤作開車狀,并和孩子們一起討論見過什么車,開車要注意什么,接著鼓勵幼兒自由選擇自制的胡蘿卜小車、教師為他們準備的玩具車或方向盤當小司機,我還建議"小司機"邀請同伴乘坐自己的汽車。順著孩子們在教學活動中產生的興趣點,"開汽車"的角色游戲就這樣產生了。
教師如果能在教學準備中思考孩子也許會對什么產生興趣,可收集哪些游戲材料以備孩子之需,就有可能使教學活動與游戲自然融合。
2、自主性游戲與區域活動的融合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發現區域活動比教學活動有更大的自由度和更強的針對性,它和自主性游戲很相似。怎樣把自主性游戲和區域活動有機融合起來呢 ? 我們從墻飾人手,為幼兒的游戲提供生活經驗,啟發并影響幼兒的游戲行為,有效地實現了兩者的融合。如發現"娃娃家"的爸爸媽媽無所事事,我們便在"娃娃家"的墻上張貼媽媽給寶寶講故事、爸爸看報紙等小圖片來引發孩子的游戲行為;發現孩子在建構區不會使用多種材料,我們就使用多種材料搭建各種造型,并把它拍成照片貼在建構區的墻上,暗示幼兒模仿,進而創造;在認知區,我們把有關交通規則、風景名勝等教育內容設計成可數人同時參與的棋類游戲,孩子的學習因游戲化而顯得輕松愉快。
五、游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家長和教師對游戲的偏見傳統的教育目的觀認為教育的目的是獲得人類已有的社會文化知識體系,上一階段的教育只是為下一階段的教育做知識和技能上的準備。在這種教育目的觀的指導下,幼兒園教育主要采用上課或集體教學的形式向兒童講解進入小學前應具備的基礎知識和技能,組織兒童通過聽課、練習和記憶達到教學目的,教學方式呈現出小學化、成人化傾向。
(二)忽視幼兒在游戲中的主動性在教學中,許多教師往往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按部就班,把大綱中所規定的內容硬塞給學生,僅把游戲當作在日常教學中的一種例行公事, 認為開展游戲活動就是讓幼兒打打鬧鬧, 讓幼兒開心一下,并沒有在游戲中貫穿學習內容,忽視游戲的教育作用。即使游戲也是教師按自己事先制定好的計劃進行,忽視幼兒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我們在幼兒園游戲活動中必須尊重幼兒的主體性,給幼兒自由選擇游戲材料和游戲伙伴、決定游戲主題和方式、解釋游戲活動結果和分享游戲體驗的權利,教師要盡量采取間接的、隱蔽的方式進行指導。
(三)把游戲單純的工具化和游戲模式化有一些人將教育片面理解為課堂教學活動,特別是集體教學活動。認為游戲只是一種純粹的工具或手段,為了調動幼兒聽課的興趣,吸引和保持他們的注意力,僅在形式上引入游戲。這樣的游戲活動被教學占領,使真正的游戲脫離幼兒教學,僅把游戲作為一種單純的工具在運用。
綜上所述,游戲是幼兒園基本教育活動是不爭的事實,將游戲活動更好地融入日常的的教育實踐,是我們廣大幼教工作者必須努力的方向。
參考文獻:
邱學青:《學前兒童游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128-130頁;第290-292頁。
朱家雄:《幼兒園教育活動設計與實施》,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版,第8頁-13頁。
李季湄:《幼兒教育學基礎》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年第1版,第207頁。
彭海蕾 :《幼兒園游戲教學研究》,蘭州大學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118頁-120頁。
華愛華:《幼兒游戲理論》,上海出版社1998年第1版,第110頁-113頁。
【試析游戲是幼兒園的基本教育活動】相關文章:
網絡基本教育論文開題報告12-03
試析企業娛樂營銷活動存在風險03-29
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12-04
試析接地與防雷11-25
試析民辦幼兒園經營管理策略06-18
試析幼兒園自制玩教具的開發與利用06-15
《在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的研究》課題03-08
網絡環境下基本教育模式課題開題報告12-07
試析法律原則的定位11-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