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議參與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論文
摘 要:作為一種新興的教學體系,參與式課堂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模式,并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而越來越多地得到教師的關注。他強調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教師是課堂的主導,課堂教學將脫離一味的聽與講的束縛,讓所有學生都參與課堂、主宰課堂,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這樣的教學對教師角色轉變提出了挑戰。
關鍵詞:參與式教學 轉變角色 轉變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逐步推進而越來越多地得到教師的關注。它以學生的興趣為基礎,以學生的專業知識為導向,以與學生在學習和社會生活中密切相關的各類現實性、綜合性、實踐性問題為內容,以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實踐活動來獲得直接經驗。但經過幾年的實踐,我意識到這種新型的教學活動并不能脫離教師的指導,教師在參與式教學中仍然處于主導地位。如何轉變角色便擺在了課堂教學改革中的教師面前。
一、以學生發展為本,實現師生互動
一直以來,教師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知識的傳授者——將現成書本上的知識照本宣科地傳授給學生,F代教學理論指出,學習不是一種被動的接受過程,學習是一種意義的協商活動的過程,是對真實情境的體驗。因此,在參與式教學中,教師的主要任務和目的就是激發和指導學生懂得如何獲取自己所需要的知識,掌握獲取知識的工具以及學會如何根據認識的需要去處理各種信息的方法,把教學重心放在如何促進學生的“學”上。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要整體把握實踐活動的流程,精通專業知識外,還要不斷擴大知識領域,應對參與式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
教師應樹立“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注重課程教學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作用,從而增強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參與性和主動性。教師要為學生的發展做好各種支持和服務,極力創設有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的互動環境,在師生之間教師引導學生學,學生的學又促進教師不斷思索和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通過合作學習,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從而構建起平等、民主、和諧的互動教學氛圍。
二、建立平等師生關系,構建和諧課堂
教學中師生地位問題,在世界教學史上曾出現過兩種片面性。以赫爾巴特為代表的“教師中心說”認為,教師在教學中處于中心地位,向學生傳授知識,進行教育,主要依靠教師,主張樹立教師的絕對威信,從而使教學進行得死板、枯燥。
而以杜威為代表的“學生中心說”則主張進行重心轉移的革命,把學生變成教學的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教學的一切措施都圍繞著學生轉。顯然,這種學說走向了另一個極端,片面強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忽視教師的主導作用,就使學生的學習陷入盲目探索的境地,而學不到系統的科學知識。 當然,以上兩種學說都不再適應現在教學的'需要。我國的基礎教育改革已經全方位地觸動教師地位,教師不再是解惑、授業、傳輸知識的“教書先生”了,而是為學生的學習創設合適的教育情景,營造良好的氣氛,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實踐活動課中,教師不再僅限于三尺講臺,而是更多地融入學生之中,領著學生走向實踐活動,親身體驗,去指導、幫助、誘發學生的新發現。教學由“我說你聽”變為一起合作討論、商量,真正體現出了新型的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同時,教師與學生一道參與綜合實踐活動,能夠對學生的個性特長、思想狀況、社會背景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把握。在一系列的師生、生生的合作互動中交流,使師生、生生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傳統意義上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將不斷讓位于師生互教互學,彼此將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這種民主性的師生關系,要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人格,了解學生的個別差異和自身經驗,關注每一個學生的不同需要,培養學生主動參與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每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的發展。
三、提高自身素質,當好學生的“朋友”
首先,教師要主動地為學生開展綜合實踐活動創造有利的教育環境。協調學生、學校與家長的關系,協調社會有關部門、機構與學生活動的關系,為學生開展實踐性學習創設良好的外部環境和課程資源。教師應能夠調控學習環境,選擇與相關學習相適應的學習環境,把環境中的人和物有機地組織起來,讓實踐活動的內容涵蓋自然、社會、個人等方方面面的因素。這就要求教師具有組織者的智慧,不斷增強人際關系能力,增強組織與協調能力,注意爭取社會有關方面的關心、理解和參與,并協調學生活動中各部門的關系,通過與相關部門或人員的溝通,為學生創設寬松的活動時空,充分利用各種校內資源和各項活動,得到社會的理解和幫助。
同時,教師應注意了解學生、觀察學生,成為學生的“大朋友”。教師要做學生心聲的傾聽者,及時發現學生的興趣和所關注的問題,而且,每個教師不能只關注各自的科目,只局限于各自的班級,還要善于與其他學科的教師進行業務上的交流,要發揮學科的合作功效。教師自己要學會問題探究和問題解決,只有教師具有問題意識、具備探究的能力,才能較好地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促進者,從而站在參與式教學實踐活動的最前列。
當然,要引導學生對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教師要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水平,這就需要教師對專業領域的創新以及對學術動態的把握,要成為學生的表率,應當比學生有更強的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具備教育科研能力,逐漸由教書匠向教育家轉移。實踐表明,一個缺乏科研能力的教師不可能在參與式教學中指導好學生去研究、探討以及創新。
【淺議參與式課堂教學中教師角色的轉變論文】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