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探討論文
通過對國內外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分析,針對我國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現狀,從課程設計、選課機制、教學內容的深度和廣度、課程考核機制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我國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幾點建議。
研究生是負有創新精神和創新活力的群體,在我國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和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中,研究生教育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培養目標與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不同,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學術素養。近年來隨著研究生精英教育的不斷普及,整個研究生教育質量飽受詬病。取得學術型碩士學位之后不具備搜集信息和處理信息的能力,不能獨立進行科學研究,邏輯思維和創新思維欠缺的學生并不少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其未來的學習和研究水平。
在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培養過程中,課程學習是學生獲取學科基礎理論和系統專門知識的基本途徑,是培養創新人才的基礎和和關鍵環節。但是,當前我國學術型研究生課程建設并不理想,至少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課程設計未能從研究生全面成長的角度考慮,未能培育獨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第二,課程學習內容和創新度不夠,深度與寬度缺乏精心設計;第三,課程學習對于研究生整體素質的提升貢獻度有待提高;第四,課程考核不能充分體現研究生的能力水平,也不能夠對研究生產生威懾力?梢姡瑢W術型研究生課程建設的缺陷已經直接影響到研究生教育質量。
本文通過對國外研究生課程教學的分析,結合國內研究生課程建設的特點,從課程設置、選課機制、課程內容、課程教學方式、課程訓練強度、課程考核機制等方面對我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進行了探討。
一、以能力培養為核心,以創新能力培養為重點,優化課程設置
研究生課程設置是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基礎。我國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主要問題在于課程設置過于狹窄、單一。以經濟學類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為例,國內多數高校設置以下幾類課程:一是公共必修課,包括外語和政治;二是學科通開(基礎)課,主要是與所屬一級學科的基礎理論和基本技能相關的課程;三是專業課(研究方向必修課),主要是所屬二級或三級學科的必修課;四是選修課,主要是所屬二級或三級學科的選修課。從課程設置中我們可以看出:首先,碩士研究生專業課程主要根據二級或三級學科開設,涉及專業基礎較為狹窄;其次,選修課程開設數量少,類型單一,交叉、前沿的綜合性課程相對較少;再次,研究生必修課所占比重較大,可供研究生自選的課程十分有限;最后,人文課程少,制約研究生的思維和創新意識。
對此,應借鑒國內外知名高校的課程設置經驗,從以下幾方面著手優化課程設置,拓寬學生的學科基礎,為創新能力的培養奠定基礎。第一,增加開設短而精的課程和模塊化課程,如復旦大學已經開設了夏季集中授課的“FIST”課程(Fudan Intensive Summer Teaching,暑期集中式授課),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二,增加跨學科課程、方法類課程和研討類課程的設置。第三,開設國際化課程,增強學生對國際普遍關注的與本學科密切相關的前沿問題的了解和學習,打造學生知識的新格局。
二、建立靈活、開放的選課機制
目前,國內多數高校學術型碩士研究生課程設置中選修課所占比例較低,而且所選范圍只局限在本校、本學院甚至本專業之內。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生獲取課程知識的途徑,導致國內碩士研究生在課程資源上可選擇的空間較小。
對此,首先,應借鑒國外高校經驗,跨院(系)甚至跨學校統籌課程資源,建立開放性課程設置機制,國外很多知名高校,如卡爾頓大學的研究生課程資源就是跨校統籌的,這樣可以充分利用每個學校的優質教育資源,每個學校所開課程數量并不多,但質量卻較高;其次,共享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課程資源,學位碩士研究生是將來攻讀博士學位進行高水平科學研究的后備力量,應當使學術型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在選修課上面對同樣的資源,這樣可以擴大研究生課程選擇范圍,豐富課程資源增強碩士和博士研究生教育的整合和銜接。
三、優化教學內容和方式,強化教學訓練強度
(一)提高教學內容的豐富性和前沿性
通過調查顯示,我國目前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學普遍存在教學內容陳舊、滯后的問題,知識的前沿性明顯不足。國內外研究生教育的先進經驗表明,對于學科前沿問題的學習和訓練,是提高學生研究能力的最有效方法,如果能夠在學生階段就接觸到本學科的前沿問題,對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科研方法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對此,應根據學科發展、人才需求變化和課程實際教學效果,及時調整、凝練和優化課程內容。在具體課程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綜合參考3—5本教材,向學生介紹每一本教材的特點,使學生能夠對本學科基礎知識有更深入全面的掌握。此外,還應提供大量的前沿文獻作為教學的補充資料,提高分析解讀經典前沿文獻的數量和質量,定期組織學生展示本人的研究方向或成果,培養學生的知識獲取能力和學術鑒別能力。
(二)采取多樣化教學方式
在我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學的過程中,依然采取講授教學為主的單一教學模式,嚴重降低了研究生課程教學的有效性。對此,應根據不同學科和課程的特點,選擇問題教學和案例教學、研討式教學等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雖然國內很多高校已經引入研討式教學方式,但往往流于形式。主要表現為:研討內容缺乏系統性或學術水平不高;研討過程缺乏必要的互動和有效的指導;研討深度不夠,較少關注研究背景和對研究結論的質疑等深度思考,嚴重制約了學生創新知識結構的形成。應當在研討的過程中加強前沿的引領和方法的傳授,注重探討問題研究的背景,經典理論和定義的來龍去脈,以及對結論的分析和質疑。此外,還應積極促進課程學習和科研訓練有機結合,讓學生親自體會從“搜集文獻—界定研究主體—凝練研究對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整個研究過程,以此培養學生獨立研究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三)提高教學訓練的力度
我國高等教育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是,教學訓練強度較低,學生基本理論不夠扎實。多數高校的研究生在課程學習過程中感覺壓力不大,其結果必然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無法達到研究生精英教育的要求。碩士研究生階段要求學生掌握本學科系統的專門知識,因此必須加大教學訓練強度。在國外知名高校碩士研究生教學過程中,學生的學習強度是非常大的,以高級計量經濟學這門課程為例,一學期會有四到六次作業,三到四次考試,兩到三次作業展示,學生平時每天學習時間遠遠超過國內學生。高強度的教學訓練可以增強對專業基礎理論和基本研究技能的訓練,有助于提高其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為其繼續攻讀博士學位,成為科技創新的骨干力量打下堅實的基礎。
四、完善研究生課程考核制度
國內高校研究生課程考核存在以下問題:第一,課程考核方式多以課程論文和閉卷考試為主,考核方式單一,考核難度低,無法全面衡量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第二,考核多安排在課程結束后進行,在教學過程中缺乏考核環節,導致學習過程中學生和教師的積極性不高;第三,中期考核(或綜合考核)機制不嚴格,流于形式,更沒有真正實行分流或淘汰機制。因此,我國碩士研究生課程考核以及中期考核(或綜合考核)并沒有給其帶來很大的威懾力,也未考核應有的作用,直接影響碩士研究生的教學效果和培養質量。
對此,首先,應當創新研究生課程考核方式,比如在研討課中實行多主體考核方式,將全體參與者打分與教授打分相結合,加強對創新性思維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考查;第二,增加教學過程中的考核環節,使考核過程與教學過程緊密結合,以此來促進教師教學和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第三,嚴格執行中期考核(或綜合考核)制度,實行分流或淘汰制度。比如,卡爾頓大學碩士研究生項目的考核機制就很嚴格,一個學期會有很多學生由于沒有達到課程要求而被淘汰。美國高校也有類似制度,各院系在入校后對學生進行考核,如果成績達到不到B,則失去攻讀研究生學位的資格。這種嚴格的考核和淘汰機制一方面有助于學生提高學習效果,另一方面也使那些真正不適合繼續攻讀學術學位的學生盡早轉變方向。
綜上,研究生教育是國家人才競爭和科技競爭的集中體現,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最主要途徑。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教育的有效性是高質量的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前提,可以說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優化是整個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突破口。在創新能力培養的目標下,從課程設計、選課機制、課程內容、教學訓練強度、考核機制等方面著手對我國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進行優化,是我國學術型碩士研究生教育改革的理性選擇。
【對學術型學位碩士研究生課程建設的探討論文】相關文章:
關于師范教育綜合課程建設問題的探討論文02-18
論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03-28
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詳解12-06
軟件工程課程改革探討的論文03-19
高職納稅實務課程改革探討的論文03-18
普通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開題報告的規定03-15
日語專業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基本格式12-11
體育碩士研究生學位論文答辯詳解03-20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