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論文
摘要: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必修課程之一,而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學習重視不夠,且教學內容多而學時少,導致學習效果不理想,這與其課程設計不恰當、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的興趣有著密切關系,本文結合多年的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經驗,談談其課程設計和教學改革體會。
關鍵詞: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課程設計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研究食物、營養與人體健康關系以及食物中有毒有害因素對人體健康的危害的一門學科,是預防醫學的重要課程之一,與人們的日常生活關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強的實用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病的患病率逐年升高,以及我國存在的食品安全問題的頻頻曝光,人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也越來越重視。
然而,我們在教學中發現,醫學院校的非預防醫學專業(包括臨床醫學專業、生物醫學專業、醫學檢驗專業、護理專業等)的學生,畢業后主要從事臨床工作,其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知曉水平、態度、行為將對身邊的朋友和病人產生重要影響,他們卻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重視程度不夠,學習效果不理想,令人擔憂。究其原因可能有以下四個方面:①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應用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導致重視程度不夠。多數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認為只要學好英語和相關專業課就行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是預防醫學專業的主干課程,與自己今后的工作關系不大,沒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②教學內容比較多,安排的課時相對又少,導致老師講授、學生學習都難以突出重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課程內容必須改革;③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需要調整,先介紹人們每天都接觸到的各類食物的營養,而將比較枯燥的營養素部分內容結合到食物營養價值部分講解;④教學方法必須改革,采用傳統的理論講授難以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員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興趣,應在有限的課堂時間采用結合案例、注重實用性、強化技能培訓的互動式教學,以激發學員的興趣,發揮其主觀能動性。針對上述情況,談談我們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設計與教學改革的體會。
1.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
在開課前組織師生見面會,讓學員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隨著國民經濟的發展,食物資源的日益豐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營養相關慢性疾病如糖尿病、肥胖、動脈粥樣硬化、脂肪肝等疾病的發生率呈現逐年增長的趨勢,嚴重威脅居民的身心健康?茖W研究表明,許多疾病的發生都與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有關。而且,近年來食品安全問題層出不窮,讓人們感覺“食”面埋伏,常常談食色變。疾病早期預防早期診斷是提高居民健康的最佳服務模式,目前在醫療模式由“重治療”向“重預防”轉變的趨勢下,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成為人們關注的重點,每一位醫務工作者都應樹立“大衛生、大防疫”的預防醫學整體觀念。因此,使未來的醫務工作者——非預防醫學專業的學生全面掌握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相關知識,更好的服務于醫療衛生事業顯得尤為重要,他們不僅要學會疾病的診斷和治療,還要學會如何預防,F在很多病人在醫生開完藥過后都會問:“我在飲食方面要注意哪些問題呢?”或者“哪些食物對我的康復有益呢?”然而多數醫生由于營養學知識的匱乏而不知道如何回答。營養與食品衛生學不僅能在臨床工作實踐中有很好的實用性,而且對我們每一個人的健康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怎樣把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應用于疾病治療和疾病預防當中,這就要求學生必須準確、全面地學習掌握本學科的有關知識,從而更好地服務他人甚至患者。
2.課程內容的改革
近年來,“營養”和“食品安全”成為人們經常談論的話題。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處于敏感、新潮、時尚前沿的大學生們對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充滿了渴望,對這門課程也充滿期待,經常希望評價一下自己或親人的膳食是否合理,有的也想通過這門課程的學習來控制自己的體重或提高自己的免疫力等等,他們大多是在充滿期待中來學習這門課程的,這和幾年前有了很大的不同,這在我們對大學生的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中也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為了適應目前的這種狀況,在課程內容的安排上應該更加符合他們的心理,不至于使他們滿懷希望而來,經受最初幾節枯燥的理論灌輸后對該門課程失去學習興趣,為此必須針對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課程內容進行改革。
目前的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主要以培養研究生為主,在部分院校招收有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專業本科生。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主要在預防醫學本科專業開設,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和食品衛生學,課程內容的設置依次為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各類食物的營養價值、特殊人群營養、營養與相關疾病以及合理營養,食品衛生學的內容包括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食品衛生的監督管理。這樣的課程內容安排和順序設置對預防醫學本科教育是必需的。非預防醫學專業(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檢驗等)學生學習的預防醫學課程中包含部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內容,他們的教學時數為10學時至20學時,時間相對較少。教學內容主要包括營養學基礎或基礎營養學、合理營養、食品污染及其預防、食物中毒及預防,不僅重點不突出,還恰恰忽略了實用性最強、學生最感興趣的食物營養、營養與疾病等部分內容。建議重點講授食物營養與人類健康、營養與疾病,食品污染及其預防可以少講甚至自學。
3.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
在多年的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在學習之前,對營養素的概念比較模糊,因此一開始就給學生講營養學基礎似乎基礎性、理論性太強,學生接受比較困難,學習這部分內容的感覺就是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既枯燥難學還不實用。
認知學習理論指出,是在頭腦中形成認知地圖,即形成認知結構的結果。認知結構在學習過程中用來同化新知識,因此這就要求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和教學內容安排上符合這個規律,使學生在學習新知識的時候能夠聯系以往已經掌握的科學知識,逐步由已知引申到未知,以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新知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第一堂課常常講營養素,而營養素是專業性非常強的概念,學生在以往的學習中很少接觸。食物則是人人都知道的東西,所以由食物講起,逐漸過渡到營養素等,才符合認知學習理論的要求,可以具體化教學內容,使營養學課堂從一開始就聯系實際,內容生動,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逐漸進入營養學的理念中,避免因基礎內容的枯燥使學生產生厭學情緒而降低課堂學習的興趣和教師課堂講授的效果。國外的優秀教材《Nutrition:ConceptsandControversies》也是首先介紹食物選擇和人類健康這類比較感性的知識。
4.教學方法的改革
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內容多,學時少,加上學生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程度不夠,從而導致學習興趣不高,為了激發非預防醫學專業學生學習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濃厚興趣,這就對教師的教學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梢月撓等粘I、結合臨床案例和食品安全事件等展開;可以結合當前老百姓中流傳的一些有爭議的觀點(如牛奶有害論、食物相克等)組織學生辯論;也可以讓學生分析自己、同學或朋友的營養狀況,看看各種營養素攝入是否合理,膳食搭配是否恰當,從而改善自己的飲食習慣;還可以鼓勵學生去指導親人、朋友的飲食習慣,使之達到科學營養和合理膳食,促進健康等等。這樣可以使學生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同時感受到其實用性,既牢固掌握了基礎理論知識,又訓練了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基本技能。
總之,為了提高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的教學效果,在學員方面,要認識到營養與食品衛生學在臨床工作中的重要性,提高對這門課程的重視程度,在教師方面,需要優化教學內容,調整課程內容的教學順序,改革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周永,韋娜. 提高《營養與食品衛生學》課程教學質量的探索[J].現代醫藥衛生,2007,23(5):778.
[2]張乾勇,陳明亮. 軍醫大學本科生營養與食品安全知識的問卷調查[J].現代醫藥衛生,2011,27(22):3408-3409.
[3]肖榮,余煥玲,封錦芳,李衛新. 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理論課課程內容改革設想.中國醫學理論與實踐,2006,16(11):1276.
[4]糜漫天. 軍隊營養與食品衛生學(第二版).北京:軍事醫學科學出版社,2009.
【非預防醫學專業營養與食品衛生學教學改革論文】相關文章:
學習在食品營養學教學改革中的應用研究論文03-27
動物營養學教學改革探析論文03-06
食品營養與食品衛生監管綜述論文03-06
預防醫學專業畢業論文質量的調查03-29
公共衛生與預防醫學專業論文開題報告12-06
獨立院校非機專業工程制圖教學改革研究論文03-06
食品毒理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論文03-07
環境衛生學論文致謝12-07
勞動衛生學論文致謝12-07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