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立秋 立秋要謹記的小常識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十三個節氣,更是干支歷未月的結束以及申月的起始。2014年立秋節氣是2014年8月7日,即農歷七月十二。立秋首先帶給我們的感受是天氣的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意在提醒人們立秋過后不要大意,小心秋老虎。所以我們要謹記一些立秋小常識,避免對健康造成影響。
雨水多惹人樂
立秋帶來的首先是天氣變化。諺語有“早立秋冷颼颼,晚立秋熱死牛”之說,是提醒人們不可對立秋盲目樂觀,有時候立秋過后,還有“秋老虎”。諺語說“秋前秋后一場雨,白露前后一場風”,因此立秋后降溫往往是由于下雨。這是人們長期觀察天氣得出的`結論。
人們喜歡秋雨,因此有“立秋下雨人歡樂,處暑下雨萬人愁”之說。立秋后每降一次雨,氣溫就下降一些,即“一場秋雨一場寒”。但立秋后無雨的情況也是有的,民間認為標志著“秋前北風馬上雨,秋后北風無滴水”,其后果為“立秋無雨秋干熱,立秋有雨秋落落”。
秋不涼籽不黃
古代農民對立秋的重視程度不亞于過春節。因為諺語有“立秋晴一日,農夫不用力”之說,即立秋日天氣晴朗,必定風調雨順,可以坐等豐收。
但還些地區有“立秋有雨樣樣收,立秋無雨人人憂”之說,因為“立秋無雨是空秋,萬物歷來一半收”。立秋還是一個收獲的標志,即“秋不涼,籽不黃”、“立秋十天遍地黃”、“立秋十八天,寸草皆結頂”。
此外,在立秋節氣中,提醒人們關注農事的諺語還有“立秋蕎麥白露花,寒露蕎麥收到家”、“立秋摘花椒,白露打胡桃,霜降摘柿子,立冬打軟棗”、“頭伏芝麻二伏豆,晚粟種到立秋后”、“立秋棉管好,整枝不可少”、“立秋種芝麻,老死不開花”。
立了秋把扇丟
立秋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時期,因此,秋季養生非常受人們重視。最易做的就是“立了秋,把扇丟”,因為“一場秋雨一場寒”。天涼時,還應注意“白露身不露,秋后少游水”,人們甚至認為“立秋洗肚子,不長痱子拉肚子”。
在飲食起居方面,古人認為“秋天宜收不宜散”,并應“秋不食辛辣”、“秋不食肺”;還要“早臥早起,與雞俱興”,即早臥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這樣才合乎秋季養生之道。
要早睡早起莫貪涼
立秋之季已是天高氣爽之時,應開始“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睡以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為使肺氣得以舒展,且防收斂之太過。秋季適當早起,還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對于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有一定意義。
立秋時節,暑熱未盡,雖有涼風時至,但天氣變化無常,早晚溫差大,白天仍然炎熱。此節氣中多加強夜里的睡眠時間很有道理,正好借此以補償夏日的睡眠不足。秋季早睡,完全符合“養收之道”的養生原則。一般來說,秋季以晚9點至10點入睡,早晨5點至6點起床比較合適。睡前可吃些養心陰的食物,如冰糖百合蓮子羹、小米紅棗粥、藕粉或桂圓肉水等,有益健康;睡前用溫水泡腳,可助睡眠。
“秋凍”,是順應秋季自然收斂的養生需要的。適當秋凍可保證機體從夏熱順利過渡到秋涼,提高身體對氣候變化的適應性和抗寒能力,從而激發機體逐漸適應寒冷環境,這對冬季常見的各種疾病,尤其是呼吸道疾病能起到積極的預防作用。
專家建議,在溫差變化不是很大的初秋別忙著加衣,特別是青壯年,原則是“使身體略感涼意,但不感覺寒冷”。秋天也是鍛煉孩子御寒能力的最好時段,增強他們的抗病能力,預防上呼吸道感染、肺炎等。
初秋別給孩子穿得太厚,孩子極易因出汗而把內衣浸濕,待安靜下來后,風一吹,就易感冒傷風。而應根據孩子的年齡、體質和氣溫變化靈活掌握“秋凍”,使其逐漸適應。
但自身調節能力較差的幼兒、御寒能力減弱的老人、患有氣管炎、胃炎、慢性病,以及體溫調節功能差的人不適宜“秋凍”。
入秋之后,晝夜溫差大,而人體免疫力極大降低。長時間吹空調、風扇,或是在比較涼的夜間睡涼席,都可能導致局部酸疼、腹瀉等問題。而關節炎、頸椎病、肩周炎、椎間盤突出等疾病,很容易因受涼而復發。
【8月7日立秋 立秋要謹記的小常識】相關文章:
立秋節氣養生小常識07-21
立秋吃什么-立秋養生06-19
立秋諺語精選09-04
立秋的詩句有哪些06-19
立秋時節的祝福賀詞12-14
立秋問候祝福短信01-07
立秋祝福問候短信01-07
2017年立秋是幾點07-21
2017立秋是幾月幾日07-21
立秋唯美句子11篇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