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成語故事【熱門】
關于成語故事1
畫蛇添足
從前,楚國有一戶人家,祭完祖宗以后,把一壺祭祀時用過的酒,賞給幫助辦事的人喝。
辦事的人很多,可是酒只有一壺,到底給誰喝呢?有人提議說:“各人都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畫得像,就把這壺酒給誰喝! 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很好。
有一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就把蛇畫好了。這壺酒應該歸他。可是,這時候,他看看別人都沒有畫好,就想再炫耀一下自己的能耐。他得意洋洋地說:“你們畫得多慢啊,讓我再畫上幾只蛇腳吧!”
他左手拿著酒壺,右手又開始給畫好了的蛇添上腳。當他正在添足的時候,另一個人卻把蛇畫好了,而且立刻把酒壺奪了過去,說:“蛇是沒有腳的,你怎么畫上了腳?第一個畫好蛇的是我,不是你哩!”
那人說完話,就心安理得地喝起酒來。
畫蛇添足的成語故事延伸
【注音】huà shé tiān zú
【出處】《戰國策·齊策二》:“蛇固無足,子安能為之足?”
【解釋】原意為畫蛇時給蛇添上腳。后比喻做了多余的事,非但無益,反而不合適。也比喻虛構事實,無中生有。
【用法】連動式,作賓語。
【近義詞】多此一舉、弄巧成拙、適得其反
【反義詞】恰到好處、畫龍點睛
【例句】在作文章時,我們一定要詳略得當,絕不能添枝加葉,畫蛇添足。
關于蛇的成語故事:畫蛇添足點評
畫蛇添足的成語故事告訴我們,我們做事不能多此一舉,因為可能會造成你失去一些東西。無論做什么事情都要尊重客觀事實,實事求是。要不然只會弄巧成拙,成為大家茶余飯后的笑談。
關于成語故事2
宋高宗時,苗傅和劉正彥發動叛亂,脅迫高宗答應隆太后垂簾聽政。各路兵馬聞訊,齊奔京師,意欲勤王救駕。大臣朱勝非為防苗、劉狗急跳墻,威脅到皇帝的安全,便讓皇帝答應封苗、劉為淮南兩路制置使,給他們統帥軍的隊權力,然后說服苗、劉投降。
苗、劉降后,朝廷希望他們快去赴任,苗、劉的部屬張逵卻為他們謀劃道:要皇帝給他們立鐵契為證,以防日后有變。
退朝后,他們帶著書信到朱勝非府上,要求辦理此事。朱勝非叫他的秘書拿筆來,奏請皇上允許賜給鐵契,并命令他屬下的官吏詳細查一下過去有關此事的典故,以便照例辦理。苗劉二人聽后,都非常高興。
第二天臨上朝時,苗傅的待衛傅宿求見朱勝非說:“昨日皇上批準要賜給苗、劉二位將軍以鐵契,今天能舉行賜契大典嗎?”朱勝非默思良久,忽然環顧左右諸官,問道:“叫你們查找過去的做法,都查到了嗎?”
諸官回答說:“沒有先例可查。”又問:“按照過去的方法制造鐵契,你們知道怎么做了嗎?”回答說:“不知道!敝靹俜钦f:“這樣的話怎么給他們鐵契呢?”官吏們都笑了,傅宿自知理虧,便解嘲的說:“已經得到了!
于是就灰溜溜地回去了。此事妙在不拒絕他們而讓他自己放棄。假如給一般迂腐之人處理此事,必會想出一番大道理來與他們辯論,這不但會激怒小人而危及自身,也會使對方志在必得,使局面無任何回旋的余地。
關于成語故事3
商紂王是商朝的末代帝王,他整日胡作非為,不盡心朝政,是中國有名的暴君。為了懲罰那些反對他的人,他采取了很多的酷刑。他還輕信寵妃妲己的讒言,過著荒淫無恥的生活。
不僅如此,紂王還大興土木,建造了許多華麗的宮室。為了供自己玩樂,紂王還建造了宏偉的鹿臺。鹿臺高千尺,寬三里。按照姜子牙的預計,這個工程要完工需要三十五年,足見其工程之浩大。紂王命北伯崇侯虎監造鹿臺,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歷時兩年四個月。三十五年的工程,僅用兩年四個月便完工,紂王的搜刮民財之重,可見一斑。
紂王的生活越來越糜爛了,他還下令在沙丘平臺用酒裝滿池子,把各種動物的肉割成一大塊一大塊掛在樹林里,這就是所謂的“酒池肉林”,以便一邊游玩,一邊隨意吃喝。同時又叫祼體男女互相追逐嬉戲,生活靡爛荒淫至極。
紂王的暴行終于得到了報應,最后商朝就在他手里滅亡了!成語“酒池肉林”就是從紂王的糜爛荒淫的生活引申出來的,形容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
酒池肉林材料
【發音】jiǔ chí ròu lín
【出處】《韓非子·說林》和《語衡·語增》記載商紂王“酒池肉林”、“長夜之飲”。
【解釋】古代傳說,殷紂以酒為池,以肉為林,為長夜之飲。原指荒淫腐化、極端奢侈的生活,后也形容酒肉極多。
【近義詞】燈紅酒綠 窮奢極侈 荒淫無度
【成語舉例】紂王聽信妲己,造~,一無忌憚,朝綱不整,任意荒淫。
【用 法】聯合式;作賓語、定語;形容極端奢侈豪華的生活。
關于成語故事4
春秋時,鄭國政治家子產由于平定貴族舊勢力的叛亂有功,成鄭國的正卿(qīng)(官名)。他采取一系列措施,促進鄭國經濟發展;同時還主張依法治國,制定嚴厲的刑法來處置犯罪行為,因此,國內沒有盜賊!暗啦皇斑z”(路上丟失東西,別人不會撿去);街上的桃樹、棗樹長滿果實,也沒人爬上去摘。由于子產把國家治理得很好,鄭國富強起來,雖然連續三年受災,老百姓也沒受凍挨餓的。
“道不拾遺”這個成語常與“夜不閉戶”連用,形容社會風氣良好。
關于成語故事5
指鹿為馬
秦二世時,丞相趙高野心勃勃,日夜盤算著要篡奪皇位?沙写蟪加卸嗌偃四苈犓麛[布,有多少人反對他,他心中沒底。于是,他想了一個辦法,準備試一試自己的威信,同時也可以摸清敢于反對他的人。
一天上朝時,趙高讓人牽來一只鹿,滿臉堆笑地對秦二世說:“陛下,我獻給您一匹好馬!鼻囟酪豢矗南耄哼@哪里是馬,這分明是一只鹿嘛!便笑著對趙高說:“丞相搞錯了,這里是一只鹿,你怎么說是馬呢?”趙高面不改色心不慌地說:“請陛下看清楚了,這的的確確是一匹千里好馬!鼻囟烙挚戳丝茨侵宦梗瑢⑿艑⒁傻卣f:“馬的頭上怎么會長角呢?”趙高一看時機到了,轉過身,用手指著眾大臣們,大聲說:“陛下如果不信我的話,可以問問眾位大臣!
大臣們都被趙高的一派胡言搞得不知所措,私下里嘀咕:這個趙高搞什么名堂?是鹿是馬這不是明擺著嗎!當看到趙高臉上露出陰險的笑容,兩只眼睛骨碌碌地輪流盯著每個人的時候,大臣們忽然明白了他的用意。
一些膽小又有正義感的人都低下頭,不敢說話,因為說假話,對不起自己的良心,說真話又怕日后被趙高所害。有些正直的人,堅持認為是鹿而不是馬。還有一些平時就緊跟趙高的奸佞之人立刻表示擁護趙高的說法,對皇上說,“這的確是一匹千里馬!”
事后,趙高通過各種手段把那些不順從自己的正直大臣紛紛治罪,甚至滿門抄斬。
關于成語故事6
【成語】: 勢如破竹
【拼音】: shì rú pò zhú
【解釋】: 勢:氣勢,威力。形勢就象劈竹子,頭上幾節破開以后,下面各節順著刀勢就分開了。比喻節節勝利,毫無阻礙。
【成語故事】:
三國末年,晉武帝司馬炎滅掉蜀國,奪取魏國政權以后,準備出兵攻打東吳,實現統一全中國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們商量滅大計。多數人認為,吳國還有一定實力,一舉消滅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夠的準備再說。
大將杜預不同意多數人的看法,寫了一道奏章給晉武帝。杜預認為,必須趁目前昊國衰弱,忙滅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實力就很難打敗它了。司馬炎看了杜預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張華征求意見。張華很同意杜預的分析,也勸司馬炎快快攻打吳國,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馬炎就下了決心,任命杜預作征南大將軍。公元279年,晉武帝司馬炎調動了二十多萬兵馬,分成六路水陸并進,攻打吳國,一路戰鼓齊鳴,戰旗飄揚,戰士威武雄壯。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斬了吳國一員大將,率領軍隊乘勝追擊。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吳軍聽到風聲嚇破了膽,紛紛打開城門投降。司馬炎下令讓杜預從小路向吳國國都建業進發。此時,有人擔心長江水勢暴漲,不如暫收兵等到冬天進攻更有利。杜預堅決反對退兵,他說:“現在趁士氣高漲,斗志正旺,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勢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樣,劈過幾節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舉攻擊吳國不會再費多大力氣了!”晉朝大軍在杜預率領下,直沖向吳都建業,不久就攻占建業滅了吳國。晉武帝統一了全國。
關于成語故事7
春秋時期,衛國的州吁(yù)殺死哥哥衛桓(huán)公,自立為國君。
州吁驅使百姓打仗,激起人民不滿。他擔心自己的王位不穩定,就與心腹大臣石厚商量辦法。石厚就去問自己的父親——衛國大臣石(què),怎樣鞏固州吁的統治地位。石對兒子說:“諸侯即位,應得到周天子的許可,他的地位就可以鞏固!笔裾f:“州吁是殺死哥哥謀位的,要是周天子不許可,怎么辦?”石說:“陳桓公十分受周天子的信任,陳、衛又是友好鄰邦!笔駴]等父親把話說完,搶著說:“你是說去請陳桓公幫忙?”石連連點頭。
州吁和石厚備了許多禮物,卻被陳桓公扣留了。原來,這是石的安排。衛國派人去陳國,把州吁處死。衛國的大臣們認為石厚是石的兒子,應該從寬處理。石就派自己的家臣到陳國去,把石厚殺了。史官認為石殺子是“大義滅親”。
成語“大義滅親”,現在指為了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對犯罪的親屬不徇(xùn)私情。
關于成語故事8
宋、齊等國聯合攻打鄭國,弱小的鄭國知道自己兵力不足,于是請晉國做中間人,希望宋、齊等國可以取消攻打鄭國的念頭。其他國家因為害怕強大的晉國,于是紛紛決定退兵。為了答謝晉國,鄭國國君就派人獻給晉國許多美女與貴重的珠寶。收到這些禮物后,晉悼公十分高興,就將一半的美女賞給大功臣魏絳(jiàng)。沒想到正直的魏絳一口拒絕,并且勸晉悼公說:“現在晉國雖然強大,但是我們不可以因此大意。因為人在安全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這樣才會有備無患。”晉悼公聽完魏絳的話,知道他時時刻刻都牽掛國家與百姓的安危,從此對他更加敬重。
成語“居安思危”指處在安全的環境而想到可能會出現的危難。
關于成語故事9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學習生字詞語。
3、解課文內容,知道成語《自相矛盾》的意思。
教學重點:
1、加強朗讀和復述訓練。
2、講清成語故事中精辟的語句,揭示其比喻義。教學難點:使學生明白成語故事中包含著的深刻道理,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教學準備:投影片、教學掛圖
一、激趣導入:
1、師:成語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燦爛文化,簡單的幾個字卻濃縮了深刻的道理,有些成語還包含著有趣的故事,你能說說幾個這樣的成語嗎?
2、學生交流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4、師:我們今天來學習幾個新的成語故事,第一個是什么?
5、板書:自相矛盾
6、提問:什么是矛?什么是盾?
7、指名說,看圖理解
8、提問:“矛盾”放在一起組詞是什么意思?
9、師:我們中國的漢字很有趣,每個字都有單獨的含義,可是把兩個字放在一起組詞,意義又發生了變化,如:東西,斟酌
10、過渡:矛盾這個詞的意思就來源于一個有趣的小故事,下面就讓我們趕快走進課本,去看看吧!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讀課文,畫出生字詞和不理解的詞語
2、生自讀,師巡視。
3、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生字詞,指名讀,解釋
。2)重點指導:“戳”
。3)指名解釋,做動作
三、精讀《自相矛盾》:
1、指名讀,思考:這個成語講了一個什么故事?用簡潔的話概括。
2、指名說3、理清故事線索:師:一個完整的故事由起因、經過、結果構成,請大家找出來
4、故事起因:一個楚國人賣矛和盾
(1)過渡:賣東西要吆喝,他是如何吆喝的呢?請同學表演,評價
。2)注意關鍵詞:夸口,什么叫“夸口”?
。3)哪些詞表現他在夸口?
。4)再來讀讀,感覺他的夸口
5、故事經過:有個圍觀的人問他
。1)過渡:這個人正在自賣自夸時,圍觀的人聽了后,會有什么表現呢?
。2)指名讀
6、故事結果: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
。1)過渡:這個楚國人有何反應?
。2)學生齊答
。3)“張口結舌”是什么意思?
。4)他為什么會“張口結舌”?
。5)此時,這個楚國人會想些什么呢?
。6)如果你是當時圍觀的人,想對他說點什么呢?能給他一些善意的忠告嗎?
四、拓展:
1、你從這個成語中學到了什么?
2、生活中,你有過自相矛盾的時候嗎?
五、作業布置:把這個故事說給父母和朋友聽
六、板書設計:
8、成語故事自 相 矛 盾⊕ ⊕起因→→經過→→結果夸口問張口結舌教學反思:成語是我國的文化精粹,為了使學生喜歡學成語,在導入部分我通過舉例“東西”、“斟酌”等詞語分開解釋的意思和組詞后的意思有所不同,引起學生對漢語的興趣,從而引出“矛盾”這個詞,告訴同學們今天我們將學習“矛盾”的故事來源,引起學生對本堂課的興趣。
正式上課時,由于《自相矛盾》這個成語故事篇幅短小,內容簡單,所以我的授課方式主要是學生自學,
一是讓學生理清故事的主要線索,
二是抓住關鍵詞“夸口”、“張口結舌”。結合學生表演,使學生在輕松活潑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最后總結故事帶給我們的啟示,升華主題。這節課我也有不足之處,在檢查生字詞時,我讓學生表演“戳”這個字的動作,很多同學表演時過于用力,不理解輕輕的也可以戳,最后我通過講解戳的字義,示范動作,使學生明白了這個字的準確含義,不過花費時間過多,造成后面的授課時間較為緊張。
關于成語故事10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策.齊策四》,齊王使使者問趙威后,書未發,威后問使者曰:歲亦無恙耶?民亦無恙耶?使者不悅,曰:臣奉使使威后,今不問王而先問歲與民,豈先賤而后尊貴者乎?威后曰:不然。茍無歲,何以有民?茍無民,何以有君?故有舍本而問末者耶?
公元前266年,趙國國君趙惠文王去世,他的兒子太子丹接位為趙孝成王。由于孝成王還年輕,國家大事由他的母親趙威后負責處理。趙威后是一個比較賢明而有見識的中年婦女。她剛剛主持國事的時候,秦國加劇了對趙國的進攻。趙國危急,向齊國求救,齊國要趙威后把她的小兒子長安君送到齊國作人質,然后再出兵。趙威后舍不得小兒子離開,但是聽了大臣觸龍的意見,還是把長安君送到齊國。齊國出兵幫助趙國打退了秦軍。
有一次,齊王派使者帶著信到趙國問候趙威后。威后還沒有拆信就問使者。齊國的收成不壞吧?老百姓平安嗎?齊王身體健康嗎?
齊國使者聽了心里非常不高興,說:我受齊王派遣來問候您,現在你不先問齊王,卻先問收成和百姓,難道可以把低賤的放在前面,把尊貴的放在后面嗎?
威后微微一笑,說:不是的。如果沒有收成,怎么會有百姓?如果沒有百姓,怎么會有君主?難道問候時可以舍棄根本而只問枝節嗎?
齊國使者聽了,一時說不出話來。
關于成語故事11
【漢字】南轅北轍
【拼音】nán yuán běi zhé
【基本釋義】想往南而車子卻向北行。比喻行動和目的正好相反。貶義詞
【出處】出自《戰國策·魏策四》:“猶至楚而北行也!
【近義詞】背道而馳 緣木求魚 適得其反 升山采珠
【反義詞】如出一轍 亦步亦趨
【典故】
故事原文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荚唬骸,將奚為北面?’曰:‘吾馬良!荚唬骸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荚唬骸秒m多,此非楚之路也!唬骸嵊呱!藬嫡哂,而離楚愈遠耳。今王動欲成霸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尊名。王之動愈數,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贝怂^南其轅而北其轍也。
原文譯文
魏王想要攻打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季梁聽說這件事后,半路返回,來不及抻平皺縮的衣服和去除頭上的塵土,去拜見魏王說:“今天我來的時候,在路上遇見了一個人,正在面朝北面駕著他的車,他告訴我說:‘我想到楚國去!艺f:‘您去楚國去,為什么往北走呢?’他說:‘我的馬很精良。’我說:‘你的馬雖然很精良,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f:‘我的路費很多。’我說:‘你的路費雖然多,可這不是去楚國的路!f:‘我的馬夫善于駕車!@幾個條件越是好,就離楚國越遠了。大王的行動是想成為霸王,舉止是想取信于天下。依仗魏國的強大,軍隊的精銳,而去攻打邯鄲,以使土地擴展,有好的名聲。大王這樣的行動越多,那么(您)距離稱王的事業就越來越遠了。這就好像到楚國卻向北走一樣!
關于成語故事12
春秋時候,晉獻公想要擴充自己的實力和地盤,就想找借口派兵去消滅虢(guó)國?墒窃跁x國和虢國之間隔著一個虞(yú)國,討伐虢國必須經過虞國!霸鯓硬拍茼樌ㄟ^虞國呢?”晉獻公問手下的大臣。大夫荀息說:“虞國國君是個目光短淺、貪圖小利的人,只要我們送他美玉和寶馬,他會答應借道的!睍x獻公一聽有點舍不得。荀息看出晉獻公的心思,就說:“虞虢兩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虢國滅,虞國也難獨存,您的美玉寶馬不過是暫時存放在虞公那里罷!睍x獻公聽后,便采納荀息的計策。
虞國國君見到這兩份珍貴的禮物,頓時心花怒放,聽到荀息說要借道虞國時,當時就滿口答應下來。虞國大夫宮之奇聽說后,趕快阻止道:“不行,不行,虞國和虢國是唇齒相依的近鄰,我們兩個小國相互依存,有事可以互相幫助,萬一虢國滅,我們虞國也就難保。俗話說:‘唇亡齒寒’,沒有嘴唇,牙齒也保不住!借道給晉國萬萬使不得!庇莨f:“人家晉國是大國,現在特意送來美玉寶馬和咱們交朋友,難道咱們借條道路讓他們走走都不行嗎?”宮之奇連聲嘆氣,知道虞國離滅亡的日子不遠,于是就帶著一家老小離開虞國。
果然,晉國軍隊借道虞國,消滅虢國,隨后又把親自迎接晉軍的虞公抓住,滅虞國。
成語“唇亡齒寒”,比喻雙方關系密切,利害相關。
關于成語故事13
鯉魚們都想跳過龍門。因為,只要跳過龍門,他們就會由普普通通的魚變成超凡脫俗的龍。
可是,龍門太高,他們一個個累得筋疲力盡,摔得鼻青臉腫,卻沒有一個能夠跳過去。他們一起向龍王請求:“尊敬的殿下,請你把龍門降低一點吧!如果連一條鯉魚都跳不過去,這龍門不等于虛設了嗎?”
龍王不答應,鯉魚們就跪在龍王面前不起來。他們跪了九九八十一天,龍王終于被感動了,答應了他們的要求。鯉魚們一個個輕輕松松第跳過了龍門,興高采烈的變成了龍。
不久,成了龍的鯉魚們發現,大家都成了龍,跟大家都不是龍的時候并沒有兩樣。于是,他們又一起找龍王,説出自己心中的疑惑。龍王笑道:“真正的龍門是不能降低的。你要找到真正龍的感覺,還是去跳那座沒有降低高度的龍門吧!
關于成語故事14
漢武帝晚年,身體很不好,人也開始昏庸起來。他寵信奸臣江充。江充利用漢武帝懷疑有人要謀害他的心理,說武帝得病,是那些恨他的官吏和百姓在地下埋了木頭人暗加詛咒的結果。于是,武帝便派江充去調查這件事。江充心狠手辣,借機誣陷平時和自己作對的人,把他們一個個全殺了,前后竟殺了幾萬人。當時,太子劉據和江充也是對頭。于是,江充向在甘泉宮養病的漢武帝誣告太子宮中也埋有大量的木頭人,想置太子于死地。太子忍無可忍,發兵把江充殺了。江充的同黨急忙去向漢武帝稟告,并欺騙武帝說太子起兵造反。武帝信以為真,便派丞相劉屈嫠帶兵去捉拿太子。太子被逼率軍抵抗,雙方激戰了好幾天,劉據兵敗逃走,后來在湖縣被殺。劉據在發兵抵抗丞相的部隊時,用的是“皇上病重、奸臣作亂”、特來肅清權奸的名義,他曾親自到當時負責守衛京城的北軍使者護軍任安的營寨中,授給他兵符,要他發兵支持自己。任安拜受了兵符,卻不發兵,閉寨不出。這是因為他吃不準交戰雙方誰是誰非。后來,漢武帝帶病回京,他知道了這個情況后,起先認為任安只是假裝接受了兵符,并沒有依附太子,就沒追究他。任安軍隊里有一個管理錢糧的小官,他以前曾受過任安的鞭打。懷恨在心,向武帝告發任安,說任安曾答應太子出兵,聽從太子的命令,因此任安是太子的支持者。武帝看了這封告發信,說:“任安是個資格很老的大臣了!他老奸巨滑,眼見戰事發生,卻腳踏兩只船,坐觀成敗,準備哪一方打贏,就投靠那一方,如此懷有二心的人,留他不得!”于是,武帝下令逮捕了任安,把他殺了。
關于成語故事15
從前有個賈人,在河南辦了一批貨,取水路販往外地銷售。船在河中順風行駛,忽然濃云密布,狂風驟起,大雨傾盆,河水陡漲。賈人走出船艙查看貨物,一股大浪襲向船頭,把賈人拍落水中。賈人在水中掙扎呼喊:救命呀!
一個漁夫聽到喊聲,急急忙忙把船搖過來救人。賈人看到漁夫,大聲喊道:快來救我,我給你一百兩白銀。
漁夫把賈人救起來,送進船艙,賈人換好了衣服,拿出十兩銀子送給漁夫,說:拿去吧,這十兩銀子夠你辛苦半年了。
漁夫不接銀子,看著賈人說:剛才你在水中許諾說給一百兩銀子,而不是十兩。
賈人滿臉不高興地說:你這人也太不知足了,你一天打魚能掙幾文錢?現在一下子撈了十兩銀子,不少了。
漁夫說:事是這么回事,理卻不是這個理。你剛才不許諾給一百兩銀子,我也會救你一命,但你既然說給一百兩,我希望你不要失信。
賈人搖搖頭,踱進船艙,不再理會漁夫,漁夫長長嘆口氣,回到漁船。
一年后,賈人又辦了批貨,碰巧在河中與漁夫相遇。兩個人都想起了去年那次不愉快的分手。賈人說:我給了你十兩銀子,你為什么不用來當本錢,做點小生意,何苦風里雨里掙這份辛苦錢?
漁夫來不及答話,賈人的船觸上礁石,船艙進水,船漸漸下沉。賈人急得團團轉,大聲對漁夫說:快來救我,這次我給你三百兩銀子,保證不失信。
漁夫搖櫓從賈人旁邊劃過去,回頭不緊不慢地說:喊信得過你的人來救命吧,我不要你的銀子,可也不救你這種無信無義人的命。
很快,賈人隨著沉船在滔滔河水中消失了。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神話成語故事歷史成語故事11-14
經典成語故事11-07
經典成語故事08-18
經典成語故事01-16
經典的成語故事10-20
經典成語故事「精選」12-05
成語故事經典11-21
成語故事精選12-12
成語故事07-22
和璧隋珠成語故事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