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
在平平淡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瑰寶。從其起源,經過演變,直至在漢語中沉積下來,你還記得哪些成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成語故事,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成語故事1
329年,石勒踏平了“前趙”,終于能縱情馳騁在大平原,悠閑欣賞北國風光了,然而遙遠的江南總是誘惑著他。
這一年他56歲了,來日無多的緊迫感,時時襲上心頭。他下定決心,要完成人生的最后一個夢想:飛越長江。
三次進攻建康都失敗
要進攻建康,一般都是從西邊動手,先拿下荊州、江州,或者歷陽,然后順流而下。但是這一帶的最高長官是陶侃,他橫刀立馬、威風凜凜站在長江邊的身影,以及到處傳播的英雄故事,讓石勒失去了渡江的'勇氣。
江州曾經發生一次相互殘殺的大案!傲髅駧洝惫瑲⑺澜荽淌泛,遭到陶侃討伐,不戰而降,當場被殺。
郭默在南方就是個無名小卒,然而墻內開花墻外香。他在北方大名鼎鼎,驍勇善戰,千軍萬馬中取上將首級,如探囊取物。石勒軍隊見到他就抖豁,如同遇到“關羽、張飛”。
石勒聽說陶侃捉拿郭默,兵不血刃,像抓只小雞一樣簡單。石勒無限感慨:陶侃真是名不虛傳啊。
陶侃也不輕易向北方示兵,石勒對他如同當年對待祖逖一樣:尊重和敬畏。
既然從西邊毫無希望,只有改道從東邊。
成語故事2
【拼音】ròu tǎn qiān yáng
【典故】鄭伯肉袒牽羊以逆,曰:‘孤不天,不能事君,使君懷怒以及敝邑,孤之罪也。’ 《左傳·宣公十二年》
【釋義】牽羊:牽著羊,表示犒勞軍隊。古代戰敗投降的儀式。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投降
【結構】聯合式
【押韻詞】急急忙忙、陋室空堂、南面稱王、斷港絕潢、秋收東藏、意氣高昂、金閨玉堂、云雨高唐、風雨連床、坐不窺堂、......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公元前597年,楚莊王率軍攻打鄭國,占領鄭國的`首都,鄭襄公光著膀子牽著羊向楚莊王跪地求和,答應鄭國土地可以劃給楚國,鄭人做楚人的奴隸,只懇求給一塊不毛之地度過余生。楚莊王見鄭襄公真誠悔過,就答應了他的求和要求
【成語舉例】行至逵路,鄭襄公肉袒牽羊,以迎楚師。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三回
成語故事3
[成語拼音] wén léi shī zhù
[成語解釋] 比喻借別的事情掩飾自己的真實情況。
[典故出處]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是時曹公從容謂先主曰:‘今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戎鞣绞,失匕箸!
成語故事
東漢末年,豪強并起,北方涿縣的劉備也趁亂拉起了隊伍。由于徐州牧陶謙等人的推薦,劉備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領兵駐扎徐州、下邳一帶。但不久就被呂布、袁術打敗,只好去投奔曹操。曹操知道劉備是一個有膽識的人,即給他以很高的禮遇。但是,劉備卻一直胸懷異志。當時,漢獻帝劉協由于不滿曹操專權,將機密詔令藏在衣帶中,要車騎將軍董承組織力量誅滅曹操。劉備也是董承聯系的對象之一。
正當董承等人密謀策劃的時候,有一天曹操來到了劉備的住處。兩人一邊喝酒一邊閑談。曹操突然問劉備:“你說當今天下誰可以稱得上英雄?”劉備故意說:“我看袁紹可以算得上英雄了!辈懿贀u搖頭,說:“我說,當今天下,只有你我二人可以稱得上英雄!袁紹這樣的人,根本不配!”劉備最怕的就是曹操知道自己的'心思。因此,多少天來,他表面上一直裝得庸庸碌碌,常常在菜園子里消磨時間,希望曹操把自己看成是一個胸無大志的凡夫俗子,F在,曹操竟當面把自己說成是英雄,他不覺大吃一驚,連手中的匕箸也嚇得掉到了地上。恰巧,這時正好突然響了一個霹雷。劉備乘機掩飾說:“這聲霹雷真響,嚇得我把匕箸都失落在地!
劉備知道曹操對自己的看法后,便決心參加董承等人謀劃的誅殺曹操的活動。但尚未等到他們動手,已被曹操發覺,董承、王子服、吳子蘭等都被誅殺。只有劉備和在外地的馬騰漏網。
成語故事4
【釋義】孔席:孔子的坐席。
墨突:墨子的`煙囪。
人們用“孔席墨突”形容忙于世事,到處奔走。
【出處】此典出自《淮南子·修務訓》:“孔子無黔突,墨子無暖席,是以圣人不高山,不廣河,蒙恥辱以千世主,非以貪祿慕位,欲事起天下之利,而除萬民之害。
”這段話意思是說:孔子為了宣傳自己的學說,到處奔走游說,甚至有時連坐席也沒有坐熱,就又起身走了。
墨子為了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張和治國之道,也是不辭勞苦地四處奔波,周游列國,往往到了一個地方,煙囪還沒有燒黑,就又動身走了。
因此圣人不以山為高,不以河為寬,忍著恥辱求謁當時的國君,不是貪圖俸祿,也不是羨慕爵位,而是想擔起天下重任,為天下百姓興利除害。
成語故事5
【注音】rén shén gòng fèn
【典故】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舊唐書·于柚傳》
【釋義】人和神都憤恨。形容民憤極大。
【用法】作謂語、定語;指極為憤怒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民怨沸騰
【押韻詞】熏風解慍、一方之任、更仆難盡、崢嶸軒峻、內外交困、抱才而困、低眉倒運、報仇雪恨、霞姿月韻、出納之吝、......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湖州刺史于頔重修西湖灌溉工程,讓百姓受益匪淺。他任蘇州刺史時下令拆除神廟,破除迷信。他的政績卓著,為人比較專橫,死后唐憲宗賜號“厲”。他的兒子請唐穆宗改“厲”為“思”,太常博士王彥威說他肆行暴虐,人神共憤,法令不容
【成語舉例】惡已貫盈,人神共憤。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八十回
成語故事6
【注音】shǔ mǐ ér chuī
【典故】簡發而櫛,數米而炊。 《莊子·庚桑楚》
【釋義】炊:燒火做飯。數著米粒做飯。比喻計較小利。也形容生活困難。
【用法】作謂語;指生活貧困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數米量柴
【同韻詞】護過飾非、勢高益危、視死如歸、借題發揮、洞幽察微、人心所歸、虱處頭而黑、一夫當關,萬夫莫摧、奮武揚威、濟弱扶危、......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唐朝時期,著名詩人韋莊出身貧寒,成名后還保持儉樸的'生活。經常數著米粒來做飯,用秤稱好柴禾來燒火,經常被人恥笑,這樣的節儉已經到了可鄙的地步
【成語舉例】積財聚谷,日不暇給,真個是數米而炊,稱柴而爨。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五
成語故事7
此典出自漢代孔融《與韋端書》:“前日元將來,淵才亮茂,雅度弘毅,偉世之器也。
昨日仲將復來,懿性貞實,文敏篤誠,保家之主也。不意雙珠近出老蚌,甚珍貴之。
東漢時期,有一個姓韋名端的大將,他有兩個兒子:大兒子的叫元將,二兒子的`叫仲將,他們都是十分優秀的人,和孔融都是世交好友?兹谑钱敃r的一位有名人物,在文學上很有地位。
有一次,孔融寫給韋端一封信,里面有這樣幾句話:“前天元將到來,我看他那一套高深的學問,透徹明快,才華豐富;他胸懷寬廣,意志又堅強;將來必然是一個有大本領,能夠創建大事業的人才。
昨天仲將又來,我看他在學問和做事方面有條不紊;資質聰明,才華豐富;心里敏捷;性情敦厚老實,熱誠懇切;將來一定是個能繼承家業的好子弟。
想不到這一對寶貴的珍珠,就在一對老蚌的身上產生出來!”當時韋端的年紀也很大了,所以孔融就用老蚌來比擬他夫妻兩人,又用兩顆珠來比擬他那兩個優秀的兒子。
成語故事8
【注音】xù fú duàn hè
【典故】長者不為有余,短者不為不足。是故鳧脛雖短,續之則憂;鶴脛雖長,斷之則悲。 《莊子·駢拇》
【釋義】比喻違失事物本性,欲益反損。
【用法】作謂語、定語;比喻行事違反自然規律
【結構】聯合式
【相近詞】斷鶴續鳧
【同韻詞】功在漏刻、秋風掃葉、賞善罰惡、鐘鼓之色、大辯若訥、救人救徹、倦尾赤色、褒賢遏惡、問寒問熱、變顏變色、......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傳說古代有個愚蠢而善良的人看到郊外一群群野鴨子和白鶴在水里啄食嬉戲。他發現鶴腿長,野鴨的'腳桿很短。他想這樣一起走路不路不方便,就把他們捉來,砍下鶴的一截腿桿接到野鴨的腳上,這樣他們都不能走路了
成語故事9
東漢末年,廣陵太守陳登在其管轄區域內大力革除弊政,老百姓很擁護他。一天,他的故友許汜前來拜訪。陳登知道他胸無大志,這次來又是只想謀求田地,購置房產,所以接待時對他很冷淡。
當天晚上,許汜宿在陳登家。陳登并不把他當上賓,所以讓他睡在下床,自己睡在上床。許汜對此很不高興,耿耿于懷。
過了幾年,許汜來到荊州,在荊州牧劉表手下任職。一次,他與劉表以及前來投奔的劉備在閑談中評論人物時,談起了陳登:“陳登此人確有抱負,但待人有點粗豪!
劉備對陳登不太了解,便問劉表:“許先生的說法對嗎?”
劉表為難地說:“說不對吧,許先生很有見識,不會隨便這樣評論;說對吧,陳登卻又是名重天下的人物!眲鋯栐S汜道:“先生說陳登粗豪,可有什么根據?”許汜把幾年前到陳登那里拜訪的事說了一遍。劉備聽后說:“先生很有點名望。如今天下大亂,皇帝也失去了住所,人們都指望先生憂國忘家,有救世的`志向,而先生卻只想謀求田地,購置房產,貪圖安逸。先生說的話陳登沒有什么可以采納的,只好不理睬先生了。如果我碰到先生,將睡在百尺樓上,而讓先生睡在地下!”
成語故事10
【注音】yì bù yì qū
【典故】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莊子·田子方》
【釋義】原意是說,你慢走我也慢走,你快走我也快走,你跑我也跑。比喻由于缺乏主張,或為了討好,事事模仿或追隨別人。
【用法】作謂語、定語、狀語;指沒主見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邯鄲學步、東施效顰、如法炮制
【相反詞】獨具匠心、獨樹一幟、別具一格
【押韻詞】別財異居、華屋丘墟、山珍海胥、一夫荷戟,尤夫趦趄、挹盈注虛、離群索居、燕頷虎須、煙火鄰居、街坊鄰居、賣弄玄虛、......
【年代】古代
【燈謎】人影
【歇后語】牽著鼻子走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魯國大思想家孔子廣收弟子,傳道講學,在他的三千多學生中他最喜歡的就是顏回。顏回安貧樂道,勤奮好學,他一舉一動都學孔子,他對孔子說:“夫子步亦步,夫子趨亦趨,夫子馳亦馳,夫子奔逸絕塵,而回瞠若乎后矣!
【成語舉例】尾巴主義是成功的仇敵。刊物內容如果只是“人云亦云”,格式如果只是“亦步亦趨”,那是刊物的尾巴主義。 鄒韜奮《經歷·幾個原則》
【成語造舉】
◎ 老是如此,令人倒胃!這種亦步亦趨的仿聲,失去觀眾,"老調子終要唱完",也就不是什么大驚小怪的事了!
◎ 在他看來,只有研究農民戰爭史,這才算是"為革命"用無產階級的階級觀點研究歷史,否則那就是"趴在歷史的故紙堆上,踏著前代歷史學家的腳印,亦步亦趨地進行歷史研究"。
◎ 稍加注意,我們就不難察覺到,高等師范和中等師范教育的規模,對中小學教育的規模是在亦步亦趨向之適應。
◎ 中國的外交原則和傳統文化決定了中國現在不會,將來也不會亦步亦趨地屈從于美國,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和原則參與國際事務。
◎ 張明山形成自己的風格之后,還把這種可貴的創造精神傳給兒子張玉亭,告誡他一定要到生活中去觀察思考,而不能亦步亦趨地模仿家傳的現成的樣品。
◎ 他就小心翼翼的亦步亦趨,就像一名進入布雷區的工兵。
◎ 我在反復研讀劇本的基礎上,對彩玲這個角色的性格特點不斷分析,認為彩玲是一個率直、善良、自立、自強、勤儉的女孩,但她年僅14歲,和舞臺上現代人物的區別在于,她既有成熟的'一面,又有天真活潑的一面,找到了這個定位,我在表演中要求自己巧妙地運用戲曲程式,但絕不亦步亦趨,不敢越雷池一步;大膽創新,但必須是在保持戲曲表演特色的基礎上,例如在表演彩玲喂雞喂豬那一段戲時,著力突出彩玲的天真爛漫、活潑可愛,表演中也追求寫意空靈,不管是端盆喂豬,還是撒米喂雞,都運用戲曲程式動作,與豬娃雞兒斗嘴玩耍,突出表現了彩玲的頑皮可愛,整個舞臺快樂靈動,氣氛熱烈。
◎ 他緊緊跟在宋雪的身后,踉踉蹌蹌,亦步亦趨,如同一個笨拙但卻執著的歹人。
◎ 他沒想到有一個更大的傻等著他,當他遠遠看見大廳中央,浩浩蕩蕩起的一列長桌,他走近,桌上錚亮的大托盤排成隊列的整齊,里面靜靜盛滿的,他在瞬間屏住了呼吸:這一盤好像是蛋糕,那一盤是小包子,再過去那盤,牛肉?那盤呢?還有那盤呢?他的身體,仍然跟著領導,亦步亦趨地,走,找位子,坐下,可是他的眼睛,追著這些豐盛的食物磕磕絆絆一路往前,那種追法,是全部身心、整個靈魂都撲上去一心一意地在追。
◎ 所以,世界上好多真理,有時也很不作數的,譬如,毛應該是地道的莊稼人,卻亦步亦趨地跟著他,聽一個城里來的小青年指揮。
成語故事11
【拼音】běi sǒu shī mǎ
【典故】太宗嘗從容謂房玄齡曰:‘蕭瑀大業之日,進諫隋主,出為河池郡守。應遭剖心之禍,翻見太平之日,北叟失馬,事亦難常。 《舊唐書·蕭瑀傳》
【釋義】比喻禍福沒有一定。
【用法】作謂語、定語;同“塞翁失馬”
【結構】主謂式
【近義詞】塞翁失馬、因禍得福
【同韻詞】不公不法、胸有鱗甲、裝聾賣傻、舞文枉法、深文峻法、不變之法、裝聾裝啞、解衣卸甲、一日之雅、雍榮閑雅、......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古代塞北的一老漢家的馬跑到長城外面胡人那邊去了,鄉親們安慰他,他說這不一定是壞事,幾天后走失的馬帶回幾匹烈馬回來。老翁認為這不一定是好事,他的`兒子因騎胡馬摔斷了腿,老翁認為不是壞事,后老漢兒子因腿傷而躲過戰禍
【成語舉例】北叟失馬的事情也未必不發生。
成語故事12
【注音】běn gù bāng níng
【出處】民惟邦本,本固邦寧。 《書·五子之歌》孔傳:“言人君當固民以安國!
【解釋】指人民安居樂業則國家太平。
【用法】作賓語、定語;用于勸諫
【結構】聯合式
【近義詞】本固枝榮
【押韻詞】各有所能、束身修行、因敗為成、呼應不靈、抱不平、水送山迎、亂極則平、人之常情、首丘之情、只影孤形、......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夏朝時期,禹的'孫子太康即位,他荒淫無度,百姓為之悲哀,他到洛水南面去打獵,窮國君主羿趁機篡奪了夏國的政權。太康的弟弟做《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敝锌灯鸨謴土讼膰
【成語舉例】自古道,立國基,民為邦本;衣食足,知榮辱,本固邦寧。 京劇《串龍珠》
成語故事13
【拼音】shí xí yǐ cáng
【典故】人家競相傳鈔,什襲以藏。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九十五回
【釋義】什:形容多;襲:重迭。一層又一層把東西包裹起來。形容十分珍重地收藏好物品。同“什襲而藏”。
【用法】作謂語;形容極珍重地收藏物品
【結構】偏正式
【相近詞】什襲而藏
【押韻詞】匆匆忙忙、臧谷亡羊、抓尖要強、遏云繞梁、擢發抽腸、燕雀處堂、因敵取糧、三綱五常、冬日之陽、灑灑洋洋、......
【年代】古代
【成語故事】春秋時期,有個宋國人在梧臺東邊拾到一塊燕石,覺得很漂亮,以為是價值連城的寶貝,帶回家用十層綢布包裹,再里外用十個木箱包裝,并到處宣揚他得到一塊寶玉,鄰居要求展示,他鄭重其事地打開讓人觀看。鄰居說這只是一塊普通石頭
成語故事14
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
意思:
形容人民熱烈歡迎和熱情犒勞自己的軍隊。簞(dān):竹筐。這里是動詞,即用筐盛飯。
戰國時,成語故事,齊國攻打燕國獲得了勝利,齊宣王便問孟子:“當時有人勸我不要吞并燕,有人勸我吞并燕。僅用五十天以一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攻下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光憑人力是做不到的,但不吞并它必遭天災,吞并它又將怎么樣呢?”
孟子回答道:“如果燕國百姓感到高興,就吞并它。古人有這樣做過的,周武王就是;如果燕國百姓不高興,就不吞并它,古人也有這樣做過的,周文王就是。以齊國這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來攻打燕國這樣擁有萬輛兵車的大國,燕國百姓‘簞食壺漿’以迎王師(用竹筐盛著干飯,用壺盛著酒漿來歡迎您的軍隊),還能會有其他的意思嗎?只不過是想避開他們那水深火熱的苦日子罷了!
成語故事15
成語名稱:郢書燕說
成語拼音:yǐng shū yān shuō
成語用法:作賓語;指以訛傳訛。
實用性:生僻
感情色彩:中性詞
成語結構:聯合式
成語年代:古代
成語解釋:郢:春秋戰國時楚國的都城。比喻牽強附會,曲解原意,以訛傳訛。
成語來源:戰國·韓·韓非《韓非子·外儲說左上》:“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嘞喟淄,王大悅,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
成語造句: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故持論彌高,彌不免郢書燕說!
郢書燕說的成語故事
古時候,有個人從楚國的郢都寫信給燕國的相國。這封信是在晚上寫的。寫信的'時候,燭光不太亮,此人就對在一旁端蠟燭的仆人說:“舉燭!保ò严灎T舉高一點)可是,因為他在專心致志地寫信,嘴里說著舉燭,也隨手把“舉燭”兩個字寫到信里去了。
郢字開頭的成語
郢書燕說
包含有郢字的成語
郢書燕說
【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成語故事07-22
經典成語故事11-07
經典成語故事05-07
經典成語故事03-02
成語故事精選07-26
褒義成語故事11-28
趣味成語故事11-16
神話成語故事06-09
利令智昏的成語故事09-07
坐井觀天的成語故事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