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鄲成語故事精華
在生活、工作和學習中,大家都有令自己印象深刻的成語吧,成語的語言文字是非常深奧的,含義是非常值得我們學習的,還在苦苦尋找優秀經典的成語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邯鄲成語故事,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原文】
戰國時候,燕國有個青年人,他聽說趙國都城邯鄲的人特別有風度,他們走起路來,不緊不慢,又瀟灑又優雅,那姿勢特別好看。于是這位燕國青年決定要去趙國學邯鄲人走路的姿勢。他不顧家人的反對,帶上盤纏,跋涉千里,專程趕到邯鄲一心要學邯鄲人走路的樣子。
他來到大街上,看著來來往往的人群,看得他都發了呆,不知該怎樣邁開步子。這時,迎面走來一個人,年齡和這位燕國青年相仿,那走路的樣子實在令人羨慕。于是等那人走過,燕國青年便跟在他后面摹仿,那人邁左腳,燕國青年也邁左腳,那人邁右腳,燕國青年也邁右腳,稍一不留心,他就搞亂了左右,搞得他十分緊張,哪還顧得了什么姿勢。眼看那人越走越遠,燕國青年漸漸跟不上了,他只好又回到原地。接著他又盯住了一個年紀稍大的人,他又跟在別人身后一步一趨地學走路,引得街上的人都停下腳步觀看,有的人還捂著嘴笑。幾天下來,他累得腰酸腿疼,但學去學來總是學不像。
燕國青年心想,學不好的原因肯定是自己原來走慣了的老姿勢和步法,于是,他下決心丟掉自己原來的習慣走法,從頭開始學習走路,一定要把邯鄲人的步法學到手。
可是,一連過了好幾個月,燕國青年越學越差勁,不僅連邯鄲人的走法沒學會,而且還把自己原來是怎么走路的也全忘了。眼看帶來的盤纏已經花光,自己一無所獲,他十分沮喪,于是只好回家了?墒撬滞俗约涸瓉硎窃鯓幼呗返,竟然邁不開步子了。無奈,燕國青年只好在地上爬著回去,那樣子好不狼狽。
看起來,生搬硬套的學習方法是不可取的,不但沒學到別人的,反而連自己原有的也給丟了,真是大可不必。
【成語解析】
《莊子.秋水》篇里寫道:“且子獨不聞夫壽陵余子學行于邯鄲歟?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這個典故的意思是:戰國時,趙國都城邯鄲的人以走路姿勢優美而著稱。有個燕國人來到邯鄲,要學習他們如何走路。他發現滿街的人走路各異,但都優雅,就見一個學一個。結果,他什么都沒學會,連自己原先是如何走路的都忘了,只好爬著回去。
唐代大詩人李白曾有“壽陵失本步,笑煞邯鄲人”的詩句。成語典故“邯鄲學步”即出于這則故事。
有學者研究認為,邯鄲學步其實學的不是普通走路的步法,而是學的邯鄲舞步。當時在古都 邯鄲城流行 踮屣舞,是一種類似于現代西方芭蕾舞的點著腳尖跳舞的舞步,非常優美。
“ 回車巷窄和為貴, 學步橋寬嘉壽陵!边@是今人馬新民創作《 邯鄲賦》中的一句對句。作者認為壽陵少年來邯鄲學習的是類似現今芭蕾舞樣式的舞步,而不是走路。
壽陵少年刻苦學習,把腳跳到了腫脹而無法走路的地步,這種精神不但不能恥笑,反而應該嘉獎。即便外人可以警戒人們不可以一味地模仿,失卻了本性。但邯鄲人絕對不可以以此來笑話前來刻苦求學的人。
【點評】
一個人一定要有主見。不要盲目崇拜和效仿別人。別人的長處固然應當積極學習和汲取,用來彌補自己的短處;但是,一味地為了學習、效仿他人,結果別人好的東西沒學到而把自己的長處丟掉,這是貽笑大方的事情。 說白了就是:一切從實際出發!
【解析】
邯鄲學步,也作學步邯鄲。比喻一味模仿別人,非但沒有學到別人的長處,反倒失去了自身的特色。出自《莊子;秋水》:且子獨不聞夫壽陵馀子之學行于邯鄲與?未得國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歸耳。 《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於 邯鄲 者,曾未得其髣髴,又復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后因用邯鄲學步比喻模仿不成,反把自己原有的長處失去了。
【反義詞】
標新立異、獨辟蹊徑、自我作古、擇善而從
【近義詞】
鸚鵡學舌、東施效顰、照貓畫虎、生搬硬套、亦步亦趨
【典故】
相傳在兩千年前,燕國壽陵地方有一位少年,叫壽陵少年。這位壽陵少年不愁吃不愁穿,論長相也算得上中等人材,可他就是缺乏自信心,經常無緣無故地感到事事不如人,低人一等衣服是人家的好,飯菜是人家的香,站相坐相也是人家高雅。他見什么學什么,學一樣丟一樣,雖然花樣翻新,卻始終不能做好一件事,不知道自己該是什么模樣。家里的人勸他改一改這個毛病,他以為是家里人管得太多。 親戚、鄰居們,說他是狗熊掰棒子,他也根本聽不進去。
日久天長,他竟懷疑自己該不該這樣走路,越看越覺得自己走路的姿勢太笨,太丑了。有一天,他在路上碰到幾個人說說笑笑,只聽得有人說邯鄲人走路姿勢那叫美。他一聽,對上了心病,急忙走上前去,想打聽個明白。不料想,那幾個人看見他,一陣大笑之后揚長而去。邯鄲人走路的姿勢究竟怎樣美呢?他怎么也想象不出來。這成了他的心病。終于有一天,他瞞著家人,跑到遙遠的邯鄲學走路去了。一到邯鄲,他感到處處新鮮,簡直令人眼花繚亂。看到小孩走路,他覺得活潑、美,學;看見老人走路,他覺得穩重,學;看到婦女走路,搖擺多姿,學。就這樣,不過半月光景,他連走路也不會了,路費也花光了,只好爬著回去了。
【出處】
《莊子》。
戰國時期,燕國壽陵的一個少年聽說趙國邯鄲的人走路姿勢特別好看,便決定去邯鄲學走路。他備足了干糧,跋山涉水,步行了好幾天,終于來到了邯鄲。
這個壽陵少年每天都站在邯鄲繁華的街頭看人走路。但邯鄲人走路雖好看,卻也各有各的特點:小孩子蹦蹦跳跳,姑娘輕盈飄逸,小伙子矯健,老大爺穩重。即使同樣是少年人,走路的姿勢也不盡相同:富家子弟昂首闊步,白面書生斯文持重,店里的伙計急急匆匆。壽陵少年一會兒觀察這個人的走路姿勢,跟在后面走幾步;一會兒又琢磨那個人的走路特點,跟在后面走幾步。學來學去,一個也沒學好。
壽陵少年急了,干脆丟掉原來的步法,從頭學習走路。從此,他每走一步都很吃力,既要想著手腳如何擺動,又要想著腰腿如何配合,還得想著每一步的距離……弄得手足無措。
他一連學了幾個月,不但沒有學會邯鄲人的步法,而且把自己原來的步法也忘掉了。人們都說他“邯鄲學步,越學越差勁”。后來,他的錢已經花光,不得不返回壽陵?蛇@時他已經不會走路了,只好爬了回去。
【釋義】
學邯鄲人走路。諷刺那些一味模仿別人,不但學不成,反而把自己原來會的東西也忘了的人。
【邯鄲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邯鄲成語故事06-20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12-28
邯鄲成語故事(精選5個)09-20
邯鄲成語故事(匯編15篇)05-24
邯鄲學步成語故事12篇05-16
邯鄲地方特產10-14
邯鄲社保繳費標準10-27
形容邯鄲的優美句子04-27
邯鄲異地醫保報銷比例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