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語故事
【成語】: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拼音】: shī zhī háo lí,chà yǐ qiān lǐ
【解釋】: 指細微的失誤,可導致巨大的差錯。
【出處】: 《陳書·虞荔傳》:“夫安危之兆,禍福之機,匪獨天時,亦由人事。失之毫厘,差以千里。是以明智之士,據重位而不傾,執大節而不失,豈惑于浮辭哉?”
【舉例造句】: 失之毫厘,差以千里。目的一失,以后之種種遂不可設想矣。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無政府說》
【近義詞】: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典故】
趙充國是西漢時期的上人,被漢宣帝任命為后將軍。有一次,他奉宣帝之命去西北地區平定叛亂。到了那里,他根據實際情況,決定采取招安的方法平叛。事實證明,他的做法是對的?墒菦]過多久,宣帝下達了限時全面攻打叛軍的`命令。趙充國很矛盾,不知怎么辦才好。他的兒子勸他要遵從皇帝的旨意,以免引來殺身之禍。以前,趙充國曾向宣帝建議讓酒泉太守辛武賢去駐守西北邊境,但宣帝卻采納了丞相的建議,改派不懂軍事的光祿大夫義渠安國前去,結果被匈奴打得大敗。后來,趙充國又向皇帝建議趁谷糧的價錢便宜,收購三百萬石儲存起來,以充實軍需。而皇帝只下令收購四十萬石,后又被義渠安國浪費了許多。正是由于做錯了這兩件事,才導致叛亂的發生。趙充國想到這些,說:“真是‘一絲一毫的差錯會得出相差千里的不同結果!’啊!如今戰事未停,危機四伏,我一定要用正確的主張扭轉這個局面。”于是他便將撤兵屯田的主張上奏朝廷。宣帝最終接受了他的建議,改用招撫政策,平定了叛亂。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成語故事】相關文章:
魚目混珠的成語故事01-01
才疏意廣的成語故事12-29
食少事繁的成語故事12-28
呵壁問天的成語故事12-28
彈冠相慶的成語故事12-26
誠惶誠恐的成語故事12-26
坐享其成的成語故事12-19
強弩之末的成語故事12-19
成語故事的成語12-14
成語的成語故事12-13